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討論的,還有邵宏銘的妻子謝紅玉。
謝紅玉的研究生導師是個甩手掌櫃,基本不管學生論文進展,反正隻要湊合著能看,就會順利畢業。
生性好強的謝紅玉不想混日子,便和同專業的副教授邵宏銘搭伴下廠礦調研、實習,最終在邵宏銘的指導下,拿出一篇優質畢業論文,為自己的碩士生涯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麵對大自己十幾歲的邵宏銘,謝紅玉暗生情愫,主動投懷送抱,將這個剛剛離婚的化工專家輕鬆拿下。
隨後,孔傑邀請二人參加穿越,作為大哥的邵宏銘欣然同往,與嬌妻謝紅玉一起,踏上這趟冒險之旅。
來到古代燕朝,二人興奮地發現,麵對幾乎空白的化學領域,原本難於登天的化學家稱號,竟然唾手可得。
榆林市的條件比較艱苦,邵宏銘哪舍得讓嬌妻跟著受罪,資料處才是美女應該待的地方。
等到學校建成之後,謝紅玉便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化學老師。
當然啦,涉及到化工類的問題,身在總部的謝紅玉,便成了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選。
討論會上,謝紅玉直接告訴眾人,辨別白銀純度的方法很多,但要精確到一定的百分比,基本沒有可能。
原因倒也簡單,那就是相關專業儀器,以及化學試劑,咱們現在還弄不出來。
之前的純度估測,是用最簡單的密度法算出來的,給出的就是個大致範圍。
總之,從技術角度來看,白銀鑒定這種事,小規模弄弄問題不大,如果想作為常規工作,大規模開展,恐怕不太現實。
難度大是一方麵,效果也不會好。
按照謝紅玉的說法,想從技術角度解決白銀亂象,基本沒有可能。
既然無法靠技術手段解決,那就隻能從管理上想辦法了。
姚玉翠從財務角度給出的解決方案,核心就一條,那就是發行代幣,或者幹脆叫貨幣也行。
先把市麵上的白銀流通數量降下來再說。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從華興大陸帶過來的塑料布,剪成大小不一的塑料片,用來代替白銀流通。
在當下的燕朝,塑料布這種高科技產品,絕對無法造假。
好在此時崖東的貨幣流通總量並不大,船上的那批塑料布完全夠用,待將來產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就得自行研發紙幣了。
此時的木棚內,大家熱議的焦點,便是如何拿出一個相對完整、可靠的代幣發行方案。
一旦進入細節討論,大家才發現,方案要考慮的因素,還是相當複雜的。
首先是貨幣單位,必須與燕朝盡量一致,否則必會引發更大的混亂。
就燕朝的現狀來看,一兩銀子即為大額貨幣,可換取十錢、百分、千文等單位,其中實物貨幣就兩種,一是白銀,二是銅錢。
錢、分、文等單位,兌換成實物貨幣,隻能是這兩種。
銅錢不易攜帶,隻會在小額交易中使用,一旦金額稍大,還是白銀更為便利。
因此,在日常交易場所,商家必配戥秤(一種小型的杆秤,主要用來秤金、銀等貴重物品),百姓必帶剪子。
一般的殷實人家,出門會帶幾塊碎銀子和一把剪子,以便購物之用。
在交易場景中,買賣雙方確定貨品金額後,買家會用剪子剪去銀子一角,放到戥秤中稱量,然後多退少補,完成一次交易。
所謂熟能生巧,論起剪銀子的水平,燕朝民眾個個都是高手。
麵對這種使用習慣,如何做到銀子、銅錢到塑料貨幣的無縫切換,成了擺在眾人麵前的第一道難題。
作為代幣方案的另一名起草者,吳啟華提出並行的想法,總之先從咱們內部開始使用,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崖東市場。
譬如工錢發放、內部采買等事項,均以塑料幣為準。
至於商戶那邊,隻要做到隨來隨換,便能進入交易環節。
沒有強迫一說,抵抗就不會太過激烈。
務工人員基本都是歸義民,稍作強製,應該不會掀起多大風浪。
熱議之中,大家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隻能按照吳啟華的說法,進行推廣嚐試。
之後,吳啟華拋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文”這個單位,到底是沿用銅錢,還是同樣製作塑料幣。
在吳啟華來看,一文錢的價值實在太小,使用數量、頻率卻又最大,製成塑料幣,多少有些浪費。
但若不弄,在華興這邊,“分”就成了最小單位,會不會因此帶來物價上漲,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此時的崖東,元氣剛剛恢複,若是操作不慎,再來一波通貨膨脹,可就得不償失啦。
說到這個問題,孟慶祥大手一揮,表示不用擔心,就“文”這個單位來說,直接沿用燕朝銅錢即可。
從日常觀察可以看出來,銅在燕朝乃是賤物,或許不值一文錢,但在咱們這裏,一枚銅錢的實物價值,應該要比一文錢略高一些。
等將來紙幣出來,銅錢實物的價值還會更高。
既然略占便宜,何必浪費有限的塑料布。
聽老孟說出這番道理,大家齊齊發笑,算是一致通過。
至於通貨膨脹一說,隻能通過其他方式彌補。
用姚玉翠的話來說,咱們可以提前儲備一批銅錢,用於日常發放,便能將“文”這個單位支撐起來,進而壓製住物價上漲趨勢。
另外,現在市麵上熱衷於收藏華興銀幣,咱們隨行就市,也能換迴更多銅錢。
解決掉貨幣單位問題,剩下就是如何印製兩、錢、分三個單位的貨幣。
對於這個問題,技術專家謝紅玉表示有話要說。
在大家的齊齊注目下,謝紅玉笑著說出三種顏色,紅色、藍色,白色,各代表一種貨幣單位,不就行啦。
至於剪裁的活,隻要發展部把規格確定好,工業部稍稍費點功夫,就能完成任務。
謝紅玉提出的方案簡單易行,頓時收獲一陣熱烈掌聲。
之後,有人提出應該在票麵上印些文字,或者圖案之類的東西,或許更能吸引人。
對於這個問題,謝紅玉連連搖頭,表示千萬別高估工業部的能力,像這種高難度的活,根本拿不下來。
即便勉強弄出來,質量也難以保證。
說著話,謝美女搓了搓手,表示塑料這種材料,啥東西粘在上麵,都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剝落下來。
到那時候,傻眼的可就是發展部啦。
說到這裏,想要加戲的眾人再無奢望,簡簡單單弄出紅、藍、白三色鈔票,才是眼下最為務實的舉措。
等把票麵問題解決掉,整個代幣方案便有了模樣,姚玉翠隨即提出另外一項議題,那就是白銀的成色標準。
謝紅玉的研究生導師是個甩手掌櫃,基本不管學生論文進展,反正隻要湊合著能看,就會順利畢業。
生性好強的謝紅玉不想混日子,便和同專業的副教授邵宏銘搭伴下廠礦調研、實習,最終在邵宏銘的指導下,拿出一篇優質畢業論文,為自己的碩士生涯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麵對大自己十幾歲的邵宏銘,謝紅玉暗生情愫,主動投懷送抱,將這個剛剛離婚的化工專家輕鬆拿下。
隨後,孔傑邀請二人參加穿越,作為大哥的邵宏銘欣然同往,與嬌妻謝紅玉一起,踏上這趟冒險之旅。
來到古代燕朝,二人興奮地發現,麵對幾乎空白的化學領域,原本難於登天的化學家稱號,竟然唾手可得。
榆林市的條件比較艱苦,邵宏銘哪舍得讓嬌妻跟著受罪,資料處才是美女應該待的地方。
等到學校建成之後,謝紅玉便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化學老師。
當然啦,涉及到化工類的問題,身在總部的謝紅玉,便成了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選。
討論會上,謝紅玉直接告訴眾人,辨別白銀純度的方法很多,但要精確到一定的百分比,基本沒有可能。
原因倒也簡單,那就是相關專業儀器,以及化學試劑,咱們現在還弄不出來。
之前的純度估測,是用最簡單的密度法算出來的,給出的就是個大致範圍。
總之,從技術角度來看,白銀鑒定這種事,小規模弄弄問題不大,如果想作為常規工作,大規模開展,恐怕不太現實。
難度大是一方麵,效果也不會好。
按照謝紅玉的說法,想從技術角度解決白銀亂象,基本沒有可能。
既然無法靠技術手段解決,那就隻能從管理上想辦法了。
姚玉翠從財務角度給出的解決方案,核心就一條,那就是發行代幣,或者幹脆叫貨幣也行。
先把市麵上的白銀流通數量降下來再說。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從華興大陸帶過來的塑料布,剪成大小不一的塑料片,用來代替白銀流通。
在當下的燕朝,塑料布這種高科技產品,絕對無法造假。
好在此時崖東的貨幣流通總量並不大,船上的那批塑料布完全夠用,待將來產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就得自行研發紙幣了。
此時的木棚內,大家熱議的焦點,便是如何拿出一個相對完整、可靠的代幣發行方案。
一旦進入細節討論,大家才發現,方案要考慮的因素,還是相當複雜的。
首先是貨幣單位,必須與燕朝盡量一致,否則必會引發更大的混亂。
就燕朝的現狀來看,一兩銀子即為大額貨幣,可換取十錢、百分、千文等單位,其中實物貨幣就兩種,一是白銀,二是銅錢。
錢、分、文等單位,兌換成實物貨幣,隻能是這兩種。
銅錢不易攜帶,隻會在小額交易中使用,一旦金額稍大,還是白銀更為便利。
因此,在日常交易場所,商家必配戥秤(一種小型的杆秤,主要用來秤金、銀等貴重物品),百姓必帶剪子。
一般的殷實人家,出門會帶幾塊碎銀子和一把剪子,以便購物之用。
在交易場景中,買賣雙方確定貨品金額後,買家會用剪子剪去銀子一角,放到戥秤中稱量,然後多退少補,完成一次交易。
所謂熟能生巧,論起剪銀子的水平,燕朝民眾個個都是高手。
麵對這種使用習慣,如何做到銀子、銅錢到塑料貨幣的無縫切換,成了擺在眾人麵前的第一道難題。
作為代幣方案的另一名起草者,吳啟華提出並行的想法,總之先從咱們內部開始使用,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崖東市場。
譬如工錢發放、內部采買等事項,均以塑料幣為準。
至於商戶那邊,隻要做到隨來隨換,便能進入交易環節。
沒有強迫一說,抵抗就不會太過激烈。
務工人員基本都是歸義民,稍作強製,應該不會掀起多大風浪。
熱議之中,大家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隻能按照吳啟華的說法,進行推廣嚐試。
之後,吳啟華拋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文”這個單位,到底是沿用銅錢,還是同樣製作塑料幣。
在吳啟華來看,一文錢的價值實在太小,使用數量、頻率卻又最大,製成塑料幣,多少有些浪費。
但若不弄,在華興這邊,“分”就成了最小單位,會不會因此帶來物價上漲,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此時的崖東,元氣剛剛恢複,若是操作不慎,再來一波通貨膨脹,可就得不償失啦。
說到這個問題,孟慶祥大手一揮,表示不用擔心,就“文”這個單位來說,直接沿用燕朝銅錢即可。
從日常觀察可以看出來,銅在燕朝乃是賤物,或許不值一文錢,但在咱們這裏,一枚銅錢的實物價值,應該要比一文錢略高一些。
等將來紙幣出來,銅錢實物的價值還會更高。
既然略占便宜,何必浪費有限的塑料布。
聽老孟說出這番道理,大家齊齊發笑,算是一致通過。
至於通貨膨脹一說,隻能通過其他方式彌補。
用姚玉翠的話來說,咱們可以提前儲備一批銅錢,用於日常發放,便能將“文”這個單位支撐起來,進而壓製住物價上漲趨勢。
另外,現在市麵上熱衷於收藏華興銀幣,咱們隨行就市,也能換迴更多銅錢。
解決掉貨幣單位問題,剩下就是如何印製兩、錢、分三個單位的貨幣。
對於這個問題,技術專家謝紅玉表示有話要說。
在大家的齊齊注目下,謝紅玉笑著說出三種顏色,紅色、藍色,白色,各代表一種貨幣單位,不就行啦。
至於剪裁的活,隻要發展部把規格確定好,工業部稍稍費點功夫,就能完成任務。
謝紅玉提出的方案簡單易行,頓時收獲一陣熱烈掌聲。
之後,有人提出應該在票麵上印些文字,或者圖案之類的東西,或許更能吸引人。
對於這個問題,謝紅玉連連搖頭,表示千萬別高估工業部的能力,像這種高難度的活,根本拿不下來。
即便勉強弄出來,質量也難以保證。
說著話,謝美女搓了搓手,表示塑料這種材料,啥東西粘在上麵,都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剝落下來。
到那時候,傻眼的可就是發展部啦。
說到這裏,想要加戲的眾人再無奢望,簡簡單單弄出紅、藍、白三色鈔票,才是眼下最為務實的舉措。
等把票麵問題解決掉,整個代幣方案便有了模樣,姚玉翠隨即提出另外一項議題,那就是白銀的成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