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大帝震怒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戰報所述,和雍第一時間跪在地上一言不發,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然而,李弘再愣了半晌後,卻是抬手對來報信的斥候說道:“戰報呢?”
語氣平靜,看不出一絲情緒波動。
斥候低著頭,忙將掛在背後的竹筒取下,呈遞到李弘麵前。
李弘一把奪過竹筒,拆開取出戰報看去。
“嗬嗬,泉獻誠輕敵冒進,斛律光急功好利,戰前失察讓東夷兵有機可趁,
朕真是沒想到,這兩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臨陣居然也會犯下這樣的失誤。”
說著,他將手中戰報狠狠往桌上一甩。
“和雍!”
“奴才在。”
“替朕擬旨,斛律光、泉獻誠指揮不當,致使王師損兵折將,即日起暫剝奪其二人主將之位暫留軍中戴罪立功,
命傅恆、婁師德強訓龍武衛,等朕進一步旨意,趕赴戰場接替大軍指揮,務必要一鼓作氣攻下東夷。”
“奴才領旨,這就去書寫聖旨。”
和雍立馬起身弓著身子倒退出金鑾殿。
“你也退下吧。”
“奴才告退。”
斥候膽顫心驚退出殿門。
乾清殿內瞬間陷入詭異的寂靜。
隨身侍候的大太監逢春眼皮不停跳動,他太熟悉這位主子了,越是平靜心中怒火越是熾盛。
大概過了足足有一刻鍾時間,李弘再度抓起戰報來迴仔細看了一眼。
“真是氣死朕了!”
一聲怒吼,手中戰報被狠狠拋到大殿上。
“仗打成這個樣子,朕還如何過壽,如何在萬國麵前宣揚我武昭國威!”
“泉獻誠誤國!斛律光誤朕!”
“一個小小的東夷都拿不下,以後誰還會將武昭國放在眼裏,不是讓那些番邦看朕笑話麽?!”
如今沒有外人,李弘也徹底撕下偽裝,當殿咆哮起來。
逢春連忙跪下,一臉擔憂勸誡:“萬歲爺,您可要保重龍體啊,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我武昭如今國運昌隆,定能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你個奴才懂什麽!”
李弘迴頭直接怒懟逢春。
“這一敗,反倒是增了東夷番邦氣焰!讓那些來朝進貢的番邦知曉打一個小小東夷竟然會折損數百精銳武者,往後誰還會對朕恭敬,對武昭國恭敬!”
“朕自登基以來,北攻闊海,南拒西凰,西屠雪川,誅滅宿敵瓦剛部,蕩平北夷蠻荒各族,震懾周邊宵小,
可如今一個小小的東夷,居然足足打了一年還沒打下,就憑著那些個鳥銃火器,竟是差點將我武昭精銳困死莽山,
總之,朕就沒有如此丟過人,一輩子也沒這麽窩囊過!”
逢春默默承受著李弘龍顏大怒,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良久,李弘迴到禦案上,靠在龍椅上閉目凝思良久。
“去,將章桂給朕喊來,朕在禦書房等他。”
“奴才遵旨。”
逢春立馬起身離去。
……
一個時辰後,一名麵帶滄桑,年近七旬的老將邁步踏入禦書房內。
“臣章桂,見過皇上!”
“章桂,你起來說話。”
“謝皇上。”
章桂起身後,逢春立馬命門外兩個小太監搬來一把椅子到章桂身後。
李弘點點頭:“坐吧,朕有些疑問想聽聽你的意見。”
章桂落座後,直接開口說道:“皇上找臣,是想說東夷之戰,我天朝大軍失利的事吧?”
滿朝文武敢在李弘麵前直言不諱的人,也隻有眼前的章桂了。
章桂也是外族,且有赫赫軍功在身,更是在兩次雪川之戰中,親自搖旗擂鼓指揮作戰,硬是頂著劇烈高原反應,將雪川叛軍一舉殲滅。
雪川一戰結束後,章桂被更為奮武大將軍,賜二等公爵。
後又參與過平天理教之戰,剿滅北莽之戰,可謂戰功赫赫,深受李弘信賴,又加封一等公爵,賜豪華宅邸一座。
可章桂雖然手中有諸多權力,身份也極其顯赫,卻從未幹過一樁貪贓枉法的事,更沒有借機大肆斂財,全靠著朝廷給的微薄收入養活一大家子,日子過得倒是十分清貧了,在眾多權貴中屬於不合群的另類。
而且由於他性子耿直,屢次敢頂撞李弘,惹的李弘幾次都想殺了他,但在群臣勸誡下,最終還是舍不得這麽個能打的愛將。
隻是在北莽之戰結束至今,章桂就再也沒有領兵上過戰場,而是被閑置在家,也就朝會時露個臉。
這是李弘的製衡之策,你章桂已經功成名就,該讓其他將領立功了,他可不想培養一個權臣在身邊威脅自己皇位。
“你這臭脾氣,每次跟你說話,朕為什麽就這麽不舒服呢?”
李弘對章桂開門見山的說辭,很是無奈的笑了笑。
章桂:“皇上乃是明君,又豈會在意臣子的說辭呢?臣不過一介武夫,不懂溜須拍馬,
隻知道皇上若是需要臣,臣就為皇上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
李弘:“或許就是你這性子,讓朕是又愛又恨吧,罷了,說正事吧,對於東夷泉獻誠他們戰敗,你有何看法?”
章桂拱手:“皇上,可否將戰報給臣一觀。”
“自己過來拿。”
章桂從禦案上接過戰報仔細看了一遍,不由眉頭一皺。
“怎麽,看出緣由了麽?”
“臣不敢欺瞞皇上,從戰報上來看,臣以為泉獻誠和斛律光的戰術沒有錯,
能在陷入大軍包圍之下還能做到且戰且退,並順利突圍減少最大傷亡,可見這兩位將軍也是做足了準備。”
李弘:“既然如此,那又如何會敗呢?”
章桂:“迴稟陛下,大軍兵敗,並非敗在我武昭國戰鬥力不足,而是兵源數量實在太少,
四萬遠征東夷的大軍,真正能作戰的也就泉獻誠和斛律光麾下加起來的三千人,以及外藩一千鐵騎而已,
其餘士兵皆是隻能充作輔兵,為精銳運輸糧草輜重和打造軍械,
而兩位將軍發起總攻陷入包圍時,隻有外藩部一千鐵騎前來接應馳援,
其餘數萬人馬卻是固守大營未有任何動作,故而才有此大敗。”
李弘聽完,黑著臉道:“你說的不錯,這群無能之輩,當真是誤國誤朕,朕就不能指望他們為朕分憂!”
章桂:“皇上,臣經戰這麽多年發現我朝軍製有巨大弊端,那就是每每與敵開戰,皆是以少打多,
自然是會十分吃力,若是不加以及時調整,往後若是遇到真正的強敵,定會被發現端倪借此為突破口啊。”
然而,李弘再愣了半晌後,卻是抬手對來報信的斥候說道:“戰報呢?”
語氣平靜,看不出一絲情緒波動。
斥候低著頭,忙將掛在背後的竹筒取下,呈遞到李弘麵前。
李弘一把奪過竹筒,拆開取出戰報看去。
“嗬嗬,泉獻誠輕敵冒進,斛律光急功好利,戰前失察讓東夷兵有機可趁,
朕真是沒想到,這兩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臨陣居然也會犯下這樣的失誤。”
說著,他將手中戰報狠狠往桌上一甩。
“和雍!”
“奴才在。”
“替朕擬旨,斛律光、泉獻誠指揮不當,致使王師損兵折將,即日起暫剝奪其二人主將之位暫留軍中戴罪立功,
命傅恆、婁師德強訓龍武衛,等朕進一步旨意,趕赴戰場接替大軍指揮,務必要一鼓作氣攻下東夷。”
“奴才領旨,這就去書寫聖旨。”
和雍立馬起身弓著身子倒退出金鑾殿。
“你也退下吧。”
“奴才告退。”
斥候膽顫心驚退出殿門。
乾清殿內瞬間陷入詭異的寂靜。
隨身侍候的大太監逢春眼皮不停跳動,他太熟悉這位主子了,越是平靜心中怒火越是熾盛。
大概過了足足有一刻鍾時間,李弘再度抓起戰報來迴仔細看了一眼。
“真是氣死朕了!”
一聲怒吼,手中戰報被狠狠拋到大殿上。
“仗打成這個樣子,朕還如何過壽,如何在萬國麵前宣揚我武昭國威!”
“泉獻誠誤國!斛律光誤朕!”
“一個小小的東夷都拿不下,以後誰還會將武昭國放在眼裏,不是讓那些番邦看朕笑話麽?!”
如今沒有外人,李弘也徹底撕下偽裝,當殿咆哮起來。
逢春連忙跪下,一臉擔憂勸誡:“萬歲爺,您可要保重龍體啊,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我武昭如今國運昌隆,定能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你個奴才懂什麽!”
李弘迴頭直接怒懟逢春。
“這一敗,反倒是增了東夷番邦氣焰!讓那些來朝進貢的番邦知曉打一個小小東夷竟然會折損數百精銳武者,往後誰還會對朕恭敬,對武昭國恭敬!”
“朕自登基以來,北攻闊海,南拒西凰,西屠雪川,誅滅宿敵瓦剛部,蕩平北夷蠻荒各族,震懾周邊宵小,
可如今一個小小的東夷,居然足足打了一年還沒打下,就憑著那些個鳥銃火器,竟是差點將我武昭精銳困死莽山,
總之,朕就沒有如此丟過人,一輩子也沒這麽窩囊過!”
逢春默默承受著李弘龍顏大怒,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良久,李弘迴到禦案上,靠在龍椅上閉目凝思良久。
“去,將章桂給朕喊來,朕在禦書房等他。”
“奴才遵旨。”
逢春立馬起身離去。
……
一個時辰後,一名麵帶滄桑,年近七旬的老將邁步踏入禦書房內。
“臣章桂,見過皇上!”
“章桂,你起來說話。”
“謝皇上。”
章桂起身後,逢春立馬命門外兩個小太監搬來一把椅子到章桂身後。
李弘點點頭:“坐吧,朕有些疑問想聽聽你的意見。”
章桂落座後,直接開口說道:“皇上找臣,是想說東夷之戰,我天朝大軍失利的事吧?”
滿朝文武敢在李弘麵前直言不諱的人,也隻有眼前的章桂了。
章桂也是外族,且有赫赫軍功在身,更是在兩次雪川之戰中,親自搖旗擂鼓指揮作戰,硬是頂著劇烈高原反應,將雪川叛軍一舉殲滅。
雪川一戰結束後,章桂被更為奮武大將軍,賜二等公爵。
後又參與過平天理教之戰,剿滅北莽之戰,可謂戰功赫赫,深受李弘信賴,又加封一等公爵,賜豪華宅邸一座。
可章桂雖然手中有諸多權力,身份也極其顯赫,卻從未幹過一樁貪贓枉法的事,更沒有借機大肆斂財,全靠著朝廷給的微薄收入養活一大家子,日子過得倒是十分清貧了,在眾多權貴中屬於不合群的另類。
而且由於他性子耿直,屢次敢頂撞李弘,惹的李弘幾次都想殺了他,但在群臣勸誡下,最終還是舍不得這麽個能打的愛將。
隻是在北莽之戰結束至今,章桂就再也沒有領兵上過戰場,而是被閑置在家,也就朝會時露個臉。
這是李弘的製衡之策,你章桂已經功成名就,該讓其他將領立功了,他可不想培養一個權臣在身邊威脅自己皇位。
“你這臭脾氣,每次跟你說話,朕為什麽就這麽不舒服呢?”
李弘對章桂開門見山的說辭,很是無奈的笑了笑。
章桂:“皇上乃是明君,又豈會在意臣子的說辭呢?臣不過一介武夫,不懂溜須拍馬,
隻知道皇上若是需要臣,臣就為皇上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
李弘:“或許就是你這性子,讓朕是又愛又恨吧,罷了,說正事吧,對於東夷泉獻誠他們戰敗,你有何看法?”
章桂拱手:“皇上,可否將戰報給臣一觀。”
“自己過來拿。”
章桂從禦案上接過戰報仔細看了一遍,不由眉頭一皺。
“怎麽,看出緣由了麽?”
“臣不敢欺瞞皇上,從戰報上來看,臣以為泉獻誠和斛律光的戰術沒有錯,
能在陷入大軍包圍之下還能做到且戰且退,並順利突圍減少最大傷亡,可見這兩位將軍也是做足了準備。”
李弘:“既然如此,那又如何會敗呢?”
章桂:“迴稟陛下,大軍兵敗,並非敗在我武昭國戰鬥力不足,而是兵源數量實在太少,
四萬遠征東夷的大軍,真正能作戰的也就泉獻誠和斛律光麾下加起來的三千人,以及外藩一千鐵騎而已,
其餘士兵皆是隻能充作輔兵,為精銳運輸糧草輜重和打造軍械,
而兩位將軍發起總攻陷入包圍時,隻有外藩部一千鐵騎前來接應馳援,
其餘數萬人馬卻是固守大營未有任何動作,故而才有此大敗。”
李弘聽完,黑著臉道:“你說的不錯,這群無能之輩,當真是誤國誤朕,朕就不能指望他們為朕分憂!”
章桂:“皇上,臣經戰這麽多年發現我朝軍製有巨大弊端,那就是每每與敵開戰,皆是以少打多,
自然是會十分吃力,若是不加以及時調整,往後若是遇到真正的強敵,定會被發現端倪借此為突破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