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鄴城,軍隊開始休整。
不是簡單的休息,而是大規模調整調防。
該裁撤的裁撤,該縮編的縮編。
這些都由諸葛亮龐統,會同一眾武將負責,無需劉琦過多操心。
劉琦迴到鄴城之後,便跟甄宓日日琴瑟和鳴,水乳交融。
甄宓已然有了身孕的征兆,那些過激的遊戲便不能玩了。
取而代之的是溫柔的遊戲。
幾天之後,夜晚床榻上。
一番雲雨過後。
劉琦摟著酥胸半露,肌膚如雪的美人,“本王馬上就要迴許都了。
你也著手收拾一下,不要臨行之時匆忙。”
甄宓趴在劉琦胸前,幽幽的道:“大王要帶奴家迴許都麽?”
“你既然跟了本王,難道還要留在鄴城?”
“奴家是覺得,自己畢竟嫁過人,若跟隨大王到許都,恐怕會惹人嘲笑。”
“如今天下已定,誰還敢嘲笑本王?再說能有這樣的美人服侍,別人羨慕還來不及,怎麽會嘲笑?”
“聽說大王府內美女如雲,二喬姐妹、貂蟬、蔡琰,都是人間絕色,奴家哪敢稱得上美人?”
劉琦哈哈大笑道:“之前聽人戲言,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如今爾等都入本王臥榻,老天當真待我不薄。”
甄宓臉色羞紅道:“奴家在閨中之時,也聽說過那些無聊之言。
奴家蒲柳之質,怎敢與二喬那等江南女子相比?
聽說江南之地,鍾靈毓秀,風輕水軟,方能孕育出二喬那樣的美女。”
劉琦挑起對方的下巴頦,仔細打量一番道:“你也不用自卑,據我來看,你跟那二喬相比,可謂伯仲之間,不分上下。”
他說著說著,心裏的燥熱又升騰起來,翻身把對方壓在身下。
甄宓小聲道:“奴家已經有了身子,還望大王輕些懲罰奴家。”
“我心裏有數,”劉琦說道。
幾日之後,劉琦帶著從北方帶來的繳獲,南渡黃河,迴到許都。
北方平定,朝廷上下自然又是一陣慶賀。
所有朝臣都對劉琦歌功頌德,自不用細說。
劉琦將甄宓帶迴到王府之中,蔡琰、貂蟬等待她如姐妹,毫無半分輕視之心。
甄宓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來,待在王府之中安心養胎。
隻不過劉琦迴到府中之後,可就有的忙了。
那麽多美婦人,這麽久沒見,逐個安撫幾晚,又要耗費不少精力。
他操之過急,每天都精疲力盡,第二日扶牆而出。
連老父親劉表看到兒子,都忍不住相勸,美女雖好,但要懂得節製。
與此同時,天子劉協又一次明發詔書,要禪讓皇位給劉琦。
劉琦收到後,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此舉讓眾多朝臣心裏七上八下,摸不清劉琦的想法。
按說以劉琦現在的威望,地位,功業,距離登上帝位,也隻剩一層窗戶紙。
隻要他答應,已經沒人能反對。
而且連天子劉協都已經坦然。
他隻想做一個郡公,帶著妻妾兒女,安享天倫。
如今依然待在皇位上,也是一種煎熬。
這一天,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前來求見。
這三人是他當初學業堂的同窗,也是他的核心班底,絕對心腹。
書房之中,徐庶不解道:“大王,天子降詔,禪讓帝位,大王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劉琦端著一碗茶,淡淡的道:“你覺得我是該同意,還是不該同意?”
“當然該同意,”徐庶道:“如今整個天下都是大王平定的。
這等功業,比之當年光武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有世家豪族,滿朝公卿,俱都期盼大王能身登大寶。
可是大王卻無聲無息,不免讓人費解。”
龐統附和道:“在下與元直意見相同,大王若不登基,恐麾下眾文武,名不正,言不順。”
諸葛亮搖著羽毛扇道:“如今諸般政令,皆出自王府,朝廷已然形同虛設,此非正常之態。
無論當今天子,還是對滿朝眾卿,均有身在半空之感。
唯有大王同意登基,所有塵埃方才落地。”
“有那麽嚴重麽?”
劉琦深吸一口氣,笑了笑道:“如今反正已經大權在握,位極人臣。
我還真沒覺得,捅破那層窗戶紙,有那麽重要。”
“當然重要,”諸葛亮正色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若大王登基,形同大漢第二次中興。
所有文武,也跟當年雲台二十八將一般,形同又一次開國,可彪炳史冊。
大王不急,其他人恐怕也會著急吧。”
“我也想到這一層,”劉琦道:“可是如今益州畢竟還未平定,所以不免有些猶豫。”
徐庶道:“原來大王是在擔心此事。
說到益州,我倒是想起來,之前益州別駕張鬆,受劉璋之命前來拜見。
隻不過沒人顧得上他,所以如今還把他扔在館驛之內。
如今解決益州,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不如大王見見他?
且探聽一下劉璋口風。”
龐統冷笑一下道:“區區一個益州別駕,能有什麽重要之言?
隨便打發一人,去見一見便可,何需大王親自出麵?”
“那倒也是,”徐庶也覺得自己冒失了。
劉琦已經等同於皇帝,親自去見一個益州別駕,的確有失身份。
而且益州從來沒跟齊王府建立過聯係。
此時冒然派來一個別駕,多半都是試探之言,應當沒什麽重要信息。
“張鬆?益州別駕,”劉琦喃喃自語一句,不由想起史料上的記載。
“那張鬆是益州本地人,子劉焉接手益州後,便屬於被打壓的一層。
跟隨劉焉前去的法正,成為掌權一派。
後來劉焉病死,劉璋繼位,又寵信黃權、劉巴等人,法正也失寵了。
所以張鬆和法正同為天涯淪落人,兩人同時受冷落,自然跟劉璋離心離德。”
徐庶不解道:“依大王之意,那張鬆有背叛劉璋之可能?
不能吧,劉璋若不信任張鬆,豈能派他前來?
據我所知,劉璋雖提防益州本土人士,但也不乏重用之人。
譬如之前來過的那位蜀中孔子,便身居高位。”
諸葛亮笑道:“在這裏猜測又有什麽用?
張鬆就在館驛,派個人去見見,其用意不就知道了?”
不是簡單的休息,而是大規模調整調防。
該裁撤的裁撤,該縮編的縮編。
這些都由諸葛亮龐統,會同一眾武將負責,無需劉琦過多操心。
劉琦迴到鄴城之後,便跟甄宓日日琴瑟和鳴,水乳交融。
甄宓已然有了身孕的征兆,那些過激的遊戲便不能玩了。
取而代之的是溫柔的遊戲。
幾天之後,夜晚床榻上。
一番雲雨過後。
劉琦摟著酥胸半露,肌膚如雪的美人,“本王馬上就要迴許都了。
你也著手收拾一下,不要臨行之時匆忙。”
甄宓趴在劉琦胸前,幽幽的道:“大王要帶奴家迴許都麽?”
“你既然跟了本王,難道還要留在鄴城?”
“奴家是覺得,自己畢竟嫁過人,若跟隨大王到許都,恐怕會惹人嘲笑。”
“如今天下已定,誰還敢嘲笑本王?再說能有這樣的美人服侍,別人羨慕還來不及,怎麽會嘲笑?”
“聽說大王府內美女如雲,二喬姐妹、貂蟬、蔡琰,都是人間絕色,奴家哪敢稱得上美人?”
劉琦哈哈大笑道:“之前聽人戲言,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如今爾等都入本王臥榻,老天當真待我不薄。”
甄宓臉色羞紅道:“奴家在閨中之時,也聽說過那些無聊之言。
奴家蒲柳之質,怎敢與二喬那等江南女子相比?
聽說江南之地,鍾靈毓秀,風輕水軟,方能孕育出二喬那樣的美女。”
劉琦挑起對方的下巴頦,仔細打量一番道:“你也不用自卑,據我來看,你跟那二喬相比,可謂伯仲之間,不分上下。”
他說著說著,心裏的燥熱又升騰起來,翻身把對方壓在身下。
甄宓小聲道:“奴家已經有了身子,還望大王輕些懲罰奴家。”
“我心裏有數,”劉琦說道。
幾日之後,劉琦帶著從北方帶來的繳獲,南渡黃河,迴到許都。
北方平定,朝廷上下自然又是一陣慶賀。
所有朝臣都對劉琦歌功頌德,自不用細說。
劉琦將甄宓帶迴到王府之中,蔡琰、貂蟬等待她如姐妹,毫無半分輕視之心。
甄宓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來,待在王府之中安心養胎。
隻不過劉琦迴到府中之後,可就有的忙了。
那麽多美婦人,這麽久沒見,逐個安撫幾晚,又要耗費不少精力。
他操之過急,每天都精疲力盡,第二日扶牆而出。
連老父親劉表看到兒子,都忍不住相勸,美女雖好,但要懂得節製。
與此同時,天子劉協又一次明發詔書,要禪讓皇位給劉琦。
劉琦收到後,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此舉讓眾多朝臣心裏七上八下,摸不清劉琦的想法。
按說以劉琦現在的威望,地位,功業,距離登上帝位,也隻剩一層窗戶紙。
隻要他答應,已經沒人能反對。
而且連天子劉協都已經坦然。
他隻想做一個郡公,帶著妻妾兒女,安享天倫。
如今依然待在皇位上,也是一種煎熬。
這一天,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前來求見。
這三人是他當初學業堂的同窗,也是他的核心班底,絕對心腹。
書房之中,徐庶不解道:“大王,天子降詔,禪讓帝位,大王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劉琦端著一碗茶,淡淡的道:“你覺得我是該同意,還是不該同意?”
“當然該同意,”徐庶道:“如今整個天下都是大王平定的。
這等功業,比之當年光武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有世家豪族,滿朝公卿,俱都期盼大王能身登大寶。
可是大王卻無聲無息,不免讓人費解。”
龐統附和道:“在下與元直意見相同,大王若不登基,恐麾下眾文武,名不正,言不順。”
諸葛亮搖著羽毛扇道:“如今諸般政令,皆出自王府,朝廷已然形同虛設,此非正常之態。
無論當今天子,還是對滿朝眾卿,均有身在半空之感。
唯有大王同意登基,所有塵埃方才落地。”
“有那麽嚴重麽?”
劉琦深吸一口氣,笑了笑道:“如今反正已經大權在握,位極人臣。
我還真沒覺得,捅破那層窗戶紙,有那麽重要。”
“當然重要,”諸葛亮正色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若大王登基,形同大漢第二次中興。
所有文武,也跟當年雲台二十八將一般,形同又一次開國,可彪炳史冊。
大王不急,其他人恐怕也會著急吧。”
“我也想到這一層,”劉琦道:“可是如今益州畢竟還未平定,所以不免有些猶豫。”
徐庶道:“原來大王是在擔心此事。
說到益州,我倒是想起來,之前益州別駕張鬆,受劉璋之命前來拜見。
隻不過沒人顧得上他,所以如今還把他扔在館驛之內。
如今解決益州,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不如大王見見他?
且探聽一下劉璋口風。”
龐統冷笑一下道:“區區一個益州別駕,能有什麽重要之言?
隨便打發一人,去見一見便可,何需大王親自出麵?”
“那倒也是,”徐庶也覺得自己冒失了。
劉琦已經等同於皇帝,親自去見一個益州別駕,的確有失身份。
而且益州從來沒跟齊王府建立過聯係。
此時冒然派來一個別駕,多半都是試探之言,應當沒什麽重要信息。
“張鬆?益州別駕,”劉琦喃喃自語一句,不由想起史料上的記載。
“那張鬆是益州本地人,子劉焉接手益州後,便屬於被打壓的一層。
跟隨劉焉前去的法正,成為掌權一派。
後來劉焉病死,劉璋繼位,又寵信黃權、劉巴等人,法正也失寵了。
所以張鬆和法正同為天涯淪落人,兩人同時受冷落,自然跟劉璋離心離德。”
徐庶不解道:“依大王之意,那張鬆有背叛劉璋之可能?
不能吧,劉璋若不信任張鬆,豈能派他前來?
據我所知,劉璋雖提防益州本土人士,但也不乏重用之人。
譬如之前來過的那位蜀中孔子,便身居高位。”
諸葛亮笑道:“在這裏猜測又有什麽用?
張鬆就在館驛,派個人去見見,其用意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