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武昭國5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浪搖搖頭:“這個真不好說,以我大楚的軍事力量,擊敗武昭國不成問題,
可要將這麽大的一個國家覆滅,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除非它國內發生內亂才有機會,可從目前搜集的相關情報來看,武昭國內雖有民變發生,
但無論規模還是力度,都未曾過縣一級,很容易就被當地官兵鎮壓,
所以璿兒還是打消覆滅武昭的打算吧,何況武昭覆滅了,六億人口的國度該如何安置?
我的意思是,如果真要對武昭用兵,那迫使武昭割讓幾塊合適的土地,與西大陸進行遠洋貿易的踏板就足夠了。”
薑夢璿歎息一聲:“想來也實在有些可惜,我還指望能一鼓作氣將武昭國殲滅殆盡呢。”
沈浪淡淡一笑:“一切還是等班定遠他們帶來最新的消息再說吧,也不知道他們與武昭國的通商貿易進行的怎麽樣了。”
薑夢璿:“是啊,如果武昭國願意肯與我大楚進行遠洋貿易,允許與更西麵的國度交流,
那自然是最好的,畢竟不到萬不得已,我大楚也不想興師動眾用武力解決問題。”
“希望吧,至少眼下大楚上下難得一片祥和,對於西大陸的貿易需求也不是很高,趁這段時間,先好好消化下目前的勢力範圍。”
“嗯。”
薑夢璿輕輕應了一聲,溫順地靠在沈浪懷裏。
……
武昭國,盛京城,紫禁宮。
一隊侍衛押著兩名身披囚服的官員快步踏入乾清殿。
殿門打開一刹那,一名身披龍袍,看上去神采奕奕,也就四十出頭的英武中年,正興致勃勃地把玩著一件“白玉獅子”,對門外動靜恍若未聞。
中年男人名叫李弘,一手締造了“武昭盛世、乾坤萬方”的武昭帝王。
現年的李弘已經六十七歲了,但他閑時勤習養生之法,看上去也就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精神十分好。
“啟稟聖上,罪臣張維安、胡南毅帶到。”
為首的侍衛將身後兩名大臣按跪在地上,恭敬向李弘請示。
李弘聞言,這才迴過神看了眼張維安和胡南毅,立馬眉頭一皺:“你們這是做什麽,朕是讓你們將兩位愛卿請來,不是讓你們這樣對待的,還不讓他們起來。”
“是。”
侍衛立馬起身,將張、胡二人從地上扶起。
“謝過皇上。”
二人低頭戰戰兢兢謝過恩,便站在大殿中央不再說話。
李弘今日興致似乎很高,先衝張維安招招手:“張卿啊,來來來,到朕這邊來,朕給你看些有趣的東西。”
張維安拱手迴道:“罪臣不敢。”
“朕赦你無罪,立刻上前,快來。”
“罪臣領命。”
等張維安靠近後,就見李弘熱情地牽起他的手,走向一張蓋著幔布的長方形桌案。
隻聽李弘邊走邊說道:“最近朝野上下,朕也聽說了不少閑言碎語,說我武昭國軍力不如以前了,已經落後世界了,
還聽說東夷國裝備了一種十分犀利的兵器,叫什麽火銃,原是明昭國當年的後人定居東夷時,
根據流落在外的皇家技術進行改良製造的,
我武昭國若是對上那東夷國,怕是很難取勝,又說即便取勝也會慘勝,
但朕認為這一切不過是無稽之談,朕也特意搞來了那些火器。”
說著,李弘走到桌案前,命旁側守候的太監將幔布掀開。
登時,桌案上擺放著十杆火銃,以及兩杆子母銃。
李弘順手拿起一杆火銃,對張維安說道:“這就是你說的火器,自己看看吧。”
張維安接過火銃仔細看了一眼,卻沒看出什麽門道。
“不知道如何操作,那朕親自給你演示一遍。”
說著,李弘又拿起另一杆火銃,迅速往槍口裏倒入一些火藥,然後取出一枚鉛彈塞入槍膛,迅速抽出槍杆一側的繃條塞入槍膛來迴搗鼓嚴實。
最後在槍尾藥池處倒上剩餘的黑火藥,再讓太監將綁在龍頭上的火繩點燃後,用嘴輕輕一吹,火繩立刻亮出一點鮮紅火光。
砰——
隨著火光煙霧一閃,一聲銃響在殿內迴蕩,十幾步外一個木製靶心當即被射穿一個拇指大小的黑洞。
“這就是你們口中所說的火銃,這就是所謂的先進,朕實在不明白,這種火器又是如何能勝過我武昭國的強弓銳馬。”
張維安:“皇上,此火銃雖然射程和精度都不高,但威力卻是不俗,東夷軍就是靠聯排戰術射擊,才擋住了我武昭國兵馬……”
“好了,朕隻信親眼所見的。”李弘不耐煩打斷了張維安的話,“你們這些文人,就是喜歡對未見過的新鮮事物誇大其詞,
如果它真有你們說的那麽犀利,那現在挺近東夷境內百裏的就不會是我武昭國了,
這些玩意兒二十步之外就沒了準頭,三十步外一層甲都破不了,如何用來對敵,
依朕來看這不過是嚇唬人的奇技淫巧罷了,上不得什麽大台麵。”
張維安低頭:“皇上英明神武,罪臣心服口服。”
“但朕還是命工部去研製改進這種火銃了,而且已經成功了,朕今日就讓你開開眼。”
說著,就見兩名宮中侍衛抬著一杆長達二米五,重三十多斤的大槍來到張維安麵前。
“這就是朕讓工部改進的火銃,朕給這火銃命名為抬槍,可以打百步之外的目標。”
“不是說武昭國落後了麽?朕就要實際行動證明,你們都錯了,即便這火銃對朕而言無用,但朕也要有,而且比你們要好的多。”
張維安:“陛下睿智,罪臣自歎不如。”
李弘笑了笑:“張卿啊,朕對你很失望,其他人可以不理解朕,但你跟隨朕十幾年,為何也會不懂朕的心啊。”
張維安:“皇上,罪臣所言句句出自肺腑,東夷國不過我武昭棄邦,
皇上如此興師動眾出兵遠征東夷,所需糧餉輜重不計其數,如此徒耗國力之舉,隻會讓我武昭國庫入不敷出啊。”
“你懂什麽!”李弘沉喝一聲,“煌煌天昭之國,豈容宵小耀武揚威?
若是不對東夷小國施以懲戒,以後誰還會在意我武昭天國?
自朕登基以來至今四十七載,就還沒丟過臉皮,讓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在朕麵前蹦躂,
朕拉不下這個臉,不將其打服,朕絕不罷休,打下去,打到他們徹底臣服為止!”
可要將這麽大的一個國家覆滅,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除非它國內發生內亂才有機會,可從目前搜集的相關情報來看,武昭國內雖有民變發生,
但無論規模還是力度,都未曾過縣一級,很容易就被當地官兵鎮壓,
所以璿兒還是打消覆滅武昭的打算吧,何況武昭覆滅了,六億人口的國度該如何安置?
我的意思是,如果真要對武昭用兵,那迫使武昭割讓幾塊合適的土地,與西大陸進行遠洋貿易的踏板就足夠了。”
薑夢璿歎息一聲:“想來也實在有些可惜,我還指望能一鼓作氣將武昭國殲滅殆盡呢。”
沈浪淡淡一笑:“一切還是等班定遠他們帶來最新的消息再說吧,也不知道他們與武昭國的通商貿易進行的怎麽樣了。”
薑夢璿:“是啊,如果武昭國願意肯與我大楚進行遠洋貿易,允許與更西麵的國度交流,
那自然是最好的,畢竟不到萬不得已,我大楚也不想興師動眾用武力解決問題。”
“希望吧,至少眼下大楚上下難得一片祥和,對於西大陸的貿易需求也不是很高,趁這段時間,先好好消化下目前的勢力範圍。”
“嗯。”
薑夢璿輕輕應了一聲,溫順地靠在沈浪懷裏。
……
武昭國,盛京城,紫禁宮。
一隊侍衛押著兩名身披囚服的官員快步踏入乾清殿。
殿門打開一刹那,一名身披龍袍,看上去神采奕奕,也就四十出頭的英武中年,正興致勃勃地把玩著一件“白玉獅子”,對門外動靜恍若未聞。
中年男人名叫李弘,一手締造了“武昭盛世、乾坤萬方”的武昭帝王。
現年的李弘已經六十七歲了,但他閑時勤習養生之法,看上去也就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精神十分好。
“啟稟聖上,罪臣張維安、胡南毅帶到。”
為首的侍衛將身後兩名大臣按跪在地上,恭敬向李弘請示。
李弘聞言,這才迴過神看了眼張維安和胡南毅,立馬眉頭一皺:“你們這是做什麽,朕是讓你們將兩位愛卿請來,不是讓你們這樣對待的,還不讓他們起來。”
“是。”
侍衛立馬起身,將張、胡二人從地上扶起。
“謝過皇上。”
二人低頭戰戰兢兢謝過恩,便站在大殿中央不再說話。
李弘今日興致似乎很高,先衝張維安招招手:“張卿啊,來來來,到朕這邊來,朕給你看些有趣的東西。”
張維安拱手迴道:“罪臣不敢。”
“朕赦你無罪,立刻上前,快來。”
“罪臣領命。”
等張維安靠近後,就見李弘熱情地牽起他的手,走向一張蓋著幔布的長方形桌案。
隻聽李弘邊走邊說道:“最近朝野上下,朕也聽說了不少閑言碎語,說我武昭國軍力不如以前了,已經落後世界了,
還聽說東夷國裝備了一種十分犀利的兵器,叫什麽火銃,原是明昭國當年的後人定居東夷時,
根據流落在外的皇家技術進行改良製造的,
我武昭國若是對上那東夷國,怕是很難取勝,又說即便取勝也會慘勝,
但朕認為這一切不過是無稽之談,朕也特意搞來了那些火器。”
說著,李弘走到桌案前,命旁側守候的太監將幔布掀開。
登時,桌案上擺放著十杆火銃,以及兩杆子母銃。
李弘順手拿起一杆火銃,對張維安說道:“這就是你說的火器,自己看看吧。”
張維安接過火銃仔細看了一眼,卻沒看出什麽門道。
“不知道如何操作,那朕親自給你演示一遍。”
說著,李弘又拿起另一杆火銃,迅速往槍口裏倒入一些火藥,然後取出一枚鉛彈塞入槍膛,迅速抽出槍杆一側的繃條塞入槍膛來迴搗鼓嚴實。
最後在槍尾藥池處倒上剩餘的黑火藥,再讓太監將綁在龍頭上的火繩點燃後,用嘴輕輕一吹,火繩立刻亮出一點鮮紅火光。
砰——
隨著火光煙霧一閃,一聲銃響在殿內迴蕩,十幾步外一個木製靶心當即被射穿一個拇指大小的黑洞。
“這就是你們口中所說的火銃,這就是所謂的先進,朕實在不明白,這種火器又是如何能勝過我武昭國的強弓銳馬。”
張維安:“皇上,此火銃雖然射程和精度都不高,但威力卻是不俗,東夷軍就是靠聯排戰術射擊,才擋住了我武昭國兵馬……”
“好了,朕隻信親眼所見的。”李弘不耐煩打斷了張維安的話,“你們這些文人,就是喜歡對未見過的新鮮事物誇大其詞,
如果它真有你們說的那麽犀利,那現在挺近東夷境內百裏的就不會是我武昭國了,
這些玩意兒二十步之外就沒了準頭,三十步外一層甲都破不了,如何用來對敵,
依朕來看這不過是嚇唬人的奇技淫巧罷了,上不得什麽大台麵。”
張維安低頭:“皇上英明神武,罪臣心服口服。”
“但朕還是命工部去研製改進這種火銃了,而且已經成功了,朕今日就讓你開開眼。”
說著,就見兩名宮中侍衛抬著一杆長達二米五,重三十多斤的大槍來到張維安麵前。
“這就是朕讓工部改進的火銃,朕給這火銃命名為抬槍,可以打百步之外的目標。”
“不是說武昭國落後了麽?朕就要實際行動證明,你們都錯了,即便這火銃對朕而言無用,但朕也要有,而且比你們要好的多。”
張維安:“陛下睿智,罪臣自歎不如。”
李弘笑了笑:“張卿啊,朕對你很失望,其他人可以不理解朕,但你跟隨朕十幾年,為何也會不懂朕的心啊。”
張維安:“皇上,罪臣所言句句出自肺腑,東夷國不過我武昭棄邦,
皇上如此興師動眾出兵遠征東夷,所需糧餉輜重不計其數,如此徒耗國力之舉,隻會讓我武昭國庫入不敷出啊。”
“你懂什麽!”李弘沉喝一聲,“煌煌天昭之國,豈容宵小耀武揚威?
若是不對東夷小國施以懲戒,以後誰還會在意我武昭天國?
自朕登基以來至今四十七載,就還沒丟過臉皮,讓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在朕麵前蹦躂,
朕拉不下這個臉,不將其打服,朕絕不罷休,打下去,打到他們徹底臣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