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十七年,十一月,長安大雪。
今年的雪來得特別的晚,直到十月初關中才降下第一場雪,這讓大周朝廷上下都分外憂心。
為何?
隻因河北叛軍攻勢甚急,賀若欽在關東連吃敗仗,雖勉強將叛軍阻擋在黃河以北,但對士氣的打擊卻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韓王傅明徽和燕王傅明洮在各自的防區也隻能龜縮城池不出,任由叛軍在外肆虐。
麵對河北叛軍的咄咄逼人,天佑帝也沒了一開始的從容鎮定,頻頻遣使督戰。
好在大雪降下,河北較之關中更加嚴寒,叛軍也不得不暫緩攻勢,雙方都迎來了難得的休整。
當這個消息傳入長安時,朝廷上下都暗暗鬆了口氣。
不過這並不能教天佑帝和一些智謀之士放鬆,可以預見的是來年開春天氣轉暖,叛軍必然會發動更猛烈的攻勢。
在此之前,朝廷方麵必須要做足準備。
就在朝廷上下都在為來年的大戰做著準備時,一封出人意料的戰報送到了天佑帝手中。
“哈哈哈!”
乾坤殿內,天佑帝立於禦階之上,手捏戰報,全然不顧帝王威儀地放聲大笑,驚得朝臣們議論紛紛。
自河北叛軍聲勢日盛,天佑帝已經許久未曾如此開懷,由不得群臣不去揣測到底發生了什麽喜事。
良久,天佑帝大抵是笑夠了,抬手揚了揚手中的戰報,朗聲道:“益州八百裏加急!公孫雲綾於十月二十,一戰而下成都!自賊首鐵麵生以下,叛軍高層或死或俘,十餘萬叛軍土崩瓦解!益州定矣!”
話音落下,群臣靜默,一時間大殿內竟落針可聞。
天佑帝視線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將他們各式各樣的神情盡收眼底,不禁再次放聲大笑起來。
片刻後,李懷仁率先出班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南鄭伯平定益州,來年朝廷便可集中全力征討河北叛軍,必可旗開得勝!”
話落,杜進用等公孫家一係的朝臣紛紛出班附和。
天佑帝一邊聽著一邊不住點頭,臉上的笑容也愈發深了。
當太子傅明仁也出班恭賀之時,立於百官之首的盧之浩卻是神情難看。
沒記錯的話,入蜀平叛的大軍是七月中旬開拔的,按十月末克複成都、生擒賊首來算,前前後後也才三個多月而已。
益州叛軍加上入寇的西羌軍有近三十萬人,這就被公孫家那丫頭給平了?
到底是叛軍太不經打,還是公孫家那丫頭太能打?
此時此刻,盧之浩隻覺自家的前途一片灰暗。
有了如此功績傍身,雲綾這個公孫家的新一代領軍人物算是徹底崛起了,而他盧家年輕一代中卻並沒有特別出色的子弟。
思及此,盧之浩心中不自覺盤算起與公孫家握手言和的可能。
不過,當他看向正洋洋自得的天佑帝,立時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身為當朝相國,百官之首,天佑帝是絕不會坐視盧家與公孫家和解的。
當初被譽為“帝國柱石”之一的唐國公韓元讓早早致仕遊曆四方,旁人隻當是他年歲漸長,不堪政務繁雜。
然而盧之浩作為繼任者卻很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其與公孫弘私交甚篤,惹了天佑帝猜忌,這才不得不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
就在盧之浩心思百轉之際,李懷仁等人掀起的恭賀潮也漸漸退去,天佑帝也坐迴了禦座。
“眾愛卿,近來天下多事,南北皆有叛亂興起!今北方叛賊洶洶,而益州之定足壯軍心呐!”
天佑帝一番話算提前定了調,群臣很清楚接下來要說的必然是關於益州有功將士的封賞。
果然,天佑帝略微一頓,隨即朗聲道:“我朝尤重軍功!益州平定功在社稷,不可不賞,亦不可不重賞!眾卿家且議一議吧!”
話音落下,作為核驗軍功、頒行封賞的第一衙門,兵部尚書杜進用當仁不讓站了出來。
隻見他微舉笏板,躬身一拜,徐徐道:“啟稟陛下!軍功之賞我朝自有定製,一應封賞皆需憑證,臣以為可待益州報功文書送抵兵部後再議封賞不遲。”
杜進用此言可謂不偏不倚,教人挑不出錯處來。
然而正在興頭上的天佑帝顯然對此並不滿意,淡淡開口道:“其他可暫且不論,然平定益州之功總是實打實的。公孫雲綾為平叛主將,對她的封賞此時也該有個章程才好,否則怎能教河北前線的將士安心?”
聞言,群臣不由小聲議論開來,有認為此言在理的,也有認為此舉有些失之急躁的。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聲音充斥在乾坤殿的角角落落。
杜進用默默退迴朝班,他是聽出來了,天佑帝真正的想法是要破格封賞雲綾,對此他就不好多說什麽了,以免招人非議。
不單是他,以李懷仁為首的公孫家一係也都默然不語。
無他,避嫌而已。
天佑帝見朝臣們議論紛紛,而公孫家一係都在躲清閑,心中一時複雜難明。
一方麵他極為喜歡公孫家的家風,掌權卻不弄權,行事極有分寸。
但另一方麵他又覺著那躲清閑的行為很礙眼,讓他不得不單獨麵對破格封賞帶來的壓力。
其實作為締造盛世的一代雄主,天佑帝完全可以憑借威望乾綱獨斷,朝臣們最多在背後議論兩句罷了。
然而,現如今河北為叛軍所據,他的威望不可避免受到了影響,因此也更需顧忌天下的反應。
他可不想因為封賞之事與朝臣及其背後的各個世家生出齟齬,弄不好就會有人趁勢作亂。
良久,殿內議論之聲漸歇,天佑帝再次開口道:“眾愛卿,可商議出一個章程來了?”
話音剛落,盧之浩便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南鄭伯費時三月而定益州,功莫大焉,理應重賞。然,其年不過雙十,已官居一衛大將軍,封爵縣伯,若再行重賞,隻恐天下非議,望陛下明察!”
聞言,天佑帝不動聲色地看向李懷仁等人,見其雙目微合並無出班之意,隻得問道:“那依相國之意如何?”
“迴陛下!公孫雲綾年紀尚輕,高官顯爵未必是好事。然,有功不賞亦非正道!”
說到此處,盧之浩小心地看了天佑帝一眼,見其神色如常這才繼續說道:“臣以為不若蔭封其母,一則可彰顯其母養育教導之功,二則亦可留待日後。”
“留待日後”四字他咬字極重,似是意有所指,說完便默默退迴了朝班。
天佑帝虎目微眯,心中立刻盤算起來。
念及“留待日後”,他當即不動聲色地看了太子一眼。
盧之浩先說雲綾年輕,又說要留待日後,這幾乎是明晃晃地在說要壓一壓雲綾的官爵,以免其升遷太快,日後太子登基難以施恩。
天佑帝心中是不悅的,他正春秋鼎盛,自然見不得人說新君登基之事。
不過他細想之下又覺盧之浩所言不無道理。
以雲綾的年紀和修為而言,隻要中途不出岔子,是必然會輔佐新君的。
若現在就封賞過高,的確不利於未來新君收攏人心。
是以,天佑帝壓下心中不悅,淡淡道:“眾愛卿可還有其他諫言?”
話落,殿內卻是無人應答,便是李懷仁等公孫家一係也是垂頭不語,顯然並不準備出這個頭。
見此,天佑帝深吸一口氣,頓覺索然無味,徐徐道:“既如此,就依相國之言吧。至於具體如何蔭封,便著有司議定再呈給朕吧。”
“陛下聖明!”
下朝後,乾坤殿內發生的事很快便傳迴了燕國公府。
得知此事的公孫安世當即便去了後院,正瞧見公孫玉瑤在廊下賞雪。
公孫玉瑤的氣質依舊清冷,眸子盯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眨不眨,眼中卻沒有聚焦。
見此,公孫安世心知妹妹又在想著雲綾了,正好今日有了益州的消息,倒是可以讓妹妹高興高興。
聞得熟悉的腳步聲,公孫玉瑤並未轉動視線,隻望著雪花開口問道:“大兄怎的來了?”
“小妹,為兄給你帶來個好消息,可想聽?”
聞言,公孫玉瑤眸光微動,旋即睨了兄長一眼,幽幽道:“大兄知我在想什麽,若是旁的消息便不必說了。”
公孫安世卻是嘿嘿一笑,說道:“益州捷報,小妹當真不聽?”
話音剛落,他隻覺心底一突,卻是公孫玉瑤清冷的眸子瞪了過來。
當下他也不敢再耽擱,一五一十將宮裏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唯恐說得慢了惹妹妹動怒。
得到雲綾的確切消息,公孫玉瑤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悵然若失。
她知道益州之叛是誰掀起的,那個男人這次總該不能再出來攪風攪雨了吧。
公孫安世了解妹妹,一看她的神色便知她在想些什麽,當即轉移話題,笑道:“小妹,你猜這次朝廷蔭封於你,會封個幾品?”
公孫玉瑤卻不搭茬,隻淡淡問道:“雲綾那妮子是要長留益州了?”
聞言,公孫安世默了默,說實話他也不清楚。
按說雲綾有玉麟衛和兵部的職司,不可能長期留在益州。
不過,此前剛剛封了雲綾為益州大都督,益州方經戰亂百廢待興,短時間內該不會調離才是。
是以,這個問題他還真迴答不上。
見狀,公孫玉瑤輕歎一聲,幽幽道:“雲綺懷著身子,雲絡雖性子穩重,但到底沒經曆過,我著實不放心她們留在島上。若雲綾遲遲不能迴來,我還需盡早將她們接來才成。”
“接來也好。”公孫安世頷首道:“自從出了遼東那檔子事,府上可是冷清了許久,人多也能熱鬧熱鬧。”
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忽而傳來:“家主!小姐!老家主命我迴來請你們速往終南山!”
今年的雪來得特別的晚,直到十月初關中才降下第一場雪,這讓大周朝廷上下都分外憂心。
為何?
隻因河北叛軍攻勢甚急,賀若欽在關東連吃敗仗,雖勉強將叛軍阻擋在黃河以北,但對士氣的打擊卻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韓王傅明徽和燕王傅明洮在各自的防區也隻能龜縮城池不出,任由叛軍在外肆虐。
麵對河北叛軍的咄咄逼人,天佑帝也沒了一開始的從容鎮定,頻頻遣使督戰。
好在大雪降下,河北較之關中更加嚴寒,叛軍也不得不暫緩攻勢,雙方都迎來了難得的休整。
當這個消息傳入長安時,朝廷上下都暗暗鬆了口氣。
不過這並不能教天佑帝和一些智謀之士放鬆,可以預見的是來年開春天氣轉暖,叛軍必然會發動更猛烈的攻勢。
在此之前,朝廷方麵必須要做足準備。
就在朝廷上下都在為來年的大戰做著準備時,一封出人意料的戰報送到了天佑帝手中。
“哈哈哈!”
乾坤殿內,天佑帝立於禦階之上,手捏戰報,全然不顧帝王威儀地放聲大笑,驚得朝臣們議論紛紛。
自河北叛軍聲勢日盛,天佑帝已經許久未曾如此開懷,由不得群臣不去揣測到底發生了什麽喜事。
良久,天佑帝大抵是笑夠了,抬手揚了揚手中的戰報,朗聲道:“益州八百裏加急!公孫雲綾於十月二十,一戰而下成都!自賊首鐵麵生以下,叛軍高層或死或俘,十餘萬叛軍土崩瓦解!益州定矣!”
話音落下,群臣靜默,一時間大殿內竟落針可聞。
天佑帝視線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將他們各式各樣的神情盡收眼底,不禁再次放聲大笑起來。
片刻後,李懷仁率先出班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南鄭伯平定益州,來年朝廷便可集中全力征討河北叛軍,必可旗開得勝!”
話落,杜進用等公孫家一係的朝臣紛紛出班附和。
天佑帝一邊聽著一邊不住點頭,臉上的笑容也愈發深了。
當太子傅明仁也出班恭賀之時,立於百官之首的盧之浩卻是神情難看。
沒記錯的話,入蜀平叛的大軍是七月中旬開拔的,按十月末克複成都、生擒賊首來算,前前後後也才三個多月而已。
益州叛軍加上入寇的西羌軍有近三十萬人,這就被公孫家那丫頭給平了?
到底是叛軍太不經打,還是公孫家那丫頭太能打?
此時此刻,盧之浩隻覺自家的前途一片灰暗。
有了如此功績傍身,雲綾這個公孫家的新一代領軍人物算是徹底崛起了,而他盧家年輕一代中卻並沒有特別出色的子弟。
思及此,盧之浩心中不自覺盤算起與公孫家握手言和的可能。
不過,當他看向正洋洋自得的天佑帝,立時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身為當朝相國,百官之首,天佑帝是絕不會坐視盧家與公孫家和解的。
當初被譽為“帝國柱石”之一的唐國公韓元讓早早致仕遊曆四方,旁人隻當是他年歲漸長,不堪政務繁雜。
然而盧之浩作為繼任者卻很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其與公孫弘私交甚篤,惹了天佑帝猜忌,這才不得不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
就在盧之浩心思百轉之際,李懷仁等人掀起的恭賀潮也漸漸退去,天佑帝也坐迴了禦座。
“眾愛卿,近來天下多事,南北皆有叛亂興起!今北方叛賊洶洶,而益州之定足壯軍心呐!”
天佑帝一番話算提前定了調,群臣很清楚接下來要說的必然是關於益州有功將士的封賞。
果然,天佑帝略微一頓,隨即朗聲道:“我朝尤重軍功!益州平定功在社稷,不可不賞,亦不可不重賞!眾卿家且議一議吧!”
話音落下,作為核驗軍功、頒行封賞的第一衙門,兵部尚書杜進用當仁不讓站了出來。
隻見他微舉笏板,躬身一拜,徐徐道:“啟稟陛下!軍功之賞我朝自有定製,一應封賞皆需憑證,臣以為可待益州報功文書送抵兵部後再議封賞不遲。”
杜進用此言可謂不偏不倚,教人挑不出錯處來。
然而正在興頭上的天佑帝顯然對此並不滿意,淡淡開口道:“其他可暫且不論,然平定益州之功總是實打實的。公孫雲綾為平叛主將,對她的封賞此時也該有個章程才好,否則怎能教河北前線的將士安心?”
聞言,群臣不由小聲議論開來,有認為此言在理的,也有認為此舉有些失之急躁的。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聲音充斥在乾坤殿的角角落落。
杜進用默默退迴朝班,他是聽出來了,天佑帝真正的想法是要破格封賞雲綾,對此他就不好多說什麽了,以免招人非議。
不單是他,以李懷仁為首的公孫家一係也都默然不語。
無他,避嫌而已。
天佑帝見朝臣們議論紛紛,而公孫家一係都在躲清閑,心中一時複雜難明。
一方麵他極為喜歡公孫家的家風,掌權卻不弄權,行事極有分寸。
但另一方麵他又覺著那躲清閑的行為很礙眼,讓他不得不單獨麵對破格封賞帶來的壓力。
其實作為締造盛世的一代雄主,天佑帝完全可以憑借威望乾綱獨斷,朝臣們最多在背後議論兩句罷了。
然而,現如今河北為叛軍所據,他的威望不可避免受到了影響,因此也更需顧忌天下的反應。
他可不想因為封賞之事與朝臣及其背後的各個世家生出齟齬,弄不好就會有人趁勢作亂。
良久,殿內議論之聲漸歇,天佑帝再次開口道:“眾愛卿,可商議出一個章程來了?”
話音剛落,盧之浩便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南鄭伯費時三月而定益州,功莫大焉,理應重賞。然,其年不過雙十,已官居一衛大將軍,封爵縣伯,若再行重賞,隻恐天下非議,望陛下明察!”
聞言,天佑帝不動聲色地看向李懷仁等人,見其雙目微合並無出班之意,隻得問道:“那依相國之意如何?”
“迴陛下!公孫雲綾年紀尚輕,高官顯爵未必是好事。然,有功不賞亦非正道!”
說到此處,盧之浩小心地看了天佑帝一眼,見其神色如常這才繼續說道:“臣以為不若蔭封其母,一則可彰顯其母養育教導之功,二則亦可留待日後。”
“留待日後”四字他咬字極重,似是意有所指,說完便默默退迴了朝班。
天佑帝虎目微眯,心中立刻盤算起來。
念及“留待日後”,他當即不動聲色地看了太子一眼。
盧之浩先說雲綾年輕,又說要留待日後,這幾乎是明晃晃地在說要壓一壓雲綾的官爵,以免其升遷太快,日後太子登基難以施恩。
天佑帝心中是不悅的,他正春秋鼎盛,自然見不得人說新君登基之事。
不過他細想之下又覺盧之浩所言不無道理。
以雲綾的年紀和修為而言,隻要中途不出岔子,是必然會輔佐新君的。
若現在就封賞過高,的確不利於未來新君收攏人心。
是以,天佑帝壓下心中不悅,淡淡道:“眾愛卿可還有其他諫言?”
話落,殿內卻是無人應答,便是李懷仁等公孫家一係也是垂頭不語,顯然並不準備出這個頭。
見此,天佑帝深吸一口氣,頓覺索然無味,徐徐道:“既如此,就依相國之言吧。至於具體如何蔭封,便著有司議定再呈給朕吧。”
“陛下聖明!”
下朝後,乾坤殿內發生的事很快便傳迴了燕國公府。
得知此事的公孫安世當即便去了後院,正瞧見公孫玉瑤在廊下賞雪。
公孫玉瑤的氣質依舊清冷,眸子盯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眨不眨,眼中卻沒有聚焦。
見此,公孫安世心知妹妹又在想著雲綾了,正好今日有了益州的消息,倒是可以讓妹妹高興高興。
聞得熟悉的腳步聲,公孫玉瑤並未轉動視線,隻望著雪花開口問道:“大兄怎的來了?”
“小妹,為兄給你帶來個好消息,可想聽?”
聞言,公孫玉瑤眸光微動,旋即睨了兄長一眼,幽幽道:“大兄知我在想什麽,若是旁的消息便不必說了。”
公孫安世卻是嘿嘿一笑,說道:“益州捷報,小妹當真不聽?”
話音剛落,他隻覺心底一突,卻是公孫玉瑤清冷的眸子瞪了過來。
當下他也不敢再耽擱,一五一十將宮裏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唯恐說得慢了惹妹妹動怒。
得到雲綾的確切消息,公孫玉瑤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悵然若失。
她知道益州之叛是誰掀起的,那個男人這次總該不能再出來攪風攪雨了吧。
公孫安世了解妹妹,一看她的神色便知她在想些什麽,當即轉移話題,笑道:“小妹,你猜這次朝廷蔭封於你,會封個幾品?”
公孫玉瑤卻不搭茬,隻淡淡問道:“雲綾那妮子是要長留益州了?”
聞言,公孫安世默了默,說實話他也不清楚。
按說雲綾有玉麟衛和兵部的職司,不可能長期留在益州。
不過,此前剛剛封了雲綾為益州大都督,益州方經戰亂百廢待興,短時間內該不會調離才是。
是以,這個問題他還真迴答不上。
見狀,公孫玉瑤輕歎一聲,幽幽道:“雲綺懷著身子,雲絡雖性子穩重,但到底沒經曆過,我著實不放心她們留在島上。若雲綾遲遲不能迴來,我還需盡早將她們接來才成。”
“接來也好。”公孫安世頷首道:“自從出了遼東那檔子事,府上可是冷清了許久,人多也能熱鬧熱鬧。”
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忽而傳來:“家主!小姐!老家主命我迴來請你們速往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