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遊洛縣尊行為圖鑒
諸天之開局讓江玉燕去搬磚 作者:鹿鳴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最後出現在朝中的奏疏中,言明了永嘉知縣遊洛上任僅一月就平息民亂,恢複生產,並且改良了產鹽技術的事情,並且貢獻了新的產鹽技術的內容。
身體不太好的宋哲宗下旨褒獎遊洛。
不過因為遊洛上任時間不長,並沒有升官,隻是加了個榮譽稱號之類的東西。
遊洛收到聖旨的時候並不為意。
本來自己正六品出任知縣就是低了,升官是遲早的事情。
知縣才幾品?
尤其是永嘉縣這種知縣,頂多正七品而已。
等人走後,遊洛把聖旨扔到江玉燕手裏,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現在永嘉鹽場恢複了,估計到時候上頭會再派人來接管。
畢竟食鹽是專賣的,之前讓遊洛來管是無奈之舉,反正民亂沒平息,鹽也運不出去。
現在自然是到了摘桃子的時候。
不過遊洛並不在意,因為他又不是真在這裏當一輩子官。
而且現代買的書裏講了,懂得分功勞你才能走得遠。
這些人可都要承自己情呢。
要不是自己分功勞給溫州知州,外加送錢,你以為那個知州會把這件事寫上自己名字?
要不是自己一路送錢,這奏疏送到汴梁之前,自己的名字估計隻能提一嘴。
能在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之前露臉?
自己這一個月賺的錢已經有後續發展了。
所以聖旨扔到江玉燕手裏之後,遊洛又開始布置下一步。
當天,偉大的縣尊發布了命令,安排饑民疏通甌江河道,每天管飯食,以工代賑。
種植經濟作物可以,但是人也要是吃飯的。
但是如何滿足糧食需求呢?
那就隻能從外邊運糧進來了。
但是就永嘉縣這交通條件,以前運糧都是走的陸運,耗費人力大,運進來的糧食價格高昂,所以漸漸就沒人再來做糧食生意了。
遊洛本來是想修路的,但是發現縣內多山,修道路價格成本太高,難以為繼。
於是換了個思路,打算走水運。
正好永嘉縣靠海以及還有一條直通內陸的大江。
而附近毗鄰台州與處州(麗水),台州不行,沒有江河連接,雖然靠海,但是島嶼暗礁太多,海岸線太長,無法走海運。
倒是處州有大江連接,水運便利,到時候種出來的經濟作物可以借此輸送出去,糧食也可以運進來。
再加上之前上書說平息了民亂其實也是吹牛逼給臉上添金而已,雖然抄了幾家狗大戶,但是想喂飽整個縣的人,靠那幾家頂什麽用?
所以這邊一邊疏通河道,另一邊,遊洛讓人開展稻田養魚以及種植現代帶迴來的經濟作物。
尤其是楊梅樹、生豬以及茶葉等經濟作物,麵對台風的時候會比水稻好很多。
尤其是烏牛早茶,特點就是早,大概在兩月份到四月份就可以開采,完全避過台風。
而楊梅則是在六七月份成熟,也比台風早一點,能避開台風季節。
生豬更是不用說了,主要是靠加固豬圈,而且遊洛還買了全套的生豬養殖技術的專業書籍,不信在大宋打不開銷路。
雖然他也不知道特麽他一個知縣為什麽還要學養豬!
他和豬唯一的接觸就是吃。
這讓他更加佩服那些穿越者,就靠腦子就能知道那麽多,他迴去對著電腦查,買了書看都有點一知半解,還要不斷實踐。
不過種植茶葉今年是來不及了,楊梅也不是種下來就能開始結果的。
隻有養豬可以搞搞。
對了,還有海鮮。
三月,秀州、越州、婺州等五個州城新開了一家永嘉海鮮樓的客棧,主打的就是新鮮海鮮。
這些內陸州城和海鮮打交道並不多,和海鮮最多的交集估計也就是醃製、風幹的鹹魚。
但是這些鹹魚和海鮮基本上掛不上邊了,一般人都是拿它當鹽用。
所以這海鮮樓的噱頭還是很足的。
而且海鮮樓雖然海鮮是主打,但是各式炒菜也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現在,用鐵鍋做菜剛剛出現不久,菜式並不多。
而遊洛和本縣幾個識趣的大戶們合夥開辦的海鮮樓則是提供了種類繁多的菜式,使得來光顧的人吃炒菜的比海鮮的要多很多。
畢竟海鮮雖然能運到內陸,但是價格還是很高的,一般人也吃不起。
半年時間內,在遊洛的治理下。
對內,縣稽查隊伍在遊洛的命令下重拳出擊打擊不法之事(附帶練兵),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民亂平息,百姓種植經濟作物,收入大增,百姓收入增加,人們安居樂業。
對外,遊洛以本縣經濟作物為商品,大力發展商業貿易,使得永嘉生豬、茶葉、楊梅等商品開始在各地銷售,當地商業氛圍日益濃重,稅收大幅增加。
紹聖三年,朝廷正式下旨,升任永嘉知縣遊洛為溫州知州。
當然,這不是代表遊洛是一蹴而就。
其實這期間其實遊洛早就升官了,隻是一直兼著知縣的職務。
當然,我遊洛能夠升這麽快,全憑借的是我自己的努力。
和送錢給上司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大宋朝皇帝賢明、大臣清廉高潔,我遊洛是絕對不會賄賂上司的。
新任知縣正式上任,遊洛也要正式前往州城上任。
永嘉縣老百姓為了感謝遊洛治理地方的功績,不僅送上了萬民傘,還相送十裏,不少人痛哭流涕懇求遊洛留任。
但是遊洛最後還是走了。
帶著江玉燕以及一眾仆役。
“哎,你說這些送我的人當中,有多少是真心希望我留下的?”
看著身後逐漸模糊的人群,遊洛對身邊的江玉燕問道。
這還是他第一次做官,也不知道做的好不好。
雖然說自己對治理地方的確是起了不少作用,但是畢竟是第一次當官,做錯的地方也不少。
而且這些年為了賄……咳咳,關心上司,他收了那些豪門大戶不少錢。
要不然這長年累月的送錢,光靠賣江玉燕要賣多少次啊?
哦,真正的賣,不帶顏色的那種。
“那些大戶人家肯定是巴不得公子趕緊離開的,但是那些普通百姓倒是真心希望公子留下來。”
“哈哈哈,江玉燕,不錯啊!你說話還是這麽直白!”
身體不太好的宋哲宗下旨褒獎遊洛。
不過因為遊洛上任時間不長,並沒有升官,隻是加了個榮譽稱號之類的東西。
遊洛收到聖旨的時候並不為意。
本來自己正六品出任知縣就是低了,升官是遲早的事情。
知縣才幾品?
尤其是永嘉縣這種知縣,頂多正七品而已。
等人走後,遊洛把聖旨扔到江玉燕手裏,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現在永嘉鹽場恢複了,估計到時候上頭會再派人來接管。
畢竟食鹽是專賣的,之前讓遊洛來管是無奈之舉,反正民亂沒平息,鹽也運不出去。
現在自然是到了摘桃子的時候。
不過遊洛並不在意,因為他又不是真在這裏當一輩子官。
而且現代買的書裏講了,懂得分功勞你才能走得遠。
這些人可都要承自己情呢。
要不是自己分功勞給溫州知州,外加送錢,你以為那個知州會把這件事寫上自己名字?
要不是自己一路送錢,這奏疏送到汴梁之前,自己的名字估計隻能提一嘴。
能在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之前露臉?
自己這一個月賺的錢已經有後續發展了。
所以聖旨扔到江玉燕手裏之後,遊洛又開始布置下一步。
當天,偉大的縣尊發布了命令,安排饑民疏通甌江河道,每天管飯食,以工代賑。
種植經濟作物可以,但是人也要是吃飯的。
但是如何滿足糧食需求呢?
那就隻能從外邊運糧進來了。
但是就永嘉縣這交通條件,以前運糧都是走的陸運,耗費人力大,運進來的糧食價格高昂,所以漸漸就沒人再來做糧食生意了。
遊洛本來是想修路的,但是發現縣內多山,修道路價格成本太高,難以為繼。
於是換了個思路,打算走水運。
正好永嘉縣靠海以及還有一條直通內陸的大江。
而附近毗鄰台州與處州(麗水),台州不行,沒有江河連接,雖然靠海,但是島嶼暗礁太多,海岸線太長,無法走海運。
倒是處州有大江連接,水運便利,到時候種出來的經濟作物可以借此輸送出去,糧食也可以運進來。
再加上之前上書說平息了民亂其實也是吹牛逼給臉上添金而已,雖然抄了幾家狗大戶,但是想喂飽整個縣的人,靠那幾家頂什麽用?
所以這邊一邊疏通河道,另一邊,遊洛讓人開展稻田養魚以及種植現代帶迴來的經濟作物。
尤其是楊梅樹、生豬以及茶葉等經濟作物,麵對台風的時候會比水稻好很多。
尤其是烏牛早茶,特點就是早,大概在兩月份到四月份就可以開采,完全避過台風。
而楊梅則是在六七月份成熟,也比台風早一點,能避開台風季節。
生豬更是不用說了,主要是靠加固豬圈,而且遊洛還買了全套的生豬養殖技術的專業書籍,不信在大宋打不開銷路。
雖然他也不知道特麽他一個知縣為什麽還要學養豬!
他和豬唯一的接觸就是吃。
這讓他更加佩服那些穿越者,就靠腦子就能知道那麽多,他迴去對著電腦查,買了書看都有點一知半解,還要不斷實踐。
不過種植茶葉今年是來不及了,楊梅也不是種下來就能開始結果的。
隻有養豬可以搞搞。
對了,還有海鮮。
三月,秀州、越州、婺州等五個州城新開了一家永嘉海鮮樓的客棧,主打的就是新鮮海鮮。
這些內陸州城和海鮮打交道並不多,和海鮮最多的交集估計也就是醃製、風幹的鹹魚。
但是這些鹹魚和海鮮基本上掛不上邊了,一般人都是拿它當鹽用。
所以這海鮮樓的噱頭還是很足的。
而且海鮮樓雖然海鮮是主打,但是各式炒菜也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現在,用鐵鍋做菜剛剛出現不久,菜式並不多。
而遊洛和本縣幾個識趣的大戶們合夥開辦的海鮮樓則是提供了種類繁多的菜式,使得來光顧的人吃炒菜的比海鮮的要多很多。
畢竟海鮮雖然能運到內陸,但是價格還是很高的,一般人也吃不起。
半年時間內,在遊洛的治理下。
對內,縣稽查隊伍在遊洛的命令下重拳出擊打擊不法之事(附帶練兵),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民亂平息,百姓種植經濟作物,收入大增,百姓收入增加,人們安居樂業。
對外,遊洛以本縣經濟作物為商品,大力發展商業貿易,使得永嘉生豬、茶葉、楊梅等商品開始在各地銷售,當地商業氛圍日益濃重,稅收大幅增加。
紹聖三年,朝廷正式下旨,升任永嘉知縣遊洛為溫州知州。
當然,這不是代表遊洛是一蹴而就。
其實這期間其實遊洛早就升官了,隻是一直兼著知縣的職務。
當然,我遊洛能夠升這麽快,全憑借的是我自己的努力。
和送錢給上司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大宋朝皇帝賢明、大臣清廉高潔,我遊洛是絕對不會賄賂上司的。
新任知縣正式上任,遊洛也要正式前往州城上任。
永嘉縣老百姓為了感謝遊洛治理地方的功績,不僅送上了萬民傘,還相送十裏,不少人痛哭流涕懇求遊洛留任。
但是遊洛最後還是走了。
帶著江玉燕以及一眾仆役。
“哎,你說這些送我的人當中,有多少是真心希望我留下的?”
看著身後逐漸模糊的人群,遊洛對身邊的江玉燕問道。
這還是他第一次做官,也不知道做的好不好。
雖然說自己對治理地方的確是起了不少作用,但是畢竟是第一次當官,做錯的地方也不少。
而且這些年為了賄……咳咳,關心上司,他收了那些豪門大戶不少錢。
要不然這長年累月的送錢,光靠賣江玉燕要賣多少次啊?
哦,真正的賣,不帶顏色的那種。
“那些大戶人家肯定是巴不得公子趕緊離開的,但是那些普通百姓倒是真心希望公子留下來。”
“哈哈哈,江玉燕,不錯啊!你說話還是這麽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