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過去了,工農聯合黨在這一年裏取得很多成績,他們的政黨已經發展得極為龐大,成員超過兩千人,雖然沒有參加議會選舉的打算,但已經成為巴伐利亞不可忽視的一股政治力量。
而在這一年裏,工農聯合黨最大的成績,首推就是他們擁有的資產,在年會上,帕爾公布了粗算的黨產,現金超過一百萬馬克,固定資產無數。
台下的黨員們歡聲雷動,這裏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壓根就沒見過這麽多錢,在他們的認知裏,一百萬馬克,應該就是很多很多錢。
隻有極少數人,知道一百萬馬克意味著什麽,即便馬克瘋狂地在貶值,但這筆“動產”,依舊可以笑傲巴伐利亞絕大部分政黨。
不過和這筆現金相比,工農聯合黨的固定資產才是最嚇人的。
他們經營著上百所農場,其中不乏大型農場,供應著整個巴伐利亞近十分之一的小麥,而在慕尼黑,這個比例接近百分之四十。
這說明什麽?說明工農聯合黨在養著慕尼黑的市民。
要知道這僅僅是在一年內發生的,而且工農聯合黨已經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他們要繼續擴張,從農業向工業傾斜。
他們準備開始收購工廠,向著經濟循環閉環,更進一步。
對於這樣一個有錢的政黨來說,這沒什麽問題,他們有錢,甚至隻要勾勾手指,一群銀行家都會排著隊過來送錢。
與財大氣粗的工農聯合黨相比,寒酸的納粹黨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與工農聯合黨一樣,納粹黨也舉辦了自政黨建立以來的第一次年會,但是場麵要冷清得多,隻有411名成員響應號召,參加了這次在慕尼黑舉辦的年會。
還不到注冊黨員數的一半。
德萊克斯勒的心情有些糟糕,他原本對這次年會寄予厚望,認為這是一次打壓希特勒的好機會,不過看下麵淅淅瀝瀝的人群,他的心已經涼了半截。
然而當一群軍人湧入,簇擁著希特勒出場時,他的另外半截心,也涼了。
現在的希特勒,在納粹黨內就如同太陽一般耀眼,看看他身邊圍繞著的人吧,恩斯特.羅姆,迪特裏希.埃卡特,阿爾弗雷德.羅森堡……
納粹黨的精英集團,幾乎都在支持他,這讓德萊克斯勒,生出一種無力感。
事實上他個人,並不討厭希特勒,甚至為他的才能和決心感到欽佩。
這個年輕人充滿了活力和鬥誌,敢於犧牲並富有冒險精神。
從《人民觀察家報》的收購上就能看出來,希特勒是唯一擁有將納粹黨做大,做強能力的人,所以他的追隨者眾多,在黨內的人氣也最高。
看看那些來參加年會的黨員,對他有多麽崇拜和尊敬吧,自己作為黨首和創始人,進入會場時這些人隻是禮貌地打招唿,再看看希特勒入場時,這些人幾乎陷入瘋狂的崇拜當中。
轉頭看看那些元老派,德萊克斯勒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無力,納粹黨正處於分裂當中,老黨員與希特勒已經徹底對立,雙方對於這個政黨的發展,已經有了無法調和的衝突。
元老派認為,納粹黨應該迴到以前“老工人黨”的道路中去,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即可。
而希特勒則認為,納粹黨如果想實現理想,必須更多地走出去,去與敵人“戰鬥”,去喚醒人民,去拯救這個國家。
雙方根本無法待在一起,就好像這次年會一樣,兩邊隻是互相看了幾眼,禮貌地打了聲招唿,便涇渭分明的坐在兩邊。
再無任何交集。
隨著時間流逝,年會正式開始。
首先是作為黨首的德萊克斯勒致辭,作為一名普通工人,他的文化不高,也不善於演說,所以都是一些場麵話,沒什麽營養。
掌聲淅淅瀝瀝,顯然下麵的黨員對他的話並不感興趣,對於一名黨首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挫敗,好在德萊克斯勒已經習慣了。
“我們在這一年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我們依然有很多不足,我們需要沉澱,而不是低著頭狂奔,這會導致很多問題……”
德萊克斯勒迴到座位上,接替他演講的,是一位黨內元老。
相比起德萊克斯勒,這位元老明顯文化水平要高很多,他先是肯定了納粹黨在這一年裏取得的成績,隨後就開始陳述不足,並寄希望於改變。
聽起來沒什麽問題,但是埃卡特和羅森堡卻在座位上對那個元老嗤之以鼻。
毫無疑問,這位元老另有所指,他就是在通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想要壓製,甚至彈劾希特勒。
這是一場“宮鬥劇”,是對於權力的爭奪戰,對方已經開火,接下來,就該他們迎擊了。
而作為爭執的核心,希特勒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我們不應該坐視這個國家繼續墮落。
這一年裏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被巴伐利亞所接納,被慕尼黑接納,是因為我們足夠吸引人麽?
就像馬戲團裏的小醜?
不,人們對著我們歡唿,給我們捐款,不是因為我們“可愛”,給他們帶來了歡樂。
正相反,是因為我們做了他們想做,但是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
睜開眼看看吧,現在德意誌是個什麽樣子,魏瑪政府簽署了賣國的《凡爾賽和約》,通過剝削人民,而對法國人搖尾乞憐。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著那些無家可歸者,看著那些曾經為了德意誌,在戰場上與敵人拚殺的老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我的心在滴血,我的夜晚無比漫長,根本無法入眠。
我們的政黨,應該為人民說話,為人民而向那些剝削者發出怒吼。
魏瑪政府大開印鈔機,他們和猶太人合作,正在對人民進行洗劫。
我們不能再坐視了,你,你,還有你,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站出來,為了德意誌的未來而呐喊。
當人民在受苦,當戰士們在忍受寒風,我們沒有資格再去品嚐香濃的咖啡,然後空泛地談論政治。
納粹黨應該成為人民的表率,我們要走在人民的前頭,去推翻那些壓迫著我們,奴役著我們的人。
相信我,我會帶領納粹黨走出一條真正的通往勝利之路,我會帶著你們,為了人民而戰鬥,為了德意誌的未來,而打拚和奮鬥。
……”
相比起元老們的不鹹不淡,希特勒的演講,慷慨而激昂。
“為了人民戰鬥,為了德意誌的未來。”
會場的情緒瞬間被點燃,黨員們站起身,一邊重複希特勒的話,一邊歡唿,一邊鼓掌。
而希特勒並沒有露出勝利者的姿態,他沒有去享受人們的恭維,反而走下了講台,與所有黨員握手和擁抱。
“我們必須去戰鬥,為了德意誌,這才是納粹黨存在的原因。”
希特勒幾乎在每一個人麵前重複著,他就像一個布道者,在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每一個人。
“看哪,希特勒才應該成為我們的領袖。”
“你說得不錯,就應該是這樣。”
“希特勒,希特勒……”
黨員們幾乎陷入瘋狂,他們高喊著希特勒的名字,以與他握手為榮。
如果克萊站在這裏,那麽他肯定會聯想到這個場麵,與百年後的腦殘粉見偶像,沒有任何區別。
德萊克斯勒站在台上,看著下麵一片歡騰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納粹黨離開這個男人,根本玩不轉,目前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即便是寄予厚望的赫斯也不行。
但是元老派堅決要求拿掉希特勒,至少要削減他手中的權力。
德萊克斯勒知道,希特勒不可能會讓步,這個男人身材不高,但是性格極為堅毅,幾乎不知道退讓為何物。
如果這麽下去,納粹黨的分裂,幾乎無法避免,作為黨首,他必須想點兒辦法。
雖然心中煩亂,但德萊克斯勒知道,現在不是想這些事的時候。
年會還在進行,作為黨首,他必須首先保證這次年會,能夠順利結束。
至少不能把納粹黨內部的問題,公開化。
普通黨員並不知道自己的政黨已經進入“黨爭”狀態,在他們眼裏,所有納粹黨的黨員,都是在追隨希特勒的腳步,在他的領導下,為了德意誌而奮戰。
“軍人和波西米亞人太多了。”
“是啊,他們根本不懂政治,看上去,更像是在準備一場暴動。”
“必須做點兒什麽,否則他們真的暴動,那麽我們也會受牽連。”
“真是討厭的家夥啊,看看我們的政黨,現在成了什麽樣子。”
“噓,小聲點兒,那些家夥可不是好惹的。”
……
元老們在竊竊私語,希特勒在與黨員們一起歡唿和高喊口號,所以並沒有聽見。
但是德萊克斯勒聽見了。
“都什麽時候了,還在做這些大夢。”
作為和希特勒接觸頗多之人,德萊克斯勒知道,希特勒是一個行動派,他雖然很會煽動,但他從來不講空話。
他怎麽說,就會怎麽做,從不食言。
再看看身後這些元老們,他們正好相反,隻能說,不會做。
換言之,他們的本事,就是“挑毛病”,挑做事人的“毛病”。
作為勤勞樸實的工人,德萊克斯勒很想和這些人劃清界限,但是他們在一起太久了,當初如果沒有這些人,“工人黨”根本撐不到現在。
作為創建者,德萊克斯勒依然在盡全力彌補裂痕,他希望這個政黨可以團結一致,一起邁步走下去。
但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
因為雙方,哪個都不願意讓步或和解。
而在這一年裏,工農聯合黨最大的成績,首推就是他們擁有的資產,在年會上,帕爾公布了粗算的黨產,現金超過一百萬馬克,固定資產無數。
台下的黨員們歡聲雷動,這裏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壓根就沒見過這麽多錢,在他們的認知裏,一百萬馬克,應該就是很多很多錢。
隻有極少數人,知道一百萬馬克意味著什麽,即便馬克瘋狂地在貶值,但這筆“動產”,依舊可以笑傲巴伐利亞絕大部分政黨。
不過和這筆現金相比,工農聯合黨的固定資產才是最嚇人的。
他們經營著上百所農場,其中不乏大型農場,供應著整個巴伐利亞近十分之一的小麥,而在慕尼黑,這個比例接近百分之四十。
這說明什麽?說明工農聯合黨在養著慕尼黑的市民。
要知道這僅僅是在一年內發生的,而且工農聯合黨已經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他們要繼續擴張,從農業向工業傾斜。
他們準備開始收購工廠,向著經濟循環閉環,更進一步。
對於這樣一個有錢的政黨來說,這沒什麽問題,他們有錢,甚至隻要勾勾手指,一群銀行家都會排著隊過來送錢。
與財大氣粗的工農聯合黨相比,寒酸的納粹黨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與工農聯合黨一樣,納粹黨也舉辦了自政黨建立以來的第一次年會,但是場麵要冷清得多,隻有411名成員響應號召,參加了這次在慕尼黑舉辦的年會。
還不到注冊黨員數的一半。
德萊克斯勒的心情有些糟糕,他原本對這次年會寄予厚望,認為這是一次打壓希特勒的好機會,不過看下麵淅淅瀝瀝的人群,他的心已經涼了半截。
然而當一群軍人湧入,簇擁著希特勒出場時,他的另外半截心,也涼了。
現在的希特勒,在納粹黨內就如同太陽一般耀眼,看看他身邊圍繞著的人吧,恩斯特.羅姆,迪特裏希.埃卡特,阿爾弗雷德.羅森堡……
納粹黨的精英集團,幾乎都在支持他,這讓德萊克斯勒,生出一種無力感。
事實上他個人,並不討厭希特勒,甚至為他的才能和決心感到欽佩。
這個年輕人充滿了活力和鬥誌,敢於犧牲並富有冒險精神。
從《人民觀察家報》的收購上就能看出來,希特勒是唯一擁有將納粹黨做大,做強能力的人,所以他的追隨者眾多,在黨內的人氣也最高。
看看那些來參加年會的黨員,對他有多麽崇拜和尊敬吧,自己作為黨首和創始人,進入會場時這些人隻是禮貌地打招唿,再看看希特勒入場時,這些人幾乎陷入瘋狂的崇拜當中。
轉頭看看那些元老派,德萊克斯勒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無力,納粹黨正處於分裂當中,老黨員與希特勒已經徹底對立,雙方對於這個政黨的發展,已經有了無法調和的衝突。
元老派認為,納粹黨應該迴到以前“老工人黨”的道路中去,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即可。
而希特勒則認為,納粹黨如果想實現理想,必須更多地走出去,去與敵人“戰鬥”,去喚醒人民,去拯救這個國家。
雙方根本無法待在一起,就好像這次年會一樣,兩邊隻是互相看了幾眼,禮貌地打了聲招唿,便涇渭分明的坐在兩邊。
再無任何交集。
隨著時間流逝,年會正式開始。
首先是作為黨首的德萊克斯勒致辭,作為一名普通工人,他的文化不高,也不善於演說,所以都是一些場麵話,沒什麽營養。
掌聲淅淅瀝瀝,顯然下麵的黨員對他的話並不感興趣,對於一名黨首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挫敗,好在德萊克斯勒已經習慣了。
“我們在這一年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我們依然有很多不足,我們需要沉澱,而不是低著頭狂奔,這會導致很多問題……”
德萊克斯勒迴到座位上,接替他演講的,是一位黨內元老。
相比起德萊克斯勒,這位元老明顯文化水平要高很多,他先是肯定了納粹黨在這一年裏取得的成績,隨後就開始陳述不足,並寄希望於改變。
聽起來沒什麽問題,但是埃卡特和羅森堡卻在座位上對那個元老嗤之以鼻。
毫無疑問,這位元老另有所指,他就是在通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想要壓製,甚至彈劾希特勒。
這是一場“宮鬥劇”,是對於權力的爭奪戰,對方已經開火,接下來,就該他們迎擊了。
而作為爭執的核心,希特勒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我們不應該坐視這個國家繼續墮落。
這一年裏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被巴伐利亞所接納,被慕尼黑接納,是因為我們足夠吸引人麽?
就像馬戲團裏的小醜?
不,人們對著我們歡唿,給我們捐款,不是因為我們“可愛”,給他們帶來了歡樂。
正相反,是因為我們做了他們想做,但是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
睜開眼看看吧,現在德意誌是個什麽樣子,魏瑪政府簽署了賣國的《凡爾賽和約》,通過剝削人民,而對法國人搖尾乞憐。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著那些無家可歸者,看著那些曾經為了德意誌,在戰場上與敵人拚殺的老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我的心在滴血,我的夜晚無比漫長,根本無法入眠。
我們的政黨,應該為人民說話,為人民而向那些剝削者發出怒吼。
魏瑪政府大開印鈔機,他們和猶太人合作,正在對人民進行洗劫。
我們不能再坐視了,你,你,還有你,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站出來,為了德意誌的未來而呐喊。
當人民在受苦,當戰士們在忍受寒風,我們沒有資格再去品嚐香濃的咖啡,然後空泛地談論政治。
納粹黨應該成為人民的表率,我們要走在人民的前頭,去推翻那些壓迫著我們,奴役著我們的人。
相信我,我會帶領納粹黨走出一條真正的通往勝利之路,我會帶著你們,為了人民而戰鬥,為了德意誌的未來,而打拚和奮鬥。
……”
相比起元老們的不鹹不淡,希特勒的演講,慷慨而激昂。
“為了人民戰鬥,為了德意誌的未來。”
會場的情緒瞬間被點燃,黨員們站起身,一邊重複希特勒的話,一邊歡唿,一邊鼓掌。
而希特勒並沒有露出勝利者的姿態,他沒有去享受人們的恭維,反而走下了講台,與所有黨員握手和擁抱。
“我們必須去戰鬥,為了德意誌,這才是納粹黨存在的原因。”
希特勒幾乎在每一個人麵前重複著,他就像一個布道者,在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每一個人。
“看哪,希特勒才應該成為我們的領袖。”
“你說得不錯,就應該是這樣。”
“希特勒,希特勒……”
黨員們幾乎陷入瘋狂,他們高喊著希特勒的名字,以與他握手為榮。
如果克萊站在這裏,那麽他肯定會聯想到這個場麵,與百年後的腦殘粉見偶像,沒有任何區別。
德萊克斯勒站在台上,看著下麵一片歡騰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納粹黨離開這個男人,根本玩不轉,目前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即便是寄予厚望的赫斯也不行。
但是元老派堅決要求拿掉希特勒,至少要削減他手中的權力。
德萊克斯勒知道,希特勒不可能會讓步,這個男人身材不高,但是性格極為堅毅,幾乎不知道退讓為何物。
如果這麽下去,納粹黨的分裂,幾乎無法避免,作為黨首,他必須想點兒辦法。
雖然心中煩亂,但德萊克斯勒知道,現在不是想這些事的時候。
年會還在進行,作為黨首,他必須首先保證這次年會,能夠順利結束。
至少不能把納粹黨內部的問題,公開化。
普通黨員並不知道自己的政黨已經進入“黨爭”狀態,在他們眼裏,所有納粹黨的黨員,都是在追隨希特勒的腳步,在他的領導下,為了德意誌而奮戰。
“軍人和波西米亞人太多了。”
“是啊,他們根本不懂政治,看上去,更像是在準備一場暴動。”
“必須做點兒什麽,否則他們真的暴動,那麽我們也會受牽連。”
“真是討厭的家夥啊,看看我們的政黨,現在成了什麽樣子。”
“噓,小聲點兒,那些家夥可不是好惹的。”
……
元老們在竊竊私語,希特勒在與黨員們一起歡唿和高喊口號,所以並沒有聽見。
但是德萊克斯勒聽見了。
“都什麽時候了,還在做這些大夢。”
作為和希特勒接觸頗多之人,德萊克斯勒知道,希特勒是一個行動派,他雖然很會煽動,但他從來不講空話。
他怎麽說,就會怎麽做,從不食言。
再看看身後這些元老們,他們正好相反,隻能說,不會做。
換言之,他們的本事,就是“挑毛病”,挑做事人的“毛病”。
作為勤勞樸實的工人,德萊克斯勒很想和這些人劃清界限,但是他們在一起太久了,當初如果沒有這些人,“工人黨”根本撐不到現在。
作為創建者,德萊克斯勒依然在盡全力彌補裂痕,他希望這個政黨可以團結一致,一起邁步走下去。
但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
因為雙方,哪個都不願意讓步或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