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滁州戰況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匡胤確實要瘋了,兩城之戰,連損兩員大將!
在眾多形容戰爭的詞匯中,“慘烈”的出鏡率很高,可要細究起來,慘是慘、烈是烈,並非一起發生。
根據情報,李煜推測,滁州之戰、烈而不慘,雄州之戰、慘而不烈——
滁州方麵,從十一月十五日,郭崇威、郭守璘父子進入琅琊山脈,以及彭豔輝、陳方兩人“被忽悠”攻擊滁州東、南兩門開始,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
這一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戰,發生在十一月十八日。
是夜,老將軍郭崇威親率兩千精兵,翻越棺材嶺之後,沿著琅琊山西側潛行,整個過程中,不起爐灶、不點火把、不準停頓,在用盡一切方法掩藏行蹤的同時,也盡最大可能提高行軍效率。
經過一夜的跋涉,在第二天正午抵達螺螄窪。
郭崇威很沉得住氣,眼看沙河集就在眼前,反而不急不躁,下令手下原地休息。
事實上,郭崇威的軍隊,已經在滁州以北二十多裏開外了,隻要重新翻過琅琊山北坡,就能沿著沙河南下,快速接近西澗河。
西澗河,就是當年趙匡胤、趙普等人從“秘密小道”繞過清流關,直接到達的位置,就位於滁州城下。
然而,郭崇威沒有止步於此,在休整一天後,要求隊伍繼續向北,一定要走到沙河集的位置,憑空奪走了十多裏路。
不少人埋怨,老將軍是老糊塗了嗎?爬山很好玩嗎?腳底板兒都紮成篩子了!
不過,當兩千人到達指定位置之後,才恍然大悟,果然“薑是老的辣”。
所謂沙河集,就是沙湖邊上的小鎮,屬於琅琊縣的範圍,它雖然沒有戰略價值,卻是整個沙河的源頭。
從這裏越過沙河,河道很窄,甚至不需要搭建浮橋!
反之,若是從螺獅窪翻山渡河,就需要砍樹、奪舟,搭建浮橋,動靜會很大,下遊的滁州駐軍極容易發現。
服了,心服口服。
郭崇威沒工夫聽下屬的“彩虹屁”,下了死命令,三更時分,必須要達到西澗河畔,隱藏在蘆花蕩中,等待對麵清流關發起攻擊。
兒子,別讓老爹失望啊!
事實證明,郭守璘也不是酒囊飯袋,在約定的三更時分,整頓大軍,開始攻打清流關——
三更天亮,西北風疾,眼見清流關火把星星點點,迅速匯集成一條“火龍”,副將大喜,急忙稟告郭崇威。
“郭老將軍,少將軍已經動手,滁州兵力也在向清流關集結!是否立即上去,從背後打個周軍措手不及!”
“再等等。”
郭崇威心裏不是滋味,都說“人老多情”,副將毫無感情地說出“周軍”二字,可不久之前,咱們大家都是大周的軍隊啊!
“老將軍,還等什麽?”
“滁州駐軍兩萬,郭守文不可能全都壓在清流關。”
“莫非,西澗沿途還會有伏兵?”
“西澗伏兵,必然會有,本帥擔心的是城下伏兵!”
滁州西與清流關之間,隻有一條大路,距離不過二十多裏(12.5公裏),在兵源充足的情況下,清流關用不了多少人。
可所謂“西澗”,與滁州護城河隻有一路之隔,若城下有伏兵,在執行“背刺”的過程中,還可能會被郭守文“背刺”。
郭崇威手中一共就兩千人,沒有一擊必中的把握,絕對不輕舉妄動。
副將抱拳:“既如此,屬下立即派人打探!”
“萬萬小心,不得暴露行蹤。”
“遵命。”
清理關外,烈而不慘,因為特殊的地理及地勢屏障,郭守璘飛不過來,同樣,滁州守軍也不敢過去,雙方就在隘口處,連叫帶罵、互射箭矢、相擲火把。
問題在於,誰也不敢放鬆!
郭守璘部:老將軍已經摸過去了,正準備拚命!
郭守文部:一旦被衝過來,滁州就完球了!
郭守璘不敢鬆懈,也心急如焚,眼看三更就要過了,老爹怎麽還沒動靜?約定的是三更啊!
事實上,郭崇威已經動手了——
在探明城下確實沒有伏兵之後,老將軍郭崇威身先士卒,一方麵,派出一千兵力,開始“奪門之戰”,另一方麵,派一千兵力,準備舍命衝過西澗沿途守軍位置,從背後擊垮清流關守軍,放自己的兒子進來。
滁州西邊,就算是護城河、壕溝比較窄,可至少也有四、五丈,要打下來沒那麽容易,唯一的方法,就是潛入城頭,放下吊橋,破壞城門,這個工程量是很大的。
所以,這一千人,也沒打算憑借自己的力量,真的就攻破濠州西門,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打草驚蛇”,將城中守軍的注意力吸引住,好讓另一千人去背刺清流關的周軍。
清流關,可以想象成一道堅固防盜門,兩邊也有城牆,隻要打開了那一道門,什麽銅牆鐵壁的威力,就蕩然無存了。
一萬多大軍,屆時就能兵臨城下!
恰巧這時,彭豔輝、陳方兩個蠢蛋,也發動了進攻,雖然明知道不可能攻破,卻也很好地吸引了滁州守軍的注意力。
為什麽其餘三門,基本沒辦法攻破呢?這就不得說滁州城池的特殊性。
【作者有話說裏麵:附圖】
滁州這個名字,真是對得起“滁”字的三滴水,基本就是一座水城!不僅四周都是水,還有一條河,直接從城中流過去!
它的東麵、北麵、南麵都是天然護城河,水麵寬、水流急,真正要攻打的話,得用到戰船,單靠浮橋、壕橋根本就行不動。
唯獨西麵,緊靠著西澗河(湖)的一側,有大片的陸地,直通西邊的琅琊山,大規模作戰,可行的通路也隻有西邊一條,而這僅有的一條,偏偏又有清流關守著。
察覺陳、彭二人也在攻城,郭崇威心頭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郭崇威確實經驗老到,郭守璘確實智謀雙全,父子兩人在戰場上的默契,可謂珠聯璧合。
唯獨一點,他們都忽略了,那就是郭守文不是皇甫暉……
在接到城頭警報,說宋軍繞過了清流關,已經出現在了滁州西城之下!
郭守文毫不慌張,甚至沒有吩咐如何去應對南門、東門的威脅,自行穿戴盔甲,直接奔赴城頭。
一到城樓,直接下令——
“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郭崇威,等你很久了,不是要打嗎?來吧!
老子早就知道你能繞過清流關!
在眾多形容戰爭的詞匯中,“慘烈”的出鏡率很高,可要細究起來,慘是慘、烈是烈,並非一起發生。
根據情報,李煜推測,滁州之戰、烈而不慘,雄州之戰、慘而不烈——
滁州方麵,從十一月十五日,郭崇威、郭守璘父子進入琅琊山脈,以及彭豔輝、陳方兩人“被忽悠”攻擊滁州東、南兩門開始,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
這一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戰,發生在十一月十八日。
是夜,老將軍郭崇威親率兩千精兵,翻越棺材嶺之後,沿著琅琊山西側潛行,整個過程中,不起爐灶、不點火把、不準停頓,在用盡一切方法掩藏行蹤的同時,也盡最大可能提高行軍效率。
經過一夜的跋涉,在第二天正午抵達螺螄窪。
郭崇威很沉得住氣,眼看沙河集就在眼前,反而不急不躁,下令手下原地休息。
事實上,郭崇威的軍隊,已經在滁州以北二十多裏開外了,隻要重新翻過琅琊山北坡,就能沿著沙河南下,快速接近西澗河。
西澗河,就是當年趙匡胤、趙普等人從“秘密小道”繞過清流關,直接到達的位置,就位於滁州城下。
然而,郭崇威沒有止步於此,在休整一天後,要求隊伍繼續向北,一定要走到沙河集的位置,憑空奪走了十多裏路。
不少人埋怨,老將軍是老糊塗了嗎?爬山很好玩嗎?腳底板兒都紮成篩子了!
不過,當兩千人到達指定位置之後,才恍然大悟,果然“薑是老的辣”。
所謂沙河集,就是沙湖邊上的小鎮,屬於琅琊縣的範圍,它雖然沒有戰略價值,卻是整個沙河的源頭。
從這裏越過沙河,河道很窄,甚至不需要搭建浮橋!
反之,若是從螺獅窪翻山渡河,就需要砍樹、奪舟,搭建浮橋,動靜會很大,下遊的滁州駐軍極容易發現。
服了,心服口服。
郭崇威沒工夫聽下屬的“彩虹屁”,下了死命令,三更時分,必須要達到西澗河畔,隱藏在蘆花蕩中,等待對麵清流關發起攻擊。
兒子,別讓老爹失望啊!
事實證明,郭守璘也不是酒囊飯袋,在約定的三更時分,整頓大軍,開始攻打清流關——
三更天亮,西北風疾,眼見清流關火把星星點點,迅速匯集成一條“火龍”,副將大喜,急忙稟告郭崇威。
“郭老將軍,少將軍已經動手,滁州兵力也在向清流關集結!是否立即上去,從背後打個周軍措手不及!”
“再等等。”
郭崇威心裏不是滋味,都說“人老多情”,副將毫無感情地說出“周軍”二字,可不久之前,咱們大家都是大周的軍隊啊!
“老將軍,還等什麽?”
“滁州駐軍兩萬,郭守文不可能全都壓在清流關。”
“莫非,西澗沿途還會有伏兵?”
“西澗伏兵,必然會有,本帥擔心的是城下伏兵!”
滁州西與清流關之間,隻有一條大路,距離不過二十多裏(12.5公裏),在兵源充足的情況下,清流關用不了多少人。
可所謂“西澗”,與滁州護城河隻有一路之隔,若城下有伏兵,在執行“背刺”的過程中,還可能會被郭守文“背刺”。
郭崇威手中一共就兩千人,沒有一擊必中的把握,絕對不輕舉妄動。
副將抱拳:“既如此,屬下立即派人打探!”
“萬萬小心,不得暴露行蹤。”
“遵命。”
清理關外,烈而不慘,因為特殊的地理及地勢屏障,郭守璘飛不過來,同樣,滁州守軍也不敢過去,雙方就在隘口處,連叫帶罵、互射箭矢、相擲火把。
問題在於,誰也不敢放鬆!
郭守璘部:老將軍已經摸過去了,正準備拚命!
郭守文部:一旦被衝過來,滁州就完球了!
郭守璘不敢鬆懈,也心急如焚,眼看三更就要過了,老爹怎麽還沒動靜?約定的是三更啊!
事實上,郭崇威已經動手了——
在探明城下確實沒有伏兵之後,老將軍郭崇威身先士卒,一方麵,派出一千兵力,開始“奪門之戰”,另一方麵,派一千兵力,準備舍命衝過西澗沿途守軍位置,從背後擊垮清流關守軍,放自己的兒子進來。
滁州西邊,就算是護城河、壕溝比較窄,可至少也有四、五丈,要打下來沒那麽容易,唯一的方法,就是潛入城頭,放下吊橋,破壞城門,這個工程量是很大的。
所以,這一千人,也沒打算憑借自己的力量,真的就攻破濠州西門,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打草驚蛇”,將城中守軍的注意力吸引住,好讓另一千人去背刺清流關的周軍。
清流關,可以想象成一道堅固防盜門,兩邊也有城牆,隻要打開了那一道門,什麽銅牆鐵壁的威力,就蕩然無存了。
一萬多大軍,屆時就能兵臨城下!
恰巧這時,彭豔輝、陳方兩個蠢蛋,也發動了進攻,雖然明知道不可能攻破,卻也很好地吸引了滁州守軍的注意力。
為什麽其餘三門,基本沒辦法攻破呢?這就不得說滁州城池的特殊性。
【作者有話說裏麵:附圖】
滁州這個名字,真是對得起“滁”字的三滴水,基本就是一座水城!不僅四周都是水,還有一條河,直接從城中流過去!
它的東麵、北麵、南麵都是天然護城河,水麵寬、水流急,真正要攻打的話,得用到戰船,單靠浮橋、壕橋根本就行不動。
唯獨西麵,緊靠著西澗河(湖)的一側,有大片的陸地,直通西邊的琅琊山,大規模作戰,可行的通路也隻有西邊一條,而這僅有的一條,偏偏又有清流關守著。
察覺陳、彭二人也在攻城,郭崇威心頭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郭崇威確實經驗老到,郭守璘確實智謀雙全,父子兩人在戰場上的默契,可謂珠聯璧合。
唯獨一點,他們都忽略了,那就是郭守文不是皇甫暉……
在接到城頭警報,說宋軍繞過了清流關,已經出現在了滁州西城之下!
郭守文毫不慌張,甚至沒有吩咐如何去應對南門、東門的威脅,自行穿戴盔甲,直接奔赴城頭。
一到城樓,直接下令——
“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郭崇威,等你很久了,不是要打嗎?來吧!
老子早就知道你能繞過清流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