第481章 母子二人清痕跡
待心腹太監曹安站起身來,李太後又是一聲輕歎,緩緩說道:“罷了,這等自取其辱、自降身份之事,我們還是不做為妙。”
稍頓,她又是一聲輕歎,“那陳薑非同小可,其堂兄陳炬,乃是聖上股肱之臣,聽聞陳炬死的那一晚,聖上還曾為這位老臣痛惜哀傷。
“再者,哀家一時不察,誤信讒言,頒下懿旨,令彭海高秘密領兵出京,難道哀家那皇兒,當真對此一無所知?”
曹安聞此,麵色陰晴不定,似有千言萬語欲吐。
李太後見狀,輕輕擺手,製止了他,嘴上說道:“曹安,你所思所想,哀家皆已知曉,你欲言之詞,哀家也能猜度一二。
“哀家更了解我兒性情,哎,迴想往昔,聖上是如何雷霆手段清算張叔大,便可知曉,我們這位皇帝,絕非等閑之輩。身為天下共主,若無雷霆手段,又如何能駕馭這大明江山?”
言罷,李太後緩緩起身,曹安連忙趨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太後。
行了幾步,李太後麵上浮現出痛苦悲傷之色,淒然道:“哀家二十有餘便守寡,夫君正值壯年,不明不白斃命於宮闈之中。且不論他乃九五之尊,他也是哀家夫君,哀家之夫。身為妻室,豈有不想探明其真正死因之理?”
她一聲苦笑,臉上又浮現出怒意,“世間流言蜚語,稱哀家夫君因好色而亡,此等汙蔑之詞,身為妻室,哀家豈有不欲尋得證據,以正夫君之名,而非讓史書留其因好色傷身之恥笑?”
李太後言及此處,愈發激動,“無論幕後黑手是誰,即便哀家明知其心懷鬼胎,或是欲借哀家之手滅駱家,以取迴天家之物,但哀家終究隻是個女子,一個由宮女一步步登上太後之位的女子。
“本想與夫君相守白頭,共度餘生,豈料夫君竟為各方暗敵所不容。哀家猜想,隆慶皇爺定是查出些端倪,皆與當年嘉靖皇爺留給駱家之物有關。哀家自然欲解開這重重謎團,還夫君一個清白。”
曹安聽後,勸慰道:“太後娘娘,老奴雖無資格妄議前朝兩位皇爺,但娘娘以平民女子之身行事,自是情理之中。即便聖上前來質問,娘娘亦可坦然以對,畢竟娘娘之夫君,乃是聖上之父。
“故而老奴料想,聖上定不會前來問詢此事,隻會一如既往,佯裝不知。再者,觀聖上往日種種,尤其是對那旎嘯諸多縱容,便可知聖上,更想探明當年嘉靖皇爺所遇何事,又將何物交予駱珹,而後隆慶皇爺又探知何事,以致遭暗敵所害。”
李太後聞言,歎息一聲。
曹安連忙扶她坐定,李太後緩緩說道:“聞那旎嘯頗具能耐,與諸多暗敵鬥智鬥勇,屢挫其陰謀。宮中傳言,去年歲末,旎嘯於南華堡再次與歹人激戰一場,而後不知所蹤。世人皆傳,他應是前往尋取駱珹當年所留之物了。”
言罷,她又是一聲長歎,“世間萬事,皆有因果,終有水落石出之日。駱家之事若公諸於世,世人定會追根溯源,探究當年南華堡一夜之間化為廢墟,究竟是何人所為,此事終究難以遮掩。”
曹安默默抬頭,目光中似有洞悉太後之意。
李太後望他一眼,遲疑片刻,眸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為保我皇家之顏麵,更為聖上之臉麵,彭海高此人,必死。不僅是他,就連那些隨他前往南華堡的錦衣衛,也需清除幹淨。哦,對了,還有那江湖中的一股勢力……”
太後言及此處,目光轉向曹安,曹安連忙接茬道:“海魂樓。”
李太後微微頷首,“你可徑直奔向那陳薑,想必他能洞悉其中一切,包括你前去之目的,因此,料想他會抹去一切相關痕跡。”
曹安躬身領命,正欲轉身離去,忽聞李太後喚住他:“且慢!你再向那陳薑傳話,言及旎嘯雖蒙聖上恩賜,官拜太子輔衛,然此人出身江湖草莽,諸多行事難以揣測其意。
“因此,讓陳薑務必小心行事,莫讓旎嘯窺得半分端倪,否則非但聖上顏麵掃地,更恐引發聖上與旎嘯之間君臣嫌隙,彼此猜忌。需知旎嘯正得聖寵,此事非同小可。”
曹安再次躬身,恭敬答道:“老奴心中已然有數,知曉如何行事了。”
李太後輕輕擺手,似覺心中大石落地,終得安寧。
她默默轉身,朝向東北,心中暗自思量,此時皇帝應正端坐於乾清宮中。
時至傍晚,萬曆皇帝朱翔鈞忽接密報,其上言及錦衣衛鎮撫使彭海高,竟斃命於自家宅邸,且京城之內,另有數十名錦衣衛與東廠番子,也是緣由不明地或被殺,或自絕。
覽畢密報,皇帝抬眼望向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榮,麵上流露出探詢之色。
馬榮環顧四周,見數位宮女與小太監默默侍立,低頭不語,便上前貼近皇帝耳畔低語:“皇爺,此皆當年涉足南華堡之事者。
“老奴還獲悉,那些不在京中之人,也是相同下場。還有,那江湖幫派海魂樓,自今夜起,已成過往雲煙,所有相關人等,皆已……”
言及此處,他向皇帝比劃了一個斬殺的手勢。
萬曆皇帝聞之,麵上並無驚訝之色,隻是輕聲問道:“太後那邊,還有何人知情?”
“老奴暗中查探,唯有太後近身的曹安,當然,還有那知情人陳薑。”
“陳薑……”皇帝口中輕輕呢喃,似在咀嚼這二字。
踱步少許,皇帝忽而低聲說道:“暫且留他性命,著你遣人前去暗示於他,隻說拋出一個替死鬼,尚嫌不足,太後身邊之人,都必須得死。
“朕不論他手段如何,昔日在太後麵前妄言亂語之輩,不論其心懷何意,朕心已明,此等皆是心懷鬼胎,借太後之力以圖私利之徒。此等奸邪,豈能留其一人在世?
“你再告知陳薑,那旎嘯之精明,手段之狠辣,若不將過往痕跡抹得一幹二淨,遲早會扯出當年南華堡的事情。”
馬榮聞聽此言,眼中精光一閃,似有所悟,領旨之後,急匆匆地邁步而去,猶如雲行雨施,迅疾無比。
是夜深沉,紫禁城內暗影憧憧,慘唿連連。
而京城內外,也是殺伐之聲不絕於耳。無數蒙麵黑衣人,如鬼魅般穿梭於街巷之間,無論是豪門大院,又或是簡陋民居,皆無所顧忌,闖入便取人性命。
大明疆域之內,此景亦然,黑衣人如影隨形,目標斃命後,放飛信鴿,向其背後之人稟報任務完成。
待心腹太監曹安站起身來,李太後又是一聲輕歎,緩緩說道:“罷了,這等自取其辱、自降身份之事,我們還是不做為妙。”
稍頓,她又是一聲輕歎,“那陳薑非同小可,其堂兄陳炬,乃是聖上股肱之臣,聽聞陳炬死的那一晚,聖上還曾為這位老臣痛惜哀傷。
“再者,哀家一時不察,誤信讒言,頒下懿旨,令彭海高秘密領兵出京,難道哀家那皇兒,當真對此一無所知?”
曹安聞此,麵色陰晴不定,似有千言萬語欲吐。
李太後見狀,輕輕擺手,製止了他,嘴上說道:“曹安,你所思所想,哀家皆已知曉,你欲言之詞,哀家也能猜度一二。
“哀家更了解我兒性情,哎,迴想往昔,聖上是如何雷霆手段清算張叔大,便可知曉,我們這位皇帝,絕非等閑之輩。身為天下共主,若無雷霆手段,又如何能駕馭這大明江山?”
言罷,李太後緩緩起身,曹安連忙趨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太後。
行了幾步,李太後麵上浮現出痛苦悲傷之色,淒然道:“哀家二十有餘便守寡,夫君正值壯年,不明不白斃命於宮闈之中。且不論他乃九五之尊,他也是哀家夫君,哀家之夫。身為妻室,豈有不想探明其真正死因之理?”
她一聲苦笑,臉上又浮現出怒意,“世間流言蜚語,稱哀家夫君因好色而亡,此等汙蔑之詞,身為妻室,哀家豈有不欲尋得證據,以正夫君之名,而非讓史書留其因好色傷身之恥笑?”
李太後言及此處,愈發激動,“無論幕後黑手是誰,即便哀家明知其心懷鬼胎,或是欲借哀家之手滅駱家,以取迴天家之物,但哀家終究隻是個女子,一個由宮女一步步登上太後之位的女子。
“本想與夫君相守白頭,共度餘生,豈料夫君竟為各方暗敵所不容。哀家猜想,隆慶皇爺定是查出些端倪,皆與當年嘉靖皇爺留給駱家之物有關。哀家自然欲解開這重重謎團,還夫君一個清白。”
曹安聽後,勸慰道:“太後娘娘,老奴雖無資格妄議前朝兩位皇爺,但娘娘以平民女子之身行事,自是情理之中。即便聖上前來質問,娘娘亦可坦然以對,畢竟娘娘之夫君,乃是聖上之父。
“故而老奴料想,聖上定不會前來問詢此事,隻會一如既往,佯裝不知。再者,觀聖上往日種種,尤其是對那旎嘯諸多縱容,便可知聖上,更想探明當年嘉靖皇爺所遇何事,又將何物交予駱珹,而後隆慶皇爺又探知何事,以致遭暗敵所害。”
李太後聞言,歎息一聲。
曹安連忙扶她坐定,李太後緩緩說道:“聞那旎嘯頗具能耐,與諸多暗敵鬥智鬥勇,屢挫其陰謀。宮中傳言,去年歲末,旎嘯於南華堡再次與歹人激戰一場,而後不知所蹤。世人皆傳,他應是前往尋取駱珹當年所留之物了。”
言罷,她又是一聲長歎,“世間萬事,皆有因果,終有水落石出之日。駱家之事若公諸於世,世人定會追根溯源,探究當年南華堡一夜之間化為廢墟,究竟是何人所為,此事終究難以遮掩。”
曹安默默抬頭,目光中似有洞悉太後之意。
李太後望他一眼,遲疑片刻,眸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為保我皇家之顏麵,更為聖上之臉麵,彭海高此人,必死。不僅是他,就連那些隨他前往南華堡的錦衣衛,也需清除幹淨。哦,對了,還有那江湖中的一股勢力……”
太後言及此處,目光轉向曹安,曹安連忙接茬道:“海魂樓。”
李太後微微頷首,“你可徑直奔向那陳薑,想必他能洞悉其中一切,包括你前去之目的,因此,料想他會抹去一切相關痕跡。”
曹安躬身領命,正欲轉身離去,忽聞李太後喚住他:“且慢!你再向那陳薑傳話,言及旎嘯雖蒙聖上恩賜,官拜太子輔衛,然此人出身江湖草莽,諸多行事難以揣測其意。
“因此,讓陳薑務必小心行事,莫讓旎嘯窺得半分端倪,否則非但聖上顏麵掃地,更恐引發聖上與旎嘯之間君臣嫌隙,彼此猜忌。需知旎嘯正得聖寵,此事非同小可。”
曹安再次躬身,恭敬答道:“老奴心中已然有數,知曉如何行事了。”
李太後輕輕擺手,似覺心中大石落地,終得安寧。
她默默轉身,朝向東北,心中暗自思量,此時皇帝應正端坐於乾清宮中。
時至傍晚,萬曆皇帝朱翔鈞忽接密報,其上言及錦衣衛鎮撫使彭海高,竟斃命於自家宅邸,且京城之內,另有數十名錦衣衛與東廠番子,也是緣由不明地或被殺,或自絕。
覽畢密報,皇帝抬眼望向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榮,麵上流露出探詢之色。
馬榮環顧四周,見數位宮女與小太監默默侍立,低頭不語,便上前貼近皇帝耳畔低語:“皇爺,此皆當年涉足南華堡之事者。
“老奴還獲悉,那些不在京中之人,也是相同下場。還有,那江湖幫派海魂樓,自今夜起,已成過往雲煙,所有相關人等,皆已……”
言及此處,他向皇帝比劃了一個斬殺的手勢。
萬曆皇帝聞之,麵上並無驚訝之色,隻是輕聲問道:“太後那邊,還有何人知情?”
“老奴暗中查探,唯有太後近身的曹安,當然,還有那知情人陳薑。”
“陳薑……”皇帝口中輕輕呢喃,似在咀嚼這二字。
踱步少許,皇帝忽而低聲說道:“暫且留他性命,著你遣人前去暗示於他,隻說拋出一個替死鬼,尚嫌不足,太後身邊之人,都必須得死。
“朕不論他手段如何,昔日在太後麵前妄言亂語之輩,不論其心懷何意,朕心已明,此等皆是心懷鬼胎,借太後之力以圖私利之徒。此等奸邪,豈能留其一人在世?
“你再告知陳薑,那旎嘯之精明,手段之狠辣,若不將過往痕跡抹得一幹二淨,遲早會扯出當年南華堡的事情。”
馬榮聞聽此言,眼中精光一閃,似有所悟,領旨之後,急匆匆地邁步而去,猶如雲行雨施,迅疾無比。
是夜深沉,紫禁城內暗影憧憧,慘唿連連。
而京城內外,也是殺伐之聲不絕於耳。無數蒙麵黑衣人,如鬼魅般穿梭於街巷之間,無論是豪門大院,又或是簡陋民居,皆無所顧忌,闖入便取人性命。
大明疆域之內,此景亦然,黑衣人如影隨形,目標斃命後,放飛信鴿,向其背後之人稟報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