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此事,又有紛紛大臣出列。
“臣有本啟奏……”
“臣有本啟奏……”
最近除了雪災之事,基本上也沒有什麽大事了,所以大臣們奏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哪裏哪裏地方發現奇石,欲獻於陛下。
又有大臣言,某地方今年收成甚好,特來向陛下報喜,還有大臣提到,某處新修建了一座橋梁,也算是一樁好事,奏請陛下知曉。
還有…….
這些事一件接著一件,雖都是些小事,其實也不必拿到朝堂上來說,
但一個月兩次的大朝會,總不能一上朝就下朝,這樣可真的就是太不像話,裝也要裝一下忙碌,要不然偌大的朝廷要他們那麽多官員幹嘛。
所以大臣們說得鄭重其事。
大臣們搖頭晃腦地闡述著收成之喜,用詞華麗,引經據典,從風調雨順說到百姓勤勉,再到上天庇佑。
另一位大臣則對新修橋梁大肆誇讚,從橋梁的構造精美說到其戰略意義,滔滔不絕,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咬文嚼字,文縐縐地說著這些瑣碎之事。
張平站在那裏,聽著這沒完沒了的稟報,從天黑聽到天亮,隻覺無聊至極,明明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事情,非要嘰裏呱啦說一大堆。
他的眼皮越來越沉,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每一次哈欠湧上來,都得拚命忍住,不敢讓其發出聲來。
嘴巴微微張開,又趕緊緊緊閉上,生怕被人察覺。
眼睛裏困倦,卻隻能強睜著,目光呆滯地看著前方,保持著站立的姿勢。
“退朝……”
午時正,終於響起了盼望已久的聲音。
張平如釋重負,輕輕挪了挪站得發酸的腿,卻猛然發現一個很不妙的事情——腿抽筋了。
此時,隊伍已然開始移動,他隻能強作鎮定,一邊忍著腿部的抽搐疼痛,一邊艱難地邁步前行。
那滋味,當真是一言難盡。
每走一步,腿部的疼痛就加劇一分,緊咬著牙關,努力不讓自己的異樣被旁人察覺。
大冷天的,張平的額頭竟然漸漸滲出細密的汗珠。
不過也不是說每一次上朝都會這麽久,平日上朝的話,基本上也就一個時辰左右。
大朝會是屬於特殊情況。
環顧四周,其他大臣們臉上也都露出了疲憊之色,卻都強撐著儀態,退出朝堂。
而走在身旁的老大人偶爾輕動衣袖,不經意間遮住麵容,他察覺到張平的目光,稍作遲疑後,竟從衣袖中掏出一個小糕點,
輕聲問道:“小大人,你要嗎?”
或許是看出張平的疑惑,他又繼續說:“大朝會漫長,一早上下來腹中空空,我這年紀大了,實在經不住餓,所以從家中帶了點吃食。”
聽老大人解釋,張平順勢看向四周,確有幾位年長大人偶有小動作,眾人皆是疲憊,或許未察覺,或許見怪不怪。
張平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他一早上下來也是有些餓了,雖晨起用過一些吃食,但朝會又不得中途出恭,自然不敢多用。
如今饑餓感讓他有些動搖,伸手接過了糕點,感激道:“多謝老大人,今日這大朝會確實漫長,晚輩也確實餓了。”
隨後,學著老大人的模樣,用衣袖遮擋著,悄悄把糕點放入口中,糕點雖已有些涼了,卻軟糯香甜。
老大人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理解,同樣輕聲迴應道:“小大人不必客氣,大家都不容易,”
自此,張平在朝會上便有了一位可以分享小吃食的夥伴。
兩人偶爾會趁著眾人不注意,悄悄進行著屬於他們的“小秘密行動”。
張平會不動聲色地將自己帶來的食物遞給老大人,老大人也會在合適的時機迴以同樣的“關懷”。
此時,宮門外
褚澤言看著自己的學生像霜打了茄子一樣無精打采,“你啊你,這第一日上朝就這樣,瞧你這模樣,昨天晚上可是做了賊?”
他目光落在張平那明顯得如同被人打了一般的黑眼圈上,又好氣又好笑。“這兩眼下的青黑,實在是太惹眼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你遭遇了什麽不測。”
張平苦著臉,無奈地說道:“老師,您就別取笑我了,昨夜難以入眠,今日又經曆這朝會,我現在隻覺得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好了,這以後慢慢就習慣了,為師剛開始也是和你一樣的。”
“老師,學生明白,隻盼能早些適應。”
從他初為官起,便不斷聽到“慢慢就習慣了”這句話,仿佛每個人都是如此過來的。
師徒閑聊了片刻,張平便轉身前往戶部衙門。
他登上馬車,馬車緩慢前行,戶部衙門離皇宮確實不遠,一刻鍾左右便到了。
此時正值午飯時間,張平剛下馬車,就見陳大柱提著食盒快步走來。
“大人,您可算迴來了,屬下給您送飯來了。”
張平微微點頭,接過食盒,快步走向戶部的辦公區。
在辦公區尋了一處相對安靜的角落,張平坐下打開食盒,溫熱的飯菜此時卻讓他感到格外滿足。
快速地吃著飯,便開始處理的公務。
如今雖然是雪災的善後處理,可是統計重新各個地方戶籍人口、受災人數、房屋、牲畜等,可都是不少的工作量。
戶部的辦公區內,眾人皆神色專注,忙碌不停,算盤聲劈裏啪啦,紙張翻動聲沙沙作響。
官員埋首案牘,仔細核對每一個數字,有的則匆匆奔走,傳遞著最新的消息。
盡管忙碌了一整天,卻無人抱怨,大家心中都明白,此時的付出是為了受災百姓。
夜幕降臨,戶部辦公區依然燈火通明。
“扣扣扣。”一陣敲門聲響起。
“進來。”張平頭也未抬地說道。
一位中年的官員推門而入,恭敬地說道:“大人,如今天色已晚,下官今日的事務已處理得差不多了,特來向大人告辭,先行迴去了。”
張平微微抬起頭,看著眼前略顯疲憊的員外郎顧青和,點了點頭道:“好,今日辛苦你了,迴去好好休息,明日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理。”
顧青和行禮後轉身離去。
張平看著他的背影,又低頭看了看案上的公文,微微歎了口氣。
又抬手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長時間的專注讓他的眼睛疼痛不已。
望向窗外,才驚覺天色已黑,仔細聽著更鼓之聲,竟已是二更天了。
得趕緊迴去,畢竟這三更天便會宵禁,若是錯過了下衙的時間,那就迴不去了,隻能在戶部衙門待上一整晚,這可不行。
想到這裏,趕忙收拾桌子上的文案,理了理一下衣衫,邁步向外走去。
當走到門口時,正好看到崔言旭也正往外走。
如今,崔言旭身為戶部左侍郎,自蕭衡被斬首後,他便頂了這個差事。
張平看到他後趕忙上前的行禮:“崔大人,這麽晚了您才迴去啊,”
崔延旭微微點頭,迴應道:“張大人,今日確實辛苦,一起走吧。”
兩人並肩而行,氣氛卻有些微妙的拘謹,雖為姻親,平日裏交集並不多,此刻走在一起,竟一時不知從何聊起。
張平率先打破沉默,輕聲說道:“此次雪災善後事宜繁雜,大人您真是費心了。”
崔延旭側頭,臉上並沒有太多表情,應道:“職責所在,你也辛苦了,大家齊心協力,定能早日讓百姓恢複正常生活。”
“大人所言極是。”張平點頭應道。
隨後,兩人又陷入短暫的沉默,隻聽得腳步在石板路上發出的輕微聲響。
走到門口,張平拱手道:“大人,下官就此別過。”
崔延旭微微抬手:“好,明日見。”他看著張平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張平登上馬車,心中不禁感慨。
這崔言旭與崔言佑雖為兄弟,給人的感覺卻天差地別。
崔言佑溫潤謙和,讓人不自覺地想要親近,而崔言旭雖然笑著,卻自帶著一種世家子弟的疏離感,仿佛遠在雲端難以接近。
在之後的幾天裏,張平忙碌於雪災善後事宜之中,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官署,直至夜幕深沉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
“臣有本啟奏……”
“臣有本啟奏……”
最近除了雪災之事,基本上也沒有什麽大事了,所以大臣們奏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哪裏哪裏地方發現奇石,欲獻於陛下。
又有大臣言,某地方今年收成甚好,特來向陛下報喜,還有大臣提到,某處新修建了一座橋梁,也算是一樁好事,奏請陛下知曉。
還有…….
這些事一件接著一件,雖都是些小事,其實也不必拿到朝堂上來說,
但一個月兩次的大朝會,總不能一上朝就下朝,這樣可真的就是太不像話,裝也要裝一下忙碌,要不然偌大的朝廷要他們那麽多官員幹嘛。
所以大臣們說得鄭重其事。
大臣們搖頭晃腦地闡述著收成之喜,用詞華麗,引經據典,從風調雨順說到百姓勤勉,再到上天庇佑。
另一位大臣則對新修橋梁大肆誇讚,從橋梁的構造精美說到其戰略意義,滔滔不絕,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咬文嚼字,文縐縐地說著這些瑣碎之事。
張平站在那裏,聽著這沒完沒了的稟報,從天黑聽到天亮,隻覺無聊至極,明明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事情,非要嘰裏呱啦說一大堆。
他的眼皮越來越沉,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每一次哈欠湧上來,都得拚命忍住,不敢讓其發出聲來。
嘴巴微微張開,又趕緊緊緊閉上,生怕被人察覺。
眼睛裏困倦,卻隻能強睜著,目光呆滯地看著前方,保持著站立的姿勢。
“退朝……”
午時正,終於響起了盼望已久的聲音。
張平如釋重負,輕輕挪了挪站得發酸的腿,卻猛然發現一個很不妙的事情——腿抽筋了。
此時,隊伍已然開始移動,他隻能強作鎮定,一邊忍著腿部的抽搐疼痛,一邊艱難地邁步前行。
那滋味,當真是一言難盡。
每走一步,腿部的疼痛就加劇一分,緊咬著牙關,努力不讓自己的異樣被旁人察覺。
大冷天的,張平的額頭竟然漸漸滲出細密的汗珠。
不過也不是說每一次上朝都會這麽久,平日上朝的話,基本上也就一個時辰左右。
大朝會是屬於特殊情況。
環顧四周,其他大臣們臉上也都露出了疲憊之色,卻都強撐著儀態,退出朝堂。
而走在身旁的老大人偶爾輕動衣袖,不經意間遮住麵容,他察覺到張平的目光,稍作遲疑後,竟從衣袖中掏出一個小糕點,
輕聲問道:“小大人,你要嗎?”
或許是看出張平的疑惑,他又繼續說:“大朝會漫長,一早上下來腹中空空,我這年紀大了,實在經不住餓,所以從家中帶了點吃食。”
聽老大人解釋,張平順勢看向四周,確有幾位年長大人偶有小動作,眾人皆是疲憊,或許未察覺,或許見怪不怪。
張平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他一早上下來也是有些餓了,雖晨起用過一些吃食,但朝會又不得中途出恭,自然不敢多用。
如今饑餓感讓他有些動搖,伸手接過了糕點,感激道:“多謝老大人,今日這大朝會確實漫長,晚輩也確實餓了。”
隨後,學著老大人的模樣,用衣袖遮擋著,悄悄把糕點放入口中,糕點雖已有些涼了,卻軟糯香甜。
老大人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理解,同樣輕聲迴應道:“小大人不必客氣,大家都不容易,”
自此,張平在朝會上便有了一位可以分享小吃食的夥伴。
兩人偶爾會趁著眾人不注意,悄悄進行著屬於他們的“小秘密行動”。
張平會不動聲色地將自己帶來的食物遞給老大人,老大人也會在合適的時機迴以同樣的“關懷”。
此時,宮門外
褚澤言看著自己的學生像霜打了茄子一樣無精打采,“你啊你,這第一日上朝就這樣,瞧你這模樣,昨天晚上可是做了賊?”
他目光落在張平那明顯得如同被人打了一般的黑眼圈上,又好氣又好笑。“這兩眼下的青黑,實在是太惹眼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你遭遇了什麽不測。”
張平苦著臉,無奈地說道:“老師,您就別取笑我了,昨夜難以入眠,今日又經曆這朝會,我現在隻覺得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好了,這以後慢慢就習慣了,為師剛開始也是和你一樣的。”
“老師,學生明白,隻盼能早些適應。”
從他初為官起,便不斷聽到“慢慢就習慣了”這句話,仿佛每個人都是如此過來的。
師徒閑聊了片刻,張平便轉身前往戶部衙門。
他登上馬車,馬車緩慢前行,戶部衙門離皇宮確實不遠,一刻鍾左右便到了。
此時正值午飯時間,張平剛下馬車,就見陳大柱提著食盒快步走來。
“大人,您可算迴來了,屬下給您送飯來了。”
張平微微點頭,接過食盒,快步走向戶部的辦公區。
在辦公區尋了一處相對安靜的角落,張平坐下打開食盒,溫熱的飯菜此時卻讓他感到格外滿足。
快速地吃著飯,便開始處理的公務。
如今雖然是雪災的善後處理,可是統計重新各個地方戶籍人口、受災人數、房屋、牲畜等,可都是不少的工作量。
戶部的辦公區內,眾人皆神色專注,忙碌不停,算盤聲劈裏啪啦,紙張翻動聲沙沙作響。
官員埋首案牘,仔細核對每一個數字,有的則匆匆奔走,傳遞著最新的消息。
盡管忙碌了一整天,卻無人抱怨,大家心中都明白,此時的付出是為了受災百姓。
夜幕降臨,戶部辦公區依然燈火通明。
“扣扣扣。”一陣敲門聲響起。
“進來。”張平頭也未抬地說道。
一位中年的官員推門而入,恭敬地說道:“大人,如今天色已晚,下官今日的事務已處理得差不多了,特來向大人告辭,先行迴去了。”
張平微微抬起頭,看著眼前略顯疲憊的員外郎顧青和,點了點頭道:“好,今日辛苦你了,迴去好好休息,明日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理。”
顧青和行禮後轉身離去。
張平看著他的背影,又低頭看了看案上的公文,微微歎了口氣。
又抬手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長時間的專注讓他的眼睛疼痛不已。
望向窗外,才驚覺天色已黑,仔細聽著更鼓之聲,竟已是二更天了。
得趕緊迴去,畢竟這三更天便會宵禁,若是錯過了下衙的時間,那就迴不去了,隻能在戶部衙門待上一整晚,這可不行。
想到這裏,趕忙收拾桌子上的文案,理了理一下衣衫,邁步向外走去。
當走到門口時,正好看到崔言旭也正往外走。
如今,崔言旭身為戶部左侍郎,自蕭衡被斬首後,他便頂了這個差事。
張平看到他後趕忙上前的行禮:“崔大人,這麽晚了您才迴去啊,”
崔延旭微微點頭,迴應道:“張大人,今日確實辛苦,一起走吧。”
兩人並肩而行,氣氛卻有些微妙的拘謹,雖為姻親,平日裏交集並不多,此刻走在一起,竟一時不知從何聊起。
張平率先打破沉默,輕聲說道:“此次雪災善後事宜繁雜,大人您真是費心了。”
崔延旭側頭,臉上並沒有太多表情,應道:“職責所在,你也辛苦了,大家齊心協力,定能早日讓百姓恢複正常生活。”
“大人所言極是。”張平點頭應道。
隨後,兩人又陷入短暫的沉默,隻聽得腳步在石板路上發出的輕微聲響。
走到門口,張平拱手道:“大人,下官就此別過。”
崔延旭微微抬手:“好,明日見。”他看著張平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張平登上馬車,心中不禁感慨。
這崔言旭與崔言佑雖為兄弟,給人的感覺卻天差地別。
崔言佑溫潤謙和,讓人不自覺地想要親近,而崔言旭雖然笑著,卻自帶著一種世家子弟的疏離感,仿佛遠在雲端難以接近。
在之後的幾天裏,張平忙碌於雪災善後事宜之中,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官署,直至夜幕深沉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