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清晨,拉特瑙乘車準備去外交部上班,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昨天夜裏他幾乎一夜沒睡,顯得非常疲憊。
塞克特的要求太多了,他必須進行一番整理,然後挑選緊要和成功率高的選項,再去和俄國人商議。
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兒,他一刻都耽誤不得。
然而他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車子被尾隨了。
隨著一連串的槍響,拉特瑙倒在車子裏,他的胸口中彈,而且不止一顆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他捂住傷口,但是無法阻止鮮血的噴湧。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時候兇手已經逃走,而警察正在趕來。
“告訴他們,我無愧於德意誌。”
拉特瑙抓住司機的手,他用盡全力,說了這麽一句話。
這是他在槍擊發生後說的第一句話,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猶太外交家,就這樣迎來了人生的謝幕,離開了自己奮鬥和打拚的世界。
拉特瑙被刺殺的消息,瞬間傳遍整個柏林,很多人為此而慶祝,他們對這個猶太人之死,感到十分高興。
因為拉特瑙主張和蘇俄合作,主張與戰勝國集團和解,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他就是叛徒,是一個靠出賣德意誌利益,換取個人好處的猶太蛀蟲。
但是對於另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個晴天霹靂,特別是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他坐在辦公室裏,看著窗外,默默喝著威士忌。
拉特瑙的遇刺,對國防軍的影響非常大,他是主導與蘇俄談判的德方代表,這會對接下來雙方的軍事合作,造成非常大影響。
最關鍵的是,塞克特與艾伯特的關係明顯惡化,卡普暴亂時,艾伯特請求國防軍出兵,結果塞克特以“國防軍不打國防軍”為由拒絕。
雖然塞克特並沒有明確表示對暴亂的支持,後來還公開表態信任艾伯特政府,甚至配合當局,鎮壓各地暴亂和起義,但是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很深了。
如果艾伯特在這個時候,派去一位對自己不利的談判代表,故意不去實現自己預想的目標,那該怎麽辦?
揉了揉額頭,塞克特有些感覺乏力,這幾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國防軍當中,才勉強保留了德意誌帝國軍隊的精髓。
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很累,非常累,是那種力不從心的累。
《凡爾賽和約》等於掐住了德意誌的脖子,帝國軍隊被解散,而國防軍的規模,又被嚴格限製。
以法國為首的戰勝國“觀察員”,時不時就到自己的部隊裏轉一圈,這讓塞克特憤怒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不行,必須抓住這次與蘇俄合作的機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艾伯特那個馬鞍匠手裏。”
塞克特將威士忌放下,他站起身,在屋子裏來迴踱步。
拉特瑙遇害後,艾伯特必將重新選擇一個人與蘇俄接觸,洽談重要的軍事協議。
不過這個人選,塞克特不準備被動接受,他要主動出擊。
思來想去,他突然想到一個人,雖然他早就隱退,但毫無疑問,是現在最合適的人選。
關鍵自己與這個人很熟悉,如果他能出山,那麽塞克特就有把握將自己想要的東西,拿到手中。
匆匆整理一下衣裝,塞克特就帶著自己的親隨,急急忙忙地出門去了。
辛格爾.霍夫曼,克萊的父親,此時正在自己柏林郊外的莊園裏給花澆水。
這些初生的幼苗,正在經曆它們“花生”中的第一個初夏,炙熱的陽光讓它們看上去昏昏欲睡,老霍夫曼想讓它們精神一下。
不過這些都是他調劑生活的東西罷了,此刻他顯得有些漫不經心,因為自己的好友,剛剛被暗殺了。
作為當初前往凡爾賽宮的德國談判團一員,老霍夫曼與拉特瑙是相識的,他們都曾在那裏與法國人唇槍舌劍,他們在一起共事,一起為德意誌的未來據理力爭。
但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換來尊重,拉特瑙被暗殺了,雖然兇手還沒有抓到,但是身份已經人盡皆知。
德意誌的極右翼民族主義者。
德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極右翼勢力如同野火般在整個德意誌肆虐。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魏瑪內閣的外交官成了高危職業,拉特瑙不是第一個被暗殺的外交官,甚至不是最後一個。
那些極端的右翼勢力,正在營造一種氛圍,或者說,他們完全在製造“恐怖”。
任何違逆他們意願的人,都會成為被暗殺的對象,他們鼓動暴力,鼓動對魏瑪政府的工作人員進行襲擊,他們就像一群惡魔,在人間肆虐。
好在,他退隱了。
就在老霍夫曼準備再去加點水時,他看到莊園外,駛來的黑色小汽車。
“是國防軍的人?”
老霍夫曼皺起眉頭,他看到車上掛著的魏瑪共和國國旗,同時也看到了國防軍的標誌。
出於敏銳的政治嗅覺,他大概猜出了來人是誰,但他想要避開,於是吩咐管家,就說自己不在。
然而他剛躲進屋子裏,就聽見外麵傳來喧囂,管家根本攔不住那兩個當兵的,隻見房門被粗暴的一腳踢開。
“如果踢壞了門,是要賠的。”
老霍夫曼搖搖頭,他知道來人是誰了,就見這個舉動就知道,國防軍裏的老熟人,他隻有一位。
“知不知道我們比騾子還要忙,而你卻在這裏躲清閑。
現在好了,連我們的人都不想見,我說辛格爾,你是不是太過分了。”
塞克特的長相很斯文,身材消瘦,還戴著眼鏡。
麵部表情不多,屬於不拘言笑的類型,看上去就像一個穿著軍裝的倔強老頭兒。
倒是符合德意誌軍人給外界的一貫印象。
不過他這個人,屬於外冷內熱,在熟人麵前,會卸下偽裝,露出自己“舒坦”的一麵。
“你是為了拉特瑙的事情來的吧,老實說,你走錯地方了,應該去找艾伯特,或者去總理府,不應該來我這裏。”
老霍夫曼知道塞克特的來意,他直接表示,自己無意參和。
他已經對政治有些心灰意懶了,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知道現在的德意誌外交環境有多麽惡劣,這就是一個“坑”,他可不準備往裏麵跳。
“不要這麽說,我知道你是聰明人,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都很清楚。
但是我要講的是,我們現在需要你,隻有你是接替拉特瑙最合適的人選。
我不瞞你,《拉巴諾條約》隻簽署了一半,這份條約最核心的部分,其實是軍事合作,而非外交正常化。
拉特瑙出事的前一天,我們剛探討過,這關係到德意誌國防軍的未來。”
老霍夫曼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塞克特並沒有隱瞞《拉巴諾條約》的軍事部分內容,幾乎把所有機密內容,對老霍夫曼進行了告知。
“你這樣,是不是有點兒過分了。”
老霍夫曼聽完,歎了一口氣,半開玩笑的說著,畢竟他明白,塞克特隻是太著急了,而非有惡意。
這些內容,應該是屬於外交和軍事機密,自己已經不是外交官了,更不是這個項目裏的核心人員,這不是他能聽的東西。
但是從一個外交官的職業素養方麵去看,他很快就判斷出這個條約對德國國防軍的重要性。
《凡爾賽和約》過於苛刻了,苛刻到幾乎毀了德國的國防。
新的國防軍根本不具備防禦本土的能力,法國人的意圖就是從此掘了德國武裝力量的“根”。
作為一個德意誌人,老霍夫曼肯定對此也是義憤填膺,但是讓自己重新出山,這顯然也不可能。
畢竟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他自己清楚。
想要讓德意誌逆天改命,他肯定是做不到的,何況現在的局麵……
“其實,每一個德意誌的外交官,都會盡心盡力,你要相信他們的愛國之心。
就好像拉特瑙,他即便是死,也在告訴所有人,他沒有出賣德意誌的利益。
正相反,他一直為了德意誌的利益,而奮勇抗爭。
就像他說的那樣,他無愧於德意誌,他的死,很冤枉,也很淒涼。
所以我認為,你現在要做的,不是找一個‘聽話’的外交官,而是改變目前德國的環境。
極端民族主義者不是在保衛這個國家,而是在摧毀這個國家。
我的意思,你懂了麽。”
老霍夫曼說著說著,就摘下了手套,隨後拿起水桶,出門去了。
他的花還沒有灌溉完,所以不打算停下。
塞克特呆呆坐在沙發上,他在反複咀嚼老霍夫曼的話,片刻後突然一笑,站起身,帶著自己的衛兵,離開了。
他的汽車,一直開到艾伯特的總統府,他準備和這位“前馬鞍匠”和解,共同改變目前的局麵。
不久之後,一部《共和國保護法》出台了,這部法律明確指出,對政府工作人員的襲擊和侮辱,是不能容忍的,所有宣揚這種論調和思想的人或媒體,都會受到嚴懲。
這部法律得到了軍方的支持,塞克特公開表示,國防軍將會配合魏瑪政府,對所有煽動和組織對政府襲擊的人,采取鎮壓態度。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能看出來,這就是針對極右翼組織的,畢竟左翼組織,軍方鎮壓從沒手軟過。
這讓各路右翼組織叫苦不迭,他們紛紛站出來,攻擊新法,而在慕尼黑蹲大獄的希特勒,更是怒不可遏。
畢竟攻擊魏瑪政府,宣揚暴力,是納粹黨的“根本原則”,現在《共和國保護法》的出台,不是明擺著要自己“封口”麽。
他根本無法接受。
塞克特的要求太多了,他必須進行一番整理,然後挑選緊要和成功率高的選項,再去和俄國人商議。
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兒,他一刻都耽誤不得。
然而他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車子被尾隨了。
隨著一連串的槍響,拉特瑙倒在車子裏,他的胸口中彈,而且不止一顆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他捂住傷口,但是無法阻止鮮血的噴湧。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時候兇手已經逃走,而警察正在趕來。
“告訴他們,我無愧於德意誌。”
拉特瑙抓住司機的手,他用盡全力,說了這麽一句話。
這是他在槍擊發生後說的第一句話,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猶太外交家,就這樣迎來了人生的謝幕,離開了自己奮鬥和打拚的世界。
拉特瑙被刺殺的消息,瞬間傳遍整個柏林,很多人為此而慶祝,他們對這個猶太人之死,感到十分高興。
因為拉特瑙主張和蘇俄合作,主張與戰勝國集團和解,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他就是叛徒,是一個靠出賣德意誌利益,換取個人好處的猶太蛀蟲。
但是對於另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個晴天霹靂,特別是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他坐在辦公室裏,看著窗外,默默喝著威士忌。
拉特瑙的遇刺,對國防軍的影響非常大,他是主導與蘇俄談判的德方代表,這會對接下來雙方的軍事合作,造成非常大影響。
最關鍵的是,塞克特與艾伯特的關係明顯惡化,卡普暴亂時,艾伯特請求國防軍出兵,結果塞克特以“國防軍不打國防軍”為由拒絕。
雖然塞克特並沒有明確表示對暴亂的支持,後來還公開表態信任艾伯特政府,甚至配合當局,鎮壓各地暴亂和起義,但是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很深了。
如果艾伯特在這個時候,派去一位對自己不利的談判代表,故意不去實現自己預想的目標,那該怎麽辦?
揉了揉額頭,塞克特有些感覺乏力,這幾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國防軍當中,才勉強保留了德意誌帝國軍隊的精髓。
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很累,非常累,是那種力不從心的累。
《凡爾賽和約》等於掐住了德意誌的脖子,帝國軍隊被解散,而國防軍的規模,又被嚴格限製。
以法國為首的戰勝國“觀察員”,時不時就到自己的部隊裏轉一圈,這讓塞克特憤怒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不行,必須抓住這次與蘇俄合作的機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艾伯特那個馬鞍匠手裏。”
塞克特將威士忌放下,他站起身,在屋子裏來迴踱步。
拉特瑙遇害後,艾伯特必將重新選擇一個人與蘇俄接觸,洽談重要的軍事協議。
不過這個人選,塞克特不準備被動接受,他要主動出擊。
思來想去,他突然想到一個人,雖然他早就隱退,但毫無疑問,是現在最合適的人選。
關鍵自己與這個人很熟悉,如果他能出山,那麽塞克特就有把握將自己想要的東西,拿到手中。
匆匆整理一下衣裝,塞克特就帶著自己的親隨,急急忙忙地出門去了。
辛格爾.霍夫曼,克萊的父親,此時正在自己柏林郊外的莊園裏給花澆水。
這些初生的幼苗,正在經曆它們“花生”中的第一個初夏,炙熱的陽光讓它們看上去昏昏欲睡,老霍夫曼想讓它們精神一下。
不過這些都是他調劑生活的東西罷了,此刻他顯得有些漫不經心,因為自己的好友,剛剛被暗殺了。
作為當初前往凡爾賽宮的德國談判團一員,老霍夫曼與拉特瑙是相識的,他們都曾在那裏與法國人唇槍舌劍,他們在一起共事,一起為德意誌的未來據理力爭。
但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換來尊重,拉特瑙被暗殺了,雖然兇手還沒有抓到,但是身份已經人盡皆知。
德意誌的極右翼民族主義者。
德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極右翼勢力如同野火般在整個德意誌肆虐。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魏瑪內閣的外交官成了高危職業,拉特瑙不是第一個被暗殺的外交官,甚至不是最後一個。
那些極端的右翼勢力,正在營造一種氛圍,或者說,他們完全在製造“恐怖”。
任何違逆他們意願的人,都會成為被暗殺的對象,他們鼓動暴力,鼓動對魏瑪政府的工作人員進行襲擊,他們就像一群惡魔,在人間肆虐。
好在,他退隱了。
就在老霍夫曼準備再去加點水時,他看到莊園外,駛來的黑色小汽車。
“是國防軍的人?”
老霍夫曼皺起眉頭,他看到車上掛著的魏瑪共和國國旗,同時也看到了國防軍的標誌。
出於敏銳的政治嗅覺,他大概猜出了來人是誰,但他想要避開,於是吩咐管家,就說自己不在。
然而他剛躲進屋子裏,就聽見外麵傳來喧囂,管家根本攔不住那兩個當兵的,隻見房門被粗暴的一腳踢開。
“如果踢壞了門,是要賠的。”
老霍夫曼搖搖頭,他知道來人是誰了,就見這個舉動就知道,國防軍裏的老熟人,他隻有一位。
“知不知道我們比騾子還要忙,而你卻在這裏躲清閑。
現在好了,連我們的人都不想見,我說辛格爾,你是不是太過分了。”
塞克特的長相很斯文,身材消瘦,還戴著眼鏡。
麵部表情不多,屬於不拘言笑的類型,看上去就像一個穿著軍裝的倔強老頭兒。
倒是符合德意誌軍人給外界的一貫印象。
不過他這個人,屬於外冷內熱,在熟人麵前,會卸下偽裝,露出自己“舒坦”的一麵。
“你是為了拉特瑙的事情來的吧,老實說,你走錯地方了,應該去找艾伯特,或者去總理府,不應該來我這裏。”
老霍夫曼知道塞克特的來意,他直接表示,自己無意參和。
他已經對政治有些心灰意懶了,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知道現在的德意誌外交環境有多麽惡劣,這就是一個“坑”,他可不準備往裏麵跳。
“不要這麽說,我知道你是聰明人,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都很清楚。
但是我要講的是,我們現在需要你,隻有你是接替拉特瑙最合適的人選。
我不瞞你,《拉巴諾條約》隻簽署了一半,這份條約最核心的部分,其實是軍事合作,而非外交正常化。
拉特瑙出事的前一天,我們剛探討過,這關係到德意誌國防軍的未來。”
老霍夫曼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塞克特並沒有隱瞞《拉巴諾條約》的軍事部分內容,幾乎把所有機密內容,對老霍夫曼進行了告知。
“你這樣,是不是有點兒過分了。”
老霍夫曼聽完,歎了一口氣,半開玩笑的說著,畢竟他明白,塞克特隻是太著急了,而非有惡意。
這些內容,應該是屬於外交和軍事機密,自己已經不是外交官了,更不是這個項目裏的核心人員,這不是他能聽的東西。
但是從一個外交官的職業素養方麵去看,他很快就判斷出這個條約對德國國防軍的重要性。
《凡爾賽和約》過於苛刻了,苛刻到幾乎毀了德國的國防。
新的國防軍根本不具備防禦本土的能力,法國人的意圖就是從此掘了德國武裝力量的“根”。
作為一個德意誌人,老霍夫曼肯定對此也是義憤填膺,但是讓自己重新出山,這顯然也不可能。
畢竟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他自己清楚。
想要讓德意誌逆天改命,他肯定是做不到的,何況現在的局麵……
“其實,每一個德意誌的外交官,都會盡心盡力,你要相信他們的愛國之心。
就好像拉特瑙,他即便是死,也在告訴所有人,他沒有出賣德意誌的利益。
正相反,他一直為了德意誌的利益,而奮勇抗爭。
就像他說的那樣,他無愧於德意誌,他的死,很冤枉,也很淒涼。
所以我認為,你現在要做的,不是找一個‘聽話’的外交官,而是改變目前德國的環境。
極端民族主義者不是在保衛這個國家,而是在摧毀這個國家。
我的意思,你懂了麽。”
老霍夫曼說著說著,就摘下了手套,隨後拿起水桶,出門去了。
他的花還沒有灌溉完,所以不打算停下。
塞克特呆呆坐在沙發上,他在反複咀嚼老霍夫曼的話,片刻後突然一笑,站起身,帶著自己的衛兵,離開了。
他的汽車,一直開到艾伯特的總統府,他準備和這位“前馬鞍匠”和解,共同改變目前的局麵。
不久之後,一部《共和國保護法》出台了,這部法律明確指出,對政府工作人員的襲擊和侮辱,是不能容忍的,所有宣揚這種論調和思想的人或媒體,都會受到嚴懲。
這部法律得到了軍方的支持,塞克特公開表示,國防軍將會配合魏瑪政府,對所有煽動和組織對政府襲擊的人,采取鎮壓態度。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能看出來,這就是針對極右翼組織的,畢竟左翼組織,軍方鎮壓從沒手軟過。
這讓各路右翼組織叫苦不迭,他們紛紛站出來,攻擊新法,而在慕尼黑蹲大獄的希特勒,更是怒不可遏。
畢竟攻擊魏瑪政府,宣揚暴力,是納粹黨的“根本原則”,現在《共和國保護法》的出台,不是明擺著要自己“封口”麽。
他根本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