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兩個太監,兩種命運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風不在,內侍局調撥兩名小太監供皇帝驅使,這是很正常的,劉政諮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陛下,若是不想讓小太監伺候,臣即刻吩咐下去,另選他人。”
“非也,非也!”
李煜走到桌案前,拿起一份文書,上麵是此行人員的名字。
“一路匆忙,沒顧得看,朕方才掃了一眼,這兩名小太監有些問題。”
劉政諮心中“咯噔”一下,難道,這倆人是奸細?不可能啊!
能夠陪王伴駕的人員,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就算是太監人選,至少也在宮中訓練三、五年,期間,是不允許出宮的。
“陛下請明示。”
“你看——”
李煜攤開花名冊,用手一指,劉政諮看到了王玠、祝慶兩個名字。
“劉卿,可有印象?”
劉政諮想了想:“這個王玠,臣有些印象,是個聰明伶俐的,也有幾分才情,會寫詞作詩,據說十幾歲的時候就入宮了。對了,我記得陛下在潛邸之時,還曾誇獎過他。”
“不錯。”李煜眯了眯眼睛,說道:“監國之後,事務繁忙,我倒把這個人忘了。”
“陛下,是想留下此人?”
“留他?”李煜冷笑,“不錯,朕是要留,不全留,留下一部分。”
劉政諮糊塗了,這是何意?
“劉卿,你的手段,朕是知道的,這件事兒,要你親自去跑一趟。”
“……何事?”
“附耳過來。”
李煜湊近,在劉政諮耳邊說了幾句,劉政諮腿一軟,“撲通”跪在地上了!
“臣,臣失察,罪該萬死!”
“起來,你又不是內侍局主管,何罪之有?去吧,刀子不要那麽鋒利的。”
劉政諮咬牙:“陛下放心,我讓這小子終身離不開相公坊!”
“隨你。對了,把祝慶喊來吧。”
“遵旨!”
劉政諮如臨大敵地走了,可這件事,對於李煜來說,真是一件小事兒。
究竟什麽事兒呢?很簡單,這個王玠,根本就不是太監!
他是裝的,類似的事情,曆朝曆代都發生過,比如秦朝的嫪毐、北魏的高菩薩、唐朝的韋傑。
王玠在南唐野史範疇,也算是李煜(原主)的崇信太監,十幾歲入宮之後,憑借著高超的演技與化妝技術,最終混到了宦官總管的位置上。
這其中,自然與曆史上這位“李後主”的不著調有很大關係,因為,李煜是“詞帝”,王玠自幼苦讀,精通詩詞,以貼身太監的身份侍奉李後主,兩人經常吟詩作對,久而久之,就成了忘年交。
也不乏一種可能,這個王玠,也許是李後主的男寵,為了表彰,李後主還專門賜名為“王仁恭”。
很顯然,王仁恭的野心,絕對不止做一個“宦官首領”,他在關鍵的時候,成為南唐投降北宋的助力者,具體功能,相當於崔仁冀對錢俶。
後來,李後主被封為“違命侯”,被挾持到汴梁開封城,在這一過程中,王仁恭表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斡旋於宋太祖趙匡胤與一眾大臣之間,最後,不僅活命了,還得到了賞識,被趙匡胤封為了開封府判官。
當然,野史記載,沒有充足的資料支持,也許,這個王仁恭,就是以趙匡胤手下大太監王繼恩為原型的創作。
【淩霄猜的】
最終,王仁恭假冒太監的事情,還是被發現了,宋朝大臣主張嚴懲,但趙匡胤不同意,“賜金致仕”,帶著自己老婆兒女迴老家享福去了。
如今,身為穿越之人的李煜,機緣巧合之下,發現這個王玠竟然還在宮中,那就“嗬嗬”了。
特意交代“刀子不要那麽鋒利”,剩下的事情,不難猜測。
這一夜,在常州府衙的某個房間中,劉政諮握著一把生鏽的刀,慢慢走近王玠,命人擺開他兩條腿,親自動手,按照李煜的吩咐“留下一部分”。
附近的老百姓,睡夢中被驚醒,罵道:“哪兒來的野狗,叫的這麽難聽!”
……
李煜看完剩下的情報,伸個懶腰,剛要開口,一個身形纖細、麵容姣好的小太監,走了過來,放下一碗熱茶。
“陛下,還是早些休息,保重龍體。”
“哦,你是,祝慶?”
小太監跪地:“正是宮奴。”
“抬起頭來。”
祝慶抬頭,李煜樂了,簡直是幼年賈寶玉。
“入宮幾年了?”
“三年。”
“第一次出宮?”
“正是。”
李煜的笑容收斂起來,說道:“你能陪朕出宮,想必,祝家花了不少錢吧?”
祝慶臉色突變,猛然叩頭:“陛下恕罪,要殺要剮,皆由奴仆一人承擔,與祝家毫無關係!”
祝家,就是歙州祝家,家主,正是祝仁質!
“你起來吧。”李煜說道:“朕能容得下一個侯家(指清風),又怎麽會容不下你祝家?再說,朕也納妃於祝家,祝瑾瑜,你可知道?”
祝慶麵色如白紙,結結巴巴地說:“祝家貴女輕男,祝瑾瑜,按照輩分來說,乃是小奴的姑姑。”
“哼,祝仁質啊祝仁質……罷了,你老實說,進宮多久了?”
“……三個月。”
“身受宮刑,也是苦了你。”
祝慶鼻子一酸,眼淚掉下了,不管怎麽說,也就是十幾歲的孩子,在封建社會,宮刑可謂是最嚴重的身心傷害了。
“陛下,祝家絕無任何不軌之心,原本,小奴也是不能陪王伴駕的,隻是,前些日子突然……”
李煜點點頭:“朕知道,正是因為納妃一事。”
一口氣納了九個妃子,本意,是為了顯示對多家皇商的重視,表明咱們是一條心。問題就在於,一下子來九個,彼此之間也存在競爭啊!
“正是,陛下若不放心,小奴甘願受死!”
“你既然是祝瑾瑜的侄子,也算是皇親,朕怎會不放心?日後,朕會找機會言明此事。”
“謝陛下不殺之恩!”
李煜想了想,說道:“祝慶,這個名字得改一改,省的有心之人聯想,這樣,改祝為燭,暫為起居舍人。”
“小奴……臣遵旨!”
【燭慶是《情劍山河》裏的人物?】
兩個太監,兩種命運,說明了什麽?
在不做男人這一方麵,也要有背景才行!
“你去吧。”
燭慶應聲退去,李煜喝了口茶,或許是太濃了,睡意一下子全沒了。
“我勒個去……真是社畜的命啊。”
李煜又撿起了一份情報,反複看了三遍,眼前浮現出江北的戰局態勢,尤其兩員大將之死,讓他意識到,更慘烈的戰爭,將會在農曆新年期間打起來。
“趙匡胤要發瘋了!”
“陛下,若是不想讓小太監伺候,臣即刻吩咐下去,另選他人。”
“非也,非也!”
李煜走到桌案前,拿起一份文書,上麵是此行人員的名字。
“一路匆忙,沒顧得看,朕方才掃了一眼,這兩名小太監有些問題。”
劉政諮心中“咯噔”一下,難道,這倆人是奸細?不可能啊!
能夠陪王伴駕的人員,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就算是太監人選,至少也在宮中訓練三、五年,期間,是不允許出宮的。
“陛下請明示。”
“你看——”
李煜攤開花名冊,用手一指,劉政諮看到了王玠、祝慶兩個名字。
“劉卿,可有印象?”
劉政諮想了想:“這個王玠,臣有些印象,是個聰明伶俐的,也有幾分才情,會寫詞作詩,據說十幾歲的時候就入宮了。對了,我記得陛下在潛邸之時,還曾誇獎過他。”
“不錯。”李煜眯了眯眼睛,說道:“監國之後,事務繁忙,我倒把這個人忘了。”
“陛下,是想留下此人?”
“留他?”李煜冷笑,“不錯,朕是要留,不全留,留下一部分。”
劉政諮糊塗了,這是何意?
“劉卿,你的手段,朕是知道的,這件事兒,要你親自去跑一趟。”
“……何事?”
“附耳過來。”
李煜湊近,在劉政諮耳邊說了幾句,劉政諮腿一軟,“撲通”跪在地上了!
“臣,臣失察,罪該萬死!”
“起來,你又不是內侍局主管,何罪之有?去吧,刀子不要那麽鋒利的。”
劉政諮咬牙:“陛下放心,我讓這小子終身離不開相公坊!”
“隨你。對了,把祝慶喊來吧。”
“遵旨!”
劉政諮如臨大敵地走了,可這件事,對於李煜來說,真是一件小事兒。
究竟什麽事兒呢?很簡單,這個王玠,根本就不是太監!
他是裝的,類似的事情,曆朝曆代都發生過,比如秦朝的嫪毐、北魏的高菩薩、唐朝的韋傑。
王玠在南唐野史範疇,也算是李煜(原主)的崇信太監,十幾歲入宮之後,憑借著高超的演技與化妝技術,最終混到了宦官總管的位置上。
這其中,自然與曆史上這位“李後主”的不著調有很大關係,因為,李煜是“詞帝”,王玠自幼苦讀,精通詩詞,以貼身太監的身份侍奉李後主,兩人經常吟詩作對,久而久之,就成了忘年交。
也不乏一種可能,這個王玠,也許是李後主的男寵,為了表彰,李後主還專門賜名為“王仁恭”。
很顯然,王仁恭的野心,絕對不止做一個“宦官首領”,他在關鍵的時候,成為南唐投降北宋的助力者,具體功能,相當於崔仁冀對錢俶。
後來,李後主被封為“違命侯”,被挾持到汴梁開封城,在這一過程中,王仁恭表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斡旋於宋太祖趙匡胤與一眾大臣之間,最後,不僅活命了,還得到了賞識,被趙匡胤封為了開封府判官。
當然,野史記載,沒有充足的資料支持,也許,這個王仁恭,就是以趙匡胤手下大太監王繼恩為原型的創作。
【淩霄猜的】
最終,王仁恭假冒太監的事情,還是被發現了,宋朝大臣主張嚴懲,但趙匡胤不同意,“賜金致仕”,帶著自己老婆兒女迴老家享福去了。
如今,身為穿越之人的李煜,機緣巧合之下,發現這個王玠竟然還在宮中,那就“嗬嗬”了。
特意交代“刀子不要那麽鋒利”,剩下的事情,不難猜測。
這一夜,在常州府衙的某個房間中,劉政諮握著一把生鏽的刀,慢慢走近王玠,命人擺開他兩條腿,親自動手,按照李煜的吩咐“留下一部分”。
附近的老百姓,睡夢中被驚醒,罵道:“哪兒來的野狗,叫的這麽難聽!”
……
李煜看完剩下的情報,伸個懶腰,剛要開口,一個身形纖細、麵容姣好的小太監,走了過來,放下一碗熱茶。
“陛下,還是早些休息,保重龍體。”
“哦,你是,祝慶?”
小太監跪地:“正是宮奴。”
“抬起頭來。”
祝慶抬頭,李煜樂了,簡直是幼年賈寶玉。
“入宮幾年了?”
“三年。”
“第一次出宮?”
“正是。”
李煜的笑容收斂起來,說道:“你能陪朕出宮,想必,祝家花了不少錢吧?”
祝慶臉色突變,猛然叩頭:“陛下恕罪,要殺要剮,皆由奴仆一人承擔,與祝家毫無關係!”
祝家,就是歙州祝家,家主,正是祝仁質!
“你起來吧。”李煜說道:“朕能容得下一個侯家(指清風),又怎麽會容不下你祝家?再說,朕也納妃於祝家,祝瑾瑜,你可知道?”
祝慶麵色如白紙,結結巴巴地說:“祝家貴女輕男,祝瑾瑜,按照輩分來說,乃是小奴的姑姑。”
“哼,祝仁質啊祝仁質……罷了,你老實說,進宮多久了?”
“……三個月。”
“身受宮刑,也是苦了你。”
祝慶鼻子一酸,眼淚掉下了,不管怎麽說,也就是十幾歲的孩子,在封建社會,宮刑可謂是最嚴重的身心傷害了。
“陛下,祝家絕無任何不軌之心,原本,小奴也是不能陪王伴駕的,隻是,前些日子突然……”
李煜點點頭:“朕知道,正是因為納妃一事。”
一口氣納了九個妃子,本意,是為了顯示對多家皇商的重視,表明咱們是一條心。問題就在於,一下子來九個,彼此之間也存在競爭啊!
“正是,陛下若不放心,小奴甘願受死!”
“你既然是祝瑾瑜的侄子,也算是皇親,朕怎會不放心?日後,朕會找機會言明此事。”
“謝陛下不殺之恩!”
李煜想了想,說道:“祝慶,這個名字得改一改,省的有心之人聯想,這樣,改祝為燭,暫為起居舍人。”
“小奴……臣遵旨!”
【燭慶是《情劍山河》裏的人物?】
兩個太監,兩種命運,說明了什麽?
在不做男人這一方麵,也要有背景才行!
“你去吧。”
燭慶應聲退去,李煜喝了口茶,或許是太濃了,睡意一下子全沒了。
“我勒個去……真是社畜的命啊。”
李煜又撿起了一份情報,反複看了三遍,眼前浮現出江北的戰局態勢,尤其兩員大將之死,讓他意識到,更慘烈的戰爭,將會在農曆新年期間打起來。
“趙匡胤要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