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到來,萬物複蘇,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劉徹一身朝服看著漪蘭殿內的滿園春色,整了整衣襟,昂首闊步朝未央宮前殿走去。
衛子夫站在殿內默默的注視著劉徹離去的身影,她知道,皇上要在今日的早朝上,迎來他帝王生涯的新開端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把該稟報的事情都稟報完後,劉徹歎著氣,麵露憂色。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皇上在為何事憂心。
丞相田蚡轉了下眼睛,主動上前滿是關心的問道:“臣見皇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不知皇上在為何事憂心?臣鬥膽,不知皇上是否可以說出來,讓臣等替皇上分憂。”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劉徹在心裏暗笑,麵上卻痛心疾首的說道:“朕這幾日一直在想,你們說朕待匈奴不薄啊!朕把宗室的公主們裝扮好後嫁給單於,還給了他們豐厚的財物,怎麽他們還是對朕如此傲慢,不停的入境搶劫朕的子民啊!”
大臣們瞬間緘默了,得!皇上這是又想出兵匈奴了,還是保持沉默吧,多說無益,多說無益啊!
大臣們紛紛采取沉默政策,包括主動詢問的田蚡,可有一個人不啊,一聽皇上的話,立馬就站出來響應皇上,這個人除了大行王恢還能有誰。
和兩年前一樣,王恢依然主張對匈奴作戰,他站出身來,對著劉徹作揖行禮,聲音鏗鏘有力:“皇上,匈奴之人,苟利所在,不知禮義,一味地求和,隻會增長匈奴人的氣焰,認為我們大漢朝好欺負,所以臣懇請皇上,出兵匈奴,揚我國威!”
王恢的話音剛落,立刻便有人出聲反對,不用看也知道,正是兩年前反對出兵還取得皇上同意的禦史大夫,韓安國。
韓安國惱怒的瞪了王恢一眼,隨後對著劉徹作揖行禮道:“皇上,出兵匈奴之事萬萬不可,臣之前就說過,出兵匈奴路途遙遠,士兵長途跋涉,即使找到了匈奴人也早已疲憊不堪,又何談作戰?如此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還請皇上三思啊!”
對於兩位大臣的意見,劉徹似乎早有預料,他一點也不著急,斜靠在席座上,一手撐著頭,慢悠悠的說:“此等場景可真是似曾相識啊!既然如此,那就和兩年前一樣,由兩位大人進行廷議,誰的理由可以說服在場的大臣們,朕就接納那個人的提議。”
皇上都這麽說了,王恢和韓安國彼此對視了一眼,然後“哼”的一聲,扭過頭去,誰也不待見誰。
首先出擊的是韓安國,他用的還是之前的說辭,總之他堅持認為,出兵匈奴,深入沙漠腹地,以疲勞之卒去對抗匈奴的精銳之師,絕無可勝之機。
對於韓安國的說法,王恢仍是無法認同:“韓大人,我大漢朝乃泱泱大國,自高祖建朝以來,匈奴屢次侵犯我朝邊境,難道我們就這樣任他們宰割嗎?”
“王大人,本官實在是不明白,你為何總是想要讓皇上出兵匈奴,匈奴深處沙漠,百姓更是生性兇悍,收複匈奴對我們來說根本無用啊!再說,你也提到高祖了,與匈奴和親本就是高祖時期定下的對匈政策,難道你要否定高祖嗎!”韓安國搬出了高祖,他相信,這一次,自己同樣可以辯勝。
劉徹漫不經心的瞥向王恢,他想看看,這一次,王恢會怎麽與韓安國抗衡。
隻見王恢先是對著劉徹深深作了一揖,然後才對著韓安國從容不迫的說道:“韓大人,我們出兵匈奴,並不是意在將匈奴收為己有,而是為了讓匈奴人知道,我大漢朝已不再是可以任由他們欺負的羔羊了!”
“既然您也說到了高祖,那下官想要請教您,當初高祖皇帝不對匈奴作戰,並不是因為打不過匈奴,而是為了不讓更多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您說是也不是?”
“這……”韓安國一時語塞,若說是,那王恢就有了繼續說下去的理由,可若說不是,那就是承認高祖打不過匈奴,這可是侮辱高祖啊!
韓安國麵色鐵青,嘴唇抖了又抖,最終隻能咬著牙說了一聲:“是!”
得到預想中的答複,王恢滿意一笑。這場好戲看到這裏,劉徹的眼中也染上了笑意,看來王恢這是有備而來啊!
王恢轉過身麵對著朝堂上的大臣們,揚聲說道:“各位,韓大人的話,你們也聽到了,當初高祖皇帝同意與匈奴和親,並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高祖仁慈,不忍百姓受苦。可如今,匈奴屢屢進犯我朝邊境,此刻我們邊境的百姓們正在受苦!試問我們豈能坐視不理!”
王恢猛然轉過身,對著劉徹恭敬行禮道:“當年高祖能打的過,如今依我大漢朝的實力就更能打的過!”
王恢這句話一說完,劉徹的眼睛瞬間亮了,他要的就是這麽一個答案!
“可是我軍若長驅直入匈奴腹地,後勤不易跟上,士兵又疲憊不堪,如此不合用兵之法,王大人可有取勝之策?”韓安國還是不相信他們有打贏匈奴的機會。
“若不是深入匈奴腹地,而是誘敵前來我朝邊境呢?”王恢眉毛一挑。
“不知王大人有何妙計?”這是王恢和韓安國爭執這麽長時間以來,劉徹說的第一句話,可也是決定性的一句,這次廷議的結果很明顯已經有所定論了。
王恢對著劉徹自信滿滿的說:“迴皇上,臣的計策是設計誘敵前來,並在四周埋伏。馬邑有一個叫聶壹的人,曾主動跟臣提出,願潛入匈奴,引誘匈奴單於前往馬邑邊境。到時候,我軍隻需埋伏在指定地點周圍,一旦匈奴單於前來,便可在馬邑將其主力一舉殲滅!”
“好!”劉徹站起身一臉興奮的看著王恢,隻覺得渾身的熱血都在沸騰!終於,終於給他等來了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劉徹當場對王恢吩咐道:“引誘匈奴之事,就全權交給王大人去辦!待時機成熟後,就給匈奴單於來個措手不及!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漢將士們的厲害!”
“臣遵旨!”
看著劉徹嘴角的笑容,大臣們都很有眼力見的跪下直唿:“皇上英明!”
就這樣,出兵匈奴一事,便在積極緊張的籌備中,同時,劉徹也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孩子。
這一次,衛子夫生產的很順利,也沒有什麽一波三折,若說有什麽不足之處,那就是這一胎還是個公主。
王太後在得知還是個女兒之後,就表示知道了,沒有去漪蘭殿探望衛子夫或者是小公主。後宮那些從一大早就提心吊膽的女人們也瞬間鬆了口氣。
對於這個新出生的女兒,衛子夫和劉徹到覺得沒什麽不好,衛子夫是早就知曉這一胎還是個公主,而劉徹則是衛子夫和孩子能夠母女平安,他就放心了。
劉徹坐在床榻邊懷抱著小公主,當利公主則一臉好奇和激動的打量著這個剛出生的妹妹。劉徹看著當利臉上的表情,笑著問道:“當利,你覺得妹妹怎麽樣?”
當利咧著嘴使勁的點著頭說:“妹妹好!妹妹又可愛又漂亮,長大了還能陪我玩!”
衛子夫和劉徹聞言臉上都露出溫柔的笑容,衛子夫側過頭看著一臉開心的逗弄著孩子的劉徹,心裏隱隱有些過意不去。雖然衛子夫因為知道最終會生下皇子,所以並不感到著急,可是皇上並不知道啊,她又不能跟皇上說,雖然皇上沒表現出來,但衛子夫知道,皇上心裏,應該還是有些失望吧。
想到這,衛子夫不禁對劉徹有些心存歉意:“對不起,阿徹。”
劉徹一愣,轉過頭看著衛子夫,不解的問道:“諼兒,你為何要跟我說對不起啊。”
衛子夫看了眼小公主,抿著嘴唇說道:“對不起,沒能給你生個皇子。”
劉徹不禁失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呢!不是皇子又怎麽了?公主我照樣喜歡啊,隻要你和孩子都平安就好。再說了,我們可是要生好多孩子的,還怕沒有皇子嗎?”
劉徹嬉笑著,臉上的表情是真的渾不在意,衛子夫便不再計較,轉而問了別的問題:“那阿徹準備給這個孩子起什麽名字呢?”
雖然衛子夫已經知道這個女兒的名字,可她還是想看看,看看這一次皇上給孩子起的名字,會不會還和前世一樣。
劉徹想了想,輕聲說道:“就喚作諸邑吧!”
果然還是諸邑。
劉徹看著懷裏的諸邑公主,話語中滿懷期待的解釋道:“再過不久,在馬邑就將迎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朕希望能在此成功將匈奴單於誅殺掉!”
“但給女兒起名,又不能用這麽血腥的字,所以改為諸,有許多之意,希望我們女兒能夠榮華富貴的過一生。”劉徹怕衛子夫受到驚嚇,連忙轉過頭笑著和她解釋道。
原來,這個名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衛子夫伸手撫上諸邑公主軟軟的臉頰,在心裏默念著:希望,你的到來,能為你父皇帶來好運,讓他這一役取得勝利。
許是諸邑公主的誕生,真的給劉徹帶來了好運,沒過多久,王恢就傳來消息,說聶壹已經扮作商人順利進入匈奴邊境,伺機拜見匈奴單於。
劉徹靜待聶壹佳音的同時,也在加急對士兵們的訓練。
一個月後,王恢再次稟報皇上,聶壹已經成功引誘匈奴單於上鉤,就待他迴到馬邑後,將馬邑縣令和縣丞的首級懸掛在城頭上,讓單於以為他可以得到這座城。
劉徹喜不自勝,當即決定,讓衛尉李廣,太仆公孫賀,大行王恢,太中大夫李息,禦史大夫韓安國全部出動,可見劉徹對這場馬邑之戰勢在必得之心。
但是劉徹這一次,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安排,就是他竟沒有安排衛青出站。
衛青得知這次出兵攻打匈奴沒有自己的份時,雖然內心感到失落和不解,但他並沒有因此就去質問皇上,還是和往日一樣,在上林苑內操練士兵們,但大家都能感覺出來,衛青有些心不在焉。
而劉徹自是十分明白衛青的心思,所以派兵出征的旨意發出後,他便來到上林苑,看望衛青。
“青兒,你是不是在想,為何這次出兵匈奴,朕沒有派你上場?”劉徹與衛青邊在上林苑漫步,邊如閑聊般問道。
聽了劉徹的話,衛青恭恭敬敬的迴答道:“臣不敢,臣相信,皇上這麽做,自有皇上的考量。臣身為皇上的臣子,自然一切聽從皇上的安排,服從皇上的命令。”
劉徹滿意的笑了,對於衛青的軍人素養,劉徹一向是十分放心的,但他還是不希望衛青會對自己心存誤解,便把他的考量和衛青說了。
“其實,這次出兵馬邑,可以說是個沒有任何風險,非常完美的作戰方案,隻要不出意外,這場仗絕對可以打贏,但這也正是朕不想讓你去的原因。”
這下衛青更加不解了:“皇上,臣愚昧,還是沒能理解皇上的意思。”
劉徹笑著繼續耐心解釋道:“正因為這次的方案十分的完美,反而無法突出你的軍事才能,就算你班師迴朝,朕對你進行封賞,也隻會讓那些將士們覺得你是沾了你姐姐的光,並不能讓你真的服眾。”
“而且,還有一點。”說到這,劉徹的表情突然凝重了,“還有一點,朕剛剛也說了,若無意外!可任何事都不能保證絕對的萬無一失。所以,這場仗打勝了,固然是好,可若敗了,那可是奇恥大辱啊!”
衛青沒想到,皇上竟考慮了那麽多。
看著驚訝的衛青,劉徹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朕對你的私心。在朕看來,你應該有一個更大的機會去施展你的才能,所以你現在仍需要耐心等待,但朕相信,這個時機不遠了,因為不管此次作戰失敗與否,與匈奴交戰,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衛青注視著劉徹極為認真的雙眼,重重的點了點頭,是的,他現在隻需耐心等待。
六月,以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車騎、材官三十餘萬,藏身在馬邑附近的山穀中,等待著單於的到來。
未央宮內,劉徹一直在表麵平靜,內心卻十分焦急的等待著這場戰爭的結果。
當傳書的士兵快馬加鞭趕來傳報軍情的時候,劉徹原本期待的笑臉瞬間凝固住了。
他怎麽都沒有預料到,這場穩操勝券的馬邑之戰,最後會落得個無功而返的結果!
衛子夫站在殿內默默的注視著劉徹離去的身影,她知道,皇上要在今日的早朝上,迎來他帝王生涯的新開端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把該稟報的事情都稟報完後,劉徹歎著氣,麵露憂色。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皇上在為何事憂心。
丞相田蚡轉了下眼睛,主動上前滿是關心的問道:“臣見皇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不知皇上在為何事憂心?臣鬥膽,不知皇上是否可以說出來,讓臣等替皇上分憂。”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劉徹在心裏暗笑,麵上卻痛心疾首的說道:“朕這幾日一直在想,你們說朕待匈奴不薄啊!朕把宗室的公主們裝扮好後嫁給單於,還給了他們豐厚的財物,怎麽他們還是對朕如此傲慢,不停的入境搶劫朕的子民啊!”
大臣們瞬間緘默了,得!皇上這是又想出兵匈奴了,還是保持沉默吧,多說無益,多說無益啊!
大臣們紛紛采取沉默政策,包括主動詢問的田蚡,可有一個人不啊,一聽皇上的話,立馬就站出來響應皇上,這個人除了大行王恢還能有誰。
和兩年前一樣,王恢依然主張對匈奴作戰,他站出身來,對著劉徹作揖行禮,聲音鏗鏘有力:“皇上,匈奴之人,苟利所在,不知禮義,一味地求和,隻會增長匈奴人的氣焰,認為我們大漢朝好欺負,所以臣懇請皇上,出兵匈奴,揚我國威!”
王恢的話音剛落,立刻便有人出聲反對,不用看也知道,正是兩年前反對出兵還取得皇上同意的禦史大夫,韓安國。
韓安國惱怒的瞪了王恢一眼,隨後對著劉徹作揖行禮道:“皇上,出兵匈奴之事萬萬不可,臣之前就說過,出兵匈奴路途遙遠,士兵長途跋涉,即使找到了匈奴人也早已疲憊不堪,又何談作戰?如此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還請皇上三思啊!”
對於兩位大臣的意見,劉徹似乎早有預料,他一點也不著急,斜靠在席座上,一手撐著頭,慢悠悠的說:“此等場景可真是似曾相識啊!既然如此,那就和兩年前一樣,由兩位大人進行廷議,誰的理由可以說服在場的大臣們,朕就接納那個人的提議。”
皇上都這麽說了,王恢和韓安國彼此對視了一眼,然後“哼”的一聲,扭過頭去,誰也不待見誰。
首先出擊的是韓安國,他用的還是之前的說辭,總之他堅持認為,出兵匈奴,深入沙漠腹地,以疲勞之卒去對抗匈奴的精銳之師,絕無可勝之機。
對於韓安國的說法,王恢仍是無法認同:“韓大人,我大漢朝乃泱泱大國,自高祖建朝以來,匈奴屢次侵犯我朝邊境,難道我們就這樣任他們宰割嗎?”
“王大人,本官實在是不明白,你為何總是想要讓皇上出兵匈奴,匈奴深處沙漠,百姓更是生性兇悍,收複匈奴對我們來說根本無用啊!再說,你也提到高祖了,與匈奴和親本就是高祖時期定下的對匈政策,難道你要否定高祖嗎!”韓安國搬出了高祖,他相信,這一次,自己同樣可以辯勝。
劉徹漫不經心的瞥向王恢,他想看看,這一次,王恢會怎麽與韓安國抗衡。
隻見王恢先是對著劉徹深深作了一揖,然後才對著韓安國從容不迫的說道:“韓大人,我們出兵匈奴,並不是意在將匈奴收為己有,而是為了讓匈奴人知道,我大漢朝已不再是可以任由他們欺負的羔羊了!”
“既然您也說到了高祖,那下官想要請教您,當初高祖皇帝不對匈奴作戰,並不是因為打不過匈奴,而是為了不讓更多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您說是也不是?”
“這……”韓安國一時語塞,若說是,那王恢就有了繼續說下去的理由,可若說不是,那就是承認高祖打不過匈奴,這可是侮辱高祖啊!
韓安國麵色鐵青,嘴唇抖了又抖,最終隻能咬著牙說了一聲:“是!”
得到預想中的答複,王恢滿意一笑。這場好戲看到這裏,劉徹的眼中也染上了笑意,看來王恢這是有備而來啊!
王恢轉過身麵對著朝堂上的大臣們,揚聲說道:“各位,韓大人的話,你們也聽到了,當初高祖皇帝同意與匈奴和親,並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高祖仁慈,不忍百姓受苦。可如今,匈奴屢屢進犯我朝邊境,此刻我們邊境的百姓們正在受苦!試問我們豈能坐視不理!”
王恢猛然轉過身,對著劉徹恭敬行禮道:“當年高祖能打的過,如今依我大漢朝的實力就更能打的過!”
王恢這句話一說完,劉徹的眼睛瞬間亮了,他要的就是這麽一個答案!
“可是我軍若長驅直入匈奴腹地,後勤不易跟上,士兵又疲憊不堪,如此不合用兵之法,王大人可有取勝之策?”韓安國還是不相信他們有打贏匈奴的機會。
“若不是深入匈奴腹地,而是誘敵前來我朝邊境呢?”王恢眉毛一挑。
“不知王大人有何妙計?”這是王恢和韓安國爭執這麽長時間以來,劉徹說的第一句話,可也是決定性的一句,這次廷議的結果很明顯已經有所定論了。
王恢對著劉徹自信滿滿的說:“迴皇上,臣的計策是設計誘敵前來,並在四周埋伏。馬邑有一個叫聶壹的人,曾主動跟臣提出,願潛入匈奴,引誘匈奴單於前往馬邑邊境。到時候,我軍隻需埋伏在指定地點周圍,一旦匈奴單於前來,便可在馬邑將其主力一舉殲滅!”
“好!”劉徹站起身一臉興奮的看著王恢,隻覺得渾身的熱血都在沸騰!終於,終於給他等來了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劉徹當場對王恢吩咐道:“引誘匈奴之事,就全權交給王大人去辦!待時機成熟後,就給匈奴單於來個措手不及!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漢將士們的厲害!”
“臣遵旨!”
看著劉徹嘴角的笑容,大臣們都很有眼力見的跪下直唿:“皇上英明!”
就這樣,出兵匈奴一事,便在積極緊張的籌備中,同時,劉徹也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孩子。
這一次,衛子夫生產的很順利,也沒有什麽一波三折,若說有什麽不足之處,那就是這一胎還是個公主。
王太後在得知還是個女兒之後,就表示知道了,沒有去漪蘭殿探望衛子夫或者是小公主。後宮那些從一大早就提心吊膽的女人們也瞬間鬆了口氣。
對於這個新出生的女兒,衛子夫和劉徹到覺得沒什麽不好,衛子夫是早就知曉這一胎還是個公主,而劉徹則是衛子夫和孩子能夠母女平安,他就放心了。
劉徹坐在床榻邊懷抱著小公主,當利公主則一臉好奇和激動的打量著這個剛出生的妹妹。劉徹看著當利臉上的表情,笑著問道:“當利,你覺得妹妹怎麽樣?”
當利咧著嘴使勁的點著頭說:“妹妹好!妹妹又可愛又漂亮,長大了還能陪我玩!”
衛子夫和劉徹聞言臉上都露出溫柔的笑容,衛子夫側過頭看著一臉開心的逗弄著孩子的劉徹,心裏隱隱有些過意不去。雖然衛子夫因為知道最終會生下皇子,所以並不感到著急,可是皇上並不知道啊,她又不能跟皇上說,雖然皇上沒表現出來,但衛子夫知道,皇上心裏,應該還是有些失望吧。
想到這,衛子夫不禁對劉徹有些心存歉意:“對不起,阿徹。”
劉徹一愣,轉過頭看著衛子夫,不解的問道:“諼兒,你為何要跟我說對不起啊。”
衛子夫看了眼小公主,抿著嘴唇說道:“對不起,沒能給你生個皇子。”
劉徹不禁失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呢!不是皇子又怎麽了?公主我照樣喜歡啊,隻要你和孩子都平安就好。再說了,我們可是要生好多孩子的,還怕沒有皇子嗎?”
劉徹嬉笑著,臉上的表情是真的渾不在意,衛子夫便不再計較,轉而問了別的問題:“那阿徹準備給這個孩子起什麽名字呢?”
雖然衛子夫已經知道這個女兒的名字,可她還是想看看,看看這一次皇上給孩子起的名字,會不會還和前世一樣。
劉徹想了想,輕聲說道:“就喚作諸邑吧!”
果然還是諸邑。
劉徹看著懷裏的諸邑公主,話語中滿懷期待的解釋道:“再過不久,在馬邑就將迎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朕希望能在此成功將匈奴單於誅殺掉!”
“但給女兒起名,又不能用這麽血腥的字,所以改為諸,有許多之意,希望我們女兒能夠榮華富貴的過一生。”劉徹怕衛子夫受到驚嚇,連忙轉過頭笑著和她解釋道。
原來,這個名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衛子夫伸手撫上諸邑公主軟軟的臉頰,在心裏默念著:希望,你的到來,能為你父皇帶來好運,讓他這一役取得勝利。
許是諸邑公主的誕生,真的給劉徹帶來了好運,沒過多久,王恢就傳來消息,說聶壹已經扮作商人順利進入匈奴邊境,伺機拜見匈奴單於。
劉徹靜待聶壹佳音的同時,也在加急對士兵們的訓練。
一個月後,王恢再次稟報皇上,聶壹已經成功引誘匈奴單於上鉤,就待他迴到馬邑後,將馬邑縣令和縣丞的首級懸掛在城頭上,讓單於以為他可以得到這座城。
劉徹喜不自勝,當即決定,讓衛尉李廣,太仆公孫賀,大行王恢,太中大夫李息,禦史大夫韓安國全部出動,可見劉徹對這場馬邑之戰勢在必得之心。
但是劉徹這一次,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安排,就是他竟沒有安排衛青出站。
衛青得知這次出兵攻打匈奴沒有自己的份時,雖然內心感到失落和不解,但他並沒有因此就去質問皇上,還是和往日一樣,在上林苑內操練士兵們,但大家都能感覺出來,衛青有些心不在焉。
而劉徹自是十分明白衛青的心思,所以派兵出征的旨意發出後,他便來到上林苑,看望衛青。
“青兒,你是不是在想,為何這次出兵匈奴,朕沒有派你上場?”劉徹與衛青邊在上林苑漫步,邊如閑聊般問道。
聽了劉徹的話,衛青恭恭敬敬的迴答道:“臣不敢,臣相信,皇上這麽做,自有皇上的考量。臣身為皇上的臣子,自然一切聽從皇上的安排,服從皇上的命令。”
劉徹滿意的笑了,對於衛青的軍人素養,劉徹一向是十分放心的,但他還是不希望衛青會對自己心存誤解,便把他的考量和衛青說了。
“其實,這次出兵馬邑,可以說是個沒有任何風險,非常完美的作戰方案,隻要不出意外,這場仗絕對可以打贏,但這也正是朕不想讓你去的原因。”
這下衛青更加不解了:“皇上,臣愚昧,還是沒能理解皇上的意思。”
劉徹笑著繼續耐心解釋道:“正因為這次的方案十分的完美,反而無法突出你的軍事才能,就算你班師迴朝,朕對你進行封賞,也隻會讓那些將士們覺得你是沾了你姐姐的光,並不能讓你真的服眾。”
“而且,還有一點。”說到這,劉徹的表情突然凝重了,“還有一點,朕剛剛也說了,若無意外!可任何事都不能保證絕對的萬無一失。所以,這場仗打勝了,固然是好,可若敗了,那可是奇恥大辱啊!”
衛青沒想到,皇上竟考慮了那麽多。
看著驚訝的衛青,劉徹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朕對你的私心。在朕看來,你應該有一個更大的機會去施展你的才能,所以你現在仍需要耐心等待,但朕相信,這個時機不遠了,因為不管此次作戰失敗與否,與匈奴交戰,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衛青注視著劉徹極為認真的雙眼,重重的點了點頭,是的,他現在隻需耐心等待。
六月,以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車騎、材官三十餘萬,藏身在馬邑附近的山穀中,等待著單於的到來。
未央宮內,劉徹一直在表麵平靜,內心卻十分焦急的等待著這場戰爭的結果。
當傳書的士兵快馬加鞭趕來傳報軍情的時候,劉徹原本期待的笑臉瞬間凝固住了。
他怎麽都沒有預料到,這場穩操勝券的馬邑之戰,最後會落得個無功而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