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在六合很是呆了一些日子。
明朝最大的煉鐵廠在太平府(今馬鞍山)一帶,雖然要過江,但守江的水師是黃得功的部屬。
在黃得功的陪同下,羅劍和劉為民到煉鐵廠深入進行了調研。
黃得功不明白大都督為啥要到煉鐵廠來,這不是工部官員應該幹的事嗎?
羅劍告訴他,要鑄造新的大炮,光靠煉鐵廠現在的技術可不行,得大力進行改造。
黃得功似懂非懂,但大都督要造大炮,這個他聽明白了,跟大都督說,有了新大炮,一定不能忘了他的廬州軍。
黃得功跟羅劍接觸時間越多,就越覺得看不透,這大都督看起來溫文爾雅的,象個文人,這話黃得功說不出來,是他的幕僚說的。
但黃得功覺得大都督骨子裏象個武將,要不咋會把士卒當成兄弟一樣呢,戰死的士卒不僅要立碑,知道有家眷在的,還親自帶上那好吃的罐頭前去家裏那啥,對了,叫慰問。
有人說大都督這是在收買人心,但黃得功覺得大都督這是從骨子裏就想這麽做,跟收買人心無關。
》↘, 大都督前幾天跟自己提過,想對軍隊進行整編整訓,自己想了好久,又去揚州一師和剛剛整編的二師去看了好幾天。
這一師就不必說了,那令行禁止,那訓練強度,各級將領的積極性之高,自己的廬州軍比都不敢比。
李成棟的徐州軍被淘汰了三千多人後,看起來卻更加精幹了,李成棟這廝正憋著一口氣拚命地抓訓練呢,說是要盡快趕上一師。
原先這徐州軍的軍紀差也是出了名的,督師在揚州經常拿他們頭疼,卻沒有一點辦法。
如今這徐州軍,哦,現在叫揚州二師了,駐紮在六合城外,卻從未聽過有一例擾民的事情報來。
如果整編後的隊伍都象一師二師那樣,黃得功覺得自己的廬州軍也應該接受整編。
但有些部屬覺得不好,認為大都督這是在分自己的權,這個得找他們談談,要讓大家都同意了,這整編才能進行得順利,大都督也是這麽說的。
羅劍他們在煉鐵廠呆了兩天,從采礦到冶煉的全過程都看過了,同劉為民商量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煉鋼廠建到揚州。
這太平府畢竟在長江以南,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如果在這兒建廠,估計要不了多久所有技術就會被滿清學過去了。
另外揚州附近已經建了不少工廠,基本都是劉為民在作技術指導,如果這煉鋼廠建到這兒,劉為民就太辛苦了,來迴跑都來不及。
再加上很多技術都要從電腦中查詢,而電腦必須留在大本營。
就連史可法等人都以為羅劍他們依仗的是猛士車和步槍手雷,也隻有羅劍幾人最明白,最大的依仗還是電腦中儲存的知識。
太平府在長江邊上,依靠航運,運輸不成問題。
人力現在也不成問題了,俘虜那麽多,象剛剛俘虜的二千多人,那都是很早就跟著孔有德的天助軍,壞事都幹盡了,不用來挖礦用來幹什麽?
迴到六合以後,羅劍召集開了一個軍政會議,這清兵退了,善後工作可不少。
清兵一到,如同蝗蟲過境,這清兵一退,剩下無主的田地可就太多了。
徐州軍中淘汰的士卒全部都被安排了從事軍墾,羅劍沒有采用揚州的集體農莊製,而是采用了承包製,說到底就是分田到戶了。
這些軍墾戶每年隻需交納一定的公糧,比以前佃戶家要交的租子可就少得太多了,按一般的收成算,隻有二成。
這時候佃戶交租一般都是五六成,有些黑了心的地主,甚至收到七成,往往交了租子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
軍墾戶要交納的公糧是根據田畝數固定了的,如有勤勞肯幹的,收入多,自家的日子就會好過。
而且羅劍還號召大家多搞農副業生產,這些產出是不用交納公糧的。
沒過幾天,六合城外的田野裏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麵,為了搶農時,羅劍甚至命令揚州兩個師和六合附近的廬州軍全部停止訓練,義務勞動了三天。
羅劍的這個命令軍人執行起來倒不覺得什麽,但讓六合城的官員們叫苦不迭。
大都督自己都脫了鞋襪下了水田,自己一個小小的縣官敢不跟上?
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這三天活那是幹得踏踏實實的,並非以前太平年景裏出城作個秀,好多官員三天活幹完了,連小妾的床都爬不上去了。
羅劍在六合忙得熱火朝天,史可法在揚州可就坐不住了,這朝廷派來的欽差一批又一批,讓史可法應付得焦頭爛額。
早在清軍退兵的第二天,羅劍就派人快馬通知了史可法。
聽到這個消息,史可法一個人在書房裏坐了很久,幕僚和下人們都不敢來打擾他,以為督師又遇上了什麽頭疼的事。
史可法想了很多,自己自從督師淮揚以來,不可謂不殫盡竭慮,不可謂不夙興夜寐,但局勢就是糜爛之極,甚至自己都差點與揚州城一起殞了。
為什麽羅劍他們一來很快就扭轉了局勢,他們從天而降的身份和攜帶的神兵利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史可法非常明白這些並不是全部。
史可法細細地思索著羅劍來到之後的所作所為,打了勝仗當然能鼓舞軍民士氣,但這些軍中將領們為什麽那麽快就能接受他,這讓史可法很是納悶。
自己以前對這些軍中悍將也是極盡安撫之策,對有些將領甚至折節下交,但他們似乎並不買賬,揚州被圍時,曾傳令各鎮前來救援,結果除了劉肇基帶了忠貫營前來,其餘卻並無一兵一卒。
象李成棟這樣的將領,把高傑的壞毛病學了個十成足,但麵對羅劍卻似乎變了個人,也沒見羅劍如何籠絡於他。
史可法知道,如果羅劍在六合再把黃得功給收服了,這淮揚大都督的權力恐怕在大明是前所未有的了。
史可法倒不擔心羅劍變成另一個藩鎮,隻是聽羅劍說他所在的後世並無皇帝了,平日裏聽他說話,對皇上和朝廷並無忠心之意,如果他一心要將這天下按後世的路來走,自己該怎麽辦?
先帝對自己有大恩,把自己從一個貧寒書生簡拔至大明兵部尚書,這大恩自己可不能忘了。
再說這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多年了,如果斷在自己手上,自己百年之後又有何麵目去見先帝?
想了想,史可法又覺得自己想得太遠了,這中路的清兵才剛剛退去,南明朝廷的危機並未全部解除,局勢才稍穩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時間在這兒胡思亂想。
揚州城外的百姓們忙著搶耕搶種,這南京的胖皇帝也不甘落後,這幾天每天都派人來催羅劍幾人進京,這讓史可法不勝其煩。
朝廷也接到了多鐸退兵的消息,馬士英知道後狠狠出了一口長氣,覺得自己這內閣首輔的位置暫時無恙了。
當天晚上馬閣部就在府上大宴賓客,當然是以自己過壽的名義,這樣除去請客的銀子,還能收入不少。
宴會上的戲班子是阮大铖帶來的。
阮大铖在羅劍出兵六合的第二天就迴南京了,他認為一旦揚州軍出動,六合就算保住了,也就放心大膽迴南京了。
這揚州的氣氛讓他有些受不了,大家都在拚命的忙著戰後重建,史可法也不搭理他,想找人談談詩文都找不著人。
宴會上眾文武官員除了給馬閣部拜壽外,說得最多的莫過於馬閣部慧眼識才了。
幾位天使雖是從天而降,但如果沒有馬閣部的破格使用,安能有今天大家痛快享樂的局麵?盡管這享樂的代價有點大,馬閣部過壽,總不能空著手來吧?
李沾跑迴南京後就去找過馬閣部,把他在揚州受羅劍的氣都向馬閣部哭訴了。
但馬閣部似乎並不太在意他的感受,隻是讓他以後離羅劍遠點,不要去招惹他就是了。
李沾又跑去找阮大铖,他認為阮大铖肯定與他有共同語言。
羅劍去江都收拾張澤之的事,盡管阮大铖諱莫如深,但那麽多隨從,又豈是嘴上都有把門的,李沾稍一打聽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他認為這是個機會,馬閣部雖不大買自己的賬,但和阮尚書卻是交情深厚。
哪知李沾去找阮大铖,剛說起對羅劍的不滿,卻被阮大铖給繞開了話題。
阮大铖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想在這南京城裏過安生日子,沒有羅劍領兵在外,那是不敢想的。
前段時間馬閣部私下準備和皇上偷偷逃離南京,這事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阮大铖卻剛好是這很少的人之一。
這讓他對馬閣部也有了戒心,這偷偷逃跑的事竟然不帶上他,這算是知交好友嗎?
阮大铖在揚州呆的時間不短,與羅劍的接觸中,反倒覺得羅劍這人心機不深,反而是個好交往的人,如果以後自己繼續能與他拉上關係,這後台可比馬閣部強多了。
那天李沾被羅劍大罵的事,阮大铖在場,當然知道得非常清楚。
雖然他也覺得羅劍做得有些過了,但你李沾也太沒眼力見了吧?大都督說你一句,你受了就是,還敢強辯,挨罵是活該。
阮大铖知道羅劍在揚州並沒有家室,自家女兒姿色出眾,雖然嫁給羅劍當不了正妻,正妻肯定是那柳蘭姑娘無疑了,但就是當個小妾,阮大铖也覺得不至於辱沒了自己的身份。
這事阮大铖覺得要抓緊,等大都督一來南京就找人說媒去。
今天李沾跑來說羅劍的不是,讓阮大铖很是惱火,心道我拉關係都來不及呢,你還來搗蛋,這要是傳到大都督耳裏,我渾身長嘴都說不清楚。
話不投機,李沾寒喧幾句也隻好走了。
沒有找到靠山和盟友的李沾隻得收起了獠牙,靜靜地蟄伏了起來。
ps:新人新作,敬請支持,敬請推薦、收藏!多謝了!
明朝最大的煉鐵廠在太平府(今馬鞍山)一帶,雖然要過江,但守江的水師是黃得功的部屬。
在黃得功的陪同下,羅劍和劉為民到煉鐵廠深入進行了調研。
黃得功不明白大都督為啥要到煉鐵廠來,這不是工部官員應該幹的事嗎?
羅劍告訴他,要鑄造新的大炮,光靠煉鐵廠現在的技術可不行,得大力進行改造。
黃得功似懂非懂,但大都督要造大炮,這個他聽明白了,跟大都督說,有了新大炮,一定不能忘了他的廬州軍。
黃得功跟羅劍接觸時間越多,就越覺得看不透,這大都督看起來溫文爾雅的,象個文人,這話黃得功說不出來,是他的幕僚說的。
但黃得功覺得大都督骨子裏象個武將,要不咋會把士卒當成兄弟一樣呢,戰死的士卒不僅要立碑,知道有家眷在的,還親自帶上那好吃的罐頭前去家裏那啥,對了,叫慰問。
有人說大都督這是在收買人心,但黃得功覺得大都督這是從骨子裏就想這麽做,跟收買人心無關。
》↘, 大都督前幾天跟自己提過,想對軍隊進行整編整訓,自己想了好久,又去揚州一師和剛剛整編的二師去看了好幾天。
這一師就不必說了,那令行禁止,那訓練強度,各級將領的積極性之高,自己的廬州軍比都不敢比。
李成棟的徐州軍被淘汰了三千多人後,看起來卻更加精幹了,李成棟這廝正憋著一口氣拚命地抓訓練呢,說是要盡快趕上一師。
原先這徐州軍的軍紀差也是出了名的,督師在揚州經常拿他們頭疼,卻沒有一點辦法。
如今這徐州軍,哦,現在叫揚州二師了,駐紮在六合城外,卻從未聽過有一例擾民的事情報來。
如果整編後的隊伍都象一師二師那樣,黃得功覺得自己的廬州軍也應該接受整編。
但有些部屬覺得不好,認為大都督這是在分自己的權,這個得找他們談談,要讓大家都同意了,這整編才能進行得順利,大都督也是這麽說的。
羅劍他們在煉鐵廠呆了兩天,從采礦到冶煉的全過程都看過了,同劉為民商量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煉鋼廠建到揚州。
這太平府畢竟在長江以南,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如果在這兒建廠,估計要不了多久所有技術就會被滿清學過去了。
另外揚州附近已經建了不少工廠,基本都是劉為民在作技術指導,如果這煉鋼廠建到這兒,劉為民就太辛苦了,來迴跑都來不及。
再加上很多技術都要從電腦中查詢,而電腦必須留在大本營。
就連史可法等人都以為羅劍他們依仗的是猛士車和步槍手雷,也隻有羅劍幾人最明白,最大的依仗還是電腦中儲存的知識。
太平府在長江邊上,依靠航運,運輸不成問題。
人力現在也不成問題了,俘虜那麽多,象剛剛俘虜的二千多人,那都是很早就跟著孔有德的天助軍,壞事都幹盡了,不用來挖礦用來幹什麽?
迴到六合以後,羅劍召集開了一個軍政會議,這清兵退了,善後工作可不少。
清兵一到,如同蝗蟲過境,這清兵一退,剩下無主的田地可就太多了。
徐州軍中淘汰的士卒全部都被安排了從事軍墾,羅劍沒有采用揚州的集體農莊製,而是采用了承包製,說到底就是分田到戶了。
這些軍墾戶每年隻需交納一定的公糧,比以前佃戶家要交的租子可就少得太多了,按一般的收成算,隻有二成。
這時候佃戶交租一般都是五六成,有些黑了心的地主,甚至收到七成,往往交了租子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
軍墾戶要交納的公糧是根據田畝數固定了的,如有勤勞肯幹的,收入多,自家的日子就會好過。
而且羅劍還號召大家多搞農副業生產,這些產出是不用交納公糧的。
沒過幾天,六合城外的田野裏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麵,為了搶農時,羅劍甚至命令揚州兩個師和六合附近的廬州軍全部停止訓練,義務勞動了三天。
羅劍的這個命令軍人執行起來倒不覺得什麽,但讓六合城的官員們叫苦不迭。
大都督自己都脫了鞋襪下了水田,自己一個小小的縣官敢不跟上?
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這三天活那是幹得踏踏實實的,並非以前太平年景裏出城作個秀,好多官員三天活幹完了,連小妾的床都爬不上去了。
羅劍在六合忙得熱火朝天,史可法在揚州可就坐不住了,這朝廷派來的欽差一批又一批,讓史可法應付得焦頭爛額。
早在清軍退兵的第二天,羅劍就派人快馬通知了史可法。
聽到這個消息,史可法一個人在書房裏坐了很久,幕僚和下人們都不敢來打擾他,以為督師又遇上了什麽頭疼的事。
史可法想了很多,自己自從督師淮揚以來,不可謂不殫盡竭慮,不可謂不夙興夜寐,但局勢就是糜爛之極,甚至自己都差點與揚州城一起殞了。
為什麽羅劍他們一來很快就扭轉了局勢,他們從天而降的身份和攜帶的神兵利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史可法非常明白這些並不是全部。
史可法細細地思索著羅劍來到之後的所作所為,打了勝仗當然能鼓舞軍民士氣,但這些軍中將領們為什麽那麽快就能接受他,這讓史可法很是納悶。
自己以前對這些軍中悍將也是極盡安撫之策,對有些將領甚至折節下交,但他們似乎並不買賬,揚州被圍時,曾傳令各鎮前來救援,結果除了劉肇基帶了忠貫營前來,其餘卻並無一兵一卒。
象李成棟這樣的將領,把高傑的壞毛病學了個十成足,但麵對羅劍卻似乎變了個人,也沒見羅劍如何籠絡於他。
史可法知道,如果羅劍在六合再把黃得功給收服了,這淮揚大都督的權力恐怕在大明是前所未有的了。
史可法倒不擔心羅劍變成另一個藩鎮,隻是聽羅劍說他所在的後世並無皇帝了,平日裏聽他說話,對皇上和朝廷並無忠心之意,如果他一心要將這天下按後世的路來走,自己該怎麽辦?
先帝對自己有大恩,把自己從一個貧寒書生簡拔至大明兵部尚書,這大恩自己可不能忘了。
再說這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多年了,如果斷在自己手上,自己百年之後又有何麵目去見先帝?
想了想,史可法又覺得自己想得太遠了,這中路的清兵才剛剛退去,南明朝廷的危機並未全部解除,局勢才稍穩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時間在這兒胡思亂想。
揚州城外的百姓們忙著搶耕搶種,這南京的胖皇帝也不甘落後,這幾天每天都派人來催羅劍幾人進京,這讓史可法不勝其煩。
朝廷也接到了多鐸退兵的消息,馬士英知道後狠狠出了一口長氣,覺得自己這內閣首輔的位置暫時無恙了。
當天晚上馬閣部就在府上大宴賓客,當然是以自己過壽的名義,這樣除去請客的銀子,還能收入不少。
宴會上的戲班子是阮大铖帶來的。
阮大铖在羅劍出兵六合的第二天就迴南京了,他認為一旦揚州軍出動,六合就算保住了,也就放心大膽迴南京了。
這揚州的氣氛讓他有些受不了,大家都在拚命的忙著戰後重建,史可法也不搭理他,想找人談談詩文都找不著人。
宴會上眾文武官員除了給馬閣部拜壽外,說得最多的莫過於馬閣部慧眼識才了。
幾位天使雖是從天而降,但如果沒有馬閣部的破格使用,安能有今天大家痛快享樂的局麵?盡管這享樂的代價有點大,馬閣部過壽,總不能空著手來吧?
李沾跑迴南京後就去找過馬閣部,把他在揚州受羅劍的氣都向馬閣部哭訴了。
但馬閣部似乎並不太在意他的感受,隻是讓他以後離羅劍遠點,不要去招惹他就是了。
李沾又跑去找阮大铖,他認為阮大铖肯定與他有共同語言。
羅劍去江都收拾張澤之的事,盡管阮大铖諱莫如深,但那麽多隨從,又豈是嘴上都有把門的,李沾稍一打聽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他認為這是個機會,馬閣部雖不大買自己的賬,但和阮尚書卻是交情深厚。
哪知李沾去找阮大铖,剛說起對羅劍的不滿,卻被阮大铖給繞開了話題。
阮大铖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想在這南京城裏過安生日子,沒有羅劍領兵在外,那是不敢想的。
前段時間馬閣部私下準備和皇上偷偷逃離南京,這事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阮大铖卻剛好是這很少的人之一。
這讓他對馬閣部也有了戒心,這偷偷逃跑的事竟然不帶上他,這算是知交好友嗎?
阮大铖在揚州呆的時間不短,與羅劍的接觸中,反倒覺得羅劍這人心機不深,反而是個好交往的人,如果以後自己繼續能與他拉上關係,這後台可比馬閣部強多了。
那天李沾被羅劍大罵的事,阮大铖在場,當然知道得非常清楚。
雖然他也覺得羅劍做得有些過了,但你李沾也太沒眼力見了吧?大都督說你一句,你受了就是,還敢強辯,挨罵是活該。
阮大铖知道羅劍在揚州並沒有家室,自家女兒姿色出眾,雖然嫁給羅劍當不了正妻,正妻肯定是那柳蘭姑娘無疑了,但就是當個小妾,阮大铖也覺得不至於辱沒了自己的身份。
這事阮大铖覺得要抓緊,等大都督一來南京就找人說媒去。
今天李沾跑來說羅劍的不是,讓阮大铖很是惱火,心道我拉關係都來不及呢,你還來搗蛋,這要是傳到大都督耳裏,我渾身長嘴都說不清楚。
話不投機,李沾寒喧幾句也隻好走了。
沒有找到靠山和盟友的李沾隻得收起了獠牙,靜靜地蟄伏了起來。
ps:新人新作,敬請支持,敬請推薦、收藏!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