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臨行安排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煜沉默,繼而注視。
沉默得振聾發聵,沉默得波濤洶湧,沉默得殺意盎然。
注視得透過人心,注視的如鷹似隼,注視得如墜冰窟。
侯無雙冷汗淋漓,整個人沉浸在令人窒息的威壓之下,感覺下一秒,皇帝就會抽出寶劍,親手剁了自己。
剛才的口氣,稱之為“質問”毫不為過,更何況,問的是皇帝後宮之事。
你當自己是誰?起居注官?還是皇太後!不,你一個小小的銀部員外郎,實在是膽大妄為!
口口聲聲,表明“絕無要挾之心”,此情此景,你又在幹什麽?
出乎意料——
“侯卿,是朕怠慢了!”
李煜俯身,雙手扶雙臂,托著侯無雙的身體,待到他起身之後,一臉歉意。
侯無雙語無倫次:“陛下,不,臣……該死,臣罪該萬死!”
李煜耐心地寬慰:“卿無罪,朕有過,但事出有因,待你迴去之後,多與諸位皇商親家解釋。”
理由很簡單,太忙了、來不及、顧不上。
“連納九妃”之舉,本質上是為了建立互信機製,要攻打吳越了,李煜需要大量軍費,皇商各個都是傾囊資助,人家要的,可不是畫大餅。
娶了自家閨女,咱就是自家人。
納妃典禮結束之後,戰爭開打,李煜哪兒有功夫挨個臨幸?
別說臨幸,九個妃子,除了侯采薇、祝瑾瑜、黃燕兒三人,還曾見過一麵,其他六個李煜隻知道名字!
侯無雙強調“不肯臨幸”,隻是表象,實則是為了鞏固關係。
後宮之中,母憑子貴,不肯臨幸,子嗣何來?
當然,侯無雙、祝仁質、黃旭等人,都很明白,就算自家女兒有了後嗣,也不可能和大周後相提並論,太子之位,隻可能是李仲寓的。
他們所求,是自家女兒生下皇子,冊封王爺,這樣地位才更加穩固。
李煜裝作不知,誠心解釋、言辭懇切,倒讓侯無雙越聽越汗顏!
“吳越之戰,事半未竟,攻克四州,有賴於卿等!”
“臣竭盡全力!”
“好,朕明日啟程。”
侯無雙一驚,私以為,自己的話刺激到了皇帝。
“陛下是要迴金陵?”
李煜歎氣,無奈說道:“朕也想迴去,可揚州又起戰事,此番要前往潤州。”
“潤州?鎮江口!”
“正是,我軍撤迴之後,上下布防、局勢危急。”
侯無雙羞愧難當,哽咽說道:“陛下,輾轉南北、夙興夜寐,臣還為些許小事……”
“欸,事無大小。”李煜瞳孔閃過一絲狡黠,“在朕看來,與吳越王室聯姻,與諸位皇商做親,是同等重要。”
侯無雙差點暈過去。
李煜千裏迢迢、奔赴杭州,一是為了安撫錢俶及王室成員,二是視察戰局及製定戰略規劃,三是震懾錢惟溍及親口囑托李從謙。
任何一件,都是軍事及外交層麵的大事,所見的人,也是一等一的大人物。
相比之下,吳越九公主的婚事,真不算什麽。
然而,李煜一句話,就將“臨幸之事”抬舉到國家大事層麵,這麵子,還小嗎?十大皇商當被子蓋,綽綽有餘!
“臣……”
李煜擺手,微微笑道:“侯卿,無需多言,朕都明白。”
“臣……”
“爾等,是看到朕迎娶九公主,有感而發罷了。”
侯無雙低頭無言了,這句話,又是一個“大高帽”。
意思就是,我李煜對待你們皇商的女兒,與對待吳越公主一樣,不偏不倚。
實則,有可比性嗎?
侯無雙漲紅了臉,一拱手:“陛下,臣告退!”
“燭慶,送侯員外。”
看著侯無雙遠去背影,想著坐立不安、焦急等待的祝仁質等人,李煜深感勞心。
“不虧是做生意的,賠本的事情,不幹啊。”
……
離杭在即。
是夜,錢弘億、錢惟溍叔侄覲見,李煜熱情迎接。
“衣錦王,忠順王,二卿一起拜見,倒讓朕惶恐了。”
“臣唐突了。”
“江都王(錢俶)行程如何?”
“先至衣錦城,祭拜先祖,隨後前往徽州。”
“一路車馬勞頓,不可掉以輕心。”
錢弘億感激施禮:“桂將軍(桂卿)率領精兵,親自護送,元德昭、崔仁冀陪同,吃穿用度、廚師郎中等皆有準備。”
“那就好。”
錢弘億瞥了一眼,錢惟溍小步近前,雙膝跪拜、雙手托舉,一份製作精致的奏疏擺在眼前。
“大唐皇帝陛下聖恩浩蕩,吳越一軍十三州重歸聖治之下,涕零哀求,萬勿拒止!”
三個染金大字:歸唐詔。
很聰明,很有學問,用一個“歸”字代替了“降”字。
俺們吳越,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誰知,李煜沒有去接。
他緩步走上前去,伸出手,緩緩地,摁在了錢惟溍的頭上!
這一幕,第二次出現,第一次出現在泉州,留從效喜提“摸頭殺”。
“昭潮,此物留給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錢惟溍喘氣愈粗:“臣,明白!”
這個玩意兒,到處去宣傳就行了。
“對內軍務,交由衣錦王主管,對外軍務,交由鄭彥華統領。”
錢惟溍腦門冒汗,就差直說,你被架空了!
“除此之外,整個浙西,大小政務,皆由你統籌安排,錢塘王(李從謙)、嘉興王(李從慶)、中吳王(李從信)也歸你管轄。”
“臣,謝陛下信任!”
李煜把手挪開,看著錢惟溍誠惶誠恐、雙眼噙淚的樣子,並沒有感動,反而警覺。
看來,自己畫的餅還不夠大,還不動心啊。
“昭潮,揚州還有不少人馬,沈承禮、潘審燔、胡琛等人,若能聽從調遣,歸順大唐,你功莫大焉。”
這句話一出口,錢惟溍的身體,微微挺直。
“陛下,臣必定好生勸說,令其早日歸唐。”
“好,偌大杭州,朕也托付於你。”
“鞠躬盡瘁!”
……
李煜不經意間,向外看了一眼,多日陰霾,被暖陽驅散。
杭州,以後不會再來了。
沉默得振聾發聵,沉默得波濤洶湧,沉默得殺意盎然。
注視得透過人心,注視的如鷹似隼,注視得如墜冰窟。
侯無雙冷汗淋漓,整個人沉浸在令人窒息的威壓之下,感覺下一秒,皇帝就會抽出寶劍,親手剁了自己。
剛才的口氣,稱之為“質問”毫不為過,更何況,問的是皇帝後宮之事。
你當自己是誰?起居注官?還是皇太後!不,你一個小小的銀部員外郎,實在是膽大妄為!
口口聲聲,表明“絕無要挾之心”,此情此景,你又在幹什麽?
出乎意料——
“侯卿,是朕怠慢了!”
李煜俯身,雙手扶雙臂,托著侯無雙的身體,待到他起身之後,一臉歉意。
侯無雙語無倫次:“陛下,不,臣……該死,臣罪該萬死!”
李煜耐心地寬慰:“卿無罪,朕有過,但事出有因,待你迴去之後,多與諸位皇商親家解釋。”
理由很簡單,太忙了、來不及、顧不上。
“連納九妃”之舉,本質上是為了建立互信機製,要攻打吳越了,李煜需要大量軍費,皇商各個都是傾囊資助,人家要的,可不是畫大餅。
娶了自家閨女,咱就是自家人。
納妃典禮結束之後,戰爭開打,李煜哪兒有功夫挨個臨幸?
別說臨幸,九個妃子,除了侯采薇、祝瑾瑜、黃燕兒三人,還曾見過一麵,其他六個李煜隻知道名字!
侯無雙強調“不肯臨幸”,隻是表象,實則是為了鞏固關係。
後宮之中,母憑子貴,不肯臨幸,子嗣何來?
當然,侯無雙、祝仁質、黃旭等人,都很明白,就算自家女兒有了後嗣,也不可能和大周後相提並論,太子之位,隻可能是李仲寓的。
他們所求,是自家女兒生下皇子,冊封王爺,這樣地位才更加穩固。
李煜裝作不知,誠心解釋、言辭懇切,倒讓侯無雙越聽越汗顏!
“吳越之戰,事半未竟,攻克四州,有賴於卿等!”
“臣竭盡全力!”
“好,朕明日啟程。”
侯無雙一驚,私以為,自己的話刺激到了皇帝。
“陛下是要迴金陵?”
李煜歎氣,無奈說道:“朕也想迴去,可揚州又起戰事,此番要前往潤州。”
“潤州?鎮江口!”
“正是,我軍撤迴之後,上下布防、局勢危急。”
侯無雙羞愧難當,哽咽說道:“陛下,輾轉南北、夙興夜寐,臣還為些許小事……”
“欸,事無大小。”李煜瞳孔閃過一絲狡黠,“在朕看來,與吳越王室聯姻,與諸位皇商做親,是同等重要。”
侯無雙差點暈過去。
李煜千裏迢迢、奔赴杭州,一是為了安撫錢俶及王室成員,二是視察戰局及製定戰略規劃,三是震懾錢惟溍及親口囑托李從謙。
任何一件,都是軍事及外交層麵的大事,所見的人,也是一等一的大人物。
相比之下,吳越九公主的婚事,真不算什麽。
然而,李煜一句話,就將“臨幸之事”抬舉到國家大事層麵,這麵子,還小嗎?十大皇商當被子蓋,綽綽有餘!
“臣……”
李煜擺手,微微笑道:“侯卿,無需多言,朕都明白。”
“臣……”
“爾等,是看到朕迎娶九公主,有感而發罷了。”
侯無雙低頭無言了,這句話,又是一個“大高帽”。
意思就是,我李煜對待你們皇商的女兒,與對待吳越公主一樣,不偏不倚。
實則,有可比性嗎?
侯無雙漲紅了臉,一拱手:“陛下,臣告退!”
“燭慶,送侯員外。”
看著侯無雙遠去背影,想著坐立不安、焦急等待的祝仁質等人,李煜深感勞心。
“不虧是做生意的,賠本的事情,不幹啊。”
……
離杭在即。
是夜,錢弘億、錢惟溍叔侄覲見,李煜熱情迎接。
“衣錦王,忠順王,二卿一起拜見,倒讓朕惶恐了。”
“臣唐突了。”
“江都王(錢俶)行程如何?”
“先至衣錦城,祭拜先祖,隨後前往徽州。”
“一路車馬勞頓,不可掉以輕心。”
錢弘億感激施禮:“桂將軍(桂卿)率領精兵,親自護送,元德昭、崔仁冀陪同,吃穿用度、廚師郎中等皆有準備。”
“那就好。”
錢弘億瞥了一眼,錢惟溍小步近前,雙膝跪拜、雙手托舉,一份製作精致的奏疏擺在眼前。
“大唐皇帝陛下聖恩浩蕩,吳越一軍十三州重歸聖治之下,涕零哀求,萬勿拒止!”
三個染金大字:歸唐詔。
很聰明,很有學問,用一個“歸”字代替了“降”字。
俺們吳越,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誰知,李煜沒有去接。
他緩步走上前去,伸出手,緩緩地,摁在了錢惟溍的頭上!
這一幕,第二次出現,第一次出現在泉州,留從效喜提“摸頭殺”。
“昭潮,此物留給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錢惟溍喘氣愈粗:“臣,明白!”
這個玩意兒,到處去宣傳就行了。
“對內軍務,交由衣錦王主管,對外軍務,交由鄭彥華統領。”
錢惟溍腦門冒汗,就差直說,你被架空了!
“除此之外,整個浙西,大小政務,皆由你統籌安排,錢塘王(李從謙)、嘉興王(李從慶)、中吳王(李從信)也歸你管轄。”
“臣,謝陛下信任!”
李煜把手挪開,看著錢惟溍誠惶誠恐、雙眼噙淚的樣子,並沒有感動,反而警覺。
看來,自己畫的餅還不夠大,還不動心啊。
“昭潮,揚州還有不少人馬,沈承禮、潘審燔、胡琛等人,若能聽從調遣,歸順大唐,你功莫大焉。”
這句話一出口,錢惟溍的身體,微微挺直。
“陛下,臣必定好生勸說,令其早日歸唐。”
“好,偌大杭州,朕也托付於你。”
“鞠躬盡瘁!”
……
李煜不經意間,向外看了一眼,多日陰霾,被暖陽驅散。
杭州,以後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