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石壁題詞歎虛幻
不消多時,旎嘯與駱風雁,二人提起花籃,施展輕功,往北疾馳,於山巒山穀間縱躍奔騰,於懸崖峭壁處輕盈掠過,直至紅日西墜於天際之北。
行至一山穀,他二人駐足,眼前乃是一高數十丈,寬達百丈的峭壁,石壁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正是此景,將二人吸引至此。
驚歎石壁之奇後,二人轉身迴望來路,雖已行數百裏,卻不見昔日通往玄穹殿之徑。
那形如筆架的峰巒,似大雁南飛的山穀,皆已消失無蹤,去路無跡可尋,唯有南邊茫茫雪山,連綿起伏,不知綿延多少裏。
二人商定,於石壁之下歇息,旎嘯以石擺下奇門之陣,既可避風禦寒,又能阻野獸侵擾。
將花籃與箱子置於陣中,二人稍事休息,複又步出陣外。
麵向南邊,他二人思緒萬千。
尤其是旎嘯,不時迴首望向西北,恍若穿越時光,憶起數年前於一山麓北麵,偶遇駱風雁之景,而後不慎卷入駱家紛擾。
數年間,二人曆經無數次生死,足跡遍及數十個地方,南赴江南水鄉,北行漠北荒原,數度踏入京城繁華,與無數暗中敵人鬥智鬥勇,傷亡無數。
此番經曆,恍如夢幻泡影,迴想起來,諸多往事皆令人難以置信。
想到這裏,旎嘯不禁感慨萬千,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歎道:“世間諸事,真真是虛虛實實,真真幻幻,難以分辨真假。若說是真,便是真;若說是假,便是假。卻又真非真,假非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人捉摸不透。”
言及此處,他輕聲一歎:“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光景,恍若夢境,又如幻境,轉瞬即逝,一生所曆之事,所遇之人,皆似幻境或夢中一瞬。”
稍頓,他遠眺那連綿不絕的雪山,再次長歎:“此昆侖神山,乃我華夏之根,九州之祖,未曾想竟能幻化人的一生。山中既有妖魔鬼怪橫行,也有神仙佛聖相伴。
“哎,此皆如人心之念,紛繁雜亂,憑空生出萬般貪欲,到頭來,不過一場夢,一場空幻。我在想,人若亡故,升天之後,或許皆將魂歸這萬裏昆侖之境。”
駱風雁聞此,不禁笑道:“或許由此可入仙道,又或許,這才是世間真正的得道成仙之路,嘻嘻。”
旎嘯頷首微笑,目光迴望那身後巍峨石壁,忽生一念,指著石壁笑道:“風雁,何不借你滿腹錦繡文章,留詩一首於這石壁之上,或待數百年後,有緣人得見,也能如我們一般,踏上此番神奇之旅。”
駱風雁見說,輕輕點頭,略作思索,便緩緩吟道:“心念百般亂,欲貪生萬端。昆侖深處幻境,萬象化雲煙。鬼怪猙獰現形,神獸咆哮震天,奇遇隨風散。迴首來時路,真幻兩難辨。百年夢,瞬息過,似飛鳶。魂歸此地升天,仙道始相連。華夏根脈永續,九州祖地長存,得道在其間。世間成仙路,盡在此山巔。”
旎嘯聽罷,不禁放聲大笑,連聲稱妙,隨即探問詞牌之名。
駱風雁含笑告知,此乃《水調歌頭·心念幻象》。
旎嘯身形一展,躍至半空,指化光劍,光芒丈餘,宛若仙家墨筆。
揮手之間,他已將駱風雁所作《水調歌頭·心念幻象》鐫刻於石壁之上。但見數十字筆走龍蛇,力透石背,氣勢磅礴。
待旎嘯穩穩落地,駱風雁也是身形輕展,躍至石壁前,於那數十字之下,揮毫寫下:“旎嘯攜妻駱風雁,於萬曆三十八年三月。”
那字裏行間,筆筆藏鋒,字字秀挺。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長笑連連,旎嘯攬住駱風雁腰肢,笑聲中,步入那隱蔽奇陣之內。
次日,晨光破曉,二人續往北行,又經二三日,至一地界。
忽而,駱風雁瞥見前方幽邃山穀,心念電轉,憶起往昔歲月,武當七子曾護她往東,去往江南,此穀正是昔日舊途。
她便告訴旎嘯,過此山穀,再往北行七八十裏,便是韃靼土默特部之所在。當時有武當弟子,往北探查一番。
旎嘯聽得,不禁啞然失笑,隻說他二人所行方向有偏差,那山莊東出入口,非是向北,實則應向東南而行。
二人遂調轉方向,又行數時辰,行至一崇山峻嶺之巔,略作駐足,感慨數句後,無意久留,便繼續向東南而去。
他二人施展輕功,步履輕盈,宛若雲間穿梭之燕,及至日薄西山,餘暉映照,已至一處萬仞群山環抱之所。
舉目四望,但見危崖壁立,千峰插雲,怪石嶙峋,似猛獸咆哮,又如鬼斧神工;林間樹木盤根錯節,枝葉繁茂,遮天蔽日;野草萋萋,隨風搖曳,更添幾分蒼涼之感。
而那雲霧繚繞其間,時隱時現,恍若仙境,又似幽冥,端的是一處人跡罕至、神秘莫測之地。
旎嘯引領著駱風雁,在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間疾步穿行,不消片刻,便到了一處奇異之地。
隻見那裏古木參天,枝椏交錯,山峰聳峙,雲煙繚繞。
駱風雁心中疑惑頓生,正欲開口詢問,卻見旎嘯對她微微一笑,輕輕頷首,示意已至目的地。
先前,她從旎嘯口中得知,這東出入口常有山莊弟子鎮守,以防外人擅入。
此時,駱風雁也是放下花籃,細心地整理衣裳,梳理發絲,又細細地收拾了一番儀容,才以眼神示意旎嘯,自己已然準備妥當。
旎嘯微微頷首,隨即凝神靜氣,運轉起玄妙心法。
隻見他雙手翻飛,結出繁複手勢,猶如織女穿梭雲錦,那七彩三環伴隨著他手勢,勾勒出一道奇異圖案,落於前方數丈開外。
刹那間,周遭那死寂沉沉、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的荒涼景象,仿佛遭遇了春風化雨,竟如水波漣漪般蕩漾開來,幾息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綠樹翠竹,繁花似錦,芳香撲鼻,宛如人間仙境。
正當駱風雁麵露喜色,驚歎不已之際,忽有十數人宛若雲行雨施,自虛空中顯現,於三五丈開外疾步而來,步履間帶起陣陣微風,卷起落葉紛飛。
為首之人,乃是一位老者,隻見他皓首蒼髯,眸光如炬,衣冠古樸,飄逸出塵,容貌清奇。
待至近前,那老者躬身拱手:“屬下公門實,率一眾弟子,恭迎少莊主。”
言罷,他身後十數弟子也隨之躬身,聲音整齊劃一,齊聲道:“拜見少莊主。”
隨後,公門實又轉身,率領眾弟子,對駱風雁拱手說道:“拜見二少夫人。”
駱風雁嘴角含笑,輕輕頷首。
旎嘯則輕輕一揮衣袖,邁步向前,笑容滿麵地問道:“公門四叔,您此番為何在此?莫非又是有了什麽大事,三老遣您前來,親自鎮守此地?”
公門實聽得,麵色凝重,迴答道:“正是如此。約莫一月之前,京城千陽門關傲,忽有急信傳來,言及幻霞宮之主雲霓師君,親自上門,欲尋少莊主。”
不消多時,旎嘯與駱風雁,二人提起花籃,施展輕功,往北疾馳,於山巒山穀間縱躍奔騰,於懸崖峭壁處輕盈掠過,直至紅日西墜於天際之北。
行至一山穀,他二人駐足,眼前乃是一高數十丈,寬達百丈的峭壁,石壁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正是此景,將二人吸引至此。
驚歎石壁之奇後,二人轉身迴望來路,雖已行數百裏,卻不見昔日通往玄穹殿之徑。
那形如筆架的峰巒,似大雁南飛的山穀,皆已消失無蹤,去路無跡可尋,唯有南邊茫茫雪山,連綿起伏,不知綿延多少裏。
二人商定,於石壁之下歇息,旎嘯以石擺下奇門之陣,既可避風禦寒,又能阻野獸侵擾。
將花籃與箱子置於陣中,二人稍事休息,複又步出陣外。
麵向南邊,他二人思緒萬千。
尤其是旎嘯,不時迴首望向西北,恍若穿越時光,憶起數年前於一山麓北麵,偶遇駱風雁之景,而後不慎卷入駱家紛擾。
數年間,二人曆經無數次生死,足跡遍及數十個地方,南赴江南水鄉,北行漠北荒原,數度踏入京城繁華,與無數暗中敵人鬥智鬥勇,傷亡無數。
此番經曆,恍如夢幻泡影,迴想起來,諸多往事皆令人難以置信。
想到這裏,旎嘯不禁感慨萬千,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歎道:“世間諸事,真真是虛虛實實,真真幻幻,難以分辨真假。若說是真,便是真;若說是假,便是假。卻又真非真,假非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人捉摸不透。”
言及此處,他輕聲一歎:“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光景,恍若夢境,又如幻境,轉瞬即逝,一生所曆之事,所遇之人,皆似幻境或夢中一瞬。”
稍頓,他遠眺那連綿不絕的雪山,再次長歎:“此昆侖神山,乃我華夏之根,九州之祖,未曾想竟能幻化人的一生。山中既有妖魔鬼怪橫行,也有神仙佛聖相伴。
“哎,此皆如人心之念,紛繁雜亂,憑空生出萬般貪欲,到頭來,不過一場夢,一場空幻。我在想,人若亡故,升天之後,或許皆將魂歸這萬裏昆侖之境。”
駱風雁聞此,不禁笑道:“或許由此可入仙道,又或許,這才是世間真正的得道成仙之路,嘻嘻。”
旎嘯頷首微笑,目光迴望那身後巍峨石壁,忽生一念,指著石壁笑道:“風雁,何不借你滿腹錦繡文章,留詩一首於這石壁之上,或待數百年後,有緣人得見,也能如我們一般,踏上此番神奇之旅。”
駱風雁見說,輕輕點頭,略作思索,便緩緩吟道:“心念百般亂,欲貪生萬端。昆侖深處幻境,萬象化雲煙。鬼怪猙獰現形,神獸咆哮震天,奇遇隨風散。迴首來時路,真幻兩難辨。百年夢,瞬息過,似飛鳶。魂歸此地升天,仙道始相連。華夏根脈永續,九州祖地長存,得道在其間。世間成仙路,盡在此山巔。”
旎嘯聽罷,不禁放聲大笑,連聲稱妙,隨即探問詞牌之名。
駱風雁含笑告知,此乃《水調歌頭·心念幻象》。
旎嘯身形一展,躍至半空,指化光劍,光芒丈餘,宛若仙家墨筆。
揮手之間,他已將駱風雁所作《水調歌頭·心念幻象》鐫刻於石壁之上。但見數十字筆走龍蛇,力透石背,氣勢磅礴。
待旎嘯穩穩落地,駱風雁也是身形輕展,躍至石壁前,於那數十字之下,揮毫寫下:“旎嘯攜妻駱風雁,於萬曆三十八年三月。”
那字裏行間,筆筆藏鋒,字字秀挺。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長笑連連,旎嘯攬住駱風雁腰肢,笑聲中,步入那隱蔽奇陣之內。
次日,晨光破曉,二人續往北行,又經二三日,至一地界。
忽而,駱風雁瞥見前方幽邃山穀,心念電轉,憶起往昔歲月,武當七子曾護她往東,去往江南,此穀正是昔日舊途。
她便告訴旎嘯,過此山穀,再往北行七八十裏,便是韃靼土默特部之所在。當時有武當弟子,往北探查一番。
旎嘯聽得,不禁啞然失笑,隻說他二人所行方向有偏差,那山莊東出入口,非是向北,實則應向東南而行。
二人遂調轉方向,又行數時辰,行至一崇山峻嶺之巔,略作駐足,感慨數句後,無意久留,便繼續向東南而去。
他二人施展輕功,步履輕盈,宛若雲間穿梭之燕,及至日薄西山,餘暉映照,已至一處萬仞群山環抱之所。
舉目四望,但見危崖壁立,千峰插雲,怪石嶙峋,似猛獸咆哮,又如鬼斧神工;林間樹木盤根錯節,枝葉繁茂,遮天蔽日;野草萋萋,隨風搖曳,更添幾分蒼涼之感。
而那雲霧繚繞其間,時隱時現,恍若仙境,又似幽冥,端的是一處人跡罕至、神秘莫測之地。
旎嘯引領著駱風雁,在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間疾步穿行,不消片刻,便到了一處奇異之地。
隻見那裏古木參天,枝椏交錯,山峰聳峙,雲煙繚繞。
駱風雁心中疑惑頓生,正欲開口詢問,卻見旎嘯對她微微一笑,輕輕頷首,示意已至目的地。
先前,她從旎嘯口中得知,這東出入口常有山莊弟子鎮守,以防外人擅入。
此時,駱風雁也是放下花籃,細心地整理衣裳,梳理發絲,又細細地收拾了一番儀容,才以眼神示意旎嘯,自己已然準備妥當。
旎嘯微微頷首,隨即凝神靜氣,運轉起玄妙心法。
隻見他雙手翻飛,結出繁複手勢,猶如織女穿梭雲錦,那七彩三環伴隨著他手勢,勾勒出一道奇異圖案,落於前方數丈開外。
刹那間,周遭那死寂沉沉、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的荒涼景象,仿佛遭遇了春風化雨,竟如水波漣漪般蕩漾開來,幾息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綠樹翠竹,繁花似錦,芳香撲鼻,宛如人間仙境。
正當駱風雁麵露喜色,驚歎不已之際,忽有十數人宛若雲行雨施,自虛空中顯現,於三五丈開外疾步而來,步履間帶起陣陣微風,卷起落葉紛飛。
為首之人,乃是一位老者,隻見他皓首蒼髯,眸光如炬,衣冠古樸,飄逸出塵,容貌清奇。
待至近前,那老者躬身拱手:“屬下公門實,率一眾弟子,恭迎少莊主。”
言罷,他身後十數弟子也隨之躬身,聲音整齊劃一,齊聲道:“拜見少莊主。”
隨後,公門實又轉身,率領眾弟子,對駱風雁拱手說道:“拜見二少夫人。”
駱風雁嘴角含笑,輕輕頷首。
旎嘯則輕輕一揮衣袖,邁步向前,笑容滿麵地問道:“公門四叔,您此番為何在此?莫非又是有了什麽大事,三老遣您前來,親自鎮守此地?”
公門實聽得,麵色凝重,迴答道:“正是如此。約莫一月之前,京城千陽門關傲,忽有急信傳來,言及幻霞宮之主雲霓師君,親自上門,欲尋少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