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孫承佑的視角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俶時期,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在一眾“錢姓節度使”之中,算是軍權頂尖人物了。
隻不過,依照老錢家的習俗,外姓人想要抓權,肯定得先變成自己人,沒錯,孫承佑不是白身入仕,家族勢力頗大,故而,錢俶娶了他的一個姐。
這個姐,叫做孫太真,這個孫,就是“趙錢孫李”的孫!
明白了吧,錢俶“文成武德,一統江湖”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孫家的助力。
中吳軍就駐紮在昆山,軍事管轄範圍涵蓋了常熟、昆山、吳江、長洲、蘇州等地,駐軍距離蘇州最近約為四十裏、最遠約為七十裏。
這點距離,用手走,也早該到了。
戰火初燃,錢文奉就命令孫承佑支援了,如今,兩天兩夜過去了,東南方向毫無動靜,確實蹊蹺。
但,換在孫承佑的視角,老錢,你蹊蹺個屁啊!
孫承佑確實接到了錢文奉的支援命令,也意識到蘇州麵臨攻擊,可他不僅沒有整頓兵馬、一路向西,反而親自領隊,率領精兵,一路向北、越跑越遠,越過七浦塘之後,又征調上萬百姓,全力在“常滸塘-鹽鐵塘-橫瀝塘”一線建立防線。
原因無他,鎮南節度使鍾秉章麾下九千人馬,啟用大小戰船近四千艘,兵分三路,洶湧而來!
關於鍾秉章的性格,《十國春秋·逸誌》中評價道“彼仍守一隅之見”,通俗點說,就是“死心眼”,但在某些時候,這反而是一個優點。
譬如,在水路攻擊吳越的時間節點上,鍾秉章卡的很死、很準,說是臘月初八、子時動身,一分一秒、一絲一毫都不差,說是臘月初九、抵達攻擊點,那就必須這個時候抵達!
不接受任何突然借口、拖延理由,有屎都得憋迴去,否則,這輩子都沒機會拉。
基於高度嚴苛的“令行禁止”手段,唐軍水師在沿江的攻擊任務,開戰的還算順利——
首當其衝,虞山港遭到唐軍突然攻擊,守軍千餘被殲滅,唐軍大舉登陸!
不僅如此,越過虞山港之後,多個“入江口”的位置,也出現了唐軍水師,又以靠近太倉的瀏河為甚!
突發軍情,讓孫承佑一身一身地出冷汗,創下了一個時辰內連換三套內衣的記錄,不是害怕,是驚訝、是不可置信。
幾乎一夜之間,吳越東南邊境,麵臨了與南唐金陵一樣的情況,那就是“漫長的長江防線”,且不說虞山港、張家港、黃埔港等登陸點,但是一些“入江口”,就能成為唐軍入侵吳越的門戶。
以瀏河為例,這一時期的瀏河雖然屬於“野河”範疇,水下情況複雜,可水麵寬闊、吃水也深,中型艨艟航行一點問題都沒有!
曆史上,“鄭和下西洋”一共七次,其中,六次都是從瀏河入長江、再入海。
唐軍水師從瀏河進入之後,半天時間,就能兵抵太倉,再往前,就是昆山,打到中吳軍的老巢!
孫承佑能不急?
不過,先別急。
錢文奉好歹也是錢氏王族,都張嘴求援了,不管總是不行的,孫承佑一邊派出快馬、前往杭州呈送軍情,一邊在中吳軍中梳理,總算拿出來一千人,派遣去蘇州。
臨行前,特意叮囑領軍將領,一旦錢文奉質問,就如此迴答——
現在,中吳地界哪兒還有兵啊,這都是硬擠出來的兵,你嫌少,我還嫌少呢,你要不要吧!
《堯山堂外紀》評價道,“承佑性驕奢侈”,給你派去一千人,已經很給麵子了。
身為外戚,孫承佑囂張跋扈、官運亨通都是事實,生活糜爛、壓榨百姓也是真的,譬如,每頓飯至少要幾十個菜,經常舉辦宴席,依次就得殺死雞鴨鵝、豬狗羊等上千隻才夠用,類似“龍腦日燃香”“千金買石綠”等高級消費,更是毫不手軟。
妥妥的暴發戶過日子。
但,這不代表他沒有能力,至少在軍事指揮方麵,不容小覷。
臘月初九,午時剛過。
中吳軍一萬八千人,兵分兩路。
左路軍八千,由節度副使司清亮、中吳軍行軍司馬史武曉統領,沿墩山湖(陽澄湖東水域“傀儡湖”)東岸,前往“常滸塘-鹽鐵塘-橫瀝塘”一線。
右路軍一萬,由孫承佑親自統領,北上婁江,東出瀏河,搶占先機,意圖在天景山(太倉東南)阻擊南唐水師。
一直到大軍出發之前,孫承佑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與副將崔巍、參軍李祥的對話如下——
李祥疑慮,問道:“太保,三國(南唐、吳越、後周)於江北成聯軍之勢,何故興兵?其中,是否有隱情?”
孫承佑不屑道:“唐國宵小之輩,實乃趁火打劫!李煜舉兵江南,實則,意圖江北之地。”
崔巍略一沉吟,明知故問:“太保所言‘江北之地’,莫非,指得是靜海製置院(南通)?”
“不錯,昔日姚彥洪,攜家族及百姓一萬餘眾,渡江依附我吳越,李煜稱帝之後,這口氣一定憋得難受。”
“然,李煜如此行事,就不怕大周天子的震怒嗎?”
孫承佑一手扶著樓船女牆,一手捋著長髯,輕蔑一笑:“大周天子?大周尚在,天子為誰!群雄逐鹿於淮南,八歲孩童安能坐穩江山!”
崔巍、李祥聽了,麵容微變,卻又不置可否。
在任何時候,都要找一個最強大的政權作為老大,這是吳越國生存的“頂層邏輯”,捫心自問,大周算是最強的嗎?
崔巍說道:“太保,如此說來,唐軍進攻之舉,是為了掩護收複靜海?”
“是,也不是。”
李祥恭維:“太保的話,頗有深意。”
“本將看來,唐軍佯動,也是為了探明我吳越實力,若無法重新收迴靜海製置院,也能借口是與我國摩擦,撇清關係。”
“李煜打得一手好算盤。”
“哼,小兒耍聰明罷了。別忘了,王全斌、翟守珣兩員周將,坐擁泰州,麾下兩萬兵馬!我等隻需將唐軍趕入揚子江,李煜自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孫承佑,一戰泰州而聞名,對於對岸的情況,很是了解。
崔巍一聽,立即表情諂媚:“太保高見!”
李祥也立即“恍然大悟”,說道:“趁此之際,還有望西進常州,一雪當年之恥。”
好一對“臥龍與鳳雛”!
仗還沒開始打,就幻想著大勝的結局了,殊不知,此刻江陰與靖江之間的狹窄江道上,正在搭建浮橋。
“馬販子”李元清遙望江南,唏噓感歎——
迴來了,老子終於迴來了!
隻不過,依照老錢家的習俗,外姓人想要抓權,肯定得先變成自己人,沒錯,孫承佑不是白身入仕,家族勢力頗大,故而,錢俶娶了他的一個姐。
這個姐,叫做孫太真,這個孫,就是“趙錢孫李”的孫!
明白了吧,錢俶“文成武德,一統江湖”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孫家的助力。
中吳軍就駐紮在昆山,軍事管轄範圍涵蓋了常熟、昆山、吳江、長洲、蘇州等地,駐軍距離蘇州最近約為四十裏、最遠約為七十裏。
這點距離,用手走,也早該到了。
戰火初燃,錢文奉就命令孫承佑支援了,如今,兩天兩夜過去了,東南方向毫無動靜,確實蹊蹺。
但,換在孫承佑的視角,老錢,你蹊蹺個屁啊!
孫承佑確實接到了錢文奉的支援命令,也意識到蘇州麵臨攻擊,可他不僅沒有整頓兵馬、一路向西,反而親自領隊,率領精兵,一路向北、越跑越遠,越過七浦塘之後,又征調上萬百姓,全力在“常滸塘-鹽鐵塘-橫瀝塘”一線建立防線。
原因無他,鎮南節度使鍾秉章麾下九千人馬,啟用大小戰船近四千艘,兵分三路,洶湧而來!
關於鍾秉章的性格,《十國春秋·逸誌》中評價道“彼仍守一隅之見”,通俗點說,就是“死心眼”,但在某些時候,這反而是一個優點。
譬如,在水路攻擊吳越的時間節點上,鍾秉章卡的很死、很準,說是臘月初八、子時動身,一分一秒、一絲一毫都不差,說是臘月初九、抵達攻擊點,那就必須這個時候抵達!
不接受任何突然借口、拖延理由,有屎都得憋迴去,否則,這輩子都沒機會拉。
基於高度嚴苛的“令行禁止”手段,唐軍水師在沿江的攻擊任務,開戰的還算順利——
首當其衝,虞山港遭到唐軍突然攻擊,守軍千餘被殲滅,唐軍大舉登陸!
不僅如此,越過虞山港之後,多個“入江口”的位置,也出現了唐軍水師,又以靠近太倉的瀏河為甚!
突發軍情,讓孫承佑一身一身地出冷汗,創下了一個時辰內連換三套內衣的記錄,不是害怕,是驚訝、是不可置信。
幾乎一夜之間,吳越東南邊境,麵臨了與南唐金陵一樣的情況,那就是“漫長的長江防線”,且不說虞山港、張家港、黃埔港等登陸點,但是一些“入江口”,就能成為唐軍入侵吳越的門戶。
以瀏河為例,這一時期的瀏河雖然屬於“野河”範疇,水下情況複雜,可水麵寬闊、吃水也深,中型艨艟航行一點問題都沒有!
曆史上,“鄭和下西洋”一共七次,其中,六次都是從瀏河入長江、再入海。
唐軍水師從瀏河進入之後,半天時間,就能兵抵太倉,再往前,就是昆山,打到中吳軍的老巢!
孫承佑能不急?
不過,先別急。
錢文奉好歹也是錢氏王族,都張嘴求援了,不管總是不行的,孫承佑一邊派出快馬、前往杭州呈送軍情,一邊在中吳軍中梳理,總算拿出來一千人,派遣去蘇州。
臨行前,特意叮囑領軍將領,一旦錢文奉質問,就如此迴答——
現在,中吳地界哪兒還有兵啊,這都是硬擠出來的兵,你嫌少,我還嫌少呢,你要不要吧!
《堯山堂外紀》評價道,“承佑性驕奢侈”,給你派去一千人,已經很給麵子了。
身為外戚,孫承佑囂張跋扈、官運亨通都是事實,生活糜爛、壓榨百姓也是真的,譬如,每頓飯至少要幾十個菜,經常舉辦宴席,依次就得殺死雞鴨鵝、豬狗羊等上千隻才夠用,類似“龍腦日燃香”“千金買石綠”等高級消費,更是毫不手軟。
妥妥的暴發戶過日子。
但,這不代表他沒有能力,至少在軍事指揮方麵,不容小覷。
臘月初九,午時剛過。
中吳軍一萬八千人,兵分兩路。
左路軍八千,由節度副使司清亮、中吳軍行軍司馬史武曉統領,沿墩山湖(陽澄湖東水域“傀儡湖”)東岸,前往“常滸塘-鹽鐵塘-橫瀝塘”一線。
右路軍一萬,由孫承佑親自統領,北上婁江,東出瀏河,搶占先機,意圖在天景山(太倉東南)阻擊南唐水師。
一直到大軍出發之前,孫承佑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與副將崔巍、參軍李祥的對話如下——
李祥疑慮,問道:“太保,三國(南唐、吳越、後周)於江北成聯軍之勢,何故興兵?其中,是否有隱情?”
孫承佑不屑道:“唐國宵小之輩,實乃趁火打劫!李煜舉兵江南,實則,意圖江北之地。”
崔巍略一沉吟,明知故問:“太保所言‘江北之地’,莫非,指得是靜海製置院(南通)?”
“不錯,昔日姚彥洪,攜家族及百姓一萬餘眾,渡江依附我吳越,李煜稱帝之後,這口氣一定憋得難受。”
“然,李煜如此行事,就不怕大周天子的震怒嗎?”
孫承佑一手扶著樓船女牆,一手捋著長髯,輕蔑一笑:“大周天子?大周尚在,天子為誰!群雄逐鹿於淮南,八歲孩童安能坐穩江山!”
崔巍、李祥聽了,麵容微變,卻又不置可否。
在任何時候,都要找一個最強大的政權作為老大,這是吳越國生存的“頂層邏輯”,捫心自問,大周算是最強的嗎?
崔巍說道:“太保,如此說來,唐軍進攻之舉,是為了掩護收複靜海?”
“是,也不是。”
李祥恭維:“太保的話,頗有深意。”
“本將看來,唐軍佯動,也是為了探明我吳越實力,若無法重新收迴靜海製置院,也能借口是與我國摩擦,撇清關係。”
“李煜打得一手好算盤。”
“哼,小兒耍聰明罷了。別忘了,王全斌、翟守珣兩員周將,坐擁泰州,麾下兩萬兵馬!我等隻需將唐軍趕入揚子江,李煜自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孫承佑,一戰泰州而聞名,對於對岸的情況,很是了解。
崔巍一聽,立即表情諂媚:“太保高見!”
李祥也立即“恍然大悟”,說道:“趁此之際,還有望西進常州,一雪當年之恥。”
好一對“臥龍與鳳雛”!
仗還沒開始打,就幻想著大勝的結局了,殊不知,此刻江陰與靖江之間的狹窄江道上,正在搭建浮橋。
“馬販子”李元清遙望江南,唏噓感歎——
迴來了,老子終於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