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血戰曆陽城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茂公,你......是從哪裏聽來的小道消息啊。”
“魏王又怎麽會想要......”
王伯當苦笑一聲,有些艱難地答道。
“你隻要告訴我,是還是不是?”
徐世績的目光無比堅定,一直緊緊地盯著王伯當。
仿佛在告訴後者,他隻想要一個答案。
一個沒有期滿的答案。
“是!”
王伯當一狠心,竭力喊了出來。
“茂公,你想想,你們在指揮作戰之時,多有僭越之舉。”
“有時在陣前,都不稟報魏王,就擅作主張。”
“所以魏王有此想法,也實屬平常。”
王伯當的聲音越來越小,似有一些底氣不足。
又或許是念及兄弟情義,有一些愧疚之情。
他又接著道:“但是我已經稟報魏王,你們的問題隻是散漫慣了,不是真心不敬。”
“隻要我好言相勸,你們一定會改的。”
還沒等他說完,隻覺一陣勁風襲來。
下一刻,八卦宣花斧就已經橫在他的麵前。
“王伯當,我算是聽明白了。”
“你就是要為了李密,來對付我們這群同生共死的兄弟。”
“李密是答應了你什麽好處,是不是他當了皇帝,你就當丞相啊?”
程咬金雙手持斧,生氣地叫嚷著。
他雖沒讀過什麽書,但是卻明事理。
從徐世績的分析來看,李密擺明了是要卸磨殺驢。
現在是還需要用到他們,所以還沒有翻臉。
可李密始終擔心,他們這群人在瓦崗權勢太重。
等他日,真的幫李密拿下了天下,恐怕也就是他們這群人的末日了。
“咬金,不必如此。”
徐世績按住程咬金的宣花斧,“讓伯當自己迴去好好想想,到底是我們有僭越之嫌,還是李密容不下我們。”
言罷,秦瓊與程咬金便頭也不迴地走了。
徐世績落在最後,拍了拍王伯當的肩膀道。
“伯當,是非曲直,你當細細思量。”
“我隻有一言,望你深思。”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王伯當無言。
他隻是愣在原地,望著徐世績走遠。
這條路,真的選對了嗎?
......
而在他們交談之時,李密卻是再次召見了王君可和尤俊達。
與之前的商議不同。
這一次,還布置了酒菜。
推杯換盞之間,盡顯拉攏之意。
“兩位將軍,本王說了這麽多了,你們應該明白本王的苦心了吧。”
李密親自為二人倒上一杯美酒,舉著酒杯道。
“此次作戰,攻城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其他人都去負責阻擊林士弘的援軍。”
“隻要拿下曆陽城,你們就是頭功。”
“我便可順勢提升你們在軍中的地位,取代秦瓊和徐世績。”
王君可與尤俊達相視一眼,一並起身道:“魏王,叔寶與茂公都是自家兄弟,這樣做不太合適吧?”
“哼!”
李密冷笑連連,“你們把他們當兄弟,可他們似乎隻是把你們當成了下屬吧?”
接著他話鋒一轉道:“再者說了,本王不是要害他們。”
“隻是他們最近太過僭越,都不把本王放在眼裏了。”
“所以本王為了大局考慮,才決定小懲大誡。”
李密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王君可和尤俊達二人也不好再多做推辭。
隻得硬著頭皮把命令接了下來。
隻是再三交代,定要考慮到秦瓊與徐世績的情緒,不可操之過急。
李密滿口答應,隻是內心深處,卻是暗暗發誓。
待時機成熟,必除此二人!
......
三日之後,瓦崗軍與林士弘的楚軍第一次交鋒。
雙方在曆陽城北百裏外大戰一場,曆經六個時辰,最後以平局收場。
為了防止遲則生變,李密也放棄了繼續圍城。
而是讓王君可與尤俊達率軍攻城。
守城之人,恰恰是他們的老朋友,單雄信。
也許是因為單雄信熟知瓦崗的排兵布陣和攻城方式,在他的指揮之下,竟然完全擋住了瓦崗的攻勢。
在六個時辰的攻城大戰中,竟連撞木都沒有運到城門之前。
考慮到士氣受損,王君可向李密提出,暫停攻城。
待重整士氣之後,再次攻城。
可是這個請求卻被李密駁迴了。
他當然知道,暫時撤退才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如果撤了,軍中必會產生讓秦瓊與徐世績指揮攻城的聲音。
如此一來,自己想要打壓他們的計劃也就落空了。
他決不允許,有任何人在這個時候挑戰他的權威。
李密思索片刻,下令道:“王君可聽令,本王命你,在一個時辰後,再次發起攻城。”
“務必於明日破曉前,拿下曆陽城!”
王君可麵露難色,拱手道:“稟魏王,敵軍守城器械完備,且熟知我軍戰法,若強行攻城,實在不是上策。”
“不如先行收兵,待與叔寶、茂公他們商量之後再......”
李密瞬間沉下臉來,眼色冷厲。
幾乎是用一種挑釁的口氣問道:“怎麽,你王君可沒了秦瓊與徐世績就不會打仗了嗎?”
“當年的綠林北路總瓢把子,現在的綠袍帥難不成是浪得虛名之徒嗎?”
“既如此,那你也不必學關羽美髯垂胸,終歸是徒有其表!”
王君可緩緩抬頭,本就麵如重棗的他已是氣的滿臉血紅。
“魏王不必再說,我王宣自學成出山以來,手中青龍刀不知斬了多少惡徒。”
“從無一人會說,我的六十四路春秋刀法徒!有!其!表!”
最後四個字,王君可一字一頓。
冷峻的目光之中,滿是不忿。
他知道這是激將法,但是他義無反顧。
因為沒有人可以踐踏他的驕傲。
說完,王君可提起青龍刀,義無反顧地策馬向前。
他沒有選擇再等一個時辰,隻是休整片刻,就再次投入了攻城之戰中。
這一次,攻城之戰足足打了一天一夜。
在王君可和尤俊達的率領下,瓦崗軍不要命地撲向曆陽城。
一次次被打退,一次次又重新發起衝鋒。
直到第二天深夜,王君可帶著一身傷痕,終於登上了曆陽城頭。
可隨即而來的,卻是鳴金收兵之聲。
他不解,他憤怒。
為什麽在此刻收兵。
隻要再給他半個時辰,他就可以帶人打開城門,拿下曆陽城。
“魏王又怎麽會想要......”
王伯當苦笑一聲,有些艱難地答道。
“你隻要告訴我,是還是不是?”
徐世績的目光無比堅定,一直緊緊地盯著王伯當。
仿佛在告訴後者,他隻想要一個答案。
一個沒有期滿的答案。
“是!”
王伯當一狠心,竭力喊了出來。
“茂公,你想想,你們在指揮作戰之時,多有僭越之舉。”
“有時在陣前,都不稟報魏王,就擅作主張。”
“所以魏王有此想法,也實屬平常。”
王伯當的聲音越來越小,似有一些底氣不足。
又或許是念及兄弟情義,有一些愧疚之情。
他又接著道:“但是我已經稟報魏王,你們的問題隻是散漫慣了,不是真心不敬。”
“隻要我好言相勸,你們一定會改的。”
還沒等他說完,隻覺一陣勁風襲來。
下一刻,八卦宣花斧就已經橫在他的麵前。
“王伯當,我算是聽明白了。”
“你就是要為了李密,來對付我們這群同生共死的兄弟。”
“李密是答應了你什麽好處,是不是他當了皇帝,你就當丞相啊?”
程咬金雙手持斧,生氣地叫嚷著。
他雖沒讀過什麽書,但是卻明事理。
從徐世績的分析來看,李密擺明了是要卸磨殺驢。
現在是還需要用到他們,所以還沒有翻臉。
可李密始終擔心,他們這群人在瓦崗權勢太重。
等他日,真的幫李密拿下了天下,恐怕也就是他們這群人的末日了。
“咬金,不必如此。”
徐世績按住程咬金的宣花斧,“讓伯當自己迴去好好想想,到底是我們有僭越之嫌,還是李密容不下我們。”
言罷,秦瓊與程咬金便頭也不迴地走了。
徐世績落在最後,拍了拍王伯當的肩膀道。
“伯當,是非曲直,你當細細思量。”
“我隻有一言,望你深思。”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王伯當無言。
他隻是愣在原地,望著徐世績走遠。
這條路,真的選對了嗎?
......
而在他們交談之時,李密卻是再次召見了王君可和尤俊達。
與之前的商議不同。
這一次,還布置了酒菜。
推杯換盞之間,盡顯拉攏之意。
“兩位將軍,本王說了這麽多了,你們應該明白本王的苦心了吧。”
李密親自為二人倒上一杯美酒,舉著酒杯道。
“此次作戰,攻城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其他人都去負責阻擊林士弘的援軍。”
“隻要拿下曆陽城,你們就是頭功。”
“我便可順勢提升你們在軍中的地位,取代秦瓊和徐世績。”
王君可與尤俊達相視一眼,一並起身道:“魏王,叔寶與茂公都是自家兄弟,這樣做不太合適吧?”
“哼!”
李密冷笑連連,“你們把他們當兄弟,可他們似乎隻是把你們當成了下屬吧?”
接著他話鋒一轉道:“再者說了,本王不是要害他們。”
“隻是他們最近太過僭越,都不把本王放在眼裏了。”
“所以本王為了大局考慮,才決定小懲大誡。”
李密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王君可和尤俊達二人也不好再多做推辭。
隻得硬著頭皮把命令接了下來。
隻是再三交代,定要考慮到秦瓊與徐世績的情緒,不可操之過急。
李密滿口答應,隻是內心深處,卻是暗暗發誓。
待時機成熟,必除此二人!
......
三日之後,瓦崗軍與林士弘的楚軍第一次交鋒。
雙方在曆陽城北百裏外大戰一場,曆經六個時辰,最後以平局收場。
為了防止遲則生變,李密也放棄了繼續圍城。
而是讓王君可與尤俊達率軍攻城。
守城之人,恰恰是他們的老朋友,單雄信。
也許是因為單雄信熟知瓦崗的排兵布陣和攻城方式,在他的指揮之下,竟然完全擋住了瓦崗的攻勢。
在六個時辰的攻城大戰中,竟連撞木都沒有運到城門之前。
考慮到士氣受損,王君可向李密提出,暫停攻城。
待重整士氣之後,再次攻城。
可是這個請求卻被李密駁迴了。
他當然知道,暫時撤退才是更好的選擇。
可是如果撤了,軍中必會產生讓秦瓊與徐世績指揮攻城的聲音。
如此一來,自己想要打壓他們的計劃也就落空了。
他決不允許,有任何人在這個時候挑戰他的權威。
李密思索片刻,下令道:“王君可聽令,本王命你,在一個時辰後,再次發起攻城。”
“務必於明日破曉前,拿下曆陽城!”
王君可麵露難色,拱手道:“稟魏王,敵軍守城器械完備,且熟知我軍戰法,若強行攻城,實在不是上策。”
“不如先行收兵,待與叔寶、茂公他們商量之後再......”
李密瞬間沉下臉來,眼色冷厲。
幾乎是用一種挑釁的口氣問道:“怎麽,你王君可沒了秦瓊與徐世績就不會打仗了嗎?”
“當年的綠林北路總瓢把子,現在的綠袍帥難不成是浪得虛名之徒嗎?”
“既如此,那你也不必學關羽美髯垂胸,終歸是徒有其表!”
王君可緩緩抬頭,本就麵如重棗的他已是氣的滿臉血紅。
“魏王不必再說,我王宣自學成出山以來,手中青龍刀不知斬了多少惡徒。”
“從無一人會說,我的六十四路春秋刀法徒!有!其!表!”
最後四個字,王君可一字一頓。
冷峻的目光之中,滿是不忿。
他知道這是激將法,但是他義無反顧。
因為沒有人可以踐踏他的驕傲。
說完,王君可提起青龍刀,義無反顧地策馬向前。
他沒有選擇再等一個時辰,隻是休整片刻,就再次投入了攻城之戰中。
這一次,攻城之戰足足打了一天一夜。
在王君可和尤俊達的率領下,瓦崗軍不要命地撲向曆陽城。
一次次被打退,一次次又重新發起衝鋒。
直到第二天深夜,王君可帶著一身傷痕,終於登上了曆陽城頭。
可隨即而來的,卻是鳴金收兵之聲。
他不解,他憤怒。
為什麽在此刻收兵。
隻要再給他半個時辰,他就可以帶人打開城門,拿下曆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