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偽造詔書之事,一時間轟動整個朝野,大臣們都不敢相信,竇嬰會做出這種事,畢竟竇嬰的為人大臣們都很清楚,如此剛正不阿的一位老臣,怎麽可能會去偽造詔書?若說是被人陷害的,可這詔書是竇嬰自己主動呈出來的,他又怎可能會在明知詔書是假的情況下,故意置自己於死地呢?可若這詔書是真的,那又為何尚書內沒有記錄在案呢?
整件事迷霧重重,這下,眾人全懵了,事情再度陷入了僵局。
劉徹看著手中的所謂“先皇遺詔”,實在不明白為何尚書會沒有在案,以父皇嚴謹的性格,不可能會有遺漏啊!看來還得找竇嬰問個清楚。
於是,劉徹便派人將竇嬰帶來宣室。
本來竇嬰在獄中聽說遺詔被質疑是偽造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徹底沒救了,可當獄吏來將他帶走說皇上要召見他時,竇嬰又覺得有希望了。
所以當竇嬰見到皇上時,這位曆經兩朝的老臣直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對於這位在先皇時代就立下戰功,倍受重視的老臣,看到他如今這副樣子,劉徹心有不忍,親自上前將竇嬰扶起並賜座。
看著明顯蒼老許多的竇嬰,劉徹便以晚輩的身份對他平易近人的說道:“魏其侯,關於遺詔的事,想必你已經聽說了,朕這次召你來,就是想要你把當年父皇賜詔給你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朕,這樣朕才能想辦法保你不死。”
於是,竇嬰擦幹臉上的淚水,把當年的事詳細道來。
原來,當年先皇欲廢太子劉榮,立劉徹為太子時,竇嬰作為劉榮的太子太傅,極力反對廢掉太子,於是劉榮被廢後,竇嬰幹脆直接告了病假,跑到山裏去“休養生息”,連朝政都不過問了。
對於竇嬰這一任性的行為,先皇十分的惱火,可過了一陣子之後,先皇對竇嬰的氣消了,又想起這位敢於直諫的直臣了。於是,竇嬰便隻帶了一位貼身的侍從和一些隨行侍衛,親自去竇嬰避世的山中找他去了。
這一次,竇嬰和先皇在山中的小院子裏聊了許多事,也喝了許多酒,結果先皇喝到興起,指著竇嬰含糊不清的說:“竇嬰啊竇嬰,就你這性子,隻怕日後非得栽在上麵。這樣吧,朕給你一道詔書,這樣日後若出了什麽事,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
可先皇微服出宮,隻帶了一個貼身侍從,並沒有專職的官員為他擬寫詔書啊!可先皇哪管那麽多,直接讓侍從去準備筆墨和竹簡。
東西準備好後,先皇本想親自寫詔書,但奈何他酒實在喝的太多了,連筆都握不牢,最後隻好由他的貼身侍從代勞,先皇說一句,侍從寫一句。好在內容不多,也就是劉徹看到的“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先皇把詔書交給臣後,囑咐臣收好,還說待他迴宮後就交代尚書記錄在案,可誰知,誰知……”竇嬰沒有繼續說下去,可劉徹算是聽明白了。
誰知先皇一迴宮就全忘了。
別人也許不知道,可劉徹還不清楚嗎?自己這位父皇平日裏十分的嚴禁慎重,可隻要一喝酒,就容易一時興起。
而先皇這一毛病,王太後自然也知曉。所以當田蚡問起竇嬰手中的遺詔時,王太後便想到了這一茬,於是不甚在意的說道:“保不準這又是先皇酒喝多了,隨便許的諾。難道你忘了,當年先皇喝了酒之後,還說要把皇位傳給梁王呢!”
如此,田蚡就放心了,可劉徹頭更疼了啊!
雖說這或許隻是先皇當年的隨口一諾,而且那位在場的侍從也早已不再人世,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竇嬰說的話是真的。可劉徹了解竇嬰的為人,也清楚父皇的做事風格,所以他相信這種事父皇真的做得出來。
既然是父皇當年種下來的因,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都得由自己來承擔這個果。
劉徹默默的在心裏歎了口氣,然後對著一臉愁容的竇嬰說道:“魏其侯,雖然這份遺詔尚書內沒有在案,但朕相信你的為人,所以朕也相信你斷不會拿假的遺詔來欺騙朕。既然父皇的遺詔上說日後你若是出了什麽事,可以給你一個麵聖的機會,那麽朕這次召你來,就算是履行父皇這份詔書的承諾了。”
聞言,竇嬰感動的跪在地上,聲音哽咽的說道:“皇上聖明!多謝皇上!”
“那麽就把你和丞相以及灌夫之間的恩恩怨怨都跟朕說清楚吧!”
宣室內,隻有竇嬰那飽經滄桑的聲音,迴響在殿內。竇嬰訴說的很平靜,似是早把這一切都看淡了,可劉徹的表情卻越發凝重了,他清楚自己的舅舅是個怎樣的人,可他沒想到丞相竟能貪心到這個地步。
竇嬰說完後,低垂著頭,麵色平靜的等待著劉徹做最後的判決。劉徹看著下方這位曾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戰功封侯的老臣,再想想自己那位靠著母後和自己的關係坐上丞相之位的舅舅,而如今一個是階下囚,一個卻日日笙歌,如此可悲,令人心寒。
於是,劉徹對著竇嬰寬慰道:“這件事朕心中已有定論了,魏其侯請放心,朕一定會給你一個交代的,隻不過在那之前,還要先委屈魏其侯繼續忍受牢獄之苦了。”
聽皇上這麽說,竇嬰就知道,皇上是站在自己這邊的。他立即叩頭對劉徹感激道:“臣竇嬰謝皇上!若此次臣能夠有幸死裏逃生,臣定會肝腦塗地用餘生來報答皇上!”
這次麵聖後,竇嬰仍然暫被關在獄牢裏,隻不過劉徹下了旨,說竇嬰之事仍有諸多疑點需要查證,故先暫將竇嬰收押在監,聽候發落。
這道聖旨一出,大臣們便揣測到皇上的想法,有人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人在咬牙切齒。田蚡知道皇上不準備治竇嬰死罪後,立即又進宮到王太後那哭訴,王太後也對皇上的這一決斷心有不滿,於是便召皇上前來問話。
劉徹知道母後召自己來的用意後,隻好耐心寬解道:“母後,魏其侯畢竟有爵位在身,而且身上又有戰功,首先不論那遺詔是真是假,就算魏其侯犯了天大的錯,就憑他的爵位和戰功,也可以功過相抵了。而且,魏其侯也對朕有恩,當年父皇的一句戲言,若不是有魏其侯站出身直言進諫,隻怕今日坐在那皇帝寶座上的,還不一定是朕呢!”
聽了劉徹的話,王太後緘默不語了,當年先皇的那句“無心之言”她一直耿耿於懷,生怕竇太後和梁王當真了,所以她很感激當時竇嬰能夠及時開口,斷了竇太後和梁王的念想。可感激歸感激,若這件事就這麽算了,王太後也很不甘心啊!
“當年之事,本宮自是對魏其侯心存感激,可若就這麽放了他,那本宮的顏麵何存?那本宮的弟弟日後不就任大臣們欺負了嗎?這樣本宮的威嚴何在!”王太後還是不肯鬆口。
劉徹隻好無奈的提議道:“您是朕的母後,丞相是朕的舅舅,有朕在,誰敢輕視丞相!這樣吧,丞相剛大婚不久,朕在宮裏為丞相夫婦舉辦家宴,親自慶賀舅舅和舅母喜結連理,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得到皇上這一許諾,王太後才麵色緩和了些,不管怎麽說,隻要能在世人麵前立威,彰顯他們家族的榮耀,她就沒什麽好說的了。但竇嬰畢竟當眾誣陷羞辱她的親弟弟,縱然可以免去死罪,但活罪難逃。
為了安撫母後,劉徹隻能將竇嬰繼續關在牢獄裏,待王太後氣消後,再做定奪。
皇上為了要慶賀丞相成親舉辦家宴的事很快便傳遍了長安城,眾人紛紛感歎,丞相不愧是皇上的親舅舅,連魏其侯都不是他的對手,現在魏其侯仍在獄中生死未卜,可皇上已經要給丞相辦家宴了,果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這次家宴,名義上是為丞相夫婦舉辦,可實際上是為了給王太後增長顏麵,所以除了皇上和王太後要出席外,後宮及長安城內有品級的女眷夫人們全都要參加。
可有一個人可以不去,那就是衛子夫。劉徹念及衛子夫懷有身孕,不宜長時間久坐,心疼她會身體不舒服,便主動提出衛子夫可以不用出席。王太後雖心有不快,可眼下以衛子夫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她也隻能把這口氣咽下去。畢竟現在家宴的事最重要,至於衛子夫就等她生完孩子再說吧!
所以衛子夫在收到無需參加家宴的消息後,便心安理得的接受皇上的好意了,反正她對於這種充滿功利的家宴也不感興趣,能不去參加是最好不過的了,人雖然不用到場,可該準備的賀禮還是要備好的,於是衛子夫便把準備賀禮的事交給了江雀。
江雀看著一臉溫柔給當利公主梳發的衛子夫,再看看自己懷裏抱著的諸邑公主,最後視線落在了衛子夫的肚子上,微歪著頭不知道在想什麽,然後“撲哧”的笑了出來。
衛子夫梳發的動作一頓,和當利公主齊齊轉過頭好奇的看著江雀,不明白她為何突然笑了起來。江雀忍住笑卻仍彎著眼角說道:“子夫,我剛剛才注意到,算算日子,你肚子裏的孩子應該是在秋日出生,當利公主是夏日,諸邑公主是春日,你若是再生一個冬日出生的,那就春夏秋冬全湊齊了啊!”
衛子夫先是一愣,然後有些無語的捏了下江雀的臉頰,好笑的說道:“真不知道你這腦袋裏都在想些什麽,再說了孩子的出生又不是人為可以決定的,怎麽可能想讓他什麽時候出生就什麽時候出生呢!”
江雀見諸邑公主正眨巴著眼睛看著自己,便將她微微舉起,然後小聲嘟囔著說:“我也就是突然想到了嘛!”
衛子夫無奈的輕笑著搖了搖頭,繼續給當利公主梳發,可江雀的話卻讓衛子夫不禁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如果沒記錯,前世她生的四個孩子,均是在春日和夏日出生,可如今,夏日就快過去了,可距離這個孩子的出生還尚有兩個月之久,若真是如此,衛子夫就更加確信,這一世,無論是她還是她的家人和孩子們,他們的命運都將與前世不同。
家宴這一日,王太後,皇上,皇後以及後宮的夫人們齊聚在未央宮前殿,大殿的另一側則坐著丞相夫婦及參加宴會的諸侯和夫人們。
如此盛大的場麵,王太後越看越滿意,再看看弟弟身邊的新嫁娘,一臉嬌羞的坐在田蚡的身側,自己的弟弟能夠娶到劉氏諸侯王的女兒,王太後是打心眼兒裏高興啊,臉上的笑意也是越來越大。
宴會進行到一半,田蚡新娶的夫人環視了殿內一圈,忍不住出聲問道:“怎麽不見衛夫人?”
誰知皇後竟冷哼一聲,王太後臉上的笑容一滯,其他的夫人們也都有些膽怯的不敢出聲,一時間熱鬧的大殿突然安靜了下來。這位年輕的新夫人也意識到似乎自己問了不該問的,有些懊惱的抿著嘴低下了頭。
然而劉徹卻渾不在意,迴答了她的問題,化解了這份尷尬:“是朕不讓衛夫人來的,衛夫人懷有身孕,而且臨盆的日子也快到了,行動多有不便,所以朕就讓她留在宮室裏休息,不用出席宴會。”
即使衛子夫不在身邊,劉徹話語裏的溫柔在場的人都聽得出來。看著年輕英俊的帝王用從未有過的溫柔表情說著這番情深意切的話,那些日日盼著皇上到來的夫人們都忍不住打翻了心裏的醋壇子,身前交握的雙手慢慢握緊,低垂著的雙眸中也隱隱閃著嫉妒和憤恨。
雖然知道皇上說這番話是為了衛夫人,可被這樣的皇上注視著,這位年輕的新夫人還是忍不住心跳加速,羞紅了臉,微微低下頭,有些嬌羞的說道:“原來是這樣,我還心想著,此次進宮可以沾一沾衛夫人的喜氣呢。”
誰知話音剛落,上首一個不帶一絲感情的聲音傳來:“本宮奉勸舅母一句,衛夫人的喜氣舅母還是不沾的好!”
這個冰冷的聲音讓原本滿心嬌羞的新夫人瞬間心跳漏了一拍,忍不住打了個寒戰,她抬頭看向麵無表情的皇後,果不其然看見了皇上一臉震怒的瞪著皇後,甚至連聲音都比皇後冷上幾分:“皇後此話何意?”
陳阿嬌也不甘示弱迴道:“皇上心知肚明!”
下方大殿的眾人紛紛低下頭不敢看向上首的帝後,而無意引起這場爭執的新夫人也瑟瑟發抖的緊緊攥住田蚡的衣袖,氣氛頓時冷到極點。
眼見自己精心準備的家宴變成這個樣子,王太後也心生怒火,但她還是努力克製住,嚴聲說道:“好了!好好的家宴提一個不在場的人做甚!徹兒,您身為皇帝,不該先表示一下嗎?”
聞言,劉徹首先舉起酒杯對田蚡說道:“那朕就在這裏恭喜舅舅和舅母喜結連理,祝你們白頭到老!”
田蚡立即攜夫人站起身,舉起手中的酒杯,說著“謝皇上!”然後一飲而盡。
有了劉徹做開頭,眾人們都紛紛開始對丞相夫婦敬酒,大殿內終於又熱鬧了起來。
而沒有參加宴會卻被提及的衛子夫,此刻剛哄好用完午膳的兩位公主午睡,這時江雀進來對衛子夫說,太後那邊派人過來傳話,要衛子夫去前殿參加家宴。
衛子夫一愣,皇上明明說過不用她參加的,為何太後又派人來讓她前去了?難道是家宴上出了什麽事?衛子夫雖不解,可太後既然派人來傳了,就必須得去。於是,衛子夫在江雀的服侍下,梳妝好後,交代好宮人照看兩位宮人,然後和江雀一起前往未央宮前殿。
整件事迷霧重重,這下,眾人全懵了,事情再度陷入了僵局。
劉徹看著手中的所謂“先皇遺詔”,實在不明白為何尚書會沒有在案,以父皇嚴謹的性格,不可能會有遺漏啊!看來還得找竇嬰問個清楚。
於是,劉徹便派人將竇嬰帶來宣室。
本來竇嬰在獄中聽說遺詔被質疑是偽造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徹底沒救了,可當獄吏來將他帶走說皇上要召見他時,竇嬰又覺得有希望了。
所以當竇嬰見到皇上時,這位曆經兩朝的老臣直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對於這位在先皇時代就立下戰功,倍受重視的老臣,看到他如今這副樣子,劉徹心有不忍,親自上前將竇嬰扶起並賜座。
看著明顯蒼老許多的竇嬰,劉徹便以晚輩的身份對他平易近人的說道:“魏其侯,關於遺詔的事,想必你已經聽說了,朕這次召你來,就是想要你把當年父皇賜詔給你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朕,這樣朕才能想辦法保你不死。”
於是,竇嬰擦幹臉上的淚水,把當年的事詳細道來。
原來,當年先皇欲廢太子劉榮,立劉徹為太子時,竇嬰作為劉榮的太子太傅,極力反對廢掉太子,於是劉榮被廢後,竇嬰幹脆直接告了病假,跑到山裏去“休養生息”,連朝政都不過問了。
對於竇嬰這一任性的行為,先皇十分的惱火,可過了一陣子之後,先皇對竇嬰的氣消了,又想起這位敢於直諫的直臣了。於是,竇嬰便隻帶了一位貼身的侍從和一些隨行侍衛,親自去竇嬰避世的山中找他去了。
這一次,竇嬰和先皇在山中的小院子裏聊了許多事,也喝了許多酒,結果先皇喝到興起,指著竇嬰含糊不清的說:“竇嬰啊竇嬰,就你這性子,隻怕日後非得栽在上麵。這樣吧,朕給你一道詔書,這樣日後若出了什麽事,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
可先皇微服出宮,隻帶了一個貼身侍從,並沒有專職的官員為他擬寫詔書啊!可先皇哪管那麽多,直接讓侍從去準備筆墨和竹簡。
東西準備好後,先皇本想親自寫詔書,但奈何他酒實在喝的太多了,連筆都握不牢,最後隻好由他的貼身侍從代勞,先皇說一句,侍從寫一句。好在內容不多,也就是劉徹看到的“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先皇把詔書交給臣後,囑咐臣收好,還說待他迴宮後就交代尚書記錄在案,可誰知,誰知……”竇嬰沒有繼續說下去,可劉徹算是聽明白了。
誰知先皇一迴宮就全忘了。
別人也許不知道,可劉徹還不清楚嗎?自己這位父皇平日裏十分的嚴禁慎重,可隻要一喝酒,就容易一時興起。
而先皇這一毛病,王太後自然也知曉。所以當田蚡問起竇嬰手中的遺詔時,王太後便想到了這一茬,於是不甚在意的說道:“保不準這又是先皇酒喝多了,隨便許的諾。難道你忘了,當年先皇喝了酒之後,還說要把皇位傳給梁王呢!”
如此,田蚡就放心了,可劉徹頭更疼了啊!
雖說這或許隻是先皇當年的隨口一諾,而且那位在場的侍從也早已不再人世,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竇嬰說的話是真的。可劉徹了解竇嬰的為人,也清楚父皇的做事風格,所以他相信這種事父皇真的做得出來。
既然是父皇當年種下來的因,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都得由自己來承擔這個果。
劉徹默默的在心裏歎了口氣,然後對著一臉愁容的竇嬰說道:“魏其侯,雖然這份遺詔尚書內沒有在案,但朕相信你的為人,所以朕也相信你斷不會拿假的遺詔來欺騙朕。既然父皇的遺詔上說日後你若是出了什麽事,可以給你一個麵聖的機會,那麽朕這次召你來,就算是履行父皇這份詔書的承諾了。”
聞言,竇嬰感動的跪在地上,聲音哽咽的說道:“皇上聖明!多謝皇上!”
“那麽就把你和丞相以及灌夫之間的恩恩怨怨都跟朕說清楚吧!”
宣室內,隻有竇嬰那飽經滄桑的聲音,迴響在殿內。竇嬰訴說的很平靜,似是早把這一切都看淡了,可劉徹的表情卻越發凝重了,他清楚自己的舅舅是個怎樣的人,可他沒想到丞相竟能貪心到這個地步。
竇嬰說完後,低垂著頭,麵色平靜的等待著劉徹做最後的判決。劉徹看著下方這位曾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戰功封侯的老臣,再想想自己那位靠著母後和自己的關係坐上丞相之位的舅舅,而如今一個是階下囚,一個卻日日笙歌,如此可悲,令人心寒。
於是,劉徹對著竇嬰寬慰道:“這件事朕心中已有定論了,魏其侯請放心,朕一定會給你一個交代的,隻不過在那之前,還要先委屈魏其侯繼續忍受牢獄之苦了。”
聽皇上這麽說,竇嬰就知道,皇上是站在自己這邊的。他立即叩頭對劉徹感激道:“臣竇嬰謝皇上!若此次臣能夠有幸死裏逃生,臣定會肝腦塗地用餘生來報答皇上!”
這次麵聖後,竇嬰仍然暫被關在獄牢裏,隻不過劉徹下了旨,說竇嬰之事仍有諸多疑點需要查證,故先暫將竇嬰收押在監,聽候發落。
這道聖旨一出,大臣們便揣測到皇上的想法,有人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人在咬牙切齒。田蚡知道皇上不準備治竇嬰死罪後,立即又進宮到王太後那哭訴,王太後也對皇上的這一決斷心有不滿,於是便召皇上前來問話。
劉徹知道母後召自己來的用意後,隻好耐心寬解道:“母後,魏其侯畢竟有爵位在身,而且身上又有戰功,首先不論那遺詔是真是假,就算魏其侯犯了天大的錯,就憑他的爵位和戰功,也可以功過相抵了。而且,魏其侯也對朕有恩,當年父皇的一句戲言,若不是有魏其侯站出身直言進諫,隻怕今日坐在那皇帝寶座上的,還不一定是朕呢!”
聽了劉徹的話,王太後緘默不語了,當年先皇的那句“無心之言”她一直耿耿於懷,生怕竇太後和梁王當真了,所以她很感激當時竇嬰能夠及時開口,斷了竇太後和梁王的念想。可感激歸感激,若這件事就這麽算了,王太後也很不甘心啊!
“當年之事,本宮自是對魏其侯心存感激,可若就這麽放了他,那本宮的顏麵何存?那本宮的弟弟日後不就任大臣們欺負了嗎?這樣本宮的威嚴何在!”王太後還是不肯鬆口。
劉徹隻好無奈的提議道:“您是朕的母後,丞相是朕的舅舅,有朕在,誰敢輕視丞相!這樣吧,丞相剛大婚不久,朕在宮裏為丞相夫婦舉辦家宴,親自慶賀舅舅和舅母喜結連理,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得到皇上這一許諾,王太後才麵色緩和了些,不管怎麽說,隻要能在世人麵前立威,彰顯他們家族的榮耀,她就沒什麽好說的了。但竇嬰畢竟當眾誣陷羞辱她的親弟弟,縱然可以免去死罪,但活罪難逃。
為了安撫母後,劉徹隻能將竇嬰繼續關在牢獄裏,待王太後氣消後,再做定奪。
皇上為了要慶賀丞相成親舉辦家宴的事很快便傳遍了長安城,眾人紛紛感歎,丞相不愧是皇上的親舅舅,連魏其侯都不是他的對手,現在魏其侯仍在獄中生死未卜,可皇上已經要給丞相辦家宴了,果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這次家宴,名義上是為丞相夫婦舉辦,可實際上是為了給王太後增長顏麵,所以除了皇上和王太後要出席外,後宮及長安城內有品級的女眷夫人們全都要參加。
可有一個人可以不去,那就是衛子夫。劉徹念及衛子夫懷有身孕,不宜長時間久坐,心疼她會身體不舒服,便主動提出衛子夫可以不用出席。王太後雖心有不快,可眼下以衛子夫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她也隻能把這口氣咽下去。畢竟現在家宴的事最重要,至於衛子夫就等她生完孩子再說吧!
所以衛子夫在收到無需參加家宴的消息後,便心安理得的接受皇上的好意了,反正她對於這種充滿功利的家宴也不感興趣,能不去參加是最好不過的了,人雖然不用到場,可該準備的賀禮還是要備好的,於是衛子夫便把準備賀禮的事交給了江雀。
江雀看著一臉溫柔給當利公主梳發的衛子夫,再看看自己懷裏抱著的諸邑公主,最後視線落在了衛子夫的肚子上,微歪著頭不知道在想什麽,然後“撲哧”的笑了出來。
衛子夫梳發的動作一頓,和當利公主齊齊轉過頭好奇的看著江雀,不明白她為何突然笑了起來。江雀忍住笑卻仍彎著眼角說道:“子夫,我剛剛才注意到,算算日子,你肚子裏的孩子應該是在秋日出生,當利公主是夏日,諸邑公主是春日,你若是再生一個冬日出生的,那就春夏秋冬全湊齊了啊!”
衛子夫先是一愣,然後有些無語的捏了下江雀的臉頰,好笑的說道:“真不知道你這腦袋裏都在想些什麽,再說了孩子的出生又不是人為可以決定的,怎麽可能想讓他什麽時候出生就什麽時候出生呢!”
江雀見諸邑公主正眨巴著眼睛看著自己,便將她微微舉起,然後小聲嘟囔著說:“我也就是突然想到了嘛!”
衛子夫無奈的輕笑著搖了搖頭,繼續給當利公主梳發,可江雀的話卻讓衛子夫不禁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如果沒記錯,前世她生的四個孩子,均是在春日和夏日出生,可如今,夏日就快過去了,可距離這個孩子的出生還尚有兩個月之久,若真是如此,衛子夫就更加確信,這一世,無論是她還是她的家人和孩子們,他們的命運都將與前世不同。
家宴這一日,王太後,皇上,皇後以及後宮的夫人們齊聚在未央宮前殿,大殿的另一側則坐著丞相夫婦及參加宴會的諸侯和夫人們。
如此盛大的場麵,王太後越看越滿意,再看看弟弟身邊的新嫁娘,一臉嬌羞的坐在田蚡的身側,自己的弟弟能夠娶到劉氏諸侯王的女兒,王太後是打心眼兒裏高興啊,臉上的笑意也是越來越大。
宴會進行到一半,田蚡新娶的夫人環視了殿內一圈,忍不住出聲問道:“怎麽不見衛夫人?”
誰知皇後竟冷哼一聲,王太後臉上的笑容一滯,其他的夫人們也都有些膽怯的不敢出聲,一時間熱鬧的大殿突然安靜了下來。這位年輕的新夫人也意識到似乎自己問了不該問的,有些懊惱的抿著嘴低下了頭。
然而劉徹卻渾不在意,迴答了她的問題,化解了這份尷尬:“是朕不讓衛夫人來的,衛夫人懷有身孕,而且臨盆的日子也快到了,行動多有不便,所以朕就讓她留在宮室裏休息,不用出席宴會。”
即使衛子夫不在身邊,劉徹話語裏的溫柔在場的人都聽得出來。看著年輕英俊的帝王用從未有過的溫柔表情說著這番情深意切的話,那些日日盼著皇上到來的夫人們都忍不住打翻了心裏的醋壇子,身前交握的雙手慢慢握緊,低垂著的雙眸中也隱隱閃著嫉妒和憤恨。
雖然知道皇上說這番話是為了衛夫人,可被這樣的皇上注視著,這位年輕的新夫人還是忍不住心跳加速,羞紅了臉,微微低下頭,有些嬌羞的說道:“原來是這樣,我還心想著,此次進宮可以沾一沾衛夫人的喜氣呢。”
誰知話音剛落,上首一個不帶一絲感情的聲音傳來:“本宮奉勸舅母一句,衛夫人的喜氣舅母還是不沾的好!”
這個冰冷的聲音讓原本滿心嬌羞的新夫人瞬間心跳漏了一拍,忍不住打了個寒戰,她抬頭看向麵無表情的皇後,果不其然看見了皇上一臉震怒的瞪著皇後,甚至連聲音都比皇後冷上幾分:“皇後此話何意?”
陳阿嬌也不甘示弱迴道:“皇上心知肚明!”
下方大殿的眾人紛紛低下頭不敢看向上首的帝後,而無意引起這場爭執的新夫人也瑟瑟發抖的緊緊攥住田蚡的衣袖,氣氛頓時冷到極點。
眼見自己精心準備的家宴變成這個樣子,王太後也心生怒火,但她還是努力克製住,嚴聲說道:“好了!好好的家宴提一個不在場的人做甚!徹兒,您身為皇帝,不該先表示一下嗎?”
聞言,劉徹首先舉起酒杯對田蚡說道:“那朕就在這裏恭喜舅舅和舅母喜結連理,祝你們白頭到老!”
田蚡立即攜夫人站起身,舉起手中的酒杯,說著“謝皇上!”然後一飲而盡。
有了劉徹做開頭,眾人們都紛紛開始對丞相夫婦敬酒,大殿內終於又熱鬧了起來。
而沒有參加宴會卻被提及的衛子夫,此刻剛哄好用完午膳的兩位公主午睡,這時江雀進來對衛子夫說,太後那邊派人過來傳話,要衛子夫去前殿參加家宴。
衛子夫一愣,皇上明明說過不用她參加的,為何太後又派人來讓她前去了?難道是家宴上出了什麽事?衛子夫雖不解,可太後既然派人來傳了,就必須得去。於是,衛子夫在江雀的服侍下,梳妝好後,交代好宮人照看兩位宮人,然後和江雀一起前往未央宮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