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堆成小山的人頭功,成為擊垮柳城烏桓軍,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漢軍騎兵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他們的家人必定保不住。
守著這座孤城,也就失去了意義。
烏桓軍衝出柳城,埋伏在附近的甘寧立即帶人殺了出來。
一部分人攻擊烏桓軍,另一部分人衝進城內。
進城的漢軍也沒閑著,開始縱兵屠城。
這一點與曆史倒極為相似。
曆史上的曹操,攻破柳城後,也展開大規模屠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烏桓地界距離漢朝權力中心太遠,若是留著這些人,早晚還要反叛。
所以屠殺完了,才能一了百了。
反正又不是漢家同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殺起來毫無心理壓力。
甘寧在柳城內殺了個血流成河,屍橫遍地。
這時候劉琦剛剛到達。
百姓們知道這是他們的恩人,齊王殿下。
大家全都在路邊跪拜謝恩。
劉琦壓根兒就沒有進城,而是在城外紮營居住。
城內被甘寧禍害夠嗆,已經成為斷壁殘垣。
很快張遼也率領主力迴來。
他將麾旗交還給劉琦道:“末將不辱使命,已完成任務,特將大王旗幟歸還。”
劉琦接過麾旗,點點頭道:“此戰文遠身先士卒,居功甚偉。
待迴許都之後,本王上表朝廷,奏請文遠為車騎將軍,賜縣侯。
其餘諸將,俱論功行賞。”
“多謝大王恩典!”張遼趕忙謝恩。
能做到車騎將軍,也算是一番辛苦沒有白費。
其餘諸將看著眼饞,但也沒有辦法。
論武力,張遼不是最高的。
但張遼帶兵的衝擊力,以及所立下的軍功,卻是無人能比。
作為武將軍功考核標準,曆來就有“先登”“陷陣”“斬將”“奪旗”之分。
張遼擒殺迷當,踏頓,這西北、東北兩大異族首領。
單憑斬將一項,已經無人能望其項背。
這時甘寧稟報道:“大王,末將進城之時,曾嚴加搜索,但未曾見到二袁身影。
後來聽傳言說,他二人在城破時,已經趁亂東逃,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去了。”
張遼一聽,便有些著急道:“此番兵進柳城,其中最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擒殺二袁。
如今天他們逃了,便是未取全功。
末將領命,率一支軍馬追趕,定要將此二人殺死,方能永絕後患。”
劉琦皺眉道:“他二人出逃,必定惶惶如喪家之犬,說不定還備下許多馬匹,輪番換騎。
他二人已經走了那麽久,你率騎兵怎能追的上?”
張遼道:“袁氏在河北頗得民心。
若留此袁氏二子,早晚必生大亂。
既然追不上,不如等大軍到來,繼續揮師東進,逼迫公孫康交出二袁。
如若不交,那便趁勢連公孫康也一起誅滅。”
劉琦想了想,微微搖頭道:“公孫康久居遼東偏遠之地,割據之勢已成。
若我急促進兵,必令其感到恐慌,反而甘心於二袁聯合。
但我若不去管他,公孫康反而容不下二袁,必將二袁人頭送上,以對我討好。
所以根本不用追。
收拾收拾,準備班師吧。”
張遼跟眾將對視一眼,均覺得難以置信。
袁氏二子跟公孫康並沒有什麽仇怨,公孫康為什麽要殺他們?
再說了,留著這兩個袁氏之子,或許還能招攬許多袁氏舊部,為他所用。
畢竟袁氏這塊招牌,即使到了現在,依然還有用處。
隻不過劉琦軍令,大家不敢反抗,隻得將疑惑壓在心底。
接下來,軍隊便準備班師。
所有被劫掠而來的百姓,也全都跟隨。
這些百姓們被劫到柳城,萬萬沒想到,還能有迴去的一天。
現在被這麽多精銳漢軍護送迴家,都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此時灤河的大水已經逐漸變小,所以不用再走茫茫戈壁了。
直接渡過灤河便可。
大軍在渡灤河的時候,突然有侍從來報:“遼東太守公孫康,派使者求見。”
“讓他過來。”劉琦吩咐。
不多時,有兩個精壯漢子來到劉琦麵前,捧著兩個盒子拜倒道:“小人奉我家太守之命,將袁尚袁熙之人頭奉上。
另有幾個烏桓單於之人頭,在後麵馬車上。”
聞聽此言,張遼跟其他眾將不由瞪大眼睛。
神了啊!
大王說公孫康會送上二袁人頭,沒想到竟然真的送來了。
這簡直就是運籌帷幄,未卜先知。
試問天下,還有誰能如此?
眾將再一次對劉琦的判斷,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琦招了招手。
公孫康派來的使者打開盒子。
裏麵果然放了兩顆人頭,都用石灰塗抹,以防止腐爛。
那的確是袁尚和袁熙的人頭。
原來,當初袁氏兄弟出逃,不止帶了幾個隨從,還有躲在城內的一眾烏桓單於。
那些小單於們無家可歸,隻能以袁氏兄弟馬首是瞻。
兄弟二人之中,老二袁熙生性懦弱,沒什麽主見。
倒是老三袁尚,膽大狂妄,敢想敢幹。
他見追隨的烏桓騎兵也有數百人,於是起了歪心思。
想把遼東太守公孫康引誘出來殺掉,然後占據遼東稱王。
沒想到公孫康識破了計謀,派兵先下手為強,把二袁給殺了,將人頭送來,討好劉琦。
劉琦對著使者淡淡的道:“公孫太守心向朝廷,本王已經知曉。
迴去告訴他,隻要忠於漢室,便可永鎮遼東。
但若心懷不軌,妄自僭越,本王必派兵征討。
讓他好自為之吧。”
兩個使者對視一眼,心裏暗自吃驚。
原來他們的太守公孫康在遼東,自恃偏遠,且有烏桓阻隔,與中原不通消息,已經布置下諸侯王的儀仗,以遼東王自居。
這乃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但身處遼東,也無人能約束。
使者心中驚訝不已,這些事,劉琦是怎樣知道的?
難道在遼東,有朝廷的奸細?
兩人戰戰兢兢道:“小人迴去,定如實稟報。”
劉琦擺了擺手,示意兩人退下。
大軍渡過灤河,幽州百姓各自迴家安置。
雖然家園已經破碎,但好在外患已除,可安心恢複生產。
劉琦任命鮮於輔為幽州刺史,閆柔為別駕,將幽州盡數托付給這兩個最熟悉本地之人,然後率軍迴歸鄴城。
經過這一番征戰,整個北方總算平定了。
冀青幽並四州,已經盡數迴歸大漢版圖。
外敵烏桓人,也已經被剿滅。
放眼整個天下,隻剩下益州還沒有歸附。
漢軍騎兵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他們的家人必定保不住。
守著這座孤城,也就失去了意義。
烏桓軍衝出柳城,埋伏在附近的甘寧立即帶人殺了出來。
一部分人攻擊烏桓軍,另一部分人衝進城內。
進城的漢軍也沒閑著,開始縱兵屠城。
這一點與曆史倒極為相似。
曆史上的曹操,攻破柳城後,也展開大規模屠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烏桓地界距離漢朝權力中心太遠,若是留著這些人,早晚還要反叛。
所以屠殺完了,才能一了百了。
反正又不是漢家同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殺起來毫無心理壓力。
甘寧在柳城內殺了個血流成河,屍橫遍地。
這時候劉琦剛剛到達。
百姓們知道這是他們的恩人,齊王殿下。
大家全都在路邊跪拜謝恩。
劉琦壓根兒就沒有進城,而是在城外紮營居住。
城內被甘寧禍害夠嗆,已經成為斷壁殘垣。
很快張遼也率領主力迴來。
他將麾旗交還給劉琦道:“末將不辱使命,已完成任務,特將大王旗幟歸還。”
劉琦接過麾旗,點點頭道:“此戰文遠身先士卒,居功甚偉。
待迴許都之後,本王上表朝廷,奏請文遠為車騎將軍,賜縣侯。
其餘諸將,俱論功行賞。”
“多謝大王恩典!”張遼趕忙謝恩。
能做到車騎將軍,也算是一番辛苦沒有白費。
其餘諸將看著眼饞,但也沒有辦法。
論武力,張遼不是最高的。
但張遼帶兵的衝擊力,以及所立下的軍功,卻是無人能比。
作為武將軍功考核標準,曆來就有“先登”“陷陣”“斬將”“奪旗”之分。
張遼擒殺迷當,踏頓,這西北、東北兩大異族首領。
單憑斬將一項,已經無人能望其項背。
這時甘寧稟報道:“大王,末將進城之時,曾嚴加搜索,但未曾見到二袁身影。
後來聽傳言說,他二人在城破時,已經趁亂東逃,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去了。”
張遼一聽,便有些著急道:“此番兵進柳城,其中最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擒殺二袁。
如今天他們逃了,便是未取全功。
末將領命,率一支軍馬追趕,定要將此二人殺死,方能永絕後患。”
劉琦皺眉道:“他二人出逃,必定惶惶如喪家之犬,說不定還備下許多馬匹,輪番換騎。
他二人已經走了那麽久,你率騎兵怎能追的上?”
張遼道:“袁氏在河北頗得民心。
若留此袁氏二子,早晚必生大亂。
既然追不上,不如等大軍到來,繼續揮師東進,逼迫公孫康交出二袁。
如若不交,那便趁勢連公孫康也一起誅滅。”
劉琦想了想,微微搖頭道:“公孫康久居遼東偏遠之地,割據之勢已成。
若我急促進兵,必令其感到恐慌,反而甘心於二袁聯合。
但我若不去管他,公孫康反而容不下二袁,必將二袁人頭送上,以對我討好。
所以根本不用追。
收拾收拾,準備班師吧。”
張遼跟眾將對視一眼,均覺得難以置信。
袁氏二子跟公孫康並沒有什麽仇怨,公孫康為什麽要殺他們?
再說了,留著這兩個袁氏之子,或許還能招攬許多袁氏舊部,為他所用。
畢竟袁氏這塊招牌,即使到了現在,依然還有用處。
隻不過劉琦軍令,大家不敢反抗,隻得將疑惑壓在心底。
接下來,軍隊便準備班師。
所有被劫掠而來的百姓,也全都跟隨。
這些百姓們被劫到柳城,萬萬沒想到,還能有迴去的一天。
現在被這麽多精銳漢軍護送迴家,都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此時灤河的大水已經逐漸變小,所以不用再走茫茫戈壁了。
直接渡過灤河便可。
大軍在渡灤河的時候,突然有侍從來報:“遼東太守公孫康,派使者求見。”
“讓他過來。”劉琦吩咐。
不多時,有兩個精壯漢子來到劉琦麵前,捧著兩個盒子拜倒道:“小人奉我家太守之命,將袁尚袁熙之人頭奉上。
另有幾個烏桓單於之人頭,在後麵馬車上。”
聞聽此言,張遼跟其他眾將不由瞪大眼睛。
神了啊!
大王說公孫康會送上二袁人頭,沒想到竟然真的送來了。
這簡直就是運籌帷幄,未卜先知。
試問天下,還有誰能如此?
眾將再一次對劉琦的判斷,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琦招了招手。
公孫康派來的使者打開盒子。
裏麵果然放了兩顆人頭,都用石灰塗抹,以防止腐爛。
那的確是袁尚和袁熙的人頭。
原來,當初袁氏兄弟出逃,不止帶了幾個隨從,還有躲在城內的一眾烏桓單於。
那些小單於們無家可歸,隻能以袁氏兄弟馬首是瞻。
兄弟二人之中,老二袁熙生性懦弱,沒什麽主見。
倒是老三袁尚,膽大狂妄,敢想敢幹。
他見追隨的烏桓騎兵也有數百人,於是起了歪心思。
想把遼東太守公孫康引誘出來殺掉,然後占據遼東稱王。
沒想到公孫康識破了計謀,派兵先下手為強,把二袁給殺了,將人頭送來,討好劉琦。
劉琦對著使者淡淡的道:“公孫太守心向朝廷,本王已經知曉。
迴去告訴他,隻要忠於漢室,便可永鎮遼東。
但若心懷不軌,妄自僭越,本王必派兵征討。
讓他好自為之吧。”
兩個使者對視一眼,心裏暗自吃驚。
原來他們的太守公孫康在遼東,自恃偏遠,且有烏桓阻隔,與中原不通消息,已經布置下諸侯王的儀仗,以遼東王自居。
這乃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但身處遼東,也無人能約束。
使者心中驚訝不已,這些事,劉琦是怎樣知道的?
難道在遼東,有朝廷的奸細?
兩人戰戰兢兢道:“小人迴去,定如實稟報。”
劉琦擺了擺手,示意兩人退下。
大軍渡過灤河,幽州百姓各自迴家安置。
雖然家園已經破碎,但好在外患已除,可安心恢複生產。
劉琦任命鮮於輔為幽州刺史,閆柔為別駕,將幽州盡數托付給這兩個最熟悉本地之人,然後率軍迴歸鄴城。
經過這一番征戰,整個北方總算平定了。
冀青幽並四州,已經盡數迴歸大漢版圖。
外敵烏桓人,也已經被剿滅。
放眼整個天下,隻剩下益州還沒有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