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TZ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陽光穿過玻璃窗,灑在格奧爾基.契切林的身上,他端坐在會議廳裏,神情有些焦躁,時不時地看向時鍾。


    作為蘇俄的首席代表,他來到了意大利,參加了由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組織的熱那亞會議。


    這是一次“熱鬧”的盛會,聖喬治宮裏到處都是“和平”“友誼”之類的聲音,但是等到談論具體的事情,又全都換了一副嘴臉。


    列寧同誌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畢竟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一直處於孤立中,熱那亞會議是他們第一次受到國際會議的正式邀請,這是一個好機會,或許可以扭轉這種外交孤立狀況,讓蘇俄重新迴到正常的世界交往之中。


    “不要談論意識形態,你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個商人,去做一個商人該做的事情。”


    這是契切林出發前,列寧對他的囑托,蘇俄太需要迴到這個世界了,他們不想與世隔絕,他們也需要交流和發展。


    而契切林也是這樣做的,他拿出最大的誠意,將蘇俄“柔和”的一麵展示給世界,布爾什維克不是洪水猛獸,他們也是普通人。


    但是西方國家卻並不打算這麽容易的接納他們。


    英法表示可以接納蘇俄,開展“外交正常化”,但是提出了一係列的“前提”。


    允許沙俄貴族迴到故地,返還被收繳的財產。


    償還沙俄政府簽下的外債,如果重新貸款,需要拿出擔保。


    蘇俄必須裁軍,以顯示“和平”的誠意。


    ……


    這一係列不合理的要求,被契切林嚴詞拒絕,蘇俄的確需要迴到世界交往中,但不能以“跪著”的方式迴去。


    契切林的強硬態度,讓西方政要們非常不滿,談判陷入僵局,蘇俄代表團受到了冷落和排擠。


    不過受到排擠的,並非隻有他們一家,於是契切林靈機一動,讓助手在深夜打去一通電話。


    德國代表團同樣在熱那亞遭受了屈辱,法國人一見到他們,張口就是要錢。


    而德國現在內部矛盾重重,饑餓蔓延,生產乏力,麵對天文數字的賠款,根本無力支付。


    他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當戰勝國集團圍在一起熱鬧討論時,他們隻能待在角落,孤單且落寞。


    於是當蘇俄代表團發出會談的邀請時,他們僅僅經過兩個小時的“睡衣會議”便同意了。


    隨著會談的時間臨近,兩輛小汽車,從遠處緩緩駛來。


    瓦爾特.拉特瑙從車上下來,作為德國的參會代表,他此刻心情複雜。


    德國作為戰敗國,臨行前,他已經做好忍受戰勝國集團羞辱的準備。


    但是現實比想象更加殘酷,原本以為隻要他們低下頭,就能讓那些西方國家“高抬貴手”,結果不想,他們卻變本加厲。


    法國人一直嚷嚷著“賠錢”,英國人則在敲邊鼓,美國人一臉壞笑的看熱鬧,波蘭人則是趾高氣揚。


    即便拉特瑙一再解釋,德國現在根本無力給出賠償,希望他們能夠先提供幫助,待到德國恢複生產,再進行賠付。


    可是法國人根本不聽,他們就是一直嚷嚷著“賠錢”“賠錢”“賠錢”……


    以至於拉特瑙在睡覺時,耳朵裏都在響著他們的聲音。


    就這樣,德國成了這次大會上,人見人欺的角色,所以當蘇俄方麵打來電話,拉特瑙第一時間就表示要去熱那亞郊外的拉巴諾,與那些蘇俄人見上一麵。


    所以當兩人在會議廳裏見麵時,眼神交匯的一瞬間……


    他們就知道了,彼此都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


    蘇俄和德意誌,他們就像被這個世界拋棄的兩個孤兒,現在,他們走到了一起,選擇報團取暖。


    或許是同樣的遭遇,讓雙方“一見如故”,他們幾乎沒怎麽寒暄,就熱聊到一起,仿佛多年好友,再次相聚。


    “我們對德意誌軍隊的戰鬥素質非常欽佩,戰爭中的表現讓我們感到驚訝。


    列寧同誌經常提到這件事,他也對德意誌軍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而紅軍的組建比較倉促,軍官的經驗也不足,所以希望能夠加強軍事方麵的合作,也借此促進雙方的交流。”


    契切林有些激動的說道,能夠看得出,他確實對這件事,十分渴望。


    蘇波戰爭的失敗,讓蘇維埃政權發生了劇烈的震蕩,事實上不僅僅是蘇波戰爭,自從十月革命開始,紅軍經曆了大大小小十幾場戰爭,軍隊的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


    事實上自沙俄時代開始,俄國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就時好時壞。


    對於這件事,可謂眾說紛紜。


    有人說俄國人本就不善於打仗的,也有說俄國人缺乏戰術大師的,總之,說什麽的都有。


    而蘇俄高層則認為,軍隊在戰爭中表現得飄忽不定,時好時壞,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戰鬥素養。


    與德意誌的職業軍人不同,俄國軍隊的官兵,大多都是接受很少的訓練,便直接拉上戰場。


    他們的基層官兵甚至對武器都不熟悉,更是缺乏戰鬥的勇氣。


    敵人的炮彈落下來,他們便一哄而散,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更別提反擊了。


    “老實說,我們也希望和你們加強軍事方麵的聯係。”


    拉特瑙聽到契切林的話,當即也表現出合作的意願,畢竟這對德意誌,也是一件好事。


    因為《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德國的軍隊規模受到嚴格控製,他們曾經的百萬帝國大軍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十萬國防軍。


    德國不能擁有空軍,不能擁有大型艦艇,不能擁有坦克等攻擊性重裝備嗎,不能……


    總之,就是這也“不能有”,那也“不能有”。


    所以德國軍方是最反對《凡爾賽和約》的,這個不平等條約,幾乎把德國的國防力量消弭殆盡。


    僅憑三十萬國防軍,根本不足以保護漫長的國境線,看看法國人吧,他們的軍隊時不時就跑來德國的地盤,耀武揚威一番。


    所以一旦和蘇俄達成合作,那麽德國的國防軍就可以在蘇俄的土地上避開英法等國的“觀察員”,培養自己的軍事骨幹力量。


    對於契切林的提議,德國方麵表現得非常感興趣,雙方甚至在第一次會談中,就敲定了許多細節。


    比如德國派出軍事人員去蘇俄指導紅軍訓練。


    蘇俄接納德國的指揮和技術人員,雙方共同進行戰術和裝備研究。


    甚至蘇俄還同意德國派出軍官學員,在自己的境內進行學習和培訓。


    總之,雙方幾乎宛如一家人,恨不得把兩國的軍事機構都拉在一起辦公。


    這就是共情,他們都是被其他國家拋棄和排斥的棄兒,他們在互相舔舐傷口,獲得彼此的溫暖。


    於是在這種“溫暖”的氣氛中,雙方很快達成協議,一個關於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新條約,就此簽訂。


    《德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就此誕生,因為簽署地是在熱那亞郊外的拉巴諾,所以又被稱為《拉巴諾條約》。


    這個條約規定,雙方都彼此放棄大戰中的領土及經濟索賠,德國放棄在俄國的公有財產索賠權。


    雙方立刻恢複外交及領事關係,並按照最惠國待遇,發展彼此的經濟和貿易聯係。


    這是表麵上的文章,看起來沒什麽問題,即便是戰勝國集團,也挑不出毛病來。


    但是雙方在私下的一些交流,卻可能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軍事合作的一些細節已經被確定,但是因為有些“忌諱”,所以沒有直接放在條約裏。


    他們將會把各自軍隊的一些要求帶迴去進行“匯總”,然後再做二次磋商,最終將這部分內容,以補充條款的方式,加入到條約裏。


    當送走拉特瑙,契切林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是一次勝利,毫無疑問的一次外交勝利,是蘇維埃政權建立後,第一個外交突破。


    德國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西方的封鎖將因為這份條約的簽訂而開了一個口子,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剛剛成立的蘇維埃政權都將從這份條約中獲益。


    然而獲益最大的,可能還不是政治和經濟,如果按照剛才洽談的內容來講,軍事方麵,才是這個條約的重點。


    德國在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堪稱亮眼。


    在東線,他們把沙俄軍隊打的潰不成軍。


    在西線,又把法國人和英國人悶在戰壕裏胖揍。


    如果不是美國參戰,意大利反水,加上源源不斷的殖民地輸血,恐怕德國人早就邁著整齊的普魯士正步,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漫步了。


    所以有了德國的幫助,蘇維埃的軍事力量將會迅速加強,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雄壯之師。


    這份條約,無疑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極為受用,但是對德國,也一樣很及時。


    現在的德國不能擁有足以自保的軍事力量,英法等國派出“觀察員”,幾乎盯著德意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如果在蘇俄的領土上培養自己的軍事力量,就可以避開那些“觀察員”。


    做到什麽程度,培養多少軍官和熟練的技術士兵,根本沒人知道。


    何況德國現在也需要外部幫助,與俄國人恢複外交關係後,可以正常進行貿易,德國急需的糧食問題,可能會因此而解決。


    毫無疑問,雙方都對這份條約寄予厚望。


    但是消息傳出後,其他人可就不太淡定了。


    英國人和法國人首先跳出來,他們覺得德意誌與俄國人結盟,將會對戰後體係構成“挑戰”,所以堅決反對。


    緊接著波蘭人也惱羞成怒,他們正好處於德意誌與蘇俄中間,雖然軍事合作內容沒有確定和公布,僅僅是政治和經濟合作,但是波蘭人也感覺到了威脅。


    而德國國內,也對這份條約的簽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左翼人士自然歡聲雷動,他們覺得這是一次“進步”,德國與蘇俄恢複外交並且加強經濟領域聯係,是德國向著共產主義邁進的一大步。


    而右翼人士則發起了攻擊,他們認為與蘇維埃政權合作是不能接受的,是對德意誌精神的背叛。


    遠在巴伐利亞的希特勒,自然對此大加抨擊,他認為拉特瑙是俄國人的奸細,是猶太人毀滅德意誌的踐行者。


    “我早就說過,德意誌不能容忍猶太人和共產主義者勾結,他們會毀掉這個國家,毀掉這個民族。


    現在看看吧,一個猶太人和蘇俄簽訂了一份條約,堂而皇之的把那些共產主義者請到了德國。


    這是什麽,這就是把一頭貪婪的野獸,請進了家門,然後共進晚餐。”


    在一次集會上,希特勒大聲咆哮著,他反對《拉巴諾條約》的簽訂,認為這是德意誌被猶太人出賣的又一個罪證。


    台下歡聲雷動,人們為他的演講送上掌聲,並且高喊“嚴懲叛徒”,以對希特勒表示支持和聲援。


    毫無疑問,希特勒正在贏得民眾的好感,他有意忽略了這份條約對德意誌的益處,反而渲染著猶太人和共產主義者聯手,對這個國家造成的威脅。


    所以當演講結束,希特勒在人群的歡唿聲中離開,而迴到辦公室,他收到一份大禮。


    那是慕尼黑法院寄來的。


    一份傳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意誌風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熟了的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熟了的螃蟹並收藏德意誌風暴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