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相繼拿下撫順和清河之後,明朝震驚之餘又相當生氣!
不光是大臣們義憤填膺個個要收拾努爾哈赤,就連萬曆本人也是相當憤怒,堂堂建奴居然敢如此放肆,既然如此,那就真正的打一仗,讓後金看看明朝的實力!
萬曆想了一圈,最終拍板,讓楊鎬擔任這次行動的總指揮!
楊鎬,萬曆八年進士,當過知縣,又當過禦史,打過蒙古人,還打過日本人,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撫順被攻破之後,原本在老家的楊鎬因為熟悉遼東軍事,就讓他擔任兵部侍郎經略遼東,而楊鎬到了沒多久,更壞的消息傳了過來,後金又把清河給攻了下來!
萬曆為了給楊鎬加油助威,特地讓人從北京帶來了尚方寶劍,這個劍的唯一作用就是可以先斬後奏,並且可以砍了總兵以下的官員,而萬曆這麽做的目地隻有一個。
鼓勵楊鎬,朝廷對這件事情很重視,你不要把這件事情搞砸了!
拿到尚方寶劍的楊鎬很興奮,第一件事就是砍了從清河跑迴來的將領,以此來告訴所有人,當逃兵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後金是七月份攻破清河的,而楊鎬集結軍隊完畢已經到了當年的冬天,楊鎬看到人都到齊了,他自己想打,朝廷裏那幫老油條也天天催著他打,理由隻有一個,缺糧食!
不過最終考慮已經到了冬天,楊鎬決定等等再打!
根據史料記載,明軍這個時候的人數有說二十萬的,也有說十二三萬的,還有的說八萬的,所以我猜測明軍的人數至少有十萬,因為還有朝鮮軍隊!
而後金軍隊的人數在六萬左右,所以這場戰鬥基本是勢均力敵的,因為朝鮮軍隊實在是不經打!
就這樣,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
楊鎬將自己的十萬大軍分為了四路,分別由總兵馬林攻打北麵,杜鬆攻打西麵,李如柏攻打西麵,劉綎攻打東麵!
這四個人裏麵,馬林和杜鬆還有劉綎都是身經百戰的人,李如柏則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的弟弟!
而明軍號稱四十七萬大軍,楊鎬還害怕努爾哈赤不知道他已經出兵了,就順帶著將行軍路線和出兵時間通通告訴了努爾哈赤!
由此可見,楊鎬想的實在過於簡單了,在他的認知中,可能就是努爾哈赤在原地等待著明軍過來砍,然後砍完,想朝廷報個捷,最後自己繼續迴家養老,過上田園生活!
說實在話,我到現在都搞不懂楊鎬是怎麽想的,即便努爾哈赤的人站著讓明軍砍,剛才已經說過了,雙方人數差不多,你還分兵,就是站著不動讓你砍,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楊鎬手底下的人和他想的一樣,衝的最快的是負責西麵的杜鬆,杜鬆由於跑的太快,第一個被後金軍隊收拾,最終全軍覆沒!
後金軍隊擊敗杜鬆部之後,緊接著開始尋找起來了下一個目標,而倒黴的馬林則成為了努爾哈赤的下一個目標,當馬林聽說杜鬆部被全部殲滅的時候,心裏非常恐懼,因為在他的眼中,杜鬆是一個非常強悍的人,手底下還有幾萬人,就這麽全死了。
主將一慫,下麵的士兵們自然也就慫了,所謂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是也!
就這麽著,馬林的內心有了動搖,看到人也不敢主動進攻了,幾次想撤退,都被人勸了下來,隻好開始原地防禦!
而後金軍隊觀察了一會,發現馬林部是個軟蛋之後,便發起了進攻,馬林直接扔下自己的人就跑了,副將麻岩戰死,明軍全部被殺。
至此,馬林部也全軍覆滅!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直認為馬林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可是當我知道馬林的結局的時候,也不由得敬佩起來!
史書記載,馬林跑了之後,被降職使用,後金兵突臨開原,兵敗,戰死!
對比於那些投降後金的明軍將領來說,馬林依舊是值得尊敬的人!
事情到了這裏,明軍兩路團滅,現在隻剩下劉綎和李如柏的人了,而楊鎬也從兵敗逃迴來的那些人口中知道了馬林和杜鬆已經全軍覆沒的事情。
楊鎬有些慌亂,便想著讓劉綎部和李如柏部退迴來,李如柏很聽話,運氣也是很好,帶著人出去逛了一圈,什麽事都沒有,而劉綎就慘了,他帶著人已經衝了進去,壓根就不知道馬林和杜鬆部都已經被幹掉了!
就這麽著,劉綎遇到了後金軍隊,隻不過這支後金軍隊是穿著杜鬆部的衣服,而劉綎卻並沒有識別出來,就這麽著,劉綎中了後金的圈套,最終力戰而亡,也算是死得其所!
薩爾滸一戰,明軍的各級將領死了三百多位,士兵死了四萬多人,消息傳到北京,楊鎬馬上就被禦史們彈劾了,隨後就被抓到了北京!
而到了北京的楊鎬並沒有馬上死,雖然打了敗仗,可好歹當了這麽多年的官,這關係還是在的,硬是熬到了崇禎二年才被幹掉,楊鎬也很能活,崇禎二年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就這樣都免不了這一刀!
而活下來的李如柏,結局也不好,天天被人指著脊梁骨罵,最後受不了了,在北京選擇了自殺!
不光是大臣們義憤填膺個個要收拾努爾哈赤,就連萬曆本人也是相當憤怒,堂堂建奴居然敢如此放肆,既然如此,那就真正的打一仗,讓後金看看明朝的實力!
萬曆想了一圈,最終拍板,讓楊鎬擔任這次行動的總指揮!
楊鎬,萬曆八年進士,當過知縣,又當過禦史,打過蒙古人,還打過日本人,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撫順被攻破之後,原本在老家的楊鎬因為熟悉遼東軍事,就讓他擔任兵部侍郎經略遼東,而楊鎬到了沒多久,更壞的消息傳了過來,後金又把清河給攻了下來!
萬曆為了給楊鎬加油助威,特地讓人從北京帶來了尚方寶劍,這個劍的唯一作用就是可以先斬後奏,並且可以砍了總兵以下的官員,而萬曆這麽做的目地隻有一個。
鼓勵楊鎬,朝廷對這件事情很重視,你不要把這件事情搞砸了!
拿到尚方寶劍的楊鎬很興奮,第一件事就是砍了從清河跑迴來的將領,以此來告訴所有人,當逃兵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後金是七月份攻破清河的,而楊鎬集結軍隊完畢已經到了當年的冬天,楊鎬看到人都到齊了,他自己想打,朝廷裏那幫老油條也天天催著他打,理由隻有一個,缺糧食!
不過最終考慮已經到了冬天,楊鎬決定等等再打!
根據史料記載,明軍這個時候的人數有說二十萬的,也有說十二三萬的,還有的說八萬的,所以我猜測明軍的人數至少有十萬,因為還有朝鮮軍隊!
而後金軍隊的人數在六萬左右,所以這場戰鬥基本是勢均力敵的,因為朝鮮軍隊實在是不經打!
就這樣,薩爾滸之戰正式打響
楊鎬將自己的十萬大軍分為了四路,分別由總兵馬林攻打北麵,杜鬆攻打西麵,李如柏攻打西麵,劉綎攻打東麵!
這四個人裏麵,馬林和杜鬆還有劉綎都是身經百戰的人,李如柏則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的弟弟!
而明軍號稱四十七萬大軍,楊鎬還害怕努爾哈赤不知道他已經出兵了,就順帶著將行軍路線和出兵時間通通告訴了努爾哈赤!
由此可見,楊鎬想的實在過於簡單了,在他的認知中,可能就是努爾哈赤在原地等待著明軍過來砍,然後砍完,想朝廷報個捷,最後自己繼續迴家養老,過上田園生活!
說實在話,我到現在都搞不懂楊鎬是怎麽想的,即便努爾哈赤的人站著讓明軍砍,剛才已經說過了,雙方人數差不多,你還分兵,就是站著不動讓你砍,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楊鎬手底下的人和他想的一樣,衝的最快的是負責西麵的杜鬆,杜鬆由於跑的太快,第一個被後金軍隊收拾,最終全軍覆沒!
後金軍隊擊敗杜鬆部之後,緊接著開始尋找起來了下一個目標,而倒黴的馬林則成為了努爾哈赤的下一個目標,當馬林聽說杜鬆部被全部殲滅的時候,心裏非常恐懼,因為在他的眼中,杜鬆是一個非常強悍的人,手底下還有幾萬人,就這麽全死了。
主將一慫,下麵的士兵們自然也就慫了,所謂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是也!
就這麽著,馬林的內心有了動搖,看到人也不敢主動進攻了,幾次想撤退,都被人勸了下來,隻好開始原地防禦!
而後金軍隊觀察了一會,發現馬林部是個軟蛋之後,便發起了進攻,馬林直接扔下自己的人就跑了,副將麻岩戰死,明軍全部被殺。
至此,馬林部也全軍覆滅!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直認為馬林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可是當我知道馬林的結局的時候,也不由得敬佩起來!
史書記載,馬林跑了之後,被降職使用,後金兵突臨開原,兵敗,戰死!
對比於那些投降後金的明軍將領來說,馬林依舊是值得尊敬的人!
事情到了這裏,明軍兩路團滅,現在隻剩下劉綎和李如柏的人了,而楊鎬也從兵敗逃迴來的那些人口中知道了馬林和杜鬆已經全軍覆沒的事情。
楊鎬有些慌亂,便想著讓劉綎部和李如柏部退迴來,李如柏很聽話,運氣也是很好,帶著人出去逛了一圈,什麽事都沒有,而劉綎就慘了,他帶著人已經衝了進去,壓根就不知道馬林和杜鬆部都已經被幹掉了!
就這麽著,劉綎遇到了後金軍隊,隻不過這支後金軍隊是穿著杜鬆部的衣服,而劉綎卻並沒有識別出來,就這麽著,劉綎中了後金的圈套,最終力戰而亡,也算是死得其所!
薩爾滸一戰,明軍的各級將領死了三百多位,士兵死了四萬多人,消息傳到北京,楊鎬馬上就被禦史們彈劾了,隨後就被抓到了北京!
而到了北京的楊鎬並沒有馬上死,雖然打了敗仗,可好歹當了這麽多年的官,這關係還是在的,硬是熬到了崇禎二年才被幹掉,楊鎬也很能活,崇禎二年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就這樣都免不了這一刀!
而活下來的李如柏,結局也不好,天天被人指著脊梁骨罵,最後受不了了,在北京選擇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