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撫順之後,努爾哈赤又將清河定為了下一個進攻目標!
清河這個地方四麵都是山,屬於易守難攻的城池,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努爾哈赤決定親自帶隊過去!
而撫順被後金攻下之後,明朝的反應也是相當迅速,關內的兵馬已經去了遼東,這一點努爾哈赤也是知道的,所以他用了一個緩兵之計,一邊告訴明朝自己打撫順就是一個誤會,一邊又開始整頓準備進攻清河!
清河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明朝在清河修了大炮,士兵手裏還有火槍,配上一些圓木滾石之類的東西,一般人絕對打不下來,更關鍵的是,明軍在清河還有一萬多人!
努爾哈赤的動作非常迅速,七月二十日從自己大本營赫圖阿拉出發,第二天就到了清河城下,當時負責清河的是遼東副將鄒儲賢,當他看到後金軍隊的動作如此迅速的時候,知道這幫人絕對不是什麽善茬!
目前能夠做得,就是堅守待援!
很明顯,努爾哈赤也看出了鄒儲賢的想法,直接下令讓後金軍隊硬攻,不出意外的是,在明軍大炮和滾石的雙重攻擊之下,後金軍損失慘重,沒有攻下來!
努爾哈赤看到這一幕,就讓已經投降的李永芳過去勸降,鄒儲賢直接拒絕!
看到李永芳灰頭土臉的迴來,努爾哈赤相當生氣,撫順都打下來了,何況一個小小的清河?
後金軍隊繼續強攻,期間後金軍隊數次衝鋒,數次被守城的明軍打退,一直打到天黑,後金軍隊戰死了上千人!
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第一次吃這麽大的虧,眼看著士兵們都打不動了,努爾哈赤可不甘心就這樣退去,趁著天黑,讓人推著板車過去開始在清河城下挖牆腳!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很管用,因為清河城東北角確確實實是這樣被後金軍隊給挖開了,城牆倒塌之後,明軍慌亂了,而後金軍隊也趁著這個機會進了城。
不過這個登城的方法很特別,叫疊屍登城,就是踩著屍體登城,別說明軍看到會慌亂,誰看到不慌亂?這幫人實在是太瘋狂了,同伴死了不去收屍,反而踩著屍體往上爬,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可怕,四個字就是非常可怕!
就這樣,後金軍隊進了城,鄒儲賢看到這一幕,知道大勢已去,一把火將自己辦公的場所給燒了,自己又和後金軍隊砍殺在一起,最終陣亡!
每當我在書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會很好奇,為什麽有些人會選擇投降,而有些明軍將領寧願死都不願意投降?
後來,我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有個詞叫氣節,氣節這種東西,不光文臣有,武將也有,所以古人說文死諫,武死戰,文人報答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拚命的勸諫,而武將隻有拚死報國!
明朝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以至於到了明末的時候,依舊有許多非常有戰鬥力的軍隊,即便戰鬥力很一般的軍隊,他們也有信仰,就是為了國家而死!
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根據記載,後金軍隊進入清河城之後,城內的上千明軍和幾百戶的居民發起了大規模的抵抗,最後的結局是這樣的,這些人全部被殺,沒有一個投降的!
這一戰的明軍很有骨氣,也許這一戰沒有後來許多的大戰有名,但是這場戰鬥明軍所體現出來的骨氣讓努爾哈赤大為光火,這一戰之後,努爾哈赤下令將清河城的城牆全部拆毀,又將清河城的糧食全部搶走,還沒有成熟的麥苗,直接讓人放牧,全部吃掉!
這樣一來,清河城方圓五六十裏徹底荒涼了!
這場戰鬥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努爾哈赤來之前,鄒儲賢的上級經略遼東楊鎬曾經為鄒儲賢製定了計劃,那就是如果有敵人來了,你就去城外打埋伏,千萬不要龜縮在城裏防禦,因為這樣一來,清河城就成為了孤城!
不過,很可惜的是鄒儲賢沒有聽,而更可笑的是經略遼東的楊鎬結局比鄒儲賢還要慘,鄒儲賢好歹是死在了戰場上,而楊鎬大人就沒有這麽榮幸了!
原本撫順丟了的時候,明朝舉朝皆驚,而皇帝萬曆也是很驚訝,撫順丟的消息是由當時的遼東巡撫和薊遼總督一起報告的,萬曆當天就已經知道了!
同大臣們不同的是,萬曆非常警覺,當時就覺得努爾哈赤的目標絕對不會這麽簡單,很快清河又丟了的消息傳來,萬曆隨即下了這麽一道旨意!
“狡虜計陷邊城,一切防剿事宜行該地方官相機處置,軍餉著上緊給發,其調兵應援,該部便酌議具奏。“
意思很簡單,努爾哈赤攻城,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是剿賊,第二是發餉銀,第三是調兵!
第一和第三大家都理解,第二點發響銀,有人可能會問,難道明軍不發響銀的嗎?他們吃什麽?
事實上,明軍不是不發,隻不過明朝末年的時候,國家比較窮,許多當兵的發不出來響銀,因為國家確實沒錢,再加上一些兵油子吃空餉,許多地方的響銀確實發不出來,而萬曆當然了解這些,所以他說遼東的響銀要優先發!
既然最主要的問題解決了,那麽接下來就要剿賊了,關於這個剿賊的人選,萬曆想了一圈,最終拍板,讓楊鎬上!
事實上,後金攻下撫順的時候,楊鎬就已經來到了遼東,當時他的職務是兵部右侍郎經略遼東,從清河之戰前楊鎬提的建議來看,這個人並非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
而偏偏這個看上去不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卻打了一場驚世駭俗的仗,而自己也因為這場戰鬥而被定了罪!
清河這個地方四麵都是山,屬於易守難攻的城池,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努爾哈赤決定親自帶隊過去!
而撫順被後金攻下之後,明朝的反應也是相當迅速,關內的兵馬已經去了遼東,這一點努爾哈赤也是知道的,所以他用了一個緩兵之計,一邊告訴明朝自己打撫順就是一個誤會,一邊又開始整頓準備進攻清河!
清河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明朝在清河修了大炮,士兵手裏還有火槍,配上一些圓木滾石之類的東西,一般人絕對打不下來,更關鍵的是,明軍在清河還有一萬多人!
努爾哈赤的動作非常迅速,七月二十日從自己大本營赫圖阿拉出發,第二天就到了清河城下,當時負責清河的是遼東副將鄒儲賢,當他看到後金軍隊的動作如此迅速的時候,知道這幫人絕對不是什麽善茬!
目前能夠做得,就是堅守待援!
很明顯,努爾哈赤也看出了鄒儲賢的想法,直接下令讓後金軍隊硬攻,不出意外的是,在明軍大炮和滾石的雙重攻擊之下,後金軍損失慘重,沒有攻下來!
努爾哈赤看到這一幕,就讓已經投降的李永芳過去勸降,鄒儲賢直接拒絕!
看到李永芳灰頭土臉的迴來,努爾哈赤相當生氣,撫順都打下來了,何況一個小小的清河?
後金軍隊繼續強攻,期間後金軍隊數次衝鋒,數次被守城的明軍打退,一直打到天黑,後金軍隊戰死了上千人!
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第一次吃這麽大的虧,眼看著士兵們都打不動了,努爾哈赤可不甘心就這樣退去,趁著天黑,讓人推著板車過去開始在清河城下挖牆腳!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很管用,因為清河城東北角確確實實是這樣被後金軍隊給挖開了,城牆倒塌之後,明軍慌亂了,而後金軍隊也趁著這個機會進了城。
不過這個登城的方法很特別,叫疊屍登城,就是踩著屍體登城,別說明軍看到會慌亂,誰看到不慌亂?這幫人實在是太瘋狂了,同伴死了不去收屍,反而踩著屍體往上爬,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可怕,四個字就是非常可怕!
就這樣,後金軍隊進了城,鄒儲賢看到這一幕,知道大勢已去,一把火將自己辦公的場所給燒了,自己又和後金軍隊砍殺在一起,最終陣亡!
每當我在書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會很好奇,為什麽有些人會選擇投降,而有些明軍將領寧願死都不願意投降?
後來,我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有個詞叫氣節,氣節這種東西,不光文臣有,武將也有,所以古人說文死諫,武死戰,文人報答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拚命的勸諫,而武將隻有拚死報國!
明朝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以至於到了明末的時候,依舊有許多非常有戰鬥力的軍隊,即便戰鬥力很一般的軍隊,他們也有信仰,就是為了國家而死!
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根據記載,後金軍隊進入清河城之後,城內的上千明軍和幾百戶的居民發起了大規模的抵抗,最後的結局是這樣的,這些人全部被殺,沒有一個投降的!
這一戰的明軍很有骨氣,也許這一戰沒有後來許多的大戰有名,但是這場戰鬥明軍所體現出來的骨氣讓努爾哈赤大為光火,這一戰之後,努爾哈赤下令將清河城的城牆全部拆毀,又將清河城的糧食全部搶走,還沒有成熟的麥苗,直接讓人放牧,全部吃掉!
這樣一來,清河城方圓五六十裏徹底荒涼了!
這場戰鬥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努爾哈赤來之前,鄒儲賢的上級經略遼東楊鎬曾經為鄒儲賢製定了計劃,那就是如果有敵人來了,你就去城外打埋伏,千萬不要龜縮在城裏防禦,因為這樣一來,清河城就成為了孤城!
不過,很可惜的是鄒儲賢沒有聽,而更可笑的是經略遼東的楊鎬結局比鄒儲賢還要慘,鄒儲賢好歹是死在了戰場上,而楊鎬大人就沒有這麽榮幸了!
原本撫順丟了的時候,明朝舉朝皆驚,而皇帝萬曆也是很驚訝,撫順丟的消息是由當時的遼東巡撫和薊遼總督一起報告的,萬曆當天就已經知道了!
同大臣們不同的是,萬曆非常警覺,當時就覺得努爾哈赤的目標絕對不會這麽簡單,很快清河又丟了的消息傳來,萬曆隨即下了這麽一道旨意!
“狡虜計陷邊城,一切防剿事宜行該地方官相機處置,軍餉著上緊給發,其調兵應援,該部便酌議具奏。“
意思很簡單,努爾哈赤攻城,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是剿賊,第二是發餉銀,第三是調兵!
第一和第三大家都理解,第二點發響銀,有人可能會問,難道明軍不發響銀的嗎?他們吃什麽?
事實上,明軍不是不發,隻不過明朝末年的時候,國家比較窮,許多當兵的發不出來響銀,因為國家確實沒錢,再加上一些兵油子吃空餉,許多地方的響銀確實發不出來,而萬曆當然了解這些,所以他說遼東的響銀要優先發!
既然最主要的問題解決了,那麽接下來就要剿賊了,關於這個剿賊的人選,萬曆想了一圈,最終拍板,讓楊鎬上!
事實上,後金攻下撫順的時候,楊鎬就已經來到了遼東,當時他的職務是兵部右侍郎經略遼東,從清河之戰前楊鎬提的建議來看,這個人並非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
而偏偏這個看上去不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卻打了一場驚世駭俗的仗,而自己也因為這場戰鬥而被定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