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七年,多爾袞因為墜馬傷重去世。
不安分的人又盯上了多爾袞生前攝政王的位置,這個人就是多爾袞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
阿濟格,父親為努爾哈赤,母親為阿巴亥,是多爾袞和多鐸的親哥哥!
相比較於多爾袞這個弟弟而言,阿濟格年少的時候就非常的勇武,因為戰功較多,在當時的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之下。
可人無完人,阿濟格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這也就造成了明明身為兄長,最後卻被多爾袞這個弟弟超越。
一般來說,那些比較厲害的政治人物,像皇太極,多爾袞這類人並不是沒有缺點,而是能夠克製自己的缺點,不讓人抓住把柄,而阿濟格很明顯並不具備這一點,也為他以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早在鬆錦之戰的時候,阿濟格就吃過虧,當時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圍困錦州,按照皇太極的規定,三個月換防一次,大家可以輪流休息,當時換防的多爾袞剛到,明軍的援軍也到了,結果剛好撞上了。
按理說遇到這種情況,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應該等到情況好一些之後再換防,可阿濟格多不管,堅持換防,結果被明軍打了一悶棍!
事情發生之後,皇太極將已經是武英郡王的阿濟格叫過來一頓猛批,說阿濟格壓根配不上武英兩個字,而阿濟格也不多說,就當皇太極放屁了,自己左耳朵聽,右耳朵出。
原本,皇太極認為阿濟格被自己批評了一頓之後就應該長長心,可讓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之前苦口婆心的話被阿濟格當成了放屁。
鬆錦之戰最困難的時候,阿濟格身為清軍高級將領,經常發表一些自己的牢騷話語,像什麽打仗太辛苦,還不如迴家抱媳婦等等的話,甚至還組織士兵在帳篷裏開起了聚會,那場麵非常熱鬧。
而這一切,都被皇太極看在眼裏!
鬆錦之戰結束,清朝開始了論功行賞,而阿濟格卻因為之前得事情得到的封賞很少,這也讓阿濟格相當不滿意,在慶功宴會上麵當場擺了臉色。
皇太極自然也不是好惹的,直接罰了阿濟格銀子,既然你不想幹活,想休息,那就幹脆迴家休息吧!
就這樣,阿濟格迴家休養去了。
皇太極去世之後,多爾袞成功掌握了話語權,就將自己這個哥哥給弄了出來,繼續帶兵打仗!
清朝進關之後,阿濟格被多爾袞封為了和碩英親王,又被多爾袞命令和多鐸各自帶領一路兵馬去打李自成。
多鐸那邊打的很順,阿濟格這邊也不差,功勞堪比多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正常道理來說,阿濟格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應該被多爾袞賞賜才是。
之前我們說過,皇太極這個人對自己兄弟和宗室很刻薄,對明朝的降將非常好,而多爾袞基本也是如此,阿濟格打了勝仗之後,多爾袞不但沒有賞賜阿濟格,反而將阿濟格這個親王貶成了郡王!
其實,這也怪不得多爾袞,因為阿濟格這個人腦子會時不時的缺下氧,並且抽一抽,明明自己打了勝仗,清朝知道之後派人去勞軍,結果朝廷的人剛到地方,卻發現阿濟格已經帶著人迴北京了。
而在阿濟格追擊李自成的時候,還給朝廷打了電報,多次表示李自成被幹掉,最後證明都是假消息。
多爾袞就借著這些事情整了一下阿濟格,算是給了阿濟格一個教訓,不久之後又將阿濟格封為了親王。
然而,阿濟格麵對多爾袞的良苦用心卻是絲毫領略不到,依舊我行我素。
相比較於阿濟格的政治白癡頭腦,多鐸有時候也跳出來一下,可是政治方麵卻比阿濟格強的多,再加上多鐸又是弟弟,所以多爾袞對多鐸很是照顧。
這麽一來,阿濟格就不滿意了,憑什麽咱們都是親兄弟,你卻對多鐸這麽偏袒?
順治六年,一手促成揚州十日的多鐸撒手人寰,多鐸去世之後,多爾袞安排多鐸的兒子繼承了多鐸的爵位,而阿濟格卻站出來反對,認為多鐸不配,甚至在多鐸的葬禮上麵壓根沒有任何悲傷的神色。
這可把多爾袞氣壞了,直接下令以後國家大事阿濟格不能參與,然後將阿濟格發配到了外地,基本上算是讓阿濟格遠離了政治中心。
讓阿濟格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多爾袞就死了,阿濟格開心壞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率先跑到了北京,並且還讓自己的兒子帶著兵來為自己助陣。
當順治在德勝門見到阿濟格這位叔叔的時候,發現這位叔叔居然帶著刀,並且坐在最左邊的位置,壓根沒有將自己這位少年天子放在眼裏,順治看到這一幕,也是一笑,就當沒有看到,他的計劃已經慢慢在進行中,到時候必定先拿這個叔叔開刀。
皇帝不急,可是在場諸位王爺卻是急了,生怕阿濟格一時衝動將順治給剁了,趕緊派人護送著皇帝,一直到護送到安全的地方才算結束。
清算多爾袞開始之後,順治直接拿阿濟格開刀,先是將阿濟格抓起來,阿濟格在監獄裏麵也不死心,還想著越獄,結果又被搞了一把,最後被賜死!
阿濟格這輩子,原本是有大好前途的,明明自己是三兄弟的老大,卻被多爾袞死死捏住,多爾袞死後,自己低調一些,估計也能活下去,可阿濟格就是願意折騰,不把自己折騰死,就不算完!
這讓我想到了朱棣的兒子漢王朱高煦,也是自己一心求死,瞎折騰,最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一句話,不作不死!
同一年,順治正式宣布,開始親政,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屬於順治的時代已經驟然開啟!
不安分的人又盯上了多爾袞生前攝政王的位置,這個人就是多爾袞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
阿濟格,父親為努爾哈赤,母親為阿巴亥,是多爾袞和多鐸的親哥哥!
相比較於多爾袞這個弟弟而言,阿濟格年少的時候就非常的勇武,因為戰功較多,在當時的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之下。
可人無完人,阿濟格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這也就造成了明明身為兄長,最後卻被多爾袞這個弟弟超越。
一般來說,那些比較厲害的政治人物,像皇太極,多爾袞這類人並不是沒有缺點,而是能夠克製自己的缺點,不讓人抓住把柄,而阿濟格很明顯並不具備這一點,也為他以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早在鬆錦之戰的時候,阿濟格就吃過虧,當時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圍困錦州,按照皇太極的規定,三個月換防一次,大家可以輪流休息,當時換防的多爾袞剛到,明軍的援軍也到了,結果剛好撞上了。
按理說遇到這種情況,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應該等到情況好一些之後再換防,可阿濟格多不管,堅持換防,結果被明軍打了一悶棍!
事情發生之後,皇太極將已經是武英郡王的阿濟格叫過來一頓猛批,說阿濟格壓根配不上武英兩個字,而阿濟格也不多說,就當皇太極放屁了,自己左耳朵聽,右耳朵出。
原本,皇太極認為阿濟格被自己批評了一頓之後就應該長長心,可讓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之前苦口婆心的話被阿濟格當成了放屁。
鬆錦之戰最困難的時候,阿濟格身為清軍高級將領,經常發表一些自己的牢騷話語,像什麽打仗太辛苦,還不如迴家抱媳婦等等的話,甚至還組織士兵在帳篷裏開起了聚會,那場麵非常熱鬧。
而這一切,都被皇太極看在眼裏!
鬆錦之戰結束,清朝開始了論功行賞,而阿濟格卻因為之前得事情得到的封賞很少,這也讓阿濟格相當不滿意,在慶功宴會上麵當場擺了臉色。
皇太極自然也不是好惹的,直接罰了阿濟格銀子,既然你不想幹活,想休息,那就幹脆迴家休息吧!
就這樣,阿濟格迴家休養去了。
皇太極去世之後,多爾袞成功掌握了話語權,就將自己這個哥哥給弄了出來,繼續帶兵打仗!
清朝進關之後,阿濟格被多爾袞封為了和碩英親王,又被多爾袞命令和多鐸各自帶領一路兵馬去打李自成。
多鐸那邊打的很順,阿濟格這邊也不差,功勞堪比多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正常道理來說,阿濟格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應該被多爾袞賞賜才是。
之前我們說過,皇太極這個人對自己兄弟和宗室很刻薄,對明朝的降將非常好,而多爾袞基本也是如此,阿濟格打了勝仗之後,多爾袞不但沒有賞賜阿濟格,反而將阿濟格這個親王貶成了郡王!
其實,這也怪不得多爾袞,因為阿濟格這個人腦子會時不時的缺下氧,並且抽一抽,明明自己打了勝仗,清朝知道之後派人去勞軍,結果朝廷的人剛到地方,卻發現阿濟格已經帶著人迴北京了。
而在阿濟格追擊李自成的時候,還給朝廷打了電報,多次表示李自成被幹掉,最後證明都是假消息。
多爾袞就借著這些事情整了一下阿濟格,算是給了阿濟格一個教訓,不久之後又將阿濟格封為了親王。
然而,阿濟格麵對多爾袞的良苦用心卻是絲毫領略不到,依舊我行我素。
相比較於阿濟格的政治白癡頭腦,多鐸有時候也跳出來一下,可是政治方麵卻比阿濟格強的多,再加上多鐸又是弟弟,所以多爾袞對多鐸很是照顧。
這麽一來,阿濟格就不滿意了,憑什麽咱們都是親兄弟,你卻對多鐸這麽偏袒?
順治六年,一手促成揚州十日的多鐸撒手人寰,多鐸去世之後,多爾袞安排多鐸的兒子繼承了多鐸的爵位,而阿濟格卻站出來反對,認為多鐸不配,甚至在多鐸的葬禮上麵壓根沒有任何悲傷的神色。
這可把多爾袞氣壞了,直接下令以後國家大事阿濟格不能參與,然後將阿濟格發配到了外地,基本上算是讓阿濟格遠離了政治中心。
讓阿濟格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多爾袞就死了,阿濟格開心壞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率先跑到了北京,並且還讓自己的兒子帶著兵來為自己助陣。
當順治在德勝門見到阿濟格這位叔叔的時候,發現這位叔叔居然帶著刀,並且坐在最左邊的位置,壓根沒有將自己這位少年天子放在眼裏,順治看到這一幕,也是一笑,就當沒有看到,他的計劃已經慢慢在進行中,到時候必定先拿這個叔叔開刀。
皇帝不急,可是在場諸位王爺卻是急了,生怕阿濟格一時衝動將順治給剁了,趕緊派人護送著皇帝,一直到護送到安全的地方才算結束。
清算多爾袞開始之後,順治直接拿阿濟格開刀,先是將阿濟格抓起來,阿濟格在監獄裏麵也不死心,還想著越獄,結果又被搞了一把,最後被賜死!
阿濟格這輩子,原本是有大好前途的,明明自己是三兄弟的老大,卻被多爾袞死死捏住,多爾袞死後,自己低調一些,估計也能活下去,可阿濟格就是願意折騰,不把自己折騰死,就不算完!
這讓我想到了朱棣的兒子漢王朱高煦,也是自己一心求死,瞎折騰,最後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一句話,不作不死!
同一年,順治正式宣布,開始親政,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屬於順治的時代已經驟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