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不接受投降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否定、調侃、諷刺一個人或事物時,“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大作用,譬如《三國演義》裏麵動輒“江東鼠輩”的稱唿,實際上,是對一群“投降派”文臣的定性,也是孫氏偏安一隅、隻求自保的評價,不能說,江東人全都是鼠輩。
關鍵在於,罵罵人也就算了,自己可千萬別信。
杜建孚確實勇猛,又確實心高氣傲了,他看不起鄭彥華,多少有些嫉妒的成分,開口“屠貓將軍”,閉口“閩國叛將”,仿佛這個人,一輩子就靜止了。
沒錯,鄭彥華打死的是乳虎,可別忘了,當時鄭彥華也是少年身份,也是乳臭未幹!
小孩子幹掉小老虎,還不夠勇嗎?杜建孚,你吃虧就吃虧在不懂啥叫實事求是,啥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圍點打援”的戲碼上演,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杜建孚不出意外地上當了,說起來,孫承佑、曹雄、孟安等人也是,次次都上當、當當都一樣!
觀音嶺很陡峭,角度在60°到70°之間,垂直高度五十米左右,嶺下布滿了灌木叢,沒有上山的路,嶺峰與下麵的龍華山高坡,也就是湖州軍駐地,水平距離約為八十步左右。
完美的伏擊場所,不枉幾千人凝神屏氣,在陰寒天氣、朔風之中隱藏一天一夜。
一片漆黑之中,龍華山,觀音嶺,吳越版“凡爾登戰役”正式拉開帷幕,一台“寧國軍牌”絞肉機開足馬力!
最先動手的是弓箭手,五百人活動了好一會兒,才感覺胳膊、臂膀、手指的血液流通,各自找好射殺位置。
瞄準一群“幹飯人”,開弓,鬆弦——
殺傷力很大,比平常要大。
根據拋物線原理,箭簇射中人體的時候,不僅弓弦提供的動能在發揮作用,還有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兩者形成“合力”。
在湖州軍陷入一陣慌亂之後,寧國軍也衝下(滑下)觀音嶺,殺了杜建孚、鄭鬆林一個措手不及!
屹立高處的齊象,用冰冷的眼神,注視著下麵的一切,灌了一口冷酒之後,吩咐道:“放燈!”
三盞祈天燈緩緩升起,進攻的信號,發出去了。
鄭彥華、柴克貞一直沒動靜,因為,一直在等信號,看到祈天燈之後,鬆了一口氣。
“全軍出擊!”
柴克貞上前一步:“鄭節度,還是由末將領兵衝鋒吧。”
“哦?”
“斥候來報,龍華山之南,有數條小徑,雖大隊人馬難以通過,可若是小股逃竄,不成問題。”
鄭彥華略一思忖,點頭應允。
“大唐兒郎,隨我來!”
……
說實話,這仗打得,南唐有點欺負人了。
就算不統計白天的傷亡情況,按照滿員滿編來說,寧國軍一支隊伍就六千人,再加上清淮軍一部,小一萬人了,跟對麵四千湖州軍打。
就這,還用了“打援戰術”。
杜建孚委屈極了,不過,先別委屈,因為更過分的還在後麵,在鄭彥華的規劃當中,出城援救長興的軍隊,隻能有一個結局——
全殲!
不接受投降,不留活口。
之所以要這麽做,就是為了徹底擊潰“太湖之南”吳越軍民的信心,讓大部分人,徹底放棄抵抗的想法。
李景達不是下令屠城了嗎?威懾還不夠嗎?不夠,屠城,隻是讓一部分老百姓感到了畏懼,造成社會層麵的混亂,卻尚不能撼動吳越軍隊的組織體係。
甚至,在一定情況下,“屠城之舉”就會轉化為人們的怒火,因為過度害怕,置之死地而後生,全都奮起反抗。
全殲,效果與屠城差不多,但性質完全不同,因為幹掉的全都是軍隊。
好有一比,吳越軍隊是老虎,老百姓則是狐狸,如今,老虎都被幹死了,躲在後麵的狐狸,豈不瑟瑟發抖?
而這,僅僅是第一步……
前軍列陣,舉起一個個火把,匯集成一條火龍,將士們踏著泥濘的土地,有人不慎,還被手啊、腳啊、腦袋啊絆倒。
除了盾牌,長短兵器之外,唐軍啥也沒裝配,因為是仰角攻擊,各種器械沒有用武之地。
距離也太遠,三聯床弩也射不到,就隻能拿人去拚了!
身為武將,鄭彥華、柴克貞、杜建孚、鄭鬆林、齊象等都很清楚,眼下的局勢——
勝敗已定,生死未決!
湖州軍注定要兵敗了,征調民夫修建的防禦體係,此刻完全沒有發揮作用的餘地,因為,觀音嶺上下來的寧國軍越來越多,至少牽製了一半兵力。
柴克貞身先士卒,不顧飛蝗一樣的箭矢,不顧陣前壕溝拒馬,不顧引燃的柴草堆,一炷香的功夫,衝到營寨柵欄前麵,與前邊的警戒部隊短兵相接!
千鈞一發之際,經略使鄭鬆林跪地懇求:“杜將軍,快走,末將墊後!”
“走?不行!”
“將軍,不要意氣用事,湖州危在旦夕、錢節度不在,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啊。”
“不行……”杜建孚一頭冷汗,“一旦撤退,軍心必亂!這,四千人馬,恐怕要消耗殆盡!”
“隻要將軍脫離圍困,末將自會率領軍隊,向龍華寺方向撤退,先保存實力。”
親兵圍過來,苦勸道:“防禦使,快走吧。”
鄭鬆林使了個眼色,親兵連拉帶扯,拖著杜建孚離開戰場,一路向南撤退。
待到杜建孚離開,又一夥人圍了上來,這些人,是烏程都軍的核心,也是鄭鬆林的鐵杆。
“鄭經略,如何部署?我等以決死戰!”
鄭鬆林點點頭,用堅定地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終極部署:“撤,麻溜兒地撤!”
眾人懵逼了,啥意思,你剛把杜建孚糊弄走,自己也要撤?那,這兩三千人怎麽辦?
鄭鬆林白了一眼:“哼,杜建孚不走,怎麽吸引注意,追兵怎麽追?我等怎麽撤?一群蠢蛋,真準備死扛啊!”
“鄭經略……”
“好了,我知道有一條水道,遊過去之後,就能原路折迴!咱們迴烏程,一個月幾十斤米的俸祿,玩什麽命啊!”
眾人琢磨了一下,有道理!
“湖州杜家”門楣光耀,是錢氏王族的座上賓,我們算什麽?
蠱惑杜建孚先走,吸引南唐軍隊追趕,自己再伺機逃竄,來個金蟬脫殼。
鄭經略,好計策!
即便,將來吳越反攻、論罪處罰的時候,杜建孚是頭號背鍋俠。
鄭鬆林環顧四周,感歎一句:“完啦,完嘍,完了……”
不自覺地,眼淚竟然掉了下來,正在拚命的湖州軍,有一大半都是烏程子弟,不管自己逃不逃,敗局都是注定的。
看了看手中的刀,刀背上鏽跡斑斑,刀把的裹繩都酥朽了。
“如此,焉能不敗?”
咣當一聲,將破刀扔在地上,一貓腰,低聲道:“走!”
鄭鬆林心眼倒是不少,城府不可謂不深,隻不過,你想走,就能走?
寧國軍六千,已經下來了五千多,隻剩下遠程火力支援的弓箭手。
觀音嶺,聽名字就不難想象,它是細長的,綿延的,寧國軍下嶺之後的攻擊陣型,完美地將湖州軍包圍在內。
既然是伏擊戰,搞個“包圍圈”是理所當然的。
鄭鬆林一眾逃出去不到二裏地,迎麵就撞上了“紮口子”唐軍,哎呦,不錯哦,領頭的還是寧國節度使齊象。
這規格,可以啦!
一番圍追堵截,鄭鬆林等人被擒,鄭鬆林也不含糊,厲聲高喊——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投降,別殺我!”
接著,腦袋就飛了,兜鍪脫離,這腦袋不僅大,還是個禿頂。
持刀的唐軍撓了撓自己的腦門,嘟囔一句:“早說啊。”
齊象隻當這些人,是普通的逃兵,沒興趣搭理,揮了揮手,催馬向前。
唐刀,再度舉起,烏程軍卒看在眼中,鋒利、幹淨、嶄新……好刀!
“哢嚓——”xn
……
東方破曉,一夜戰火,點燃了觀音山。
相信,遠在三十裏外的常州城,在夜晚,也能看到整座山在燃燒。
柴克貞喘著粗氣,扔掉了手中滿是豁口的刀,伸手去拔鑲嵌在甲胄上的箭。
四周,死一般的寂靜。
唐軍默默地打掃戰場,忠實地履行補刀義務。
不多時,戰馬鐵蹄聲響傳來,柴克貞瞥了一眼,正是南去堵截的鄭彥華。
“鄭節度,如何?”
鄭彥華沒說話,一閃身,親衛從馬背上推下去一個人,摔在地上,捆得跟粽子一樣。
“何將軍,料事如神,此人是湖州防禦使杜建孚。”
“嗨,砍了吧,沒用。”柴克貞嘟囔一句,“我還以為是錢弘偡。”
鄭彥華微微一笑,轉瞬,臉色又冷峻下來,吩咐道——
“傳本帥令,即刻休整!”
“半日之後,兵進湖州,不得有誤!”
“派出專人,沿途宣傳大唐軍隊愛民政策!”
“自此刻起,令行禁止,不得屠戮、劫掠平民!”
這是第二步。
關鍵在於,罵罵人也就算了,自己可千萬別信。
杜建孚確實勇猛,又確實心高氣傲了,他看不起鄭彥華,多少有些嫉妒的成分,開口“屠貓將軍”,閉口“閩國叛將”,仿佛這個人,一輩子就靜止了。
沒錯,鄭彥華打死的是乳虎,可別忘了,當時鄭彥華也是少年身份,也是乳臭未幹!
小孩子幹掉小老虎,還不夠勇嗎?杜建孚,你吃虧就吃虧在不懂啥叫實事求是,啥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圍點打援”的戲碼上演,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杜建孚不出意外地上當了,說起來,孫承佑、曹雄、孟安等人也是,次次都上當、當當都一樣!
觀音嶺很陡峭,角度在60°到70°之間,垂直高度五十米左右,嶺下布滿了灌木叢,沒有上山的路,嶺峰與下麵的龍華山高坡,也就是湖州軍駐地,水平距離約為八十步左右。
完美的伏擊場所,不枉幾千人凝神屏氣,在陰寒天氣、朔風之中隱藏一天一夜。
一片漆黑之中,龍華山,觀音嶺,吳越版“凡爾登戰役”正式拉開帷幕,一台“寧國軍牌”絞肉機開足馬力!
最先動手的是弓箭手,五百人活動了好一會兒,才感覺胳膊、臂膀、手指的血液流通,各自找好射殺位置。
瞄準一群“幹飯人”,開弓,鬆弦——
殺傷力很大,比平常要大。
根據拋物線原理,箭簇射中人體的時候,不僅弓弦提供的動能在發揮作用,還有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兩者形成“合力”。
在湖州軍陷入一陣慌亂之後,寧國軍也衝下(滑下)觀音嶺,殺了杜建孚、鄭鬆林一個措手不及!
屹立高處的齊象,用冰冷的眼神,注視著下麵的一切,灌了一口冷酒之後,吩咐道:“放燈!”
三盞祈天燈緩緩升起,進攻的信號,發出去了。
鄭彥華、柴克貞一直沒動靜,因為,一直在等信號,看到祈天燈之後,鬆了一口氣。
“全軍出擊!”
柴克貞上前一步:“鄭節度,還是由末將領兵衝鋒吧。”
“哦?”
“斥候來報,龍華山之南,有數條小徑,雖大隊人馬難以通過,可若是小股逃竄,不成問題。”
鄭彥華略一思忖,點頭應允。
“大唐兒郎,隨我來!”
……
說實話,這仗打得,南唐有點欺負人了。
就算不統計白天的傷亡情況,按照滿員滿編來說,寧國軍一支隊伍就六千人,再加上清淮軍一部,小一萬人了,跟對麵四千湖州軍打。
就這,還用了“打援戰術”。
杜建孚委屈極了,不過,先別委屈,因為更過分的還在後麵,在鄭彥華的規劃當中,出城援救長興的軍隊,隻能有一個結局——
全殲!
不接受投降,不留活口。
之所以要這麽做,就是為了徹底擊潰“太湖之南”吳越軍民的信心,讓大部分人,徹底放棄抵抗的想法。
李景達不是下令屠城了嗎?威懾還不夠嗎?不夠,屠城,隻是讓一部分老百姓感到了畏懼,造成社會層麵的混亂,卻尚不能撼動吳越軍隊的組織體係。
甚至,在一定情況下,“屠城之舉”就會轉化為人們的怒火,因為過度害怕,置之死地而後生,全都奮起反抗。
全殲,效果與屠城差不多,但性質完全不同,因為幹掉的全都是軍隊。
好有一比,吳越軍隊是老虎,老百姓則是狐狸,如今,老虎都被幹死了,躲在後麵的狐狸,豈不瑟瑟發抖?
而這,僅僅是第一步……
前軍列陣,舉起一個個火把,匯集成一條火龍,將士們踏著泥濘的土地,有人不慎,還被手啊、腳啊、腦袋啊絆倒。
除了盾牌,長短兵器之外,唐軍啥也沒裝配,因為是仰角攻擊,各種器械沒有用武之地。
距離也太遠,三聯床弩也射不到,就隻能拿人去拚了!
身為武將,鄭彥華、柴克貞、杜建孚、鄭鬆林、齊象等都很清楚,眼下的局勢——
勝敗已定,生死未決!
湖州軍注定要兵敗了,征調民夫修建的防禦體係,此刻完全沒有發揮作用的餘地,因為,觀音嶺上下來的寧國軍越來越多,至少牽製了一半兵力。
柴克貞身先士卒,不顧飛蝗一樣的箭矢,不顧陣前壕溝拒馬,不顧引燃的柴草堆,一炷香的功夫,衝到營寨柵欄前麵,與前邊的警戒部隊短兵相接!
千鈞一發之際,經略使鄭鬆林跪地懇求:“杜將軍,快走,末將墊後!”
“走?不行!”
“將軍,不要意氣用事,湖州危在旦夕、錢節度不在,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啊。”
“不行……”杜建孚一頭冷汗,“一旦撤退,軍心必亂!這,四千人馬,恐怕要消耗殆盡!”
“隻要將軍脫離圍困,末將自會率領軍隊,向龍華寺方向撤退,先保存實力。”
親兵圍過來,苦勸道:“防禦使,快走吧。”
鄭鬆林使了個眼色,親兵連拉帶扯,拖著杜建孚離開戰場,一路向南撤退。
待到杜建孚離開,又一夥人圍了上來,這些人,是烏程都軍的核心,也是鄭鬆林的鐵杆。
“鄭經略,如何部署?我等以決死戰!”
鄭鬆林點點頭,用堅定地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終極部署:“撤,麻溜兒地撤!”
眾人懵逼了,啥意思,你剛把杜建孚糊弄走,自己也要撤?那,這兩三千人怎麽辦?
鄭鬆林白了一眼:“哼,杜建孚不走,怎麽吸引注意,追兵怎麽追?我等怎麽撤?一群蠢蛋,真準備死扛啊!”
“鄭經略……”
“好了,我知道有一條水道,遊過去之後,就能原路折迴!咱們迴烏程,一個月幾十斤米的俸祿,玩什麽命啊!”
眾人琢磨了一下,有道理!
“湖州杜家”門楣光耀,是錢氏王族的座上賓,我們算什麽?
蠱惑杜建孚先走,吸引南唐軍隊追趕,自己再伺機逃竄,來個金蟬脫殼。
鄭經略,好計策!
即便,將來吳越反攻、論罪處罰的時候,杜建孚是頭號背鍋俠。
鄭鬆林環顧四周,感歎一句:“完啦,完嘍,完了……”
不自覺地,眼淚竟然掉了下來,正在拚命的湖州軍,有一大半都是烏程子弟,不管自己逃不逃,敗局都是注定的。
看了看手中的刀,刀背上鏽跡斑斑,刀把的裹繩都酥朽了。
“如此,焉能不敗?”
咣當一聲,將破刀扔在地上,一貓腰,低聲道:“走!”
鄭鬆林心眼倒是不少,城府不可謂不深,隻不過,你想走,就能走?
寧國軍六千,已經下來了五千多,隻剩下遠程火力支援的弓箭手。
觀音嶺,聽名字就不難想象,它是細長的,綿延的,寧國軍下嶺之後的攻擊陣型,完美地將湖州軍包圍在內。
既然是伏擊戰,搞個“包圍圈”是理所當然的。
鄭鬆林一眾逃出去不到二裏地,迎麵就撞上了“紮口子”唐軍,哎呦,不錯哦,領頭的還是寧國節度使齊象。
這規格,可以啦!
一番圍追堵截,鄭鬆林等人被擒,鄭鬆林也不含糊,厲聲高喊——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投降,別殺我!”
接著,腦袋就飛了,兜鍪脫離,這腦袋不僅大,還是個禿頂。
持刀的唐軍撓了撓自己的腦門,嘟囔一句:“早說啊。”
齊象隻當這些人,是普通的逃兵,沒興趣搭理,揮了揮手,催馬向前。
唐刀,再度舉起,烏程軍卒看在眼中,鋒利、幹淨、嶄新……好刀!
“哢嚓——”xn
……
東方破曉,一夜戰火,點燃了觀音山。
相信,遠在三十裏外的常州城,在夜晚,也能看到整座山在燃燒。
柴克貞喘著粗氣,扔掉了手中滿是豁口的刀,伸手去拔鑲嵌在甲胄上的箭。
四周,死一般的寂靜。
唐軍默默地打掃戰場,忠實地履行補刀義務。
不多時,戰馬鐵蹄聲響傳來,柴克貞瞥了一眼,正是南去堵截的鄭彥華。
“鄭節度,如何?”
鄭彥華沒說話,一閃身,親衛從馬背上推下去一個人,摔在地上,捆得跟粽子一樣。
“何將軍,料事如神,此人是湖州防禦使杜建孚。”
“嗨,砍了吧,沒用。”柴克貞嘟囔一句,“我還以為是錢弘偡。”
鄭彥華微微一笑,轉瞬,臉色又冷峻下來,吩咐道——
“傳本帥令,即刻休整!”
“半日之後,兵進湖州,不得有誤!”
“派出專人,沿途宣傳大唐軍隊愛民政策!”
“自此刻起,令行禁止,不得屠戮、劫掠平民!”
這是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