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一石二鳥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晟彎腰俯首,態度極為恭敬,其神態、動作完全是把錢惟溍作為了“吳越新君”,稱唿也直接變成了“殿下”。
“此乃大唐皇帝為殿下謀劃,兩國鄰邦、近在咫尺,這才是真正的唇亡齒寒,可惜……長期以來,受奸臣蠱惑,勢同水火,如今正是重歸於好的時機。”
錢惟溍鄭重其事地問:“大唐皇帝,確無滅我吳越之意?”
孫晟嚴肅迴答:“天子之言,豈能兒戲?殿下,大唐攻打吳越,尚有迴旋餘地,若是趙匡胤、或李重進打進來……才是真的國不存焉!”
“可繼位之事,父王若不首肯,怕是吳越老臣、將領無法同意。”
“殿下安心就是,況且,繼位吳越國王一事,暗中有我大唐支持,明麵上,也有大周的任命詔書。”
這句話,讓錢惟溍徹底震驚了,他自認為很清醒,自己就算是做了吳越君王,大概率也是一個傀儡,可沒想到,大周能夠給自己任命詔書!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大周是吳越認可的宗主政權,就算現在被打得七零八落,那也是有合法效力的。
孫晟見狀,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拿出一份文書,雙手托著,交到錢惟溍手中。
“殿下請過目!”
錢惟溍激動又疑惑地接過來,草草看了一眼一遍,上麵寫著——
“敕曰:吳越王子惟溍化幹戈之役,免百姓征役之苦,所以示旌嘉之寵,降以殊恩,錫吳越之兩藩,兼都督之名位,兼東南麵兵馬都元帥,鎮海鎮東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杭越大都督、上柱國,食邑萬戶……冊爾為吳越國王。”
最關鍵的是,詔書之上蓋著的是真正的大周國璽!
郭宗訓真的同意了?還是李重進給的?
都不是,李煜自己寫的!蓋有“大周國璽”的空白文書,是藥娘的傑作,是陳喬“雞鳴狗盜”的成果。
【參考 第121章:夜談】
“這,這怎麽可能?!”
孫晟說道:“殿下,不必懷疑,這絕對是真的。”
“我見過,我知道是真的……可……”
“這是我大唐皇帝親自求周主,又以十萬石糧食、真州割讓為代價,為殿下求來的。”
錢惟溍眼淚打轉:“大唐皇帝陛下果然仁義之君!錢惟溍感激涕零!”
馬瀾在後麵,聽著孫晟扯淡,看著這一幕,內心覺得好笑,差點笑出聲來!
還是年輕啊,這就感動了?
俺們家皇帝那麽好嗎?我咋不知道!
俺們家皇帝的話,擁有最終解釋權!
其實,孫晟說得也不算假話,通過劉澄轉交的密信當中,也確實交代了,安撫錢惟溍的時候,一定不能說要滅了吳越。
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曆史上,吳越“納土歸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一舉措促進了華夏統一、不容否定,錢氏家族功莫大焉。
唯物辯證主義證明,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在某種程度上,兩浙地區在兵不刃血、沒有經過“戰爭改造”的情況下,反而形成了龐大的“政商財閥複合體”,以家族為基本組織架構,所形成的強大影響力,一直延續了下去。
《建軍大業》電影中,運輸大隊長常凱申說過一句話,搞定江浙財團,伺候好一群阿公阿叔們,天下篤定。
可見一斑。
即便對於趙匡胤、趙光義來說,新生的大宋政權,接收了吳越政權,也難說一定是賺了。
李煜也一樣,雖然心有不甘,可總得“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真要一口氣滅掉吳越,必然會引起劇烈的反噬效應——任何時代都一樣,資本就是一頭食肉驢——不僅貪婪嗜血,還很強。
兔子急了都能咬人,更何況,吳越就如同一條絞盤在南唐脖子上的毒蛇?先安撫下來,慢慢玩。
錢惟溍向後看了一眼,兩名心腹,靳濤、陳皋宏也放緩了態度,近前躬身施禮——
“孫統製,多有得罪。”
“兩位將軍,咱們是不吵不相識,為今之計,先要解決秀州危機,為殿下脫困才行。”
兩人對視一眼,自然明白,孫晟的意思,是盡快解決掉林纁,以及背後的林家勢力。
“孫統製,林氏一族盤踞秀州已久,四縣之地,皆有內應。”
馬瀾走過來,大咧地說:“無妨,兩位將軍,四縣之地雖不能一同兼顧,可嘉興府近在咫尺,林纁主力的武勇軍隊,也駐紮在運河東岸。”
“秀州兵力不過三千鎮軍,雖說都是心腹將領,可打起來……還是吃力。”
馬瀾一笑:“秀州三千,有些單薄,可加上盛澤睦昭符兩千黑雲都,大事可成!”
“馬將軍的意思是,直接打過去?”
孫晟微微一笑,說道:“誒,那豈不是作繭自縛、自觸黴頭?與其困獸之鬥,不如引蛇出洞、請君入甕。”
……
是夜,嘉興府,一桌小宴。
在座的隻有三人,浙右武勇指揮使林纁、幕僚孫廣,以及“大唐使者”劉澄。
酒過三巡。
酒多了,話就多,說著說著,氛圍也就變得融洽起來。
畢竟,在座三人雖然各懷鬼胎,可是,三個鬼胎都是一個鬼媽懷上的,鬼點子都一樣!
反!
篡位!
林代錢!
鳩占鵲巢!
當然,一開始,雙方不會有任何共識,這一切,都源於劉澄拜見林纁之後,遞交的一封密信。
信同樣是出自李煜之手,臨出發前,命令劉澄縫在衣服之內,隻說關鍵的時候,可以保命!
信的內容,就是慫恿林纁倒戈,向大唐靠攏,許諾戰爭結束之後,冊封林纁為會稽節度使,控製“三吳都會”(吳郡、吳興、會稽)。
了解李煜的人,肯定知道,這就是畫大餅,問題在於,畫大餅都畫的沒那麽大,譬如,冊封林纁為兩浙兵馬都元帥。
沒必要,他不配!
就如同行賄之人,給高官送錢,一千萬、兩千萬都不覺得多,可要給門口保安送禮,超過一千對方未必敢收。
林纁,你就是上不得台麵!
趁著酒興,孫廣提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行動,控製住錢惟溍?必須要活的!
此時此刻,對於林纁來說,錢惟溍不再是肉中釘、眼中刺,是自己、是林家向大唐表達忠心的投名狀。
林纁沒迴答,看了看劉澄。
“林將軍,據我所知,嘉興武勇兵力,遠超過秀州的鎮軍。”
“不錯,可不能妄自動手,必須要師出有名。”
“這好辦。”劉澄碰到陰謀論的事情,智商不自覺地暴漲,“錢惟溍久不出兵,不肯支援德清戰場,將軍就從這裏做文章。”
“哦?”
林纁想了想,一拍大腿,“好!”
孫廣也附和道:“果然妙!”
錢惟溍行動遲緩,不肯去支援德清,那我林纁作為“吳越忠臣”,就點齊兵馬、前去支援,當然,借道秀州是必須的,隻要大軍行至秀州城池之下,一口氣打進去。
綁了錢惟溍,給他安一個“通敵叛國、救援不力”的罪名,然後,坐等大唐天兵滅掉德清、攻破杭州,自己就順理成章地投誠大唐。
以上,計劃製定完畢,完美!
唉,老話說得好“酒要少吃,凡事三思!”
“此乃大唐皇帝為殿下謀劃,兩國鄰邦、近在咫尺,這才是真正的唇亡齒寒,可惜……長期以來,受奸臣蠱惑,勢同水火,如今正是重歸於好的時機。”
錢惟溍鄭重其事地問:“大唐皇帝,確無滅我吳越之意?”
孫晟嚴肅迴答:“天子之言,豈能兒戲?殿下,大唐攻打吳越,尚有迴旋餘地,若是趙匡胤、或李重進打進來……才是真的國不存焉!”
“可繼位之事,父王若不首肯,怕是吳越老臣、將領無法同意。”
“殿下安心就是,況且,繼位吳越國王一事,暗中有我大唐支持,明麵上,也有大周的任命詔書。”
這句話,讓錢惟溍徹底震驚了,他自認為很清醒,自己就算是做了吳越君王,大概率也是一個傀儡,可沒想到,大周能夠給自己任命詔書!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大周是吳越認可的宗主政權,就算現在被打得七零八落,那也是有合法效力的。
孫晟見狀,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拿出一份文書,雙手托著,交到錢惟溍手中。
“殿下請過目!”
錢惟溍激動又疑惑地接過來,草草看了一眼一遍,上麵寫著——
“敕曰:吳越王子惟溍化幹戈之役,免百姓征役之苦,所以示旌嘉之寵,降以殊恩,錫吳越之兩藩,兼都督之名位,兼東南麵兵馬都元帥,鎮海鎮東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杭越大都督、上柱國,食邑萬戶……冊爾為吳越國王。”
最關鍵的是,詔書之上蓋著的是真正的大周國璽!
郭宗訓真的同意了?還是李重進給的?
都不是,李煜自己寫的!蓋有“大周國璽”的空白文書,是藥娘的傑作,是陳喬“雞鳴狗盜”的成果。
【參考 第121章:夜談】
“這,這怎麽可能?!”
孫晟說道:“殿下,不必懷疑,這絕對是真的。”
“我見過,我知道是真的……可……”
“這是我大唐皇帝親自求周主,又以十萬石糧食、真州割讓為代價,為殿下求來的。”
錢惟溍眼淚打轉:“大唐皇帝陛下果然仁義之君!錢惟溍感激涕零!”
馬瀾在後麵,聽著孫晟扯淡,看著這一幕,內心覺得好笑,差點笑出聲來!
還是年輕啊,這就感動了?
俺們家皇帝那麽好嗎?我咋不知道!
俺們家皇帝的話,擁有最終解釋權!
其實,孫晟說得也不算假話,通過劉澄轉交的密信當中,也確實交代了,安撫錢惟溍的時候,一定不能說要滅了吳越。
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曆史上,吳越“納土歸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一舉措促進了華夏統一、不容否定,錢氏家族功莫大焉。
唯物辯證主義證明,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在某種程度上,兩浙地區在兵不刃血、沒有經過“戰爭改造”的情況下,反而形成了龐大的“政商財閥複合體”,以家族為基本組織架構,所形成的強大影響力,一直延續了下去。
《建軍大業》電影中,運輸大隊長常凱申說過一句話,搞定江浙財團,伺候好一群阿公阿叔們,天下篤定。
可見一斑。
即便對於趙匡胤、趙光義來說,新生的大宋政權,接收了吳越政權,也難說一定是賺了。
李煜也一樣,雖然心有不甘,可總得“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真要一口氣滅掉吳越,必然會引起劇烈的反噬效應——任何時代都一樣,資本就是一頭食肉驢——不僅貪婪嗜血,還很強。
兔子急了都能咬人,更何況,吳越就如同一條絞盤在南唐脖子上的毒蛇?先安撫下來,慢慢玩。
錢惟溍向後看了一眼,兩名心腹,靳濤、陳皋宏也放緩了態度,近前躬身施禮——
“孫統製,多有得罪。”
“兩位將軍,咱們是不吵不相識,為今之計,先要解決秀州危機,為殿下脫困才行。”
兩人對視一眼,自然明白,孫晟的意思,是盡快解決掉林纁,以及背後的林家勢力。
“孫統製,林氏一族盤踞秀州已久,四縣之地,皆有內應。”
馬瀾走過來,大咧地說:“無妨,兩位將軍,四縣之地雖不能一同兼顧,可嘉興府近在咫尺,林纁主力的武勇軍隊,也駐紮在運河東岸。”
“秀州兵力不過三千鎮軍,雖說都是心腹將領,可打起來……還是吃力。”
馬瀾一笑:“秀州三千,有些單薄,可加上盛澤睦昭符兩千黑雲都,大事可成!”
“馬將軍的意思是,直接打過去?”
孫晟微微一笑,說道:“誒,那豈不是作繭自縛、自觸黴頭?與其困獸之鬥,不如引蛇出洞、請君入甕。”
……
是夜,嘉興府,一桌小宴。
在座的隻有三人,浙右武勇指揮使林纁、幕僚孫廣,以及“大唐使者”劉澄。
酒過三巡。
酒多了,話就多,說著說著,氛圍也就變得融洽起來。
畢竟,在座三人雖然各懷鬼胎,可是,三個鬼胎都是一個鬼媽懷上的,鬼點子都一樣!
反!
篡位!
林代錢!
鳩占鵲巢!
當然,一開始,雙方不會有任何共識,這一切,都源於劉澄拜見林纁之後,遞交的一封密信。
信同樣是出自李煜之手,臨出發前,命令劉澄縫在衣服之內,隻說關鍵的時候,可以保命!
信的內容,就是慫恿林纁倒戈,向大唐靠攏,許諾戰爭結束之後,冊封林纁為會稽節度使,控製“三吳都會”(吳郡、吳興、會稽)。
了解李煜的人,肯定知道,這就是畫大餅,問題在於,畫大餅都畫的沒那麽大,譬如,冊封林纁為兩浙兵馬都元帥。
沒必要,他不配!
就如同行賄之人,給高官送錢,一千萬、兩千萬都不覺得多,可要給門口保安送禮,超過一千對方未必敢收。
林纁,你就是上不得台麵!
趁著酒興,孫廣提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行動,控製住錢惟溍?必須要活的!
此時此刻,對於林纁來說,錢惟溍不再是肉中釘、眼中刺,是自己、是林家向大唐表達忠心的投名狀。
林纁沒迴答,看了看劉澄。
“林將軍,據我所知,嘉興武勇兵力,遠超過秀州的鎮軍。”
“不錯,可不能妄自動手,必須要師出有名。”
“這好辦。”劉澄碰到陰謀論的事情,智商不自覺地暴漲,“錢惟溍久不出兵,不肯支援德清戰場,將軍就從這裏做文章。”
“哦?”
林纁想了想,一拍大腿,“好!”
孫廣也附和道:“果然妙!”
錢惟溍行動遲緩,不肯去支援德清,那我林纁作為“吳越忠臣”,就點齊兵馬、前去支援,當然,借道秀州是必須的,隻要大軍行至秀州城池之下,一口氣打進去。
綁了錢惟溍,給他安一個“通敵叛國、救援不力”的罪名,然後,坐等大唐天兵滅掉德清、攻破杭州,自己就順理成章地投誠大唐。
以上,計劃製定完畢,完美!
唉,老話說得好“酒要少吃,凡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