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放手一搏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楊侑鼠目寸光嗎?
從這場戰局的角度上來說,是的。
潼關是長安最後的屏障,沒有潼關的保護,長安就成了真正的孤城。
但是真的是他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不是的,隻是現實逼的他不得不那麽去做。
長安城內的數萬守軍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有希望東山站起的唯一可能。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比長安城更重要。
楊侑、魏文通、屈突通這三方都想複興大隋,可是他們想複興的大隋卻大不一樣。
對於楊侑而言,他是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
是真正的皇室嫡係血脈。
而且,不同於他的大哥楊倓被宇文化及挾持,二哥楊侗在洛陽做了傀儡皇帝。
他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手握兵權的。
在他的心中,他才是真正有資格繼承大業,登基稱帝之人。
所以,長安可以丟,但是這幾萬守軍卻是不容有失。
在這亂世,沒有自己的軍隊,等於就是沒牙的老虎,沒有人會忌憚你。
而魏文通繼承的是楊林的衣缽,是靠山軍新一任的掌舵人。
他的想法也與楊林一般,隻要大隋江山不倒,誰做皇帝不重要。
楊侑若是可輔,則輔之。
若是不可輔,楊家的人又沒有死絕,難不成還找不出一個當皇帝的人?
至於屈突通,作為一名已到花甲之年的老將,也早已沒了年輕時的雄心壯誌。
與其說他是忠於大隋,不如說他是為了報答隋文帝楊堅的知遇之恩。
作為一名兩朝元老,他又豈會看不出大隋已經爛到骨子裏了。
這時候,另立新朝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別人可以走,他不能。
他是楊堅的親衛大都督,是楊堅最信任的武將之一。
這份恩情,他得還。
所以哪怕明知大隋已經迴不來了,哪怕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天,他也會繼續堅守。
直到有一天,為了大隋流盡最後一滴血。
他的身軀也終於倒在了大隋的領土上,那就也夠了。
他也就可以無憾地去見楊堅了。
可以抬頭挺胸地告訴他的君王,臣盡忠了!
......
許久之後。
李靖將手中的地圖放下,終於開口:“文長,這一次,還是要出兵支援潼關。”
“可是......”
魏延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罷了,罷了,你是主將,聽你的。”
說完,魏延就垂頭喪氣地向帳外走去。
可是沒走幾步,就被李靖喊住了。
“文長去哪?”
“自然是安排下去,讓將士們做好出征準備。”
“也好,隻是文長就不必一同出征了。”
“嗯?”魏延迴過頭,一臉懵逼。
不用一同出征是什麽意思?
給我單獨放假嗎?
看著一臉微笑的李靖,魏延瞬間迴過神來。
這是另有安排啊!
於是快步走迴帳內,急著問道:“藥師,你有什麽計劃,速速說來。”
“我想了許久,既然已經被困在如此境地,不如放手一搏。”
李靖雙眼微眯,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果決。
“我們不如趁此機會,奪取長安!”
此話一出,魏延與楊大郎皆是一驚。
這是在開玩笑吧?
先不說現在楊侑還與他們是盟友關係。
就算不管這隨時都可能破裂的盟友關係,難道就憑狂熊軍這幾萬人就能打下長安?
要是這麽容易,李世民也不會被困在這如此久了。
“藥師,你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你說清楚。”
魏延明白,李靖不是心口開河之人。
他既然敢這麽說,心中必然是已經有了計劃。
李靖輕咳一聲,緩緩道:“文長,有一點你說錯了。”
“楊侑並不是從不出兵,你還記得有一次,他不僅出兵了,甚至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李靖的話喚起了魏延的記憶。
那一戰,因為李靖命狂熊軍佯裝潰敗,將唐軍引入密林之中。
之後以火攻之計,大敗唐軍。
而楊侑看到了機會,不再保留,而是選擇全力出擊。
這等揚名立萬的機會,他是不會放棄的。
在他看來,自己要想邁出那關鍵的一步,必須先讓天下歸心。
讓天下人看到,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才是應該繼承大統之人。
那怎麽樣才能讓天下歸心呢?
自然是要先揚名立萬。
那還有什麽比大敗唐軍,生擒李世民更能獲得名聲的呢?
所以,隻要讓楊侑看到機會,看到必殺的機會,他一定會出擊。
魏延深吸一口氣,恍然大悟般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製造出我們大勝唐軍的假象,將楊侑騙出長安城?”
“之後我率軍而入,趁機奪了長安城?”
李靖點了點頭,坦言道:“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這是一記險招,但如果運營得當,就是一步妙棋。
在外人看來,關中大戰如今還是僵持的局麵。
但隻有身為局內人才會明白,李世民已經占盡上風。
打仗,打的是資源,打的是戰術,打的更是士氣。
在這數月的交鋒中,李世民除了在李靖手下吃過幾次虧,其餘皆是大勝。
可是說,在各方麵,他都是處於優勢。
也許就在這一次,他就能攻破潼關,滅掉魏文通和屈突通。
到那時,拿下整個關中,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李靖必須提前籌謀。
與這樣各懷鬼胎的盟友合作,必是守不住的。
與其如此,不如果斷出擊,拿下長安。
這樣,由狂熊軍來守長安,也能更安心一些。
“文長,我給你兩萬兵馬,你就埋伏在此處。”
李靖拿起案上的地圖,指著其中一處說道:“另外,二郎、三郎也隨你同去,到時伺機而動。”
“楊侑真的會出兵嗎?”
魏延接過地圖,還是有些遲疑。
“嗬嗬,那就要看我的戲演的好不好了。”
李靖淡然一笑,接著道:“放心,我自有辦法將楊侑引出來。”
從這場戰局的角度上來說,是的。
潼關是長安最後的屏障,沒有潼關的保護,長安就成了真正的孤城。
但是真的是他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不是的,隻是現實逼的他不得不那麽去做。
長安城內的數萬守軍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有希望東山站起的唯一可能。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比長安城更重要。
楊侑、魏文通、屈突通這三方都想複興大隋,可是他們想複興的大隋卻大不一樣。
對於楊侑而言,他是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
是真正的皇室嫡係血脈。
而且,不同於他的大哥楊倓被宇文化及挾持,二哥楊侗在洛陽做了傀儡皇帝。
他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手握兵權的。
在他的心中,他才是真正有資格繼承大業,登基稱帝之人。
所以,長安可以丟,但是這幾萬守軍卻是不容有失。
在這亂世,沒有自己的軍隊,等於就是沒牙的老虎,沒有人會忌憚你。
而魏文通繼承的是楊林的衣缽,是靠山軍新一任的掌舵人。
他的想法也與楊林一般,隻要大隋江山不倒,誰做皇帝不重要。
楊侑若是可輔,則輔之。
若是不可輔,楊家的人又沒有死絕,難不成還找不出一個當皇帝的人?
至於屈突通,作為一名已到花甲之年的老將,也早已沒了年輕時的雄心壯誌。
與其說他是忠於大隋,不如說他是為了報答隋文帝楊堅的知遇之恩。
作為一名兩朝元老,他又豈會看不出大隋已經爛到骨子裏了。
這時候,另立新朝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別人可以走,他不能。
他是楊堅的親衛大都督,是楊堅最信任的武將之一。
這份恩情,他得還。
所以哪怕明知大隋已經迴不來了,哪怕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天,他也會繼續堅守。
直到有一天,為了大隋流盡最後一滴血。
他的身軀也終於倒在了大隋的領土上,那就也夠了。
他也就可以無憾地去見楊堅了。
可以抬頭挺胸地告訴他的君王,臣盡忠了!
......
許久之後。
李靖將手中的地圖放下,終於開口:“文長,這一次,還是要出兵支援潼關。”
“可是......”
魏延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罷了,罷了,你是主將,聽你的。”
說完,魏延就垂頭喪氣地向帳外走去。
可是沒走幾步,就被李靖喊住了。
“文長去哪?”
“自然是安排下去,讓將士們做好出征準備。”
“也好,隻是文長就不必一同出征了。”
“嗯?”魏延迴過頭,一臉懵逼。
不用一同出征是什麽意思?
給我單獨放假嗎?
看著一臉微笑的李靖,魏延瞬間迴過神來。
這是另有安排啊!
於是快步走迴帳內,急著問道:“藥師,你有什麽計劃,速速說來。”
“我想了許久,既然已經被困在如此境地,不如放手一搏。”
李靖雙眼微眯,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果決。
“我們不如趁此機會,奪取長安!”
此話一出,魏延與楊大郎皆是一驚。
這是在開玩笑吧?
先不說現在楊侑還與他們是盟友關係。
就算不管這隨時都可能破裂的盟友關係,難道就憑狂熊軍這幾萬人就能打下長安?
要是這麽容易,李世民也不會被困在這如此久了。
“藥師,你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你說清楚。”
魏延明白,李靖不是心口開河之人。
他既然敢這麽說,心中必然是已經有了計劃。
李靖輕咳一聲,緩緩道:“文長,有一點你說錯了。”
“楊侑並不是從不出兵,你還記得有一次,他不僅出兵了,甚至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李靖的話喚起了魏延的記憶。
那一戰,因為李靖命狂熊軍佯裝潰敗,將唐軍引入密林之中。
之後以火攻之計,大敗唐軍。
而楊侑看到了機會,不再保留,而是選擇全力出擊。
這等揚名立萬的機會,他是不會放棄的。
在他看來,自己要想邁出那關鍵的一步,必須先讓天下歸心。
讓天下人看到,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才是應該繼承大統之人。
那怎麽樣才能讓天下歸心呢?
自然是要先揚名立萬。
那還有什麽比大敗唐軍,生擒李世民更能獲得名聲的呢?
所以,隻要讓楊侑看到機會,看到必殺的機會,他一定會出擊。
魏延深吸一口氣,恍然大悟般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製造出我們大勝唐軍的假象,將楊侑騙出長安城?”
“之後我率軍而入,趁機奪了長安城?”
李靖點了點頭,坦言道:“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這是一記險招,但如果運營得當,就是一步妙棋。
在外人看來,關中大戰如今還是僵持的局麵。
但隻有身為局內人才會明白,李世民已經占盡上風。
打仗,打的是資源,打的是戰術,打的更是士氣。
在這數月的交鋒中,李世民除了在李靖手下吃過幾次虧,其餘皆是大勝。
可是說,在各方麵,他都是處於優勢。
也許就在這一次,他就能攻破潼關,滅掉魏文通和屈突通。
到那時,拿下整個關中,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李靖必須提前籌謀。
與這樣各懷鬼胎的盟友合作,必是守不住的。
與其如此,不如果斷出擊,拿下長安。
這樣,由狂熊軍來守長安,也能更安心一些。
“文長,我給你兩萬兵馬,你就埋伏在此處。”
李靖拿起案上的地圖,指著其中一處說道:“另外,二郎、三郎也隨你同去,到時伺機而動。”
“楊侑真的會出兵嗎?”
魏延接過地圖,還是有些遲疑。
“嗬嗬,那就要看我的戲演的好不好了。”
李靖淡然一笑,接著道:“放心,我自有辦法將楊侑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