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考慮戰艦的設計是大問題,當即又讓人把宋應星、方以智、陳子龍和幾個老工匠給找了過來。
羅劍給大家介紹了目前英國已經製造出的“海上君王”戰艦的相關情況,也給大家做個參考。
宋應星和陳子龍等人對羅劍急著造先進的戰艦有些不大讚同,認為揚州目前的發展這個不是重點。
“諸位,我們揚州目前的貿易除了南方明朝治下的一些區域,主要還是北方滿清占領區,現在滿清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旦他們認識到了,對這些貿易進行封鎖,咱們揚州的經濟來源就會成大問題。”
羅劍耐心地給大家做著解釋,看大家頻頻點頭,接著說道:“而海上貿易的巨大利潤,以後將會是世界各國爭奪的重點,我們如果現在不抓緊,到時候就會落後,這也是我急著造海上戰艦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大家都知道,北京離海邊不遠,而滿清的大本營東北一帶也是臨海,咱們以後必須從海上登陸,直擊這些地方,如果沒有一隻強大的海上艦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我希望大家提高認識,把這件事情抓好。”
『√,
陳子龍和方以智沒有想到羅劍竟想得這麽遠,都用敬佩的眼光看著羅劍。
“而先進戰艦的生產是所有各項技術的集大成,生產的過程對各項技術的進步也是極大的推進。宋老,你們蒸汽機研製出來以後,我覺得第一要解決各個工廠的動力問題,比如煉鋼廠,如果用了蒸汽機作為動力,鼓風設備效率將大大提高,對產量提高也會有幫助吧?還有,如果用在各種機床上,那效率提高可不是一點哦。”
“我覺得蒸汽機應用到戰艦上不要著急,先弄幾艘小一點的船,在河裏做實驗,成功了積累了經驗再安裝到戰艦上,這樣就不至於出了問題再來做大的改動。”
“還有,懋中兄,你的煉鋼廠和其他幾個廠之間的物資運輸,我看就極為麻煩,為什麽不製作幾條鐵軌把這些廠連接起來,這樣可以節省不少人力,也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也可以為以後修建鐵路作一些嚐試。”
“鐵路?興華你是說要用鐵來鋪路?太敗家了吧?”宋應星顯然還不知道鐵路的存在。
“宋老,鐵路不是用鐵來鋪路,是在路上鋪上枕木,再安上兩根鐵軌。”小劉在一旁解釋道,邊說還找紙筆劃了一個示意圖。
“蒸汽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來造機車,一次可以拉動幾萬、幾十萬斤甚至幾百萬斤的物資,當然,現在我們的鋼鐵產量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這是我們以後發展的方向。”羅劍跟著解釋道。
“唉,老頭子老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那一天呢?你們年輕人可得加把勁,最好能讓我這老頭子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啊。”宋應星聽了,感慨地說道。
“宋老,您還六十都不到呢,您老起碼能活一百歲,以咱們這種發展速度,要不了幾年,咱們的鐵路就能開工建設了,到時請您老第一個坐火車去旅行。”羅劍笑著說道。
宋應星聽了笑著搖了搖頭。
說到這裏,羅劍有了再建一個煉鋼廠的想法,技術現在倒是不成問題,隻是不知道資金上還能不能抽得出來,這個得迴去找史可法商量一下。
本來是召集大家前來商量建造戰艦的事,結果弄成了揚州工業發展的研討會,會議一直開到晚上十一點多,羅劍讓小劉找了個房間對付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才趕迴揚州。
農曆十一月的北京城已是寒風凜洌,城外仍有不少失去土地流民和乞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北京城裏卻是歡樂的海洋。
和談成功的消息傳迴北京,滿清朝野上下一片歡騰,仿佛和談的消息剛傳到南京一般。
高興的大都是滿人,終於不用打仗了,這日子比以前在關外時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吃的住的再也不用自己動手,為了混口飯吃,想當滿人的奴才到處都是,城外的田地也任由滿人們圈占,這樣的日子不打仗了,過得才真叫舒服。
漢臣們對此消息卻是莫衷一是,有些漢臣家在南方,有的甚至還有親人在南明治下,投了滿清之後,倒是迫切希望滿清能統一天下,好讓他們的家鄉也在滿清治內。
此時已經成為皇叔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卻在紫禁城武英殿裏看著眼前的奏折大發雷霆,這和談才剛剛結束,這些滿人們就把以前的一套做法又搬了出來,不少人開始大肆圈地,不少人對漢人嚴酷無比,沒有幾個滿人貴族家裏一天不死幾個漢人,連範文程這樣的漢臣都覺得太過分了,也寫了奏折上來,漢臣們寫的奏折更是撂成了高高一疊。
這幫蠢貨!你們難道不知道揚州的漢人們正在磨刀霍霍嗎?你們真的以為同南明朝廷的一紙和約能約束得了揚州軍嗎?多爾袞在心裏罵道。
為了對付揚州軍,多爾袞放下身架,親自到將作監賞賜那些低賤的匠人們,又找到南明遺留下來的幾個洋人,求他們幫大清製作精良的火器,這幫洋人還推三阻四的,讓多爾袞惱火不已。
多爾袞把湯若望請到宮裏好生撫慰,請他派人再去請些西洋的匠人來幫助大清製作火器,湯若望卻提出要求,若他日大清一統天下,必須把基督教設為國教。
到時候統一了全天下,誰還會理會你們那一套?多爾袞心裏這麽想著,嘴裏卻飛快地答應了下來。
去西洋的使者已經拿著湯若望的書信出發了,從西洋一來一迴怕要個半年以上吧,天才知道揚州軍什麽時候又要再起刀兵,大清遠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多爾袞看著眼前的奏折,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沉思良久,多爾袞還是決定把滿臣和蒙古大臣們召集起來,給大家講清這個道理,如果大家都轉不過彎來,大清還不如撤迴關內算了。
“恭喜皇叔父攝政王,我大清如今平安詳和,皇叔父攝政王功莫大焉!”幾個滿人大臣上前恭賀道。
聽到幾人恭賀,大家也紛紛上前施禮。
“平安詳和?大家還是早做準備,不日我大清將撤迴關內,把北京城交還大明,咱們依舊去關外平安詳和吧。”多爾袞淡淡地說道。
聽到多爾袞這麽一說,有些人疑惑地看著多爾袞,象索尼等人卻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大家想過平安日子,我也想,但是咱們得問問揚州軍答應不答應?你們都知道,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都是連年幹旱,明年是否還是一樣,隻有天才知道,咱們京畿一帶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還得靠運河來運糧食。”
多爾袞慢慢說著,聽得索尼等人頻頻點頭,有些人卻是一幅無所謂的神情。
“現在運河被揚州軍把持著,兩湖一帶的糧食根本運不過來,現在北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四兩多銀子一擔,如果明年還是這樣,我看大家的好日子也算到頭了。”
聽到多爾袞這麽一說,眾人才開始緊張起來。
“這還隻是一方麵,大家真的以為我們大清能同大明共存嗎?我告訴大家,我們跟大明已經是世仇,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大明朝廷可能希望維持現狀,但現在出了個揚州軍,他們肯罷休嗎?大家可能隻覺得揚州軍打仗很厲害,咱們大清在他們麵前老打敗仗,但是我再告訴大家,他們籠絡人心的本事更是厲害。”
“攝政王說得對呀,當初他們那個大都督一封《告中國同胞書》不知拉走了多少讀書人,長此以往,人心都向著揚州,咱們大清比當初蒙古人都會不如,蒙古人好歹坐了一百多年江山,咱們恐怕連明年都熬不過去,咱們滿人人少,如果大家還在貪圖安逸,貪圖享受,恐怕離亡國也不遠了。”索尼接著多爾袞的話說道。
大家見多爾袞的對頭索尼都這樣說,越發緊張起來。
“攝政王,那我們要怎麽做?”有人問道。
“怎麽做?你們看看這些,先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再說。”多爾袞拿起案幾上的奏折遞給眾人。
“近來我觀史書,哪個朝代開國之初都是輕徭薄賦,大力鼓勵生產,安頓民生,這個朝代才會興旺,而我大清現在對漢人極盡盤剝之能事,恐不是大清之福啊。”大學士剛林跟著說道。
“你們到北京城外去看看,還有多少流民?多少乞丐?又有多少滿人還在不停地圈地?還在不停的拉人為奴?這樣的漢人隻要有人登高一唿,你說他們會不會再拿起刀子朝你們頭上砍過來?”多爾袞陰沉著臉說道。
“據多鐸從河南,譚泰從山東報來的消息稱,揚州在淮安和鳳陽一帶都是極力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其賦稅之低,為有史以來最低,河南、山東等地大量漢人逃往這些地方,長此以往,我們用什麽跟揚州爭鬥?”多爾袞見大家都聽了進去,又接著說道。
“揚州軍雖然沒有了那些神兵利器,但其新火器層出不窮,咱們大清如果仍是靠著馬上騎射的功夫,遲早會被揚州軍趕盡殺絕,如果你們隻貪圖眼前的享受,那就抓緊時間享受吧,反正也享受不了多長時間了,等揚州軍殺來時,大家恐怕逃到天邊也不行了。”
“攝政王說得好啊,這些日子我也在想這些事兒,也找了好些個同揚州軍打過仗的兵卒問了,揚州軍盡管隻有六七萬人馬,但盡為精兵,其訓練之嚴格,紀律之嚴明,與大明萬曆年間的戚家軍相比也絲毫不差,有這樣的對手在臥榻之旁,我們有什麽理由說現在已經平安詳和了?”索尼接著補充道,多爾袞聽了也是連連頜首。
“我們同南明和談的根本目的在於爭取時間,一來咱們治下不靖,需要時間治理,二來咱們也得找到對付揚州軍的辦法,而不是爭取時間讓大家享受,讓大家再次去把治下的漢人給逼反了。”多爾袞接著索尼的話說道。
見眾人都逐漸明白了過來,多爾袞這才臉色稍霽,語氣也變得和緩了許多。
“縱觀豫親王對揚州軍的幾次大戰,凡步軍與其交戰,均是不堪一擊,隻有騎兵方可對其產生一定威脅,而我大清騎兵數量並不能至揚州軍於死地,因此當前第一要務乃是繼續擴充騎兵,幾位蒙古王爺要迴草原再次征集戰馬,組建騎兵,待他日與揚州軍決戰時方可一鼓而下。”多爾袞對幾個蒙古王爺吩咐道。
幾個蒙古王爺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見多爾袞又沉下臉來,不敢拒絕,隻得勉強答應下來。
隨後多爾袞又交待對待漢人一定要采取和緩的政策,萬不可再逼死漢人,倘若再發現有此事出現,必嚴懲不貸,已經明白過來了的一眾滿臣應聲不迭。
跟滿人和蒙古交待完之後,多爾袞馬不停蹄又召集一幫漢臣商議。
這次商議的主題是一些政策的調整,重點是盡快重開科舉,讀書人的心必須盡快抓住。
多爾袞也想學著揚州一般輕徭薄賦,但卻遭到了幾乎所有漢臣的一致搖頭否決。
這點倒不是這些漢臣們顧惜漢人,而是滿清目前根本不具備輕徭薄賦的基礎。
低賦稅的前提是社會穩定,統治者主觀上有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願望,而滿清目前占領的地區連統治都還未穩固,與南明朝廷尤其與揚州軍隨時可能戰火再起,軍隊的數量就決定了賦稅不可能輕了。
另外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滿人占領的地區,已經圈占了大量的土地,而這些滿人為了掠取更多的利益,采用“投充”的方式逼迫大量農民把農田掛其名下,而這些滿人是不用交納賦稅的。
僅靠現在占領區收取賦稅已經有些入不敷出,更何況再減免賦稅,真要那樣,恐怕滿清朝廷的正常運轉都維持不了。
聽到漢臣們這麽一分析,多爾袞覺得自己被逼到了一個死胡同。
如果逼著滿人貴族們放棄既得利益,肯定會讓這些滿人極為不滿,沒有這些滿人貴族的支持,自己這個大清攝政王存在的基礎都沒有了。
倘若還是這樣重稅重賦,統治區的不穩定將是眼見的。
無奈之極的多爾袞揮手讓眾臣們退了出去,把範文程留了下來。
剛才眾漢臣紛紛發言,而範文程卻一言未發,多爾袞知道他有話要說。
“攝政王不必憂慮,臣以為我大清目前遇到的困難並不是象大家說的那麽嚴重。”範文程的話讓多爾袞精神一振。
“請範愛卿快快說來。”
“臣以為我大清目前最大的敵人乃是揚州軍,大清目前不能用軍事手段解決揚州軍,臣以為與其背靠南明朝廷,且得到南明朝廷的大力支持有著密切關係。”
範文程不緊不慢地說著,聽得多爾袞若有所思。
“那麽要解決揚州軍的問題,臣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是繼續拉攏南明朝廷中與揚州軍不對付的一幹大臣,逐步使揚州與南明朝廷離心離德,最終讓揚州得不到南明朝廷的支持;二是我大清得盡快解決大順軍和大西軍的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難度不大,和談中已經與南明朝廷達成協議,南明朝廷不會幹預大清剿滅大順軍和大西軍。”
範文程略略停頓了一下,多爾袞趕緊讓太監端上水來,讓範文程先喝口水再慢慢說。
範文程感激地看了一眼多爾袞,接著說道:“我大清在剿滅這兩股力量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擴大著地盤,我們可借機在兩湖一帶集結重兵,則可將兩廣一鼓而下,如此南明朝廷和揚州軍所轄地域已經極小,其一隅之地何能對抗我大清全國之力?”
聽了範文程所說,多爾袞略略覺得開解了一些,但其對揚州軍的憂懼卻仍是未去。
第二天,多爾袞收到了洪承疇從湖北寫來的長長的奏折,這才覺得心裏踏實了許多,因為洪承疇奏折裏所寫比範文程說的更有操作性,且所需的時間還要少得多。
ps:大章獻上,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推薦票、收藏可不要吝嗇哦!
羅劍給大家介紹了目前英國已經製造出的“海上君王”戰艦的相關情況,也給大家做個參考。
宋應星和陳子龍等人對羅劍急著造先進的戰艦有些不大讚同,認為揚州目前的發展這個不是重點。
“諸位,我們揚州目前的貿易除了南方明朝治下的一些區域,主要還是北方滿清占領區,現在滿清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旦他們認識到了,對這些貿易進行封鎖,咱們揚州的經濟來源就會成大問題。”
羅劍耐心地給大家做著解釋,看大家頻頻點頭,接著說道:“而海上貿易的巨大利潤,以後將會是世界各國爭奪的重點,我們如果現在不抓緊,到時候就會落後,這也是我急著造海上戰艦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大家都知道,北京離海邊不遠,而滿清的大本營東北一帶也是臨海,咱們以後必須從海上登陸,直擊這些地方,如果沒有一隻強大的海上艦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我希望大家提高認識,把這件事情抓好。”
『√,
陳子龍和方以智沒有想到羅劍竟想得這麽遠,都用敬佩的眼光看著羅劍。
“而先進戰艦的生產是所有各項技術的集大成,生產的過程對各項技術的進步也是極大的推進。宋老,你們蒸汽機研製出來以後,我覺得第一要解決各個工廠的動力問題,比如煉鋼廠,如果用了蒸汽機作為動力,鼓風設備效率將大大提高,對產量提高也會有幫助吧?還有,如果用在各種機床上,那效率提高可不是一點哦。”
“我覺得蒸汽機應用到戰艦上不要著急,先弄幾艘小一點的船,在河裏做實驗,成功了積累了經驗再安裝到戰艦上,這樣就不至於出了問題再來做大的改動。”
“還有,懋中兄,你的煉鋼廠和其他幾個廠之間的物資運輸,我看就極為麻煩,為什麽不製作幾條鐵軌把這些廠連接起來,這樣可以節省不少人力,也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也可以為以後修建鐵路作一些嚐試。”
“鐵路?興華你是說要用鐵來鋪路?太敗家了吧?”宋應星顯然還不知道鐵路的存在。
“宋老,鐵路不是用鐵來鋪路,是在路上鋪上枕木,再安上兩根鐵軌。”小劉在一旁解釋道,邊說還找紙筆劃了一個示意圖。
“蒸汽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來造機車,一次可以拉動幾萬、幾十萬斤甚至幾百萬斤的物資,當然,現在我們的鋼鐵產量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這是我們以後發展的方向。”羅劍跟著解釋道。
“唉,老頭子老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那一天呢?你們年輕人可得加把勁,最好能讓我這老頭子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啊。”宋應星聽了,感慨地說道。
“宋老,您還六十都不到呢,您老起碼能活一百歲,以咱們這種發展速度,要不了幾年,咱們的鐵路就能開工建設了,到時請您老第一個坐火車去旅行。”羅劍笑著說道。
宋應星聽了笑著搖了搖頭。
說到這裏,羅劍有了再建一個煉鋼廠的想法,技術現在倒是不成問題,隻是不知道資金上還能不能抽得出來,這個得迴去找史可法商量一下。
本來是召集大家前來商量建造戰艦的事,結果弄成了揚州工業發展的研討會,會議一直開到晚上十一點多,羅劍讓小劉找了個房間對付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才趕迴揚州。
農曆十一月的北京城已是寒風凜洌,城外仍有不少失去土地流民和乞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北京城裏卻是歡樂的海洋。
和談成功的消息傳迴北京,滿清朝野上下一片歡騰,仿佛和談的消息剛傳到南京一般。
高興的大都是滿人,終於不用打仗了,這日子比以前在關外時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吃的住的再也不用自己動手,為了混口飯吃,想當滿人的奴才到處都是,城外的田地也任由滿人們圈占,這樣的日子不打仗了,過得才真叫舒服。
漢臣們對此消息卻是莫衷一是,有些漢臣家在南方,有的甚至還有親人在南明治下,投了滿清之後,倒是迫切希望滿清能統一天下,好讓他們的家鄉也在滿清治內。
此時已經成為皇叔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卻在紫禁城武英殿裏看著眼前的奏折大發雷霆,這和談才剛剛結束,這些滿人們就把以前的一套做法又搬了出來,不少人開始大肆圈地,不少人對漢人嚴酷無比,沒有幾個滿人貴族家裏一天不死幾個漢人,連範文程這樣的漢臣都覺得太過分了,也寫了奏折上來,漢臣們寫的奏折更是撂成了高高一疊。
這幫蠢貨!你們難道不知道揚州的漢人們正在磨刀霍霍嗎?你們真的以為同南明朝廷的一紙和約能約束得了揚州軍嗎?多爾袞在心裏罵道。
為了對付揚州軍,多爾袞放下身架,親自到將作監賞賜那些低賤的匠人們,又找到南明遺留下來的幾個洋人,求他們幫大清製作精良的火器,這幫洋人還推三阻四的,讓多爾袞惱火不已。
多爾袞把湯若望請到宮裏好生撫慰,請他派人再去請些西洋的匠人來幫助大清製作火器,湯若望卻提出要求,若他日大清一統天下,必須把基督教設為國教。
到時候統一了全天下,誰還會理會你們那一套?多爾袞心裏這麽想著,嘴裏卻飛快地答應了下來。
去西洋的使者已經拿著湯若望的書信出發了,從西洋一來一迴怕要個半年以上吧,天才知道揚州軍什麽時候又要再起刀兵,大清遠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多爾袞看著眼前的奏折,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沉思良久,多爾袞還是決定把滿臣和蒙古大臣們召集起來,給大家講清這個道理,如果大家都轉不過彎來,大清還不如撤迴關內算了。
“恭喜皇叔父攝政王,我大清如今平安詳和,皇叔父攝政王功莫大焉!”幾個滿人大臣上前恭賀道。
聽到幾人恭賀,大家也紛紛上前施禮。
“平安詳和?大家還是早做準備,不日我大清將撤迴關內,把北京城交還大明,咱們依舊去關外平安詳和吧。”多爾袞淡淡地說道。
聽到多爾袞這麽一說,有些人疑惑地看著多爾袞,象索尼等人卻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大家想過平安日子,我也想,但是咱們得問問揚州軍答應不答應?你們都知道,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都是連年幹旱,明年是否還是一樣,隻有天才知道,咱們京畿一帶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還得靠運河來運糧食。”
多爾袞慢慢說著,聽得索尼等人頻頻點頭,有些人卻是一幅無所謂的神情。
“現在運河被揚州軍把持著,兩湖一帶的糧食根本運不過來,現在北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四兩多銀子一擔,如果明年還是這樣,我看大家的好日子也算到頭了。”
聽到多爾袞這麽一說,眾人才開始緊張起來。
“這還隻是一方麵,大家真的以為我們大清能同大明共存嗎?我告訴大家,我們跟大明已經是世仇,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大明朝廷可能希望維持現狀,但現在出了個揚州軍,他們肯罷休嗎?大家可能隻覺得揚州軍打仗很厲害,咱們大清在他們麵前老打敗仗,但是我再告訴大家,他們籠絡人心的本事更是厲害。”
“攝政王說得對呀,當初他們那個大都督一封《告中國同胞書》不知拉走了多少讀書人,長此以往,人心都向著揚州,咱們大清比當初蒙古人都會不如,蒙古人好歹坐了一百多年江山,咱們恐怕連明年都熬不過去,咱們滿人人少,如果大家還在貪圖安逸,貪圖享受,恐怕離亡國也不遠了。”索尼接著多爾袞的話說道。
大家見多爾袞的對頭索尼都這樣說,越發緊張起來。
“攝政王,那我們要怎麽做?”有人問道。
“怎麽做?你們看看這些,先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再說。”多爾袞拿起案幾上的奏折遞給眾人。
“近來我觀史書,哪個朝代開國之初都是輕徭薄賦,大力鼓勵生產,安頓民生,這個朝代才會興旺,而我大清現在對漢人極盡盤剝之能事,恐不是大清之福啊。”大學士剛林跟著說道。
“你們到北京城外去看看,還有多少流民?多少乞丐?又有多少滿人還在不停地圈地?還在不停的拉人為奴?這樣的漢人隻要有人登高一唿,你說他們會不會再拿起刀子朝你們頭上砍過來?”多爾袞陰沉著臉說道。
“據多鐸從河南,譚泰從山東報來的消息稱,揚州在淮安和鳳陽一帶都是極力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其賦稅之低,為有史以來最低,河南、山東等地大量漢人逃往這些地方,長此以往,我們用什麽跟揚州爭鬥?”多爾袞見大家都聽了進去,又接著說道。
“揚州軍雖然沒有了那些神兵利器,但其新火器層出不窮,咱們大清如果仍是靠著馬上騎射的功夫,遲早會被揚州軍趕盡殺絕,如果你們隻貪圖眼前的享受,那就抓緊時間享受吧,反正也享受不了多長時間了,等揚州軍殺來時,大家恐怕逃到天邊也不行了。”
“攝政王說得好啊,這些日子我也在想這些事兒,也找了好些個同揚州軍打過仗的兵卒問了,揚州軍盡管隻有六七萬人馬,但盡為精兵,其訓練之嚴格,紀律之嚴明,與大明萬曆年間的戚家軍相比也絲毫不差,有這樣的對手在臥榻之旁,我們有什麽理由說現在已經平安詳和了?”索尼接著補充道,多爾袞聽了也是連連頜首。
“我們同南明和談的根本目的在於爭取時間,一來咱們治下不靖,需要時間治理,二來咱們也得找到對付揚州軍的辦法,而不是爭取時間讓大家享受,讓大家再次去把治下的漢人給逼反了。”多爾袞接著索尼的話說道。
見眾人都逐漸明白了過來,多爾袞這才臉色稍霽,語氣也變得和緩了許多。
“縱觀豫親王對揚州軍的幾次大戰,凡步軍與其交戰,均是不堪一擊,隻有騎兵方可對其產生一定威脅,而我大清騎兵數量並不能至揚州軍於死地,因此當前第一要務乃是繼續擴充騎兵,幾位蒙古王爺要迴草原再次征集戰馬,組建騎兵,待他日與揚州軍決戰時方可一鼓而下。”多爾袞對幾個蒙古王爺吩咐道。
幾個蒙古王爺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見多爾袞又沉下臉來,不敢拒絕,隻得勉強答應下來。
隨後多爾袞又交待對待漢人一定要采取和緩的政策,萬不可再逼死漢人,倘若再發現有此事出現,必嚴懲不貸,已經明白過來了的一眾滿臣應聲不迭。
跟滿人和蒙古交待完之後,多爾袞馬不停蹄又召集一幫漢臣商議。
這次商議的主題是一些政策的調整,重點是盡快重開科舉,讀書人的心必須盡快抓住。
多爾袞也想學著揚州一般輕徭薄賦,但卻遭到了幾乎所有漢臣的一致搖頭否決。
這點倒不是這些漢臣們顧惜漢人,而是滿清目前根本不具備輕徭薄賦的基礎。
低賦稅的前提是社會穩定,統治者主觀上有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願望,而滿清目前占領的地區連統治都還未穩固,與南明朝廷尤其與揚州軍隨時可能戰火再起,軍隊的數量就決定了賦稅不可能輕了。
另外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滿人占領的地區,已經圈占了大量的土地,而這些滿人為了掠取更多的利益,采用“投充”的方式逼迫大量農民把農田掛其名下,而這些滿人是不用交納賦稅的。
僅靠現在占領區收取賦稅已經有些入不敷出,更何況再減免賦稅,真要那樣,恐怕滿清朝廷的正常運轉都維持不了。
聽到漢臣們這麽一分析,多爾袞覺得自己被逼到了一個死胡同。
如果逼著滿人貴族們放棄既得利益,肯定會讓這些滿人極為不滿,沒有這些滿人貴族的支持,自己這個大清攝政王存在的基礎都沒有了。
倘若還是這樣重稅重賦,統治區的不穩定將是眼見的。
無奈之極的多爾袞揮手讓眾臣們退了出去,把範文程留了下來。
剛才眾漢臣紛紛發言,而範文程卻一言未發,多爾袞知道他有話要說。
“攝政王不必憂慮,臣以為我大清目前遇到的困難並不是象大家說的那麽嚴重。”範文程的話讓多爾袞精神一振。
“請範愛卿快快說來。”
“臣以為我大清目前最大的敵人乃是揚州軍,大清目前不能用軍事手段解決揚州軍,臣以為與其背靠南明朝廷,且得到南明朝廷的大力支持有著密切關係。”
範文程不緊不慢地說著,聽得多爾袞若有所思。
“那麽要解決揚州軍的問題,臣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是繼續拉攏南明朝廷中與揚州軍不對付的一幹大臣,逐步使揚州與南明朝廷離心離德,最終讓揚州得不到南明朝廷的支持;二是我大清得盡快解決大順軍和大西軍的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難度不大,和談中已經與南明朝廷達成協議,南明朝廷不會幹預大清剿滅大順軍和大西軍。”
範文程略略停頓了一下,多爾袞趕緊讓太監端上水來,讓範文程先喝口水再慢慢說。
範文程感激地看了一眼多爾袞,接著說道:“我大清在剿滅這兩股力量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擴大著地盤,我們可借機在兩湖一帶集結重兵,則可將兩廣一鼓而下,如此南明朝廷和揚州軍所轄地域已經極小,其一隅之地何能對抗我大清全國之力?”
聽了範文程所說,多爾袞略略覺得開解了一些,但其對揚州軍的憂懼卻仍是未去。
第二天,多爾袞收到了洪承疇從湖北寫來的長長的奏折,這才覺得心裏踏實了許多,因為洪承疇奏折裏所寫比範文程說的更有操作性,且所需的時間還要少得多。
ps:大章獻上,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推薦票、收藏可不要吝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