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勸父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國紀看著自己生氣的女兒,臉色有點不自然,“女兒啊!我這不是擔心大明的將來嗎?陛下待我們張家不錯,有些事我感覺還是早做打算的好。”
張嫣柳眉輕挑,語氣中滿是寒意,“那如何算早做打算?”
張國紀扭動了一下肥胖的身體,眼睛低垂,“就是,就是萬一,萬一陛下有什麽意外,定王殿下,定王殿下他可以那個……,我們大家也好有個主心骨。”
張嫣語氣更冷,“你是說讓慈炯繼承大統?”
張國紀好似長鬆了一口氣,深深的點了點頭,“女兒啊!當時魏閹作亂,陛下能繼承大統多虧了你。很多人都說你是千古賢後,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此時危局比當時更甚,難道你不應該站出來再次挽救大明於危難嗎?”
張嫣哼了一聲,“挽救大明的辦法就是另立新君?如此,置天子尊嚴於何地?又置陛下性命於何地?”
張國紀連忙擺手道:“不是,不是。女兒,不是另立新君,是在陛下出現意外時,給定王一個身份。亂世,總得有人來主持大局吧!大唐能平定安史之亂,不就是肅宗繼位,然後才重整各方勢力嗎?要不是南宋有個趙構,不早也分崩離析了嗎?”
張嫣冷冷的看著張國紀,“這些話,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張國紀愣了一下,連忙道:“不不不,他們教什麽,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我隻是覺得那樣對。”
看著自己女兒滿臉不信的表情,張國紀最終低下了頭,撫寧侯和忻城伯也隻是稍微提了提?”
張嫣垂著頭,沉默了好一會,語氣變緩,衝著外麵微微提高聲音道:“春娥,給太康伯上杯茶潤潤嗓子。”
外麵應了一聲,沒過多久一個約莫十七歲的少女走了進來,給張嫣和張國紀各上了一杯茶,然後款款退了出去。
看著臉色有些忐忑的張國紀,張嫣沒有說話,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這才緩緩道:“父親,他們許了他什麽,讓你如此上心?”
張國紀緊張的搓了搓手,還是決定照實說,“實際上也沒什麽,就是說成事之後我有擁立之功,太康伯變成太康侯,而你那個不成器的弟弟也能出仕為官。”
張嫣冷笑了一聲,“你們把一切都分好了。但有沒有想過,若陛下安全逃脫了怎麽辦?”
張國紀明顯愣了一下,“這不可能吧!那可是幾十萬大軍啊!”
張嫣搖了搖頭,“這便是你們這些人的愚蠢,什麽都向對你們有利的方麵考慮。一旦到時候事情超脫控製,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陛下在,太子在。一個在北地抵禦東虜,一個獨守京師牽製反賊。兩者沒有大舉南下,都是他們的功勞,天下士民都看的清清楚楚。你們還真以為自己現在扶植一個定王,就能掀起什麽大浪嗎?我看到時候不但不能成事,反而讓自己落到一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的下場。”
“要知道,當今天子可從來不是什麽心胸寬廣之人。”
“我看不明白你們。若皇上,陛下真出什麽意外,那定王作為皇後嫡子,自應該繼承皇位。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你如此著急幹嗎?莫非你們是在擔心在登州的永王?”
張嫣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天下之禮,講究名正言順。我是先皇發妻,是當今皇上的皇嫂。若真到了那天崩之時,我發懿旨讓定王繼承大統,誰能挑出半個禮來?就算有人為了權勢扶植永王,又能得幾人支持?”
“定王年幼,就算繼承大統,我便隻能聽政。到時候,我還能虧待了張家人不成?”
“明明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你跟著他們瞎起哄幹嘛?難道不戴一個亂臣賊子的帽子,讓張家人陷入九族盡滅的地步,你不舒心不成?
張國紀此刻已經變了臉色,“女兒,我真沒想這麽多,我隻是……”
張嫣擺手製止自己的父親,“你沒想那麽多,但他們可不會不想那麽多。他們自己不來找我,偏偏把你推到最前麵。不就是覺得您是我父親,就算我生氣也不會拿你怎麽樣嗎?不拿你怎麽樣,自然也不會拿他們怎麽樣?”
“關鍵是你蠢啊!被他們當槍使,還覺得他們是自己人,跑到我這裏說這種事。你可知這會置我於何等尷尬的地步?”
張國紀張大嘴巴,臉上一副要哭的表情,“女兒,我…我真的,真的沒想那麽多啊!”
張嫣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轉而安撫起自己的父親,“隻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畢竟此事還未實施,而你又不是主謀,事情倒也沒那麽嚴重。”
張國紀還有些心有餘悸,“女兒你放心。我一定聽你的話,再也不和他們一起鬧了。”
張嫣擺了擺手,“不,你還要和他們接觸,最好探查清楚這事到底都由誰參與其中?”
看張國紀滿臉不解,張嫣道:“這算是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張國紀重複了一句。
張嫣輕輕點頭,“此事若陛下將來追究起來不會那麽簡單結束,你既然已經參與其中就難輕易脫身。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參與其中,而實際上心向陛下。到時候不但不會因此獲罪,反而會有大功。”
張國紀麵露猶豫,“但陛下會相信嗎?”
張嫣道:“我稍後會去信陛下,向他言明此事。”
張國紀想了想,覺得女兒不會害他,於是點頭道:“我知道了。但女兒,若撫寧侯和忻城伯問起來怎麽辦?他們可是知道我來你這裏的啊!”
張嫣想了片刻道:“你對他們說,我沒有明確表態。但說了,若陛下和太子若有意外,自應該由定王來繼承大統,以此來穩住他們。”
把張國紀送到屋外,張嫣語氣緩和的勸道:“父親,張家目前的一切都是皇家給的,雖比不上那些時代王侯,但也算是吃喝不愁,享盡榮華。莫要太過貪心,使整個張家落入萬劫難複之地。”
張嫣柳眉輕挑,語氣中滿是寒意,“那如何算早做打算?”
張國紀扭動了一下肥胖的身體,眼睛低垂,“就是,就是萬一,萬一陛下有什麽意外,定王殿下,定王殿下他可以那個……,我們大家也好有個主心骨。”
張嫣語氣更冷,“你是說讓慈炯繼承大統?”
張國紀好似長鬆了一口氣,深深的點了點頭,“女兒啊!當時魏閹作亂,陛下能繼承大統多虧了你。很多人都說你是千古賢後,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此時危局比當時更甚,難道你不應該站出來再次挽救大明於危難嗎?”
張嫣哼了一聲,“挽救大明的辦法就是另立新君?如此,置天子尊嚴於何地?又置陛下性命於何地?”
張國紀連忙擺手道:“不是,不是。女兒,不是另立新君,是在陛下出現意外時,給定王一個身份。亂世,總得有人來主持大局吧!大唐能平定安史之亂,不就是肅宗繼位,然後才重整各方勢力嗎?要不是南宋有個趙構,不早也分崩離析了嗎?”
張嫣冷冷的看著張國紀,“這些話,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張國紀愣了一下,連忙道:“不不不,他們教什麽,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我隻是覺得那樣對。”
看著自己女兒滿臉不信的表情,張國紀最終低下了頭,撫寧侯和忻城伯也隻是稍微提了提?”
張嫣垂著頭,沉默了好一會,語氣變緩,衝著外麵微微提高聲音道:“春娥,給太康伯上杯茶潤潤嗓子。”
外麵應了一聲,沒過多久一個約莫十七歲的少女走了進來,給張嫣和張國紀各上了一杯茶,然後款款退了出去。
看著臉色有些忐忑的張國紀,張嫣沒有說話,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這才緩緩道:“父親,他們許了他什麽,讓你如此上心?”
張國紀緊張的搓了搓手,還是決定照實說,“實際上也沒什麽,就是說成事之後我有擁立之功,太康伯變成太康侯,而你那個不成器的弟弟也能出仕為官。”
張嫣冷笑了一聲,“你們把一切都分好了。但有沒有想過,若陛下安全逃脫了怎麽辦?”
張國紀明顯愣了一下,“這不可能吧!那可是幾十萬大軍啊!”
張嫣搖了搖頭,“這便是你們這些人的愚蠢,什麽都向對你們有利的方麵考慮。一旦到時候事情超脫控製,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陛下在,太子在。一個在北地抵禦東虜,一個獨守京師牽製反賊。兩者沒有大舉南下,都是他們的功勞,天下士民都看的清清楚楚。你們還真以為自己現在扶植一個定王,就能掀起什麽大浪嗎?我看到時候不但不能成事,反而讓自己落到一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的下場。”
“要知道,當今天子可從來不是什麽心胸寬廣之人。”
“我看不明白你們。若皇上,陛下真出什麽意外,那定王作為皇後嫡子,自應該繼承皇位。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你如此著急幹嗎?莫非你們是在擔心在登州的永王?”
張嫣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天下之禮,講究名正言順。我是先皇發妻,是當今皇上的皇嫂。若真到了那天崩之時,我發懿旨讓定王繼承大統,誰能挑出半個禮來?就算有人為了權勢扶植永王,又能得幾人支持?”
“定王年幼,就算繼承大統,我便隻能聽政。到時候,我還能虧待了張家人不成?”
“明明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你跟著他們瞎起哄幹嘛?難道不戴一個亂臣賊子的帽子,讓張家人陷入九族盡滅的地步,你不舒心不成?
張國紀此刻已經變了臉色,“女兒,我真沒想這麽多,我隻是……”
張嫣擺手製止自己的父親,“你沒想那麽多,但他們可不會不想那麽多。他們自己不來找我,偏偏把你推到最前麵。不就是覺得您是我父親,就算我生氣也不會拿你怎麽樣嗎?不拿你怎麽樣,自然也不會拿他們怎麽樣?”
“關鍵是你蠢啊!被他們當槍使,還覺得他們是自己人,跑到我這裏說這種事。你可知這會置我於何等尷尬的地步?”
張國紀張大嘴巴,臉上一副要哭的表情,“女兒,我…我真的,真的沒想那麽多啊!”
張嫣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轉而安撫起自己的父親,“隻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畢竟此事還未實施,而你又不是主謀,事情倒也沒那麽嚴重。”
張國紀還有些心有餘悸,“女兒你放心。我一定聽你的話,再也不和他們一起鬧了。”
張嫣擺了擺手,“不,你還要和他們接觸,最好探查清楚這事到底都由誰參與其中?”
看張國紀滿臉不解,張嫣道:“這算是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張國紀重複了一句。
張嫣輕輕點頭,“此事若陛下將來追究起來不會那麽簡單結束,你既然已經參與其中就難輕易脫身。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參與其中,而實際上心向陛下。到時候不但不會因此獲罪,反而會有大功。”
張國紀麵露猶豫,“但陛下會相信嗎?”
張嫣道:“我稍後會去信陛下,向他言明此事。”
張國紀想了想,覺得女兒不會害他,於是點頭道:“我知道了。但女兒,若撫寧侯和忻城伯問起來怎麽辦?他們可是知道我來你這裏的啊!”
張嫣想了片刻道:“你對他們說,我沒有明確表態。但說了,若陛下和太子若有意外,自應該由定王來繼承大統,以此來穩住他們。”
把張國紀送到屋外,張嫣語氣緩和的勸道:“父親,張家目前的一切都是皇家給的,雖比不上那些時代王侯,但也算是吃喝不愁,享盡榮華。莫要太過貪心,使整個張家落入萬劫難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