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佛力退敵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常州府衙。
李煜複盤了一遍又一遍,對當下的局勢判斷,是喜憂參半。
可喜的是,吳越本身的還手之力,已經很弱了,一點都不誇張地說,在唐軍大規模集結的那一刻,吳越的滅亡就是注定的。
太小了。
曆史上,吳越之所以能夠堅持那麽多時間,不在於自己的實力有多強,而是錢氏抱的大腿夠粗!
就相當於烏克蘭,抱著美國粑粑的大腿,還摟著歐洲諸國的脖子,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們仨強的可怕。、
現如今,堂堂大周,都需要吳越出兵拯救了,李煜不僅建立了“李李合作”關係,暗中,也達成了“李趙盟約”的既定事實。
憂慮的是,想要吃掉吳越這塊肥肉的,或者說護住吳越“這碗食兒”的,也不止李煜一個人,趙匡胤也想要,李重進也想要,張永德也想要!
接下來的布局,就要突出“攻防兼備”了。
李從信、殷崇義分別動身,前往蘇州、常熟,各自任務也有不同。
李從信以“大唐皇族”的身份,安撫蘇州各界,確保太湖之畔的這座大城市,盡快穩定下來,也就相當於整個吳越東南偌大的地盤,能夠保持穩定。
殷崇義承擔的責任更重一些,除了安撫浙右偌大地盤之外,還要協助鍾秉章,在張家港、虞山港、黃埔港、瀏河港等地,建立沿江防線。
因為,李煜敏銳的感覺到,江北的局勢,即將迎來巨大的變化。
原因很簡單,吳越要“撤梯子”了。
隨著建武節度使王子惟被俘,他帶領的兩千吳越迴援軍被殲滅,必然引起身在江北的吳越將領恐慌,沈承禮、潘審燔、鮑修讓、胡琛、杜叔詹、劉德言、趙成泰、孫讚明等人,一定會想盡辦法,渡江迴歸。
再不迴來,家都沒了!
由此,李煜也想到了三種結果——
第一種,長江北岸的戰船被規模化破壞、燒毀,吳越軍隊硬要迴來,會向後周借用戰船。假如郭宗訓願意借,情況還好,隻不過是損失一部分戰鬥力。
第二種,揚州政權不借船,吳越將領直接掀桌子,雙方開打、搶船渡江,這個,一點都不難,揚州戰船基本都停靠在揚州以東水域,如京杭運河、鳳凰河、太平河、廖家溝等,金湖也保留一部分。結果,隻能便宜了趙匡胤。
第三種,最壞的一種可能,吳越將領直接投降趙匡胤,反過頭來,滅掉揚州,再借助趙匡胤的力量,對南唐展開攻勢。
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會對“滅吳越”的計劃,產生負麵影響。
總之,留給李煜的周旋時間,越來越緊張。
……
城破當日,蘇州府衙。
這裏的氛圍,“緊張”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用“肅殺”更加合適。
牙將牙兵,個個都殺氣騰騰,就連錢文奉已經換上了戎裝。
多年的養尊處優,顯得量身定做的戰袍、盔甲、皮帶等有些發緊,就連陪伴多年的長槊,握起來也有些沉重。
大殿之上,一片肅穆。
凡是夠級別的蘇州官員,全都到場了,文武兩列,麵色憂鬱,眼神中未免帶著一絲恐慌,誰能想到呢?堅固如鐵、牆高壕深的蘇州城,竟然被一夕之間攻破!
大殿之下,一片血色。
錢文傑奉命,將一眾丟失陣地的、懷疑是奸細的、畏戰後撤的、通敵嫌疑的人員,全都抓了起來,一聲令下,全殺!
此舉,錢文奉也是為了表明態度,錢氏王族,隻有戰死、沒有投降!
但凡有人敢提“議和”兩個字,立即退出去,砍了!
俺老錢家溫柔太久了,大概,世人都忘了,先祖錢鏐,縱橫兩浙,興起於微末之間,在唐末亂世中崛起。
國土狹小,也是事實,但憑借錢氏王族驍勇善戰,英明神武,也立下了百年之基業!
父子兩代,經營蘇州,雖多年未曾親臨戰場,那又如何?我依然是“精於騎射,善能運槊”的錢文奉!
環視眾人,錢文奉決定先喂一個定心丸——
“諸位臣工,不必驚慌!”
“唐寇僥幸破城,不過是用了些醃臢手段,上不得台麵!”
“本相早已向杭州、秀州送信,不日,大軍就到!”
“屆時,裏應外合,唐寇必敗!”
標準的寬慰人心說辭,至於有多少人相信,不重要,反正一定要說。
隻不過,錢文奉也知道,自己說的,也不是官員想聽的,更不是老百姓想聽的。
於是,他決定再打一針強心針——
“我吳越與大周乃兄弟之國,多年來,同仇敵愾、相互扶持。”
“多番大周攻伐唐國之戰中,我吳越身影相隨,早已結成血盟。”
“日前,我吳越大軍四萬,渡江支援大周,如今,戰局已定!”
“沈承禮、胡琛、鮑修讓等將領,少則三日、多則五日,必然能夠殺到蘇州城下!”
這才是想聽的!眾人一陣喧嘩,言語中夾雜著喜悅情緒。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關鍵的時候,還得依靠吳越自己的軍隊,才靠譜!
在場的官員,大多知道胡琛是何許人也,他爹胡璟,他爺胡思進,那可是都是吳越曆史上知名的悍將。
藥吃完,針打畢,接下來就要動真格的了。
錢文奉一聲虎嘯:“韓德輝!”
“末將在!”
“子城兵力現有多少?”
“牙軍兩千,鎮軍兩千,都兵一千,籍軍七千五!”
此話一出,眾多官員都哆嗦了一下,心裏暗道,韓德輝,你放屁!
牙、鎮、都三軍不說了,籍軍哪兒來的七千五?子城裏麵,一共就兩萬餘人,難道,你的意思是全民皆兵?
沒錯,韓德輝就是這意思,準確點說,錢文奉就是這意思!
娘的,老子都被圍了,什麽是兵,什麽是民?全城皆兵!
可問題在於,兩萬人中,有七八千都是官宦、權貴、豪強、世家的人,好吧,你說下人、家丁可以算進去,難道,自己家人也要算進去?
人嘛,多少都有點私心,雖說到了“考驗你們的時候”,可一想到慘烈的結局,不少人心有餘悸、冷汗直流。
錢文奉咬牙說道:“好,存亡危機之秋,凡有不聽調令者、不積極應敵者、隱匿避戰者,連坐治罪!”
這相當於直接判了子城所有人的死刑。
要麽戰死,要麽被殺,自己選。
錢文奉一聲龍吟:“邵可遷!”
“末將在!”
“唐軍動靜如何?”
“沿幹將河設置防線,驅趕百姓,試圖堅壁清野、集結大軍,對子城構成包圍之勢。”
錢文奉臉上的肌肉抽動一下,一把握住肋下寶劍——
下令:“城外一十三營,邵可遷、戴惲、韓德輝率三營,駐紮於北、東、南之外。”
又令:“錢文惲、錢文偉,各率三千籍軍,駐守子城東、南城樓,嚴守城門!”
再令:“韓德輝負責城中軍械、兵源,王元之負責糧草調度!”
後令:“各司衙門官員,一律嚴陣以待、上城督戰!”
“得令!”
錢文奉緊了緊自己的戰袍,說道:“子城北門,本相率剩餘軍隊,親自把守!”
一國郡王都要玩命了,這下,都得陪著。
最後,錢文奉拔劍怒吼:“人在城在,誓死不降!”
眾官員齊聲:“人在城在,誓死不降!”
外麵的唐軍,隨時都可能殺過來,陣前的軍事會議不能開的太久,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趕緊散了吧!
人撤了之後,錢文奉也撤了——命人把自己一身戎裝道具給撤了——實在是勒的難受。
寬衣解帶,短短一會兒功夫,裏麵竟然全都是汗。
揮揮手,讓仆從下去,又揮揮手,讓牙將也下去。
在場的,就剩下一個人,錢文偉。
錢文偉在史書之上,隻有一筆的價值,雖未王族成員,也不過掛了個“散騎常侍”的閑職,不過,優點倒是有一個“處兄弟間和睦能盡禮。”
“近前來。”
錢文偉上前,恭敬地說:“相使,有何吩咐?”
錢文奉仿佛一下子蒼老了,眼角噙濕,須發淩亂,喊了一聲“六弟。”
錢文偉嘴唇蠕動一下,還是喊了聲:“相使。”
“我讓你去守在南門,知道是何用意嗎?”
“……還請相使明示。”
“你應該想得到。”
錢文偉當然想得到,子城南門,一裏之外,就是葑門。
若城外運河打開通道,錢氏家眷就能快速出葑門、逃出蘇州。
隻是,剛剛錢文奉還信誓旦旦、一臉無畏,喊著要“與蘇州共存亡”的口號,自己一說出口,就是拆台。
錢文奉說著,勉強支撐著身體,站了起來。
“這幾日,你與文宗、文炳多聯絡,該準備的,提前準備。”
“什麽都不要,隻要人!”
“吳江已失,運河走不了,進入陳湖水域之後,再做打算吧。”
錢文奉一直說,錢文偉一直聽,心知肚明,不必言明。
氣氛正沉悶之際,突然,一名牙將進來——
“相使,大佛爺來了。”
錢文奉、錢文偉一怔,什麽大佛爺?
“誰?”
“……相使的兄長。”
錢文英很早就出家了,一心向佛,他在報恩寺的法名“恩濟”,不是住持,也不是高僧,可沒人敢小瞧,坊間以“大佛爺”相稱,所謂“大”,不是身材高大、年齡大,而是人家“來頭大”。
“快請!”
長兄如父,一個老二,一個老六,見了老大本能地恭敬起來。
不一會兒,錢文英一身僧袍、手持佛珠,來到了莊嚴肅穆的府衙正堂。
“大哥!”
“施主,快起來。”
“大哥,別端著了!你怎麽來了?”
錢文奉一下子變得,不怎麽穩重了,這是大哥啊,親人啊。
錢文英長歎一聲,將兩位兄弟扶起來,說道:“兵臨城下,生靈塗炭,你們二人可商量出應對之策?”
商量了,準備顛兒了。
“兄長,你安心在寺中,時候一到……自當出城。”
“阿彌陀佛!”錢文英打斷,反問:“城中數萬黎民,如何出得城去?”
數萬黎民?哪顧得了!
錢文奉、錢文英臉上有些尷尬,這個大哥,當和尚久了,真就練出來一副菩薩心腸?
形勢永遠比人強!到了這個關口,滿天神佛,還能下了天界,幫助蘇州大敗唐軍?唉,異想天開。
誰料,接下來,錢文英一句話,還真的讓人覺得異想天開——
“貧僧來此,是為了舉薦一人,由他在,即可退敵!”
“誰?!”
“覺悟。”
“覺悟?!”
南唐濟安寺遣送汴梁大相國寺祈福遇後周內亂倉皇逃竄到吳越蘇州先掛單開元寺成就一代高僧之名後遇唐軍破城被迫轉移到文慧寺的主持、一代高僧——覺悟!
錢文奉差點沒忍住問一句,大哥,你這禿腦袋是被驢踢了嗎?沒印兒啊!
“兄長,生死危機之際,不要開玩笑了。”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
“好,好,這個覺悟,如何退敵?”
錢文英不語,自顧自坐了下來,閉目養神、手撚佛珠,說道:“佛力退敵!”
李煜複盤了一遍又一遍,對當下的局勢判斷,是喜憂參半。
可喜的是,吳越本身的還手之力,已經很弱了,一點都不誇張地說,在唐軍大規模集結的那一刻,吳越的滅亡就是注定的。
太小了。
曆史上,吳越之所以能夠堅持那麽多時間,不在於自己的實力有多強,而是錢氏抱的大腿夠粗!
就相當於烏克蘭,抱著美國粑粑的大腿,還摟著歐洲諸國的脖子,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們仨強的可怕。、
現如今,堂堂大周,都需要吳越出兵拯救了,李煜不僅建立了“李李合作”關係,暗中,也達成了“李趙盟約”的既定事實。
憂慮的是,想要吃掉吳越這塊肥肉的,或者說護住吳越“這碗食兒”的,也不止李煜一個人,趙匡胤也想要,李重進也想要,張永德也想要!
接下來的布局,就要突出“攻防兼備”了。
李從信、殷崇義分別動身,前往蘇州、常熟,各自任務也有不同。
李從信以“大唐皇族”的身份,安撫蘇州各界,確保太湖之畔的這座大城市,盡快穩定下來,也就相當於整個吳越東南偌大的地盤,能夠保持穩定。
殷崇義承擔的責任更重一些,除了安撫浙右偌大地盤之外,還要協助鍾秉章,在張家港、虞山港、黃埔港、瀏河港等地,建立沿江防線。
因為,李煜敏銳的感覺到,江北的局勢,即將迎來巨大的變化。
原因很簡單,吳越要“撤梯子”了。
隨著建武節度使王子惟被俘,他帶領的兩千吳越迴援軍被殲滅,必然引起身在江北的吳越將領恐慌,沈承禮、潘審燔、鮑修讓、胡琛、杜叔詹、劉德言、趙成泰、孫讚明等人,一定會想盡辦法,渡江迴歸。
再不迴來,家都沒了!
由此,李煜也想到了三種結果——
第一種,長江北岸的戰船被規模化破壞、燒毀,吳越軍隊硬要迴來,會向後周借用戰船。假如郭宗訓願意借,情況還好,隻不過是損失一部分戰鬥力。
第二種,揚州政權不借船,吳越將領直接掀桌子,雙方開打、搶船渡江,這個,一點都不難,揚州戰船基本都停靠在揚州以東水域,如京杭運河、鳳凰河、太平河、廖家溝等,金湖也保留一部分。結果,隻能便宜了趙匡胤。
第三種,最壞的一種可能,吳越將領直接投降趙匡胤,反過頭來,滅掉揚州,再借助趙匡胤的力量,對南唐展開攻勢。
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會對“滅吳越”的計劃,產生負麵影響。
總之,留給李煜的周旋時間,越來越緊張。
……
城破當日,蘇州府衙。
這裏的氛圍,“緊張”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用“肅殺”更加合適。
牙將牙兵,個個都殺氣騰騰,就連錢文奉已經換上了戎裝。
多年的養尊處優,顯得量身定做的戰袍、盔甲、皮帶等有些發緊,就連陪伴多年的長槊,握起來也有些沉重。
大殿之上,一片肅穆。
凡是夠級別的蘇州官員,全都到場了,文武兩列,麵色憂鬱,眼神中未免帶著一絲恐慌,誰能想到呢?堅固如鐵、牆高壕深的蘇州城,竟然被一夕之間攻破!
大殿之下,一片血色。
錢文傑奉命,將一眾丟失陣地的、懷疑是奸細的、畏戰後撤的、通敵嫌疑的人員,全都抓了起來,一聲令下,全殺!
此舉,錢文奉也是為了表明態度,錢氏王族,隻有戰死、沒有投降!
但凡有人敢提“議和”兩個字,立即退出去,砍了!
俺老錢家溫柔太久了,大概,世人都忘了,先祖錢鏐,縱橫兩浙,興起於微末之間,在唐末亂世中崛起。
國土狹小,也是事實,但憑借錢氏王族驍勇善戰,英明神武,也立下了百年之基業!
父子兩代,經營蘇州,雖多年未曾親臨戰場,那又如何?我依然是“精於騎射,善能運槊”的錢文奉!
環視眾人,錢文奉決定先喂一個定心丸——
“諸位臣工,不必驚慌!”
“唐寇僥幸破城,不過是用了些醃臢手段,上不得台麵!”
“本相早已向杭州、秀州送信,不日,大軍就到!”
“屆時,裏應外合,唐寇必敗!”
標準的寬慰人心說辭,至於有多少人相信,不重要,反正一定要說。
隻不過,錢文奉也知道,自己說的,也不是官員想聽的,更不是老百姓想聽的。
於是,他決定再打一針強心針——
“我吳越與大周乃兄弟之國,多年來,同仇敵愾、相互扶持。”
“多番大周攻伐唐國之戰中,我吳越身影相隨,早已結成血盟。”
“日前,我吳越大軍四萬,渡江支援大周,如今,戰局已定!”
“沈承禮、胡琛、鮑修讓等將領,少則三日、多則五日,必然能夠殺到蘇州城下!”
這才是想聽的!眾人一陣喧嘩,言語中夾雜著喜悅情緒。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關鍵的時候,還得依靠吳越自己的軍隊,才靠譜!
在場的官員,大多知道胡琛是何許人也,他爹胡璟,他爺胡思進,那可是都是吳越曆史上知名的悍將。
藥吃完,針打畢,接下來就要動真格的了。
錢文奉一聲虎嘯:“韓德輝!”
“末將在!”
“子城兵力現有多少?”
“牙軍兩千,鎮軍兩千,都兵一千,籍軍七千五!”
此話一出,眾多官員都哆嗦了一下,心裏暗道,韓德輝,你放屁!
牙、鎮、都三軍不說了,籍軍哪兒來的七千五?子城裏麵,一共就兩萬餘人,難道,你的意思是全民皆兵?
沒錯,韓德輝就是這意思,準確點說,錢文奉就是這意思!
娘的,老子都被圍了,什麽是兵,什麽是民?全城皆兵!
可問題在於,兩萬人中,有七八千都是官宦、權貴、豪強、世家的人,好吧,你說下人、家丁可以算進去,難道,自己家人也要算進去?
人嘛,多少都有點私心,雖說到了“考驗你們的時候”,可一想到慘烈的結局,不少人心有餘悸、冷汗直流。
錢文奉咬牙說道:“好,存亡危機之秋,凡有不聽調令者、不積極應敵者、隱匿避戰者,連坐治罪!”
這相當於直接判了子城所有人的死刑。
要麽戰死,要麽被殺,自己選。
錢文奉一聲龍吟:“邵可遷!”
“末將在!”
“唐軍動靜如何?”
“沿幹將河設置防線,驅趕百姓,試圖堅壁清野、集結大軍,對子城構成包圍之勢。”
錢文奉臉上的肌肉抽動一下,一把握住肋下寶劍——
下令:“城外一十三營,邵可遷、戴惲、韓德輝率三營,駐紮於北、東、南之外。”
又令:“錢文惲、錢文偉,各率三千籍軍,駐守子城東、南城樓,嚴守城門!”
再令:“韓德輝負責城中軍械、兵源,王元之負責糧草調度!”
後令:“各司衙門官員,一律嚴陣以待、上城督戰!”
“得令!”
錢文奉緊了緊自己的戰袍,說道:“子城北門,本相率剩餘軍隊,親自把守!”
一國郡王都要玩命了,這下,都得陪著。
最後,錢文奉拔劍怒吼:“人在城在,誓死不降!”
眾官員齊聲:“人在城在,誓死不降!”
外麵的唐軍,隨時都可能殺過來,陣前的軍事會議不能開的太久,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趕緊散了吧!
人撤了之後,錢文奉也撤了——命人把自己一身戎裝道具給撤了——實在是勒的難受。
寬衣解帶,短短一會兒功夫,裏麵竟然全都是汗。
揮揮手,讓仆從下去,又揮揮手,讓牙將也下去。
在場的,就剩下一個人,錢文偉。
錢文偉在史書之上,隻有一筆的價值,雖未王族成員,也不過掛了個“散騎常侍”的閑職,不過,優點倒是有一個“處兄弟間和睦能盡禮。”
“近前來。”
錢文偉上前,恭敬地說:“相使,有何吩咐?”
錢文奉仿佛一下子蒼老了,眼角噙濕,須發淩亂,喊了一聲“六弟。”
錢文偉嘴唇蠕動一下,還是喊了聲:“相使。”
“我讓你去守在南門,知道是何用意嗎?”
“……還請相使明示。”
“你應該想得到。”
錢文偉當然想得到,子城南門,一裏之外,就是葑門。
若城外運河打開通道,錢氏家眷就能快速出葑門、逃出蘇州。
隻是,剛剛錢文奉還信誓旦旦、一臉無畏,喊著要“與蘇州共存亡”的口號,自己一說出口,就是拆台。
錢文奉說著,勉強支撐著身體,站了起來。
“這幾日,你與文宗、文炳多聯絡,該準備的,提前準備。”
“什麽都不要,隻要人!”
“吳江已失,運河走不了,進入陳湖水域之後,再做打算吧。”
錢文奉一直說,錢文偉一直聽,心知肚明,不必言明。
氣氛正沉悶之際,突然,一名牙將進來——
“相使,大佛爺來了。”
錢文奉、錢文偉一怔,什麽大佛爺?
“誰?”
“……相使的兄長。”
錢文英很早就出家了,一心向佛,他在報恩寺的法名“恩濟”,不是住持,也不是高僧,可沒人敢小瞧,坊間以“大佛爺”相稱,所謂“大”,不是身材高大、年齡大,而是人家“來頭大”。
“快請!”
長兄如父,一個老二,一個老六,見了老大本能地恭敬起來。
不一會兒,錢文英一身僧袍、手持佛珠,來到了莊嚴肅穆的府衙正堂。
“大哥!”
“施主,快起來。”
“大哥,別端著了!你怎麽來了?”
錢文奉一下子變得,不怎麽穩重了,這是大哥啊,親人啊。
錢文英長歎一聲,將兩位兄弟扶起來,說道:“兵臨城下,生靈塗炭,你們二人可商量出應對之策?”
商量了,準備顛兒了。
“兄長,你安心在寺中,時候一到……自當出城。”
“阿彌陀佛!”錢文英打斷,反問:“城中數萬黎民,如何出得城去?”
數萬黎民?哪顧得了!
錢文奉、錢文英臉上有些尷尬,這個大哥,當和尚久了,真就練出來一副菩薩心腸?
形勢永遠比人強!到了這個關口,滿天神佛,還能下了天界,幫助蘇州大敗唐軍?唉,異想天開。
誰料,接下來,錢文英一句話,還真的讓人覺得異想天開——
“貧僧來此,是為了舉薦一人,由他在,即可退敵!”
“誰?!”
“覺悟。”
“覺悟?!”
南唐濟安寺遣送汴梁大相國寺祈福遇後周內亂倉皇逃竄到吳越蘇州先掛單開元寺成就一代高僧之名後遇唐軍破城被迫轉移到文慧寺的主持、一代高僧——覺悟!
錢文奉差點沒忍住問一句,大哥,你這禿腦袋是被驢踢了嗎?沒印兒啊!
“兄長,生死危機之際,不要開玩笑了。”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
“好,好,這個覺悟,如何退敵?”
錢文英不語,自顧自坐了下來,閉目養神、手撚佛珠,說道:“佛力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