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見張鬆一副忠於主公,正氣凜然之相,心中不由發出一陣冷笑。
明明就是受到排擠,前來賣主求榮的,偏偏要擺出一副鐵骨錚錚的樣子。
“張別駕拳拳護主之心,令本王欽佩之至。”
劉琦淡淡的道:“閣下身為蜀郡人士,能得劉季玉如此信任,也算主從相知之典範,與齊桓公與管仲不遑多讓。”
“在下是蜀郡人士怎麽了?”
張鬆不解道:“我主身為益州牧,難道不能重用蜀郡人士?”
劉琦迴頭看著遠山,微微一笑道:“劉焉父子為江夏郡人,當年帶領少數東州心腹入川,統帥西川十一郡。
試問,他該如何麵對西川本土士紳?
若完全放手重用,不免被本地勢力架空。
若完全不用,則政令無法推行,無法形成有效統治。
故而隻能使用一個辦法,將蜀中士人,既高高捧起,又小心提防,不可能安全交心。”
張鬆喝了一口茶,風輕雲淡道:“大王那是想當然耳。
我主劉季玉性情敦厚,對張某等蜀中士人便傾心相待,並委以重任。”
“本王真是想當然?非也,非也。”
劉琦連連搖頭道:“外地諸侯突然入主一方,恐怕都有這種通病。
譬如袁紹之於冀州,曹操之於兗州,陶謙之於徐州,對待本土勢力,莫不如此。
你說,你益州主從相得益彰,傾心相交。
難道劉季玉統治才能,要遠高於袁紹、曹操和陶謙?”
張鬆聞言,不由愣了愣神。
端著茶碗,怔然無語。
要說劉璋才能,高過袁紹曹操等梟雄,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劉璋暗弱之名,已經天下人皆知。
所以他張鬆也不用裝了。
外來勢力統治一個地方,對本土勢力戒備,並進行打壓,乃是通病。
蜀中自然也存在這種情況。
見他不說話,劉琦又道:“張別駕乃是聰明人,據說有過目不忘之才。
既然閣下千裏迢迢來到許都,本王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
若閣下選擇依附朝廷,在朝可做到九卿之類官職。
若不願意在朝,去往地方,可做到兩千石太守。
無論揚州、徐州還是荊州,隻要不違三互法,地點由選擇。”
這便是劉琦給出的條件。
天下一統之後,大漢還是奉行郡國製。
兩千石太守,已經是地方官的最高官職。
郡內財權、人權,盡數歸於郡守,跟一個郡國國王也差不多。
張鬆這樣的人,即使出賣西川,能給個郡守賞賜,也應該滿意了。
可是張鬆依然沉默不語。
劉琦心中感到惱火。
難道此人胃口,不僅僅做個郡守那麽簡單?
諸葛亮在旁邊道:“子喬方才一直宣揚,蜀中山川有多險要,關隘有多堅固。
那誠然是事實。
但再堅固之關隘,也需人鎮守。
那蜀中又不是沒人攻破過。
遠的不說,就說兩百年前,光武皇帝平定中原之後,便命麾下水陸並進,剿滅蜀地公孫述。
閣下覺得,當今朝廷兵力,難道比不上兩百年前?
你主劉璋之才能,能蓋過公孫述?
天下一統,重振漢室,乃大勢所趨。
閣下若該段不斷。
到時朝廷天兵一至,成都攻破,爾等主從,便不免淪為階下之囚。
到了那時,便是追悔莫及。”
張鬆稍微猶豫片刻,終於長歎一口氣。
他心裏也清楚,劉琦已經將近完成統一,正是兵強馬壯之時。
蜀地山川再險,以一州之力對抗十二州,也根本不可能取勝。
更何況,正如劉琦猜測,他作為蜀中本土勢力,雖然貌似身居高位,但實則大受排擠,根本不得劉璋重視。
還不如趁著現在,接受劉琦郡守的安排。
要不然等大軍打過來,那就真成階下囚了。
張鬆打定主意,重新站起身來,對著劉琦深施一禮道:“在下張鬆,願誠心歸附大王。
此地有西川各處關隘軍力布防圖,還請大王笑納。”
他從懷中掏出一幅卷軸,躬身交給劉琦。
劉琦想要的就是這個,接過來一看。
隻見這幅圖畫的異常詳細。
上麵記載了各處關隘守將姓名,武藝愛好,麾下兵力人數等,不一而足。
有了這幅度,就相當於開了上帝視角,對西川布防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好,能獻上此圖,說明張別駕對朝廷也算忠心。”
“大王,此圖乃張某與法正法孝直,秘密調查,並親手繪製。”
張鬆道:“在下臨來之前,法孝直曾叮囑在下,定要親手將此圖獻於大王。”
劉琦明白,張鬆是在給法正邀功,“等平定西川,法正與閣下相同,可為一郡之郡守。”
“多謝大王恩典!”
張鬆又施了一禮道:“恭請大王盡早進軍。
要不然時日一久,兵將出現調防,這幅圖便沒用了。
據在下看來,如今劉季玉重用黃權劉巴等人。
他們都勸劉季玉死守,蜀中各處關隘。
並且漢中還有張魯扼守要道,朝廷想要攻破也難。”
“放心,事不宜遲,本王定會便宜行事。”
劉琦道:“為不引起劉璋懷疑,請閣下即刻返迴西川。
就說本王命他馬上投降。
看在同宗份上,可饒他一命。
若食古不化,負隅頑抗,本王將親率大軍征討。”
張鬆不理解道:“為了迷惑蜀中上下,大王難道不該假意答應劉璋做益州刺史,永鎮西川?”
劉琦冷聲道:“就算答應冊封他為益州刺史,他能相信麽?
以朝廷現在所掌控地盤,能允許他繼續割據才怪。”
張鬆恍然大悟道:“說的也是。
果然還是大王英明,若答應劉璋,那便太假了。”
於是他離開酒席宴之後,便立即啟程返迴成都報信。
而劉琦則召集龐統徐庶等議事。
拿出那份西川布防圖,徐庶龐統等人這才心悅誠服。
“果然不出大王所料,那張鬆竟然真有賣主之心。”
“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可笑劉璋派來使者,卻與他離心離德,賣主求榮。”
諸葛亮道:“那是因為大王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所以才能斷定,張鬆作為本土勢力,必然受到排擠。”
龐統笑道:“可他卻忘了,大王父子也是外地人,統帥荊州之時,我等本土人士卻未曾受到排擠。”
明明就是受到排擠,前來賣主求榮的,偏偏要擺出一副鐵骨錚錚的樣子。
“張別駕拳拳護主之心,令本王欽佩之至。”
劉琦淡淡的道:“閣下身為蜀郡人士,能得劉季玉如此信任,也算主從相知之典範,與齊桓公與管仲不遑多讓。”
“在下是蜀郡人士怎麽了?”
張鬆不解道:“我主身為益州牧,難道不能重用蜀郡人士?”
劉琦迴頭看著遠山,微微一笑道:“劉焉父子為江夏郡人,當年帶領少數東州心腹入川,統帥西川十一郡。
試問,他該如何麵對西川本土士紳?
若完全放手重用,不免被本地勢力架空。
若完全不用,則政令無法推行,無法形成有效統治。
故而隻能使用一個辦法,將蜀中士人,既高高捧起,又小心提防,不可能安全交心。”
張鬆喝了一口茶,風輕雲淡道:“大王那是想當然耳。
我主劉季玉性情敦厚,對張某等蜀中士人便傾心相待,並委以重任。”
“本王真是想當然?非也,非也。”
劉琦連連搖頭道:“外地諸侯突然入主一方,恐怕都有這種通病。
譬如袁紹之於冀州,曹操之於兗州,陶謙之於徐州,對待本土勢力,莫不如此。
你說,你益州主從相得益彰,傾心相交。
難道劉季玉統治才能,要遠高於袁紹、曹操和陶謙?”
張鬆聞言,不由愣了愣神。
端著茶碗,怔然無語。
要說劉璋才能,高過袁紹曹操等梟雄,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劉璋暗弱之名,已經天下人皆知。
所以他張鬆也不用裝了。
外來勢力統治一個地方,對本土勢力戒備,並進行打壓,乃是通病。
蜀中自然也存在這種情況。
見他不說話,劉琦又道:“張別駕乃是聰明人,據說有過目不忘之才。
既然閣下千裏迢迢來到許都,本王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
若閣下選擇依附朝廷,在朝可做到九卿之類官職。
若不願意在朝,去往地方,可做到兩千石太守。
無論揚州、徐州還是荊州,隻要不違三互法,地點由選擇。”
這便是劉琦給出的條件。
天下一統之後,大漢還是奉行郡國製。
兩千石太守,已經是地方官的最高官職。
郡內財權、人權,盡數歸於郡守,跟一個郡國國王也差不多。
張鬆這樣的人,即使出賣西川,能給個郡守賞賜,也應該滿意了。
可是張鬆依然沉默不語。
劉琦心中感到惱火。
難道此人胃口,不僅僅做個郡守那麽簡單?
諸葛亮在旁邊道:“子喬方才一直宣揚,蜀中山川有多險要,關隘有多堅固。
那誠然是事實。
但再堅固之關隘,也需人鎮守。
那蜀中又不是沒人攻破過。
遠的不說,就說兩百年前,光武皇帝平定中原之後,便命麾下水陸並進,剿滅蜀地公孫述。
閣下覺得,當今朝廷兵力,難道比不上兩百年前?
你主劉璋之才能,能蓋過公孫述?
天下一統,重振漢室,乃大勢所趨。
閣下若該段不斷。
到時朝廷天兵一至,成都攻破,爾等主從,便不免淪為階下之囚。
到了那時,便是追悔莫及。”
張鬆稍微猶豫片刻,終於長歎一口氣。
他心裏也清楚,劉琦已經將近完成統一,正是兵強馬壯之時。
蜀地山川再險,以一州之力對抗十二州,也根本不可能取勝。
更何況,正如劉琦猜測,他作為蜀中本土勢力,雖然貌似身居高位,但實則大受排擠,根本不得劉璋重視。
還不如趁著現在,接受劉琦郡守的安排。
要不然等大軍打過來,那就真成階下囚了。
張鬆打定主意,重新站起身來,對著劉琦深施一禮道:“在下張鬆,願誠心歸附大王。
此地有西川各處關隘軍力布防圖,還請大王笑納。”
他從懷中掏出一幅卷軸,躬身交給劉琦。
劉琦想要的就是這個,接過來一看。
隻見這幅圖畫的異常詳細。
上麵記載了各處關隘守將姓名,武藝愛好,麾下兵力人數等,不一而足。
有了這幅度,就相當於開了上帝視角,對西川布防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好,能獻上此圖,說明張別駕對朝廷也算忠心。”
“大王,此圖乃張某與法正法孝直,秘密調查,並親手繪製。”
張鬆道:“在下臨來之前,法孝直曾叮囑在下,定要親手將此圖獻於大王。”
劉琦明白,張鬆是在給法正邀功,“等平定西川,法正與閣下相同,可為一郡之郡守。”
“多謝大王恩典!”
張鬆又施了一禮道:“恭請大王盡早進軍。
要不然時日一久,兵將出現調防,這幅圖便沒用了。
據在下看來,如今劉季玉重用黃權劉巴等人。
他們都勸劉季玉死守,蜀中各處關隘。
並且漢中還有張魯扼守要道,朝廷想要攻破也難。”
“放心,事不宜遲,本王定會便宜行事。”
劉琦道:“為不引起劉璋懷疑,請閣下即刻返迴西川。
就說本王命他馬上投降。
看在同宗份上,可饒他一命。
若食古不化,負隅頑抗,本王將親率大軍征討。”
張鬆不理解道:“為了迷惑蜀中上下,大王難道不該假意答應劉璋做益州刺史,永鎮西川?”
劉琦冷聲道:“就算答應冊封他為益州刺史,他能相信麽?
以朝廷現在所掌控地盤,能允許他繼續割據才怪。”
張鬆恍然大悟道:“說的也是。
果然還是大王英明,若答應劉璋,那便太假了。”
於是他離開酒席宴之後,便立即啟程返迴成都報信。
而劉琦則召集龐統徐庶等議事。
拿出那份西川布防圖,徐庶龐統等人這才心悅誠服。
“果然不出大王所料,那張鬆竟然真有賣主之心。”
“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可笑劉璋派來使者,卻與他離心離德,賣主求榮。”
諸葛亮道:“那是因為大王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所以才能斷定,張鬆作為本土勢力,必然受到排擠。”
龐統笑道:“可他卻忘了,大王父子也是外地人,統帥荊州之時,我等本土人士卻未曾受到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