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鳳陽、壽州一帶的劉良佐,因常騎一匹花斑馬,人稱“花馬劉”,同高傑一樣,以前都是闖王李自成的部屬,高傑管內營,劉良佐管外營。
後來高傑投降朝廷,劉良佐見其頗受朝廷重用,緊跟著就投降了。
劉良佐投降朝廷後,一直在鳳陽、廬州、六安一帶同農民軍作戰,累功升至總兵官。
劉部軍紀之敗壞,在四鎮中都有名氣,以至於當初馬士英調其至臨淮時,臨淮府軍民竟自動登城堅守,拒其入境,後被迫入駐壽州。
多鐸大軍南下之後,劉良佐一直坐臥不安。
待清兵圍困揚州之後,劉良佐就下定了決心,隻要揚州一失,自己馬上率部投降多鐸,當然在正式投降之前,也得派人先聯絡聯絡。
哪知道這一聯絡就出問題了,就在聯絡期間,一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豫親王多鐸竟然在揚州城下被打敗了,而且是被上天派來的“天使”打敗的。
久經戰陣的“花馬劉”當然知道以一戰勝敗論英雄肯定不妥,因此又拖了好多天,對清兵派來的信使一直敷衍應付著,拖到後來又聽到許$∑,定國在揚州被全殲,耿繼茂被擊垮的消息。
這接二連三傳來的消息讓劉良佐不得不小心起來。
找個主人得找個潛力股,象多鐸這種一敗再敗的,值不值得自己投靠,劉良佐覺得還需要再考察一番。
當多鐸派人前來催促派兵前去六合增援時,劉良佐的心開始真正動搖了。
小小的六合城,多鐸親率十幾萬大軍,就算黃得功部全部集中在六合,恐怕也未必是其對手,在揚州究竟發生了什麽?
一如繼往地拖。
兵力分散,集中需要時間;糧草籌備困難,一時難以湊齊,這也是理由。
至於派不派人到揚州去跟督師史可法聯絡,這個也需要考慮。
多鐸鬱悶之極,這連撤兵都撤得不自在。
廬州軍和揚州軍大隊人馬並沒敢追上來,但後麵追來了幾百騎兵,按說幾百騎兵如何是滿清勇士白甲兵的對手?一個衝鋒就讓他們全完蛋了。
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這些騎兵狡猾之極,他們專門盯著大清的步軍,一有機會就扔幾顆震天雷,然後上來砍殺一陣,待白甲兵聞信趕來時,他們撥馬就走,一點都不耽擱。
他們仿佛能看得極遠,大清騎兵剛一出動,他們就跑了。
實在跑不及了,就下來幾人,朝著大清騎兵就扔那種震天雷,雖然疾馳中的白甲兵損失不大,但總能損上幾人,還驚了馬,也就沒法再追了。
對十幾萬人馬的大軍來說,損失一二千人實在算不得什麽,但這士氣卻被這些騎兵搞得極其低落,就連糧草都被他們給燒了不少。
快到滁州了,氣憤之極的多鐸決定停下大軍,先把這些騎兵給解決了。
待大軍停了下來,卻又聽到斥候來報,這些騎兵全都不見了。
這些騎兵正是羅劍派出的,領兵將領是一師的騎兵大隊長樓挺。
本來羅劍還要安排幾支步槍隨行,這樣可防止清兵騎兵的圍剿。
但劉肇基堅決不同意,一個損壞的彈匣已經讓他後怕不已,再要損了幾支步槍,那可要了他的老命。
老劉說了,如果要帶步槍去,那他就親自帶隊。
羅劍無奈,隻得讓樓挺把望遠鏡給帶上,有了這東西,起碼可以觀敵在先,打不過先跑還不行嗎?
黃得功也安排了一百多人,這些騎兵都是久經戰陣,且對當地地形十分熟悉,這個要求羅劍當然求之不得。
按照預定計劃,這些騎兵把清兵大軍“護送”至滁州就返迴,因此當多鐸在滁州城外欲全殲他們時,他們已經在返迴的路上了。
樓挺坐在馬上還在細細迴味著大都督臨走前的交待,當時自己心裏還有點不服氣,哪有這樣打仗的?敵人來了咱就後撤?說難聽點,那叫逃跑。
大都督又說,等敵人駐紮下來了,讓上前不停的騷擾,讓他們不得安寧。這個主意真不錯,這幾天不停的騷擾中,就幹掉了一千多清兵,還燒掉了清兵那麽多的糧草。
大都督還把千裏眼這個寶貝給咱帶上了,說用這個觀察清兵騎兵的動向,如果他們來了,就趕快撤退。
記得當時自己說那不是沒卵子嗎?大都督說,你那不是勇氣,是拿雞蛋碰石頭。大都督是文化人,說話不象咱這麽粗俗,勇氣,你瞧,說得多文雅。
現在看來,大都督說的都是對的,有一次不就是撤慢了些,就損了十幾騎,要不是幾位兄弟拿著手雷拚死掩護,全軍能不能跑掉還真說不清楚呢。
樓挺想著想著嘴邊就露出笑容,旁邊的士兵看見了,問道:“大隊長,你高興啥呢?
“你說大都督他們是不是天上下來的神仙?不僅用的都是咱沒見過的寶物,連打仗都把清兵算計得死死的。”年輕士兵問自己的大隊長。
“你沒聽大都督說過嗎?他們都不是神仙,隻不過學的東西比我們多。大都督還說了,等形勢不緊了,還要請人教我們識字學文化呢。”
聽樓挺的解釋,年輕士兵臉上露出憧憬的神色,嘴裏喃喃說道:“咱也能學識字了?”
“能!大都督說話什麽時候不算數啊?到時候你小子要是學不好,我可要抽你!”士兵聲音雖小,樓挺卻是聽見了。
“長官,我一定好好學。當初俺們村裏有個秀才,愛坐在村頭看書,俺們幾個湊得近點都不讓,說俺們這些泥腿子哪配看聖賢書呢,現在想想都來氣。有啥了不起的,大都督神仙一樣的人物,都沒他的架子大。”
年輕士兵是個小話嘮,說起來就沒完,樓挺聽得不耐煩,一拍馬脖子,喊了一聲“駕!迴家了!”
伴隨著急馳的馬蹄聲,“迴家了”的聲音遠遠傳了開去。
坐臥不安的劉良佐又等來了一批信使,這信使卻是淮揚大都督羅劍派來的。
早就聽說了,這羅劍就是在揚州打敗多鐸大軍的“天使”,後被朝廷加賞封為大都督,按理說如今自己也是他的屬下了。
要是史督師派來的信使,可以隨便應付一下,或者幹脆不理也是可以的。
當初史可法督師淮揚,說實在話,史可法隻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自己還真沒把他放在眼裏,督師的命令,有利的可聽一聽,沒利的就當沒收到。
這“天使”大都督派來的信使可不能馬虎了,得好好接待,還不能讓他們知道滿清的信使還在城那頭住著呢。
往常督師派來的信使對自己都是客客氣氣的,自己也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上差,可是今天來的信使雖不算趾高氣揚,但也完全是一副上差公事公辦的架勢,這讓自己心裏真的沒底了,得先探探情況再說。
王秀楚坐在壽州劉良佐豪宅的堂屋客座上,正喝著茶,臉上很嚴肅的樣子。其實與其說是派的,倒不如說是王秀楚毛遂自薦要來壽州的。
劉良佐還沒過來,聽說是到城外軍營中去了,說不定找人商量對策去了,王秀楚並不著急,端著茶杯,腦子卻迴想著這半個多月的點點滴滴。
當初督師派自己到羅天使那兒當秘書,其實自己是不願意的,“秘書”是個什麽職位?這可從來沒聽說過。
當初從江都到揚州除了響應督師報效朝廷的號召之外,也想追隨在督師身邊學習。
督師身邊的集賢館裏象自己這樣的人不少,不知為何督師就相中了自己,把自己推薦給了羅天使。
後來羅天使給自己解釋說秘書是長官身邊的工作人員,是幫長官拾遺補缺的,自己這才明白這秘書的職責。
還沒等自己完全適應這個身份,羅天使已經被朝廷任命為大都督了,聽大家說,似乎權力比督師還大。
大都督人很和藹,也很樂觀,並不象督師那般嚴肅甚至悲苦的表情。
大都督似乎跟什麽人都談得來,跟督師、任府台這樣的人物能談上一整天,也能跑到軍營中跟最普通的士卒吹牛聊天,而且一聊就是一個時辰,甚至在街邊的店鋪裏跟客人都能聊上半天。
自己知道,自先皇駕崩以後,武將日漸跋扈,也隻有劉肇基那樣的忠勇之人才甘受督師驅使,其他武將對督師之令卻是愛聽不聽。
但這大都督好象就不同,這李成棟原是高傑軍中悍將,跟高傑一樣都是桀驁不馴的,哪知在大都督麵前就象老鼠遇到貓,被吃得死死的。就連黃得功都是侯爺了,手下兵馬五六萬人,對大都督也是言聽計從。
大都督年齡並不大,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但博學多才連督師也是佩服不已,但大都督所學與眾人似乎又有不同。
這不在接聖旨時就鬧出笑話了,大都督竟然說他對篆體字認不全,現在想想都好笑。
王秀楚想著,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這讓旁邊侍立的下人有些納悶,趕緊躬身施了一禮,悄悄退了出去,出門走過兩個院落,找到劉良佐把自己看到的趕緊說了。
“你是說這姓王的信使自己坐著就笑了?他們幾個之間沒有說話?”劉良佐有些納悶,跑到我這兒有啥可笑的。
“迴老爺話,他們幾個沒有說話,這姓王的信使好象在想什麽事,想著想著就笑了。”下人如實匯報。
劉良佐揮揮手讓下人下去,自己朝著幾個幕僚問道:“你們覺得這信使為啥自己就笑了呢?”
“也許揚州局勢大為好轉,他心裏高興吧。”一個士人打扮的幕僚說道。
其他幾人紛紛附和,以前督師派來的信使都是愁眉苦臉的,來找劉伯爺都是懇求的語氣,哪有這信使這般從容?
劉良佐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必須要見見這信使。他卻不知道羅劍派來的信使並不止這一批,還有三批信使分別奔鳳陽、臨淮和霍邱去了。
ps:新書敬請大家支持,救推薦,求收藏,謝謝了!
後來高傑投降朝廷,劉良佐見其頗受朝廷重用,緊跟著就投降了。
劉良佐投降朝廷後,一直在鳳陽、廬州、六安一帶同農民軍作戰,累功升至總兵官。
劉部軍紀之敗壞,在四鎮中都有名氣,以至於當初馬士英調其至臨淮時,臨淮府軍民竟自動登城堅守,拒其入境,後被迫入駐壽州。
多鐸大軍南下之後,劉良佐一直坐臥不安。
待清兵圍困揚州之後,劉良佐就下定了決心,隻要揚州一失,自己馬上率部投降多鐸,當然在正式投降之前,也得派人先聯絡聯絡。
哪知道這一聯絡就出問題了,就在聯絡期間,一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豫親王多鐸竟然在揚州城下被打敗了,而且是被上天派來的“天使”打敗的。
久經戰陣的“花馬劉”當然知道以一戰勝敗論英雄肯定不妥,因此又拖了好多天,對清兵派來的信使一直敷衍應付著,拖到後來又聽到許$∑,定國在揚州被全殲,耿繼茂被擊垮的消息。
這接二連三傳來的消息讓劉良佐不得不小心起來。
找個主人得找個潛力股,象多鐸這種一敗再敗的,值不值得自己投靠,劉良佐覺得還需要再考察一番。
當多鐸派人前來催促派兵前去六合增援時,劉良佐的心開始真正動搖了。
小小的六合城,多鐸親率十幾萬大軍,就算黃得功部全部集中在六合,恐怕也未必是其對手,在揚州究竟發生了什麽?
一如繼往地拖。
兵力分散,集中需要時間;糧草籌備困難,一時難以湊齊,這也是理由。
至於派不派人到揚州去跟督師史可法聯絡,這個也需要考慮。
多鐸鬱悶之極,這連撤兵都撤得不自在。
廬州軍和揚州軍大隊人馬並沒敢追上來,但後麵追來了幾百騎兵,按說幾百騎兵如何是滿清勇士白甲兵的對手?一個衝鋒就讓他們全完蛋了。
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這些騎兵狡猾之極,他們專門盯著大清的步軍,一有機會就扔幾顆震天雷,然後上來砍殺一陣,待白甲兵聞信趕來時,他們撥馬就走,一點都不耽擱。
他們仿佛能看得極遠,大清騎兵剛一出動,他們就跑了。
實在跑不及了,就下來幾人,朝著大清騎兵就扔那種震天雷,雖然疾馳中的白甲兵損失不大,但總能損上幾人,還驚了馬,也就沒法再追了。
對十幾萬人馬的大軍來說,損失一二千人實在算不得什麽,但這士氣卻被這些騎兵搞得極其低落,就連糧草都被他們給燒了不少。
快到滁州了,氣憤之極的多鐸決定停下大軍,先把這些騎兵給解決了。
待大軍停了下來,卻又聽到斥候來報,這些騎兵全都不見了。
這些騎兵正是羅劍派出的,領兵將領是一師的騎兵大隊長樓挺。
本來羅劍還要安排幾支步槍隨行,這樣可防止清兵騎兵的圍剿。
但劉肇基堅決不同意,一個損壞的彈匣已經讓他後怕不已,再要損了幾支步槍,那可要了他的老命。
老劉說了,如果要帶步槍去,那他就親自帶隊。
羅劍無奈,隻得讓樓挺把望遠鏡給帶上,有了這東西,起碼可以觀敵在先,打不過先跑還不行嗎?
黃得功也安排了一百多人,這些騎兵都是久經戰陣,且對當地地形十分熟悉,這個要求羅劍當然求之不得。
按照預定計劃,這些騎兵把清兵大軍“護送”至滁州就返迴,因此當多鐸在滁州城外欲全殲他們時,他們已經在返迴的路上了。
樓挺坐在馬上還在細細迴味著大都督臨走前的交待,當時自己心裏還有點不服氣,哪有這樣打仗的?敵人來了咱就後撤?說難聽點,那叫逃跑。
大都督又說,等敵人駐紮下來了,讓上前不停的騷擾,讓他們不得安寧。這個主意真不錯,這幾天不停的騷擾中,就幹掉了一千多清兵,還燒掉了清兵那麽多的糧草。
大都督還把千裏眼這個寶貝給咱帶上了,說用這個觀察清兵騎兵的動向,如果他們來了,就趕快撤退。
記得當時自己說那不是沒卵子嗎?大都督說,你那不是勇氣,是拿雞蛋碰石頭。大都督是文化人,說話不象咱這麽粗俗,勇氣,你瞧,說得多文雅。
現在看來,大都督說的都是對的,有一次不就是撤慢了些,就損了十幾騎,要不是幾位兄弟拿著手雷拚死掩護,全軍能不能跑掉還真說不清楚呢。
樓挺想著想著嘴邊就露出笑容,旁邊的士兵看見了,問道:“大隊長,你高興啥呢?
“你說大都督他們是不是天上下來的神仙?不僅用的都是咱沒見過的寶物,連打仗都把清兵算計得死死的。”年輕士兵問自己的大隊長。
“你沒聽大都督說過嗎?他們都不是神仙,隻不過學的東西比我們多。大都督還說了,等形勢不緊了,還要請人教我們識字學文化呢。”
聽樓挺的解釋,年輕士兵臉上露出憧憬的神色,嘴裏喃喃說道:“咱也能學識字了?”
“能!大都督說話什麽時候不算數啊?到時候你小子要是學不好,我可要抽你!”士兵聲音雖小,樓挺卻是聽見了。
“長官,我一定好好學。當初俺們村裏有個秀才,愛坐在村頭看書,俺們幾個湊得近點都不讓,說俺們這些泥腿子哪配看聖賢書呢,現在想想都來氣。有啥了不起的,大都督神仙一樣的人物,都沒他的架子大。”
年輕士兵是個小話嘮,說起來就沒完,樓挺聽得不耐煩,一拍馬脖子,喊了一聲“駕!迴家了!”
伴隨著急馳的馬蹄聲,“迴家了”的聲音遠遠傳了開去。
坐臥不安的劉良佐又等來了一批信使,這信使卻是淮揚大都督羅劍派來的。
早就聽說了,這羅劍就是在揚州打敗多鐸大軍的“天使”,後被朝廷加賞封為大都督,按理說如今自己也是他的屬下了。
要是史督師派來的信使,可以隨便應付一下,或者幹脆不理也是可以的。
當初史可法督師淮揚,說實在話,史可法隻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自己還真沒把他放在眼裏,督師的命令,有利的可聽一聽,沒利的就當沒收到。
這“天使”大都督派來的信使可不能馬虎了,得好好接待,還不能讓他們知道滿清的信使還在城那頭住著呢。
往常督師派來的信使對自己都是客客氣氣的,自己也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上差,可是今天來的信使雖不算趾高氣揚,但也完全是一副上差公事公辦的架勢,這讓自己心裏真的沒底了,得先探探情況再說。
王秀楚坐在壽州劉良佐豪宅的堂屋客座上,正喝著茶,臉上很嚴肅的樣子。其實與其說是派的,倒不如說是王秀楚毛遂自薦要來壽州的。
劉良佐還沒過來,聽說是到城外軍營中去了,說不定找人商量對策去了,王秀楚並不著急,端著茶杯,腦子卻迴想著這半個多月的點點滴滴。
當初督師派自己到羅天使那兒當秘書,其實自己是不願意的,“秘書”是個什麽職位?這可從來沒聽說過。
當初從江都到揚州除了響應督師報效朝廷的號召之外,也想追隨在督師身邊學習。
督師身邊的集賢館裏象自己這樣的人不少,不知為何督師就相中了自己,把自己推薦給了羅天使。
後來羅天使給自己解釋說秘書是長官身邊的工作人員,是幫長官拾遺補缺的,自己這才明白這秘書的職責。
還沒等自己完全適應這個身份,羅天使已經被朝廷任命為大都督了,聽大家說,似乎權力比督師還大。
大都督人很和藹,也很樂觀,並不象督師那般嚴肅甚至悲苦的表情。
大都督似乎跟什麽人都談得來,跟督師、任府台這樣的人物能談上一整天,也能跑到軍營中跟最普通的士卒吹牛聊天,而且一聊就是一個時辰,甚至在街邊的店鋪裏跟客人都能聊上半天。
自己知道,自先皇駕崩以後,武將日漸跋扈,也隻有劉肇基那樣的忠勇之人才甘受督師驅使,其他武將對督師之令卻是愛聽不聽。
但這大都督好象就不同,這李成棟原是高傑軍中悍將,跟高傑一樣都是桀驁不馴的,哪知在大都督麵前就象老鼠遇到貓,被吃得死死的。就連黃得功都是侯爺了,手下兵馬五六萬人,對大都督也是言聽計從。
大都督年齡並不大,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但博學多才連督師也是佩服不已,但大都督所學與眾人似乎又有不同。
這不在接聖旨時就鬧出笑話了,大都督竟然說他對篆體字認不全,現在想想都好笑。
王秀楚想著,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這讓旁邊侍立的下人有些納悶,趕緊躬身施了一禮,悄悄退了出去,出門走過兩個院落,找到劉良佐把自己看到的趕緊說了。
“你是說這姓王的信使自己坐著就笑了?他們幾個之間沒有說話?”劉良佐有些納悶,跑到我這兒有啥可笑的。
“迴老爺話,他們幾個沒有說話,這姓王的信使好象在想什麽事,想著想著就笑了。”下人如實匯報。
劉良佐揮揮手讓下人下去,自己朝著幾個幕僚問道:“你們覺得這信使為啥自己就笑了呢?”
“也許揚州局勢大為好轉,他心裏高興吧。”一個士人打扮的幕僚說道。
其他幾人紛紛附和,以前督師派來的信使都是愁眉苦臉的,來找劉伯爺都是懇求的語氣,哪有這信使這般從容?
劉良佐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必須要見見這信使。他卻不知道羅劍派來的信使並不止這一批,還有三批信使分別奔鳳陽、臨淮和霍邱去了。
ps:新書敬請大家支持,救推薦,求收藏,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