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翰林院的賀鳴謙老大人,依舊精神矍鑠,正與幾位官員交談著。
座師孫懷清大人也在不遠處,神色沉穩。
溫知府也在人群之中,他雖亦是知府之位,可南陽知府與京兆府尹差別可大了,
京兆府尹由於所處位置特殊,雖品級與南陽知府一樣,然權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崔尚書父子,崔尚書麵容嚴肅,正低聲與崔言旭交談著什麽。
還有戶部的一眾同僚…….
而自己的恩師楚澤言,一襲紅色官袍,儒雅淡然,身邊圍著幾個人,他們正低聲交談著。
若說這些官員都比張平的官大,卻為何比他先到?那就不得不提住處了。
這些大員基本上住的街都是挨近皇宮的這條大街,離此不過十多分鍾的路程。
而像張平他們這種芝麻小官都是住在城北遠處,來都要好些時候,加上這一路的禮讓。
遠近親疏,他自然第一個去恩師那裏打招唿。
“下官見過少師大人,禦史大人,還有諸位大人……”
在正式場合,通常以官職相稱,張平深知此規矩,即便麵對恩師,此時也不能按私下的稱唿。
皇宮之外,眾多官員齊聚,禮儀規範尤為重要。
楚鴻風點點頭,“嗯,你今日第一日上朝,可要謹慎行事,莫要失了分寸。”
張平微微躬身,恭敬道:“多謝大人教誨,下官定當銘記於心。”
楚鴻風看著張平,眼中讚賞,雖與張平甚少見麵,平日裏常聽兒子誇讚此人,兒子對張平的欣賞溢於言表,從學識到品德,從才情到為人處世,皆讚不絕口,也因此對張平多了幾分關注。
楚鴻風心中已有了幾分盤算,若張平日後必能在朝堂之上嶄露頭角,或許還能成為自己兒子的得力助手。
楚澤言溫聲說:“平兒,今日你初入朝堂,當多學學,多看看別人如何行事,這朝堂之上,規矩繁多,不懂的就問為師。”
“下官定會虛心學習,不負大人往日的教導。”
“在戶部待的可還習慣?”
“在戶部雖時日尚短,但眾人皆和善,諸事也在逐步熟悉中,一切尚可。”
“嗯,戶部事務繁雜,你初入其中,定要勤勉用心,不可懈怠。”楚澤言點頭,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閑聊間,忽有一太監從宮門內走出來,讓他們按照品級,把隊伍排好,因為聖上馬上就要召見了。
眾人不敢怠慢,按照品級排列整齊,最頭上站的自然是左右二相,當然現在隻有左相一個人站在前麵了。
他身後是三公,三公們也是神情凝重,之後再是三學士,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微微點頭示意,接著是六部尚書等人……
像張平芝麻小官,自然是排在最末尾的。
卯時正,宮門大開,官員們排著隊伍,魚貫而入。
張平小心翼翼地跟隨著隊伍前行,在他身旁,一位身著青色官袍的老大人,年約五六十歲,眼神已不似年輕時那般銳利。
隊伍行進速度稍快,老大人顯得有些吃力,腳步略顯蹣跚。
張平見狀,毫不猶豫地伸出手,輕輕扶住老大人。
老大人微微一愣,轉頭看向張平,眼中露出感激之色。
張平輕聲說道:“大人,小心慢行。”
老大人點頭迴應,在張平的攙扶下,緩緩跟上隊伍的步伐。
他們的身影在長長的隊伍中並不顯眼,但這一小小的舉動,卻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一些官員們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讚許。
穿過長長的過道,跨過寬寬的廣場,然後來到金鑾殿內,等候皇上大駕光臨。
哦!不!說錯了!
張平和老大人站的是金鑾殿外,殿內,他們還沒有資格。
一陣冷風吹來,老大人身子一抖,張平默默側身,用自己的身體為老大人擋風,老大人感受到了這份溫暖。
剛開始張平是蒙的,還能站在殿外呢!那我還能聽到什麽?
但隨即一想也就釋然了,每逢大朝,京城內六品及以上官員均需參加,這個人數一數,簡直多得驚人。
金鑾殿雖然寬敞,這麽多人也不可能都硬擠進去,所以隻能苦哈哈地站在外頭了。
幸好這走廊足夠寬敞,可以容納這些官員們排隊等候。而且上方還有房梁,可以遮風擋雨。
如果是站在戶外,無論是夏日驕陽還是冬日寒風,都足以讓人難以忍受。
他們靜靜地等待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終於聽到了太監福安那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傳來:“陛下駕到。”
緊接著,一陣腳步聲和衣袍摩擦聲響起,顯然是皇帝來了,當然站在殿外的張平是聽不到的。
眾大臣們立刻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紛紛跪地行禮,並齊聲高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們免禮平身。”景文帝說道。
眾人謝恩後,緩緩起身。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福安的聲音照常在金鑾殿響起。
“臣有本啟奏,陛下,今年因之前雪災,壓塌了不少房屋,如今善後事宜繁重,需大量銀錢物資以重建百姓居所、恢複民生,懇請陛下撥銀賑災,派遣得力官員監督執行,確保百姓能盡快重建家園,安穩度日。”大臣言辭懇切。
景文帝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問道:“戶部尚書,國庫目前狀況如何?可有足夠銀錢應對此次雪災善後?”
溫雍鳴出列拱手,他從袖中取出早已擬好的折子,雙手捧著:“陛下,目前臣等已在商議款項事宜,且已擬好折子,請陛下過目,臣等深知此次雪災影響重大,定當竭盡全力妥善處理善後之事。”
太監福安上前接過折子,隨後恭敬地將折子呈遞給皇帝。
景文帝展開折子,仔細閱覽,微微點頭:“此次雪災善後,事關百姓福祉,務必謹慎處理,戶部既已擬好折子,便依此執行,但需嚴格監管款項使用,確保每一分銀錢都用在實處。”
座師孫懷清大人也在不遠處,神色沉穩。
溫知府也在人群之中,他雖亦是知府之位,可南陽知府與京兆府尹差別可大了,
京兆府尹由於所處位置特殊,雖品級與南陽知府一樣,然權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崔尚書父子,崔尚書麵容嚴肅,正低聲與崔言旭交談著什麽。
還有戶部的一眾同僚…….
而自己的恩師楚澤言,一襲紅色官袍,儒雅淡然,身邊圍著幾個人,他們正低聲交談著。
若說這些官員都比張平的官大,卻為何比他先到?那就不得不提住處了。
這些大員基本上住的街都是挨近皇宮的這條大街,離此不過十多分鍾的路程。
而像張平他們這種芝麻小官都是住在城北遠處,來都要好些時候,加上這一路的禮讓。
遠近親疏,他自然第一個去恩師那裏打招唿。
“下官見過少師大人,禦史大人,還有諸位大人……”
在正式場合,通常以官職相稱,張平深知此規矩,即便麵對恩師,此時也不能按私下的稱唿。
皇宮之外,眾多官員齊聚,禮儀規範尤為重要。
楚鴻風點點頭,“嗯,你今日第一日上朝,可要謹慎行事,莫要失了分寸。”
張平微微躬身,恭敬道:“多謝大人教誨,下官定當銘記於心。”
楚鴻風看著張平,眼中讚賞,雖與張平甚少見麵,平日裏常聽兒子誇讚此人,兒子對張平的欣賞溢於言表,從學識到品德,從才情到為人處世,皆讚不絕口,也因此對張平多了幾分關注。
楚鴻風心中已有了幾分盤算,若張平日後必能在朝堂之上嶄露頭角,或許還能成為自己兒子的得力助手。
楚澤言溫聲說:“平兒,今日你初入朝堂,當多學學,多看看別人如何行事,這朝堂之上,規矩繁多,不懂的就問為師。”
“下官定會虛心學習,不負大人往日的教導。”
“在戶部待的可還習慣?”
“在戶部雖時日尚短,但眾人皆和善,諸事也在逐步熟悉中,一切尚可。”
“嗯,戶部事務繁雜,你初入其中,定要勤勉用心,不可懈怠。”楚澤言點頭,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閑聊間,忽有一太監從宮門內走出來,讓他們按照品級,把隊伍排好,因為聖上馬上就要召見了。
眾人不敢怠慢,按照品級排列整齊,最頭上站的自然是左右二相,當然現在隻有左相一個人站在前麵了。
他身後是三公,三公們也是神情凝重,之後再是三學士,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微微點頭示意,接著是六部尚書等人……
像張平芝麻小官,自然是排在最末尾的。
卯時正,宮門大開,官員們排著隊伍,魚貫而入。
張平小心翼翼地跟隨著隊伍前行,在他身旁,一位身著青色官袍的老大人,年約五六十歲,眼神已不似年輕時那般銳利。
隊伍行進速度稍快,老大人顯得有些吃力,腳步略顯蹣跚。
張平見狀,毫不猶豫地伸出手,輕輕扶住老大人。
老大人微微一愣,轉頭看向張平,眼中露出感激之色。
張平輕聲說道:“大人,小心慢行。”
老大人點頭迴應,在張平的攙扶下,緩緩跟上隊伍的步伐。
他們的身影在長長的隊伍中並不顯眼,但這一小小的舉動,卻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一些官員們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讚許。
穿過長長的過道,跨過寬寬的廣場,然後來到金鑾殿內,等候皇上大駕光臨。
哦!不!說錯了!
張平和老大人站的是金鑾殿外,殿內,他們還沒有資格。
一陣冷風吹來,老大人身子一抖,張平默默側身,用自己的身體為老大人擋風,老大人感受到了這份溫暖。
剛開始張平是蒙的,還能站在殿外呢!那我還能聽到什麽?
但隨即一想也就釋然了,每逢大朝,京城內六品及以上官員均需參加,這個人數一數,簡直多得驚人。
金鑾殿雖然寬敞,這麽多人也不可能都硬擠進去,所以隻能苦哈哈地站在外頭了。
幸好這走廊足夠寬敞,可以容納這些官員們排隊等候。而且上方還有房梁,可以遮風擋雨。
如果是站在戶外,無論是夏日驕陽還是冬日寒風,都足以讓人難以忍受。
他們靜靜地等待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終於聽到了太監福安那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傳來:“陛下駕到。”
緊接著,一陣腳步聲和衣袍摩擦聲響起,顯然是皇帝來了,當然站在殿外的張平是聽不到的。
眾大臣們立刻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紛紛跪地行禮,並齊聲高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們免禮平身。”景文帝說道。
眾人謝恩後,緩緩起身。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福安的聲音照常在金鑾殿響起。
“臣有本啟奏,陛下,今年因之前雪災,壓塌了不少房屋,如今善後事宜繁重,需大量銀錢物資以重建百姓居所、恢複民生,懇請陛下撥銀賑災,派遣得力官員監督執行,確保百姓能盡快重建家園,安穩度日。”大臣言辭懇切。
景文帝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問道:“戶部尚書,國庫目前狀況如何?可有足夠銀錢應對此次雪災善後?”
溫雍鳴出列拱手,他從袖中取出早已擬好的折子,雙手捧著:“陛下,目前臣等已在商議款項事宜,且已擬好折子,請陛下過目,臣等深知此次雪災影響重大,定當竭盡全力妥善處理善後之事。”
太監福安上前接過折子,隨後恭敬地將折子呈遞給皇帝。
景文帝展開折子,仔細閱覽,微微點頭:“此次雪災善後,事關百姓福祉,務必謹慎處理,戶部既已擬好折子,便依此執行,但需嚴格監管款項使用,確保每一分銀錢都用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