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大明國債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的賦稅被提高了兩成,商稅也開始逐步提高。
至於原因嗎?
共赴國難。
魯王朱以海和顧炎武那裏的海貿進行的繪聲繪色。
惠大明的同時,朱以海也惠了自己,光小妾半年之內就納了九房。
朱由哲派人去狠狠的敲打了他一番,然後逼的他一下子拿出了二百萬兩銀子。
當然,這裏麵隻有少部分是他自己的,大部分是他敲那些海商的竹杠。
不過,朱由哲不在意,能弄來錢就行。
其次,挨竹杠的還有鄭芝龍。
鄭成功因為之前戰功而從遊擊提升為參將,朱由哲親自寫信給鄭芝龍。
信中對鄭成功極盡誇讚,隻是偶爾提及朝廷之前損失了幾艘大海船,而且有些海船也老舊不堪。
但因為朝廷缺銀子,一直維修不了。
末尾,一連三歎氣。
同時提及,鄭成功這麽優秀,其他鄭家兒郎應該同樣也很優秀,讓鄭芝龍多派些過來,為朝廷效力。
鄭芝龍當然知道崇禎皇帝想要什麽,這是一筆交易,而且不容他拒絕。
一頓唉聲歎氣後,鄭芝龍給崇禎皇帝送來的一百萬兩白銀,還有十艘大海船。與其一起來的,還有鄭家的幾個年輕子侄。
除了這兩個大頭外,朱由哲也敲了其他人的竹杠。
例如,以桂王為首的,還有藩地的幾個親王和若幹郡王。南方留守的,以魏國公,撫寧侯為首的那些勳貴。還有那些家境富裕的大臣們。
例如高宏圖,禮部尚書,閣臣,山東老家十分富裕,被朱由哲敲了十萬兩。
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沒有遺漏。
但就算如此,銀子還是不夠用。
在朱由哲的提議下,張國維在蘇州首先發行國債。
國債名稱為大明國債,以一兩銀子為一份,發行五百萬份。
購買年份分為一年期,兩年期,還有五年期。
一年期,以一年為限,一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一兩三錢。
兩年期,以兩年為限,兩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一兩八錢。
五年期,以五年為限,五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三兩。
多買多得。
而且,國債可隨時兌換成銀子,隻是若不到規定年限取迴,隻有本錢,沒有利錢。
而作為擔保的,就是大明的信譽。
最初,大明國債幾乎無人問津,隻是在半強迫,半威逼下,才有某些官員和富商不情不願的購買了一年期的,而且購買的數量也很少。
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危在旦夕,說不得什麽時候就亡了。
用大明的信譽做保,一個前途不確定的王朝,有什麽信譽可講。
但隨著崇禎皇帝在臨沂大勝阿濟格,這種局麵才有所緩解,人們開始覺得大明或許還有希望。
而隨著一篇篇文章發出,將清軍的殘忍和大明將士如何在缺衣少穿的情況下與敵人戰鬥,大明皇帝如何以以身為誘,終騙的阿濟格上當等等諸多事情敘述的有聲有色。
百姓恐懼的同時也深深被觸動,特別是官府宣布購買國債就是在為朝廷出力,也是救自己,救自己的家的宣傳下,很多百姓都開始積極購買國債。
五百萬份國債,僅僅蘇州一地就購買了二百萬份,剩下的也被杭州,和周圍其他富裕州縣購買了。
這其中,還有件事令朱由哲深有感觸。
這五百萬份國債,其中的一多半都是被一般百姓購的。
至於如何分辨,很簡單,因為很多人隻購買了一份,兩份,其中五份之下的就有接近三百萬份。
如果他們富裕,就不會買這麽少。
或許他們平時緊衣縮食,就隻存了這麽點銀子,當聽說朝廷需要,便拿了出來。
當然,也有可能隻是為了利錢。但這至少也能說明,他們信任朝廷,否則也不會相信朝廷會給他們利錢。
至於那些家財萬貫者,嗬嗬。
朱由哲下旨給黃宗羲,要他用大明日報一整版寫上所有人的名字,並寫上他們的認購數量。
用另一整版寫上崇禎皇帝的感謝話語,並許諾,隻要大明不亡,絕對不會讓他們的信任落空。
在朱由哲心心念念等著銀子和糧食運來山東之時,卻得知連續數支運輸船遭遇海浪,沉沒。
朱由哲派去南邊調查詳情的左懋泰更是莫名其妙的死了。
接著派出兩個使者,結果同樣如此。
下旨詢問史可法,高宏圖,馮銓等人,得到的迴複很正式,也很統一,一切都是意外。
頓時,一股惡寒讓朱由哲遍體生冷。
熬到十一月中,山東近十萬將士的糧草僅能維持一個月。
朱由哲再也坐不住了。
在此期間,朱由哲也收到了來自京城得兩封信。
一封信說,京師缺糧,已經開始餓死人了,而順軍攻勢愈加猛烈。
一封信是家信,太子妃有喜了。
前一封信讓朱由哲心焦不已,而後一封信則令他意外萬分。
而最高興的莫過於靈魂狀態的朱由檢,他興奮的狂叫,連續幾天不住的嘀咕此事。
此外,還有三件事也曾引起朱由哲的注意。
一個是周遇吉從大同出兵,向京師進軍,但在宣府被尚可喜所阻。
一個是劉宗敏率大軍前去太行山脈圍剿高傑。
這兩件事因為路途被阻,難以知道詳情。
最後一件事卻是來自川地,一切都清楚明白。
張獻忠占據成都後,積極募兵,目前總兵力已達二十萬。
觀其意圖,似要出川。
朱由哲又尋到李岩,讓他再幫自己一次。
李岩也知道朱由哲麵臨何等狀態,點頭同意,說會協助楊禦蕃、秦翼明、馬進忠等將穩住局麵。
但朱由哲還是有點不放心,感覺少一個主持局麵之人。
最後決定暫時讓常延齡前來泰安,由李岩協助,主持大局。
而後,更是留下孟大春等人,隻帶了黑明廉,還有王屏藩前去安東衛。
太陽升起,驅散淡淡的霧氣。
朱由哲踏上海船,看了看岸邊為自己送行的常延齡,揮了揮手。
這次,知道自己南下的隻有幾人,而送行的也隻有他一人。
最後,朱由哲又迴頭看了看山東的大地,讓船啟程。
至於原因嗎?
共赴國難。
魯王朱以海和顧炎武那裏的海貿進行的繪聲繪色。
惠大明的同時,朱以海也惠了自己,光小妾半年之內就納了九房。
朱由哲派人去狠狠的敲打了他一番,然後逼的他一下子拿出了二百萬兩銀子。
當然,這裏麵隻有少部分是他自己的,大部分是他敲那些海商的竹杠。
不過,朱由哲不在意,能弄來錢就行。
其次,挨竹杠的還有鄭芝龍。
鄭成功因為之前戰功而從遊擊提升為參將,朱由哲親自寫信給鄭芝龍。
信中對鄭成功極盡誇讚,隻是偶爾提及朝廷之前損失了幾艘大海船,而且有些海船也老舊不堪。
但因為朝廷缺銀子,一直維修不了。
末尾,一連三歎氣。
同時提及,鄭成功這麽優秀,其他鄭家兒郎應該同樣也很優秀,讓鄭芝龍多派些過來,為朝廷效力。
鄭芝龍當然知道崇禎皇帝想要什麽,這是一筆交易,而且不容他拒絕。
一頓唉聲歎氣後,鄭芝龍給崇禎皇帝送來的一百萬兩白銀,還有十艘大海船。與其一起來的,還有鄭家的幾個年輕子侄。
除了這兩個大頭外,朱由哲也敲了其他人的竹杠。
例如,以桂王為首的,還有藩地的幾個親王和若幹郡王。南方留守的,以魏國公,撫寧侯為首的那些勳貴。還有那些家境富裕的大臣們。
例如高宏圖,禮部尚書,閣臣,山東老家十分富裕,被朱由哲敲了十萬兩。
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沒有遺漏。
但就算如此,銀子還是不夠用。
在朱由哲的提議下,張國維在蘇州首先發行國債。
國債名稱為大明國債,以一兩銀子為一份,發行五百萬份。
購買年份分為一年期,兩年期,還有五年期。
一年期,以一年為限,一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一兩三錢。
兩年期,以兩年為限,兩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一兩八錢。
五年期,以五年為限,五年後一兩銀子可得銀三兩。
多買多得。
而且,國債可隨時兌換成銀子,隻是若不到規定年限取迴,隻有本錢,沒有利錢。
而作為擔保的,就是大明的信譽。
最初,大明國債幾乎無人問津,隻是在半強迫,半威逼下,才有某些官員和富商不情不願的購買了一年期的,而且購買的數量也很少。
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危在旦夕,說不得什麽時候就亡了。
用大明的信譽做保,一個前途不確定的王朝,有什麽信譽可講。
但隨著崇禎皇帝在臨沂大勝阿濟格,這種局麵才有所緩解,人們開始覺得大明或許還有希望。
而隨著一篇篇文章發出,將清軍的殘忍和大明將士如何在缺衣少穿的情況下與敵人戰鬥,大明皇帝如何以以身為誘,終騙的阿濟格上當等等諸多事情敘述的有聲有色。
百姓恐懼的同時也深深被觸動,特別是官府宣布購買國債就是在為朝廷出力,也是救自己,救自己的家的宣傳下,很多百姓都開始積極購買國債。
五百萬份國債,僅僅蘇州一地就購買了二百萬份,剩下的也被杭州,和周圍其他富裕州縣購買了。
這其中,還有件事令朱由哲深有感觸。
這五百萬份國債,其中的一多半都是被一般百姓購的。
至於如何分辨,很簡單,因為很多人隻購買了一份,兩份,其中五份之下的就有接近三百萬份。
如果他們富裕,就不會買這麽少。
或許他們平時緊衣縮食,就隻存了這麽點銀子,當聽說朝廷需要,便拿了出來。
當然,也有可能隻是為了利錢。但這至少也能說明,他們信任朝廷,否則也不會相信朝廷會給他們利錢。
至於那些家財萬貫者,嗬嗬。
朱由哲下旨給黃宗羲,要他用大明日報一整版寫上所有人的名字,並寫上他們的認購數量。
用另一整版寫上崇禎皇帝的感謝話語,並許諾,隻要大明不亡,絕對不會讓他們的信任落空。
在朱由哲心心念念等著銀子和糧食運來山東之時,卻得知連續數支運輸船遭遇海浪,沉沒。
朱由哲派去南邊調查詳情的左懋泰更是莫名其妙的死了。
接著派出兩個使者,結果同樣如此。
下旨詢問史可法,高宏圖,馮銓等人,得到的迴複很正式,也很統一,一切都是意外。
頓時,一股惡寒讓朱由哲遍體生冷。
熬到十一月中,山東近十萬將士的糧草僅能維持一個月。
朱由哲再也坐不住了。
在此期間,朱由哲也收到了來自京城得兩封信。
一封信說,京師缺糧,已經開始餓死人了,而順軍攻勢愈加猛烈。
一封信是家信,太子妃有喜了。
前一封信讓朱由哲心焦不已,而後一封信則令他意外萬分。
而最高興的莫過於靈魂狀態的朱由檢,他興奮的狂叫,連續幾天不住的嘀咕此事。
此外,還有三件事也曾引起朱由哲的注意。
一個是周遇吉從大同出兵,向京師進軍,但在宣府被尚可喜所阻。
一個是劉宗敏率大軍前去太行山脈圍剿高傑。
這兩件事因為路途被阻,難以知道詳情。
最後一件事卻是來自川地,一切都清楚明白。
張獻忠占據成都後,積極募兵,目前總兵力已達二十萬。
觀其意圖,似要出川。
朱由哲又尋到李岩,讓他再幫自己一次。
李岩也知道朱由哲麵臨何等狀態,點頭同意,說會協助楊禦蕃、秦翼明、馬進忠等將穩住局麵。
但朱由哲還是有點不放心,感覺少一個主持局麵之人。
最後決定暫時讓常延齡前來泰安,由李岩協助,主持大局。
而後,更是留下孟大春等人,隻帶了黑明廉,還有王屏藩前去安東衛。
太陽升起,驅散淡淡的霧氣。
朱由哲踏上海船,看了看岸邊為自己送行的常延齡,揮了揮手。
這次,知道自己南下的隻有幾人,而送行的也隻有他一人。
最後,朱由哲又迴頭看了看山東的大地,讓船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