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聽完淳於瓊的敘述之後,氣的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他攥著拳頭咬牙切齒道:“呂布匹夫,當初在河北未曾除此大患,終究釀下今日之禍。
我必親手取下汝之狗頭,為我愛將報仇。”
這時大將張合在旁邊道:“主公,顏良文醜為我河北名將,竟被輕易斬殺,由此可見劉琦麾下勇將甚多。
主公宜小心為上,不可輕易冒進。”
袁紹聞言皺了皺眉頭。
這張合也是河北人,自然也不願意出兵河南。
若其是文臣,也早被袁紹羈押。
隻不過他是武將,袁紹現在用人之際,不能輕易怠慢。
這時曹操在旁邊搭言道:“此言差矣。
顏良文醜二將被殺,有其輕敵大意之故,也有運氣不佳在內。
不能因此而判斷劉琦軍力。
那呂布趙雲,雖擊敗二將,卻主動放棄白馬城。
由此可見,劉琦麾下軍兵不足。
若不然,其隻要扼守白馬津,便可將本初拒止於河北,他為何舍本逐末,退守官渡?”
謀士審配皺著眉頭沉思道:“此事確有可疑之處。
按說顏良文醜二位將軍戰敗被殺。
劉琦就算兵力再是不足,但扼守津渡總能做到。
他為何放棄黃河天險,主動退避三舍,放主公軍馬過河?
想不通,著實讓人想不通。”
審配這一提醒,眾人包括袁紹在內,都覺得劉琦軍退的蹊蹺。
隻不過為什麽這樣做,他們卻死活想不明白。
雖然大軍成功渡過黃河,但所有人心裏都感覺不踏實。
似乎正有一個天大的陰謀在等著他們。
待所有軍隊渡過黃河之後,袁紹也懶得多想了。
足足有二十餘萬人馬,就算劉琦再有陰謀詭計也不怕。
更何況還有曹操在旁邊力勸進軍。
曹操解釋,劉琦麾下兵馬雖眾,但其連年征戰,早已師老兵疲,成為強弩之末。
所以其撤軍,必然有不得已之苦衷。
這也許是最後戰機,讓袁紹必須抓住。
袁紹深以為然,立即下令大軍南下,向官渡進發。
此時劉琦也早已親率大軍,在官渡駐紮,並派人修下防禦工事。
兩軍開始對峙。
其實有一點曹操預料沒錯。
劉琦手下控製的地盤雖然很大,但涼州,雍州,徐州等地,大多都成為荒無人煙的焦土,對於戰爭,貢獻並不大。
而他手下軍馬,經過連年征戰,也早已成為疲憊之師。
所能仰仗的,隻剩下荊州揚州的十萬大軍。
而袁紹自從打完界橋之戰後,便再沒打過較大戰役。
所以從當前軍事實力看,自然袁紹遠勝於他。
但他手握取勝密碼,倒也並不畏懼。
隻需要熬到袁紹將糧草囤積於烏巢,便可一戰而勝。
……
兩軍對峙幾日之後,袁軍率先發起了進攻。
之前劉琦下令,在官渡修起了長長的防禦工事,像長城一般,擋住袁軍南下之路。
袁軍由高覽張合指揮,在長長的工事沿線上,紛紛搭上雲梯,向上攀爬。
劉琦軍則由趙雲、太史慈、張遼、魏延、甘寧等,各自鎮守一段,指揮軍兵防禦。
呂布做總指揮,率領一支軍兵,來迴接應。
固然袁軍攻勢很猛,但荊州軍畢竟身經百戰,絲毫沒有退讓。
接連進攻兩日,袁軍死傷慘重,但毫無戰果,士氣難免受挫。
袁紹終於按捺不住,帶領文武,親臨陣前督戰,鼓舞士氣。
他看到綿延數十裏的工事上,數不清的軍兵像螞蟻一樣,順著雲梯攀爬。
但是上麵的守軍,將無數滾木礌石扔下來。
袁軍大都爬到雲梯的一半,便已經被砸下來,摔死摔傷無數。
根本無人能摸上城頭。
袁紹吩咐道:“傳令下去,先登城頭者,賞百萬錢。”
“諾!”傳令兵下去。
有了袁紹親自督戰,再加上重賞激勵。
軍兵們又一次士氣大震,向城牆攻打過去。
隻可惜,朝廷軍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又占據地利優勢,擊退袁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袁紹看著前方戰況,感慨道:“若是麹義和先登營還在,何至於受阻於此?”
其餘文武誰也不敢接這話茬。
麹義乃是當初袁紹手下第一悍將。
在界橋之戰時,屢次以弱勝強,戰勝公孫瓚,為袁紹統一河北立下赫赫戰功。
他所率領的精銳叫做先登營,每次作戰,必然奮勇爭先,招之能戰,戰之能勝。
隻可惜,後來麹義稍有驕縱,犯了袁紹忌諱。
被袁紹隨便找了個理由殺了。
此時袁紹又想起來,誰敢碰觸這黴頭?
這個時候,曹操在旁邊道:“本初,如此攻打下去,不止損傷慘重,戰果還不佳,需另謀他策才是。”
“你有何良策?”袁紹斜了一眼對方。
曹操指著前方工事道:“本初請看,敵軍築起城牆,兩丈有餘。
以下仰上進攻,極其困難。
若能砍伐巨木,搭起三丈高之樓櫓,置弓箭兵於其上,便可以上淩下。
到時再配合步卒攻打,必能令劉軍上下南顧。”
其實,曹操想起了他兩位堂弟,在下邳戰敗之慘案。
既然劉琦可以築土為山,高出城牆。
袁軍當然也可以搭建簡易樓櫓,高過對方防禦工事。
袁紹聽到曹操之言,連連挑起大拇指道:“妙計妙計,自少年你便智計百出,如今竟然越老越妖。”
曹操聞言有些尷尬。
年少時,他可沒少坑袁紹。
當初兩人合謀偷了人家新娘子,他跟那女子風流半夜,卻指引女子家人,抓住袁紹,暴揍了一頓。
曹操摸了摸鼻子,囁喏道:“那些舊事,不提也罷。”
袁紹下令暫緩攻城,派出軍兵出去,砍伐樹木搭建樓櫓。
袁軍人多力量大,很快便砍伐了無數巨木,開始搭建平台。
那每一座樓櫓長約三丈,寬約兩丈,高約三丈。
底下裝有圓木輪子,可以推著行走。
最上麵是一處平台,弓箭兵可在上麵站成數排,輪番齊射。
十幾日後,袁軍建成幾十座樓櫓,全部推到陣前。
由於朝廷軍倉促建造工事,來不及挖護城河,所以樓櫓可以推到,極為靠近工事的位置。
那每一座樓櫓平台,都比工事高出一丈,所以袁軍弓箭兵,全都居高臨下,對工事上的朝廷軍,看的一清二楚。
他攥著拳頭咬牙切齒道:“呂布匹夫,當初在河北未曾除此大患,終究釀下今日之禍。
我必親手取下汝之狗頭,為我愛將報仇。”
這時大將張合在旁邊道:“主公,顏良文醜為我河北名將,竟被輕易斬殺,由此可見劉琦麾下勇將甚多。
主公宜小心為上,不可輕易冒進。”
袁紹聞言皺了皺眉頭。
這張合也是河北人,自然也不願意出兵河南。
若其是文臣,也早被袁紹羈押。
隻不過他是武將,袁紹現在用人之際,不能輕易怠慢。
這時曹操在旁邊搭言道:“此言差矣。
顏良文醜二將被殺,有其輕敵大意之故,也有運氣不佳在內。
不能因此而判斷劉琦軍力。
那呂布趙雲,雖擊敗二將,卻主動放棄白馬城。
由此可見,劉琦麾下軍兵不足。
若不然,其隻要扼守白馬津,便可將本初拒止於河北,他為何舍本逐末,退守官渡?”
謀士審配皺著眉頭沉思道:“此事確有可疑之處。
按說顏良文醜二位將軍戰敗被殺。
劉琦就算兵力再是不足,但扼守津渡總能做到。
他為何放棄黃河天險,主動退避三舍,放主公軍馬過河?
想不通,著實讓人想不通。”
審配這一提醒,眾人包括袁紹在內,都覺得劉琦軍退的蹊蹺。
隻不過為什麽這樣做,他們卻死活想不明白。
雖然大軍成功渡過黃河,但所有人心裏都感覺不踏實。
似乎正有一個天大的陰謀在等著他們。
待所有軍隊渡過黃河之後,袁紹也懶得多想了。
足足有二十餘萬人馬,就算劉琦再有陰謀詭計也不怕。
更何況還有曹操在旁邊力勸進軍。
曹操解釋,劉琦麾下兵馬雖眾,但其連年征戰,早已師老兵疲,成為強弩之末。
所以其撤軍,必然有不得已之苦衷。
這也許是最後戰機,讓袁紹必須抓住。
袁紹深以為然,立即下令大軍南下,向官渡進發。
此時劉琦也早已親率大軍,在官渡駐紮,並派人修下防禦工事。
兩軍開始對峙。
其實有一點曹操預料沒錯。
劉琦手下控製的地盤雖然很大,但涼州,雍州,徐州等地,大多都成為荒無人煙的焦土,對於戰爭,貢獻並不大。
而他手下軍馬,經過連年征戰,也早已成為疲憊之師。
所能仰仗的,隻剩下荊州揚州的十萬大軍。
而袁紹自從打完界橋之戰後,便再沒打過較大戰役。
所以從當前軍事實力看,自然袁紹遠勝於他。
但他手握取勝密碼,倒也並不畏懼。
隻需要熬到袁紹將糧草囤積於烏巢,便可一戰而勝。
……
兩軍對峙幾日之後,袁軍率先發起了進攻。
之前劉琦下令,在官渡修起了長長的防禦工事,像長城一般,擋住袁軍南下之路。
袁軍由高覽張合指揮,在長長的工事沿線上,紛紛搭上雲梯,向上攀爬。
劉琦軍則由趙雲、太史慈、張遼、魏延、甘寧等,各自鎮守一段,指揮軍兵防禦。
呂布做總指揮,率領一支軍兵,來迴接應。
固然袁軍攻勢很猛,但荊州軍畢竟身經百戰,絲毫沒有退讓。
接連進攻兩日,袁軍死傷慘重,但毫無戰果,士氣難免受挫。
袁紹終於按捺不住,帶領文武,親臨陣前督戰,鼓舞士氣。
他看到綿延數十裏的工事上,數不清的軍兵像螞蟻一樣,順著雲梯攀爬。
但是上麵的守軍,將無數滾木礌石扔下來。
袁軍大都爬到雲梯的一半,便已經被砸下來,摔死摔傷無數。
根本無人能摸上城頭。
袁紹吩咐道:“傳令下去,先登城頭者,賞百萬錢。”
“諾!”傳令兵下去。
有了袁紹親自督戰,再加上重賞激勵。
軍兵們又一次士氣大震,向城牆攻打過去。
隻可惜,朝廷軍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又占據地利優勢,擊退袁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袁紹看著前方戰況,感慨道:“若是麹義和先登營還在,何至於受阻於此?”
其餘文武誰也不敢接這話茬。
麹義乃是當初袁紹手下第一悍將。
在界橋之戰時,屢次以弱勝強,戰勝公孫瓚,為袁紹統一河北立下赫赫戰功。
他所率領的精銳叫做先登營,每次作戰,必然奮勇爭先,招之能戰,戰之能勝。
隻可惜,後來麹義稍有驕縱,犯了袁紹忌諱。
被袁紹隨便找了個理由殺了。
此時袁紹又想起來,誰敢碰觸這黴頭?
這個時候,曹操在旁邊道:“本初,如此攻打下去,不止損傷慘重,戰果還不佳,需另謀他策才是。”
“你有何良策?”袁紹斜了一眼對方。
曹操指著前方工事道:“本初請看,敵軍築起城牆,兩丈有餘。
以下仰上進攻,極其困難。
若能砍伐巨木,搭起三丈高之樓櫓,置弓箭兵於其上,便可以上淩下。
到時再配合步卒攻打,必能令劉軍上下南顧。”
其實,曹操想起了他兩位堂弟,在下邳戰敗之慘案。
既然劉琦可以築土為山,高出城牆。
袁軍當然也可以搭建簡易樓櫓,高過對方防禦工事。
袁紹聽到曹操之言,連連挑起大拇指道:“妙計妙計,自少年你便智計百出,如今竟然越老越妖。”
曹操聞言有些尷尬。
年少時,他可沒少坑袁紹。
當初兩人合謀偷了人家新娘子,他跟那女子風流半夜,卻指引女子家人,抓住袁紹,暴揍了一頓。
曹操摸了摸鼻子,囁喏道:“那些舊事,不提也罷。”
袁紹下令暫緩攻城,派出軍兵出去,砍伐樹木搭建樓櫓。
袁軍人多力量大,很快便砍伐了無數巨木,開始搭建平台。
那每一座樓櫓長約三丈,寬約兩丈,高約三丈。
底下裝有圓木輪子,可以推著行走。
最上麵是一處平台,弓箭兵可在上麵站成數排,輪番齊射。
十幾日後,袁軍建成幾十座樓櫓,全部推到陣前。
由於朝廷軍倉促建造工事,來不及挖護城河,所以樓櫓可以推到,極為靠近工事的位置。
那每一座樓櫓平台,都比工事高出一丈,所以袁軍弓箭兵,全都居高臨下,對工事上的朝廷軍,看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