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渡河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率泰沒有迴答,而是愣愣的看向前方。
博洛滿臉疑惑的隨著他的目光看去,頓時也愣住了。
前方五裏,一支明軍列隊而立。人數眾多,應該有五千左右,多數為步卒,隻在兩翼有數百騎兵。
正當博洛感覺渾身冰冷,如墜冰窟的時候,斥候迴來匯報,說在南側發現大量騎兵,人數不少於三千。
而後麵的追兵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已不下五千之數。
激戰了一日夜,又奔跑了半天,所有清軍士卒早已是強弩之末,哪裏還能與數倍於己的明軍交戰?
所有人都變了臉色,看向博洛,等待他做出決定。
李率泰貼上去,“主子,趁明軍還未合圍,讓將士們衝過去。如果奴才記得不錯,前方十裏處就是那個淺灘。”
博洛看了一眼前方嚴陣以待的明軍,說道:“這怎麽衝過去?”
李率道:“可以讓吳把什用蒙古輕騎以騎射騷擾明軍左翼,將前方的明軍騎兵都吸引過去。然後我等趁勢從右翼逃走,明軍騎兵被吳把什纏住,是來不及追擊的。隻要我們到達那個前灘,就有可能渡河逃生。”
博洛微微皺眉,“那吳把什他們呢!”
李率泰壓低聲音道:“主子,此刻隻能斷尾求生。”
博洛臉色難看,李率泰的意思是要放棄吳把什及他手下的大部分騎兵。作為八旗將領,放棄部下,獨自逃生,這樣的恥辱是曆來驕傲的博洛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他緊抿嘴唇,長久不語。
李率泰急道:“主子,名將當知進退。大隊明軍轉瞬即到,得趕快做決定。”
博洛茫然四顧,最後招來吳把什,“台吉,此刻隻有奮力一搏,才能活命。你手下騎兵損失最少,就請你率部從左翼進攻,為大軍打開向東的道路。前方十裏有處前灘,我們可以從那裏過河。”
吳把什點了點頭,轉身就要離開。
博洛又叫住他,頓了一下道:“台吉,若形勢不利,就分散突圍,能逃出去多少算多少。”
吳把什疑惑的看了博洛一眼,不知道為何他會在戰前突然說上這麽一句不吉利的話,就像提前預料到什麽似的。但吳把什沒有多想,隻輕輕的點了點頭,“貝勒放心,一切交給我。”
號角聲響起。
蒙古騎兵簡單排成隊列。
吳把什手舉鋼刀,大聲喊道:“我大蒙古的勇士們,抓緊你們的刀,拉緊你們的弓,讓這些怯弱的明人看看什麽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什麽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的子孫。”
“殺啊!”
鋼刀前指,吳把什率先前衝,兩千蒙古騎兵緊隨其後。
他們抽出腰間長弓,拉弦上箭。當兩軍相隔到射程以內時,弓弦鬆開,箭落如雨,砸在盾牌上,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
最前方的蒙古騎兵射出一輪,便連忙扭轉馬頭,向一邊奔馳而去,脫離到射程之外。
這時,第二排蒙古騎兵恰好到達射程之內,繼續射箭。
明軍也開始反擊,弓箭手不斷拉弦引射,射向蒙古騎兵。有人中箭落馬,瞬間被後續騎兵踏成一團肉泥。
但蒙古騎兵輪流奔馳向前,真正處於射程之內的騎兵並不多,所以損失並不重。
反而是明軍,雖有盾牌防護,而且步弓的射程遠超馬弓。但因為陣型密集,損失反而較大。
清軍逐漸用弓箭在明軍嚴密的陣型中撕開了一角,騎兵前衝,長刀揮舞,砍向薄弱處的明軍。
明軍慌忙不已,大唿小叫,陣型向後壓縮。
看著被動挨打的自軍,張家玉有些慌張。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極其欠缺經驗。麵對眼前的局麵,他想了片刻,最終下令,“騎兵上前,纏住清軍。步兵固守陣型。告訴他們,援兵馬上就到。”
兩側騎兵奔馳而去,殺向清軍。
吳把什分出一部去抵抗明軍騎兵,剩下的繼續射向、衝擊明軍陣線,妄圖將之打破。
咚咚的戰鼓聲響起,吳把什扭頭看去,後方五裏外出現了大量明軍騎兵,正在向這邊急速奔馳而來。
而他再一看,本在後陣的博洛正帶著剩下的兵馬從右翼向東突圍而出,甚至有的已經超過了眼前的明軍陣線。
吳把什腦袋嗡的一聲,“奶奶的,博洛這兔崽子坑老子。突圍,趕快突圍。”吳把什大聲喊叫。
但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明軍的鐵騎自西而來,帶著無盡的怒火衝殺過來,瞬間壓垮了不知所措的兩千蒙古騎兵。
他們被徹底擊潰,奔散四逃,但仍舊被數不清的明軍完全吞沒。
博洛帶著剩下的士卒亡命狂奔,不斷有士卒落隊。等到達李率泰所說的前灘之時,隻剩下不到五百騎兵。
十個牛錄的滿八旗,十五個牛錄的漢八旗,還有十五個牛錄的蒙八旗。雖然都不是滿編,但也接近萬人。
在此刻,已經差不多算是全軍覆滅了。
這大概是大清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慘敗,而導致這場慘敗的卻是他博洛。他跪倒在岸邊,失聲痛哭。
李率泰奔馳過來,看著沒有渡河,卻在那裏嚎啕大哭博洛,怒聲吼道:“哭,哭,你能哭死敵人嗎?”
博洛頓時愣在當場,這個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無比溫順的李率竟敢對著他吼。
李率泰上前一把扯起他,大聲道:“要報仇就趕緊走,死了什麽都沒有。隻有活著,才能對得起那些戰死的將士,才能為他們報仇。”
遠處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是明軍的追兵來了。
李率泰看著驚惶失措的博洛親衛,大聲道:“還愣著幹嗎?快帶貝勒過河啊!”
那些親衛這時才反應過來,連忙將博洛扶上馬,踏入齊腰深的河流,向著北岸行去。
李率泰抽出腰間佩刀,大聲道:“貝勒迴去,一定會照顧好我們的家人的。是男兒的,隨我上前與明人一戰。讓他們知道,我大清的勇士,寧死不降。”
隆隆的馬蹄聲如同雷鳴,鐵騎踏破一切,僅剩的幾百清軍被徹底淹沒。
博洛滿臉疑惑的隨著他的目光看去,頓時也愣住了。
前方五裏,一支明軍列隊而立。人數眾多,應該有五千左右,多數為步卒,隻在兩翼有數百騎兵。
正當博洛感覺渾身冰冷,如墜冰窟的時候,斥候迴來匯報,說在南側發現大量騎兵,人數不少於三千。
而後麵的追兵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已不下五千之數。
激戰了一日夜,又奔跑了半天,所有清軍士卒早已是強弩之末,哪裏還能與數倍於己的明軍交戰?
所有人都變了臉色,看向博洛,等待他做出決定。
李率泰貼上去,“主子,趁明軍還未合圍,讓將士們衝過去。如果奴才記得不錯,前方十裏處就是那個淺灘。”
博洛看了一眼前方嚴陣以待的明軍,說道:“這怎麽衝過去?”
李率道:“可以讓吳把什用蒙古輕騎以騎射騷擾明軍左翼,將前方的明軍騎兵都吸引過去。然後我等趁勢從右翼逃走,明軍騎兵被吳把什纏住,是來不及追擊的。隻要我們到達那個前灘,就有可能渡河逃生。”
博洛微微皺眉,“那吳把什他們呢!”
李率泰壓低聲音道:“主子,此刻隻能斷尾求生。”
博洛臉色難看,李率泰的意思是要放棄吳把什及他手下的大部分騎兵。作為八旗將領,放棄部下,獨自逃生,這樣的恥辱是曆來驕傲的博洛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他緊抿嘴唇,長久不語。
李率泰急道:“主子,名將當知進退。大隊明軍轉瞬即到,得趕快做決定。”
博洛茫然四顧,最後招來吳把什,“台吉,此刻隻有奮力一搏,才能活命。你手下騎兵損失最少,就請你率部從左翼進攻,為大軍打開向東的道路。前方十裏有處前灘,我們可以從那裏過河。”
吳把什點了點頭,轉身就要離開。
博洛又叫住他,頓了一下道:“台吉,若形勢不利,就分散突圍,能逃出去多少算多少。”
吳把什疑惑的看了博洛一眼,不知道為何他會在戰前突然說上這麽一句不吉利的話,就像提前預料到什麽似的。但吳把什沒有多想,隻輕輕的點了點頭,“貝勒放心,一切交給我。”
號角聲響起。
蒙古騎兵簡單排成隊列。
吳把什手舉鋼刀,大聲喊道:“我大蒙古的勇士們,抓緊你們的刀,拉緊你們的弓,讓這些怯弱的明人看看什麽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什麽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的子孫。”
“殺啊!”
鋼刀前指,吳把什率先前衝,兩千蒙古騎兵緊隨其後。
他們抽出腰間長弓,拉弦上箭。當兩軍相隔到射程以內時,弓弦鬆開,箭落如雨,砸在盾牌上,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
最前方的蒙古騎兵射出一輪,便連忙扭轉馬頭,向一邊奔馳而去,脫離到射程之外。
這時,第二排蒙古騎兵恰好到達射程之內,繼續射箭。
明軍也開始反擊,弓箭手不斷拉弦引射,射向蒙古騎兵。有人中箭落馬,瞬間被後續騎兵踏成一團肉泥。
但蒙古騎兵輪流奔馳向前,真正處於射程之內的騎兵並不多,所以損失並不重。
反而是明軍,雖有盾牌防護,而且步弓的射程遠超馬弓。但因為陣型密集,損失反而較大。
清軍逐漸用弓箭在明軍嚴密的陣型中撕開了一角,騎兵前衝,長刀揮舞,砍向薄弱處的明軍。
明軍慌忙不已,大唿小叫,陣型向後壓縮。
看著被動挨打的自軍,張家玉有些慌張。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極其欠缺經驗。麵對眼前的局麵,他想了片刻,最終下令,“騎兵上前,纏住清軍。步兵固守陣型。告訴他們,援兵馬上就到。”
兩側騎兵奔馳而去,殺向清軍。
吳把什分出一部去抵抗明軍騎兵,剩下的繼續射向、衝擊明軍陣線,妄圖將之打破。
咚咚的戰鼓聲響起,吳把什扭頭看去,後方五裏外出現了大量明軍騎兵,正在向這邊急速奔馳而來。
而他再一看,本在後陣的博洛正帶著剩下的兵馬從右翼向東突圍而出,甚至有的已經超過了眼前的明軍陣線。
吳把什腦袋嗡的一聲,“奶奶的,博洛這兔崽子坑老子。突圍,趕快突圍。”吳把什大聲喊叫。
但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明軍的鐵騎自西而來,帶著無盡的怒火衝殺過來,瞬間壓垮了不知所措的兩千蒙古騎兵。
他們被徹底擊潰,奔散四逃,但仍舊被數不清的明軍完全吞沒。
博洛帶著剩下的士卒亡命狂奔,不斷有士卒落隊。等到達李率泰所說的前灘之時,隻剩下不到五百騎兵。
十個牛錄的滿八旗,十五個牛錄的漢八旗,還有十五個牛錄的蒙八旗。雖然都不是滿編,但也接近萬人。
在此刻,已經差不多算是全軍覆滅了。
這大概是大清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慘敗,而導致這場慘敗的卻是他博洛。他跪倒在岸邊,失聲痛哭。
李率泰奔馳過來,看著沒有渡河,卻在那裏嚎啕大哭博洛,怒聲吼道:“哭,哭,你能哭死敵人嗎?”
博洛頓時愣在當場,這個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無比溫順的李率竟敢對著他吼。
李率泰上前一把扯起他,大聲道:“要報仇就趕緊走,死了什麽都沒有。隻有活著,才能對得起那些戰死的將士,才能為他們報仇。”
遠處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是明軍的追兵來了。
李率泰看著驚惶失措的博洛親衛,大聲道:“還愣著幹嗎?快帶貝勒過河啊!”
那些親衛這時才反應過來,連忙將博洛扶上馬,踏入齊腰深的河流,向著北岸行去。
李率泰抽出腰間佩刀,大聲道:“貝勒迴去,一定會照顧好我們的家人的。是男兒的,隨我上前與明人一戰。讓他們知道,我大清的勇士,寧死不降。”
隆隆的馬蹄聲如同雷鳴,鐵騎踏破一切,僅剩的幾百清軍被徹底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