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要殺過來的傳聞一時間塵囂其上,鬧得整個蘇州的氣氛非常緊張,官府不得不四處張貼告示安穩民心。
巡防營日夜巡邏,城內每日提早宵禁,與鄰近的南-京城一樣,大批官軍被調入城內防守,隻為了保住城池,而鄉下則寄希望於少量的官軍和各鎮鄉勇了。
葉古玉所謀之事因而被耽擱了下來,對方請求延長一年期限,葉古玉對此也無可奈何。
沈家村,沈侃每日和村中的子弟一起讀書,潛齋先生的小兒子剛剛有了大名,王大兄給取名叫做王樸,字守淳。
沈家給學堂安排了一名廚役,村裏也安排了幾位婦人來幫傭,米麵柴薪佐料菜蔬等無不供應充足,中午學生們就近在學堂裏吃飯。
潛齋先生看在眼裏,自然不免格外看重沈侃,所以沈侃和王樸兩個人,一日所讀之書,頂的上其他學生三日。
閑暇之餘,沈嘉績也時常過來,與潛齋先生說詩會文,或小酌快談。
不過這幾日因倭寇而來的少了,潛齋先生自是也對外寇憂心忡忡,眼見弟子沈侃自覺組織村裏的孩子們習武,大為讚賞,同時對弟子們的學業開了綠燈。
夜晚,沈侃拖著一身的疲憊迴來,穿過外宅,就見正落大宅滿院子丫頭媳婦們端著紅漆食盒或盤子等物件,一個個往返奔走不停。
“來客人了?”
又是讀書又是鍛煉還要操心的他,那大腦袋早已轉了筋,迷迷糊糊的走了過去。
房簷下三四個穿紅著綠的丫鬟衝他點頭問好,沈侃一邊點頭,一邊掀起門簾跨了進去。
正廳空蕩蕩的,大丫頭彩雲正在整理桌子,見他來了,便向東屋呶嘴兒。
沈侃走了進去,屋裏明亮如晝,老太太正對著門,依著靠背盤膝端坐,身邊侍立彩霞和沈沛文,沈沛薇沈雨琴坐在一側,還有幾個小丫頭在四周垂手站了一溜。
這陣仗無疑是來客人了,沈侃趕緊停下腳步,見有個鄉下老婦人坐在那裏。
老太太笑道:“老人家好久沒來了,大概有兩年了吧?”
老婦人身子前傾,忙笑道:“前年春天來請過太夫人的安,隻因家裏窮,沒有得體的穿戴不方便出門,所以未能常來。如今禁不住想念,一則來瞻仰您老的慈顏,二則來看看我那心肝寶貝哥兒來了。”
“老人家費心了。”老太太笑道。
沈侃退後一步,小聲詢問彩雲,“這位是誰?誰是她的心肝寶貝?”
“大太太的娘家遠親,寶貝哥兒自然就是大少爺唄,聽說以前常來的,近年家道中落,也就不大來了。”彩雲咬著耳朵說道。
“那大太太呢?”
“這不剛從那邊過來嘛,太太大概忙著打理家事,不得空。”
“哦。”
沈侃沒能請安,不能走人,隻好站著幹等。彩雲悄悄遞過來一碗蒸雞蛋糕,沈侃接過來笑道:“正餓的狠,謝了。”
“呸,誰用你謝?”彩雲白了他一眼。
這時裏麵的老婦人說道:“家裏沒什麽好東西,不過是咱們窮人的一些窮意思罷了!為的是您老吃口新鮮,拿了一隻雞一籃子蘑菇,給哥兒帶了一點軟乎的香餑餑。”
“老人家自己來就好了,又拿什麽東西?”顧氏笑了笑,問道:“金哥兒在哪裏?去叫了來。”
彩雲見狀大聲說道:“是。”一轉身跑了出去。
老大在家?沈侃近幾日忙得昏天黑地,對家裏的事幾乎毫不知情,很快就見沈仕掀了簾子大步進來。
“大哥。”沈侃拱手。
“嗯。”沈仕輕輕點頭,直接走了進去。
見孫兒來了,老太太笑著說道:“快來,你幹娘看你來了。”
“哎呦,我的心肝長這麽大了?”
老婦人起身一把抓住沈仕的手,連連叫著心肝肉啊,還把人給摟到了懷裏,親了一下,連連不停的問這問那。
沈侃和大家夥都忍不住笑了,沈仕則一臉別扭,礙於祖母在場也不好拒絕,有些難堪的一一迴答。
眼看祖母要設宴款待客人,沈侃走進去問了安,老太太隨便問了幾句後,說道:“我們老姐妹今夜要好生說說話,願意留下的留下,坐不住的就去吧。”
話音剛落,沈沛文馬上說道:“今日教了一天課,怪累的,那孩兒和幾位妹妹先退下了。”
“去吧去吧,你們幾個在外廳吃完了飯再走。”顧氏揮了揮手。
“我也累了。”沈仕苦著臉說道。
誰知老太太不悅的道:“沒規矩,你幹娘好不容易來一次,你不能走。”
如此在沈仕羨慕的目光中,沈沛文幾個人走了出來。
丫鬟川流不息的傳進去酒菜,老太太指了幾道菜送了過來。
沈沛薇洗完了手,過來關切的道:“倭寇的事兒怎麽樣了?我們聽了傳言,真真又氣又怒又不免害怕,明明倭國那邊已經約束了倭患,怎麽又死灰複燃了呢?”
“二姐果然有見識。”沈侃擦著手,“約束國人需要有強力的中央政府,可是現如今倭**閥割據,已經進入了戰國狀態,足利幕府形同虛設,勘合貿易製度名存實亡,那些諸侯為了爭奪與我大明貿易的權利,相互征戰,以至於成了喪家犬的浪人,戰敗的所謂大名不甘心,便紛紛暗中支持海盜了。”
沈沛薇驚訝的道:“你為何知道的如此詳細?長輩們卻都不知所以然呀。”
“是啊!”沈沛文也一臉驚訝。
沈侃皺眉道:“如今朝廷禁海,私人海上貿易卻十分活躍,我對此也頗感興趣,托人私下裏問了些海商,自然不難了解詳情。家中長輩一向與外地商賈沒什麽來往,不了解也很正常。”
沈沛薇佩服的看著他,說道:“自我朝立國以來,倭寇便屢剿不絕。唉,到底有沒有法子一勞永逸呀?難道就這麽等人家殺來了,咱們才忙不迭的調派官軍圍剿?”
沈沛文也說道:“最可憐的就是百姓,倭人也太可惡了。”
“辦法當然有。”沈侃說到這兒就搖頭不願說了,因為說了也白搭。
以明朝的人口國力,想碾壓倭國能有什麽難度?如果當年下西洋的龐大艦隊還在,隻要浩浩蕩蕩的開到倭國近海,甚至無需打出一發炮彈,倭人就會自動的幫著剿滅流寇。
倭人的德行沒有人比沈侃更清楚,永遠崇拜強者,欺淩弱者。
問題是出在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昔日的艦隊也腐朽了,世代不變的衛所世兵製就與唐朝的府兵製一樣,現如今已經淪為了最大弊端。
明朝中葉以後,江南各衛所出現了大量空額,剩餘的兵士也多為軍官役用,訓練廢弛,導致諾大一個明王朝,紙麵上的兵力多達280萬人,實際上能作戰卻十分有限。
一邊不修軍事,一邊卻因連年內戰,鍛煉出了一大批悍不畏死的浪人,雖說倭寇缺乏統一指揮,往往以小股力量來殺人越貨,但是上下級結構緊密的習俗製度,使得倭寇具備嚴格管理和良好的軍事素養。
此外倭人仰仗於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模仿葡萄牙人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加上大量的漢人海盜指引,因而對大明各地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如此屢屢以少勝多。
沈侃是痛心自己沒有辦法,後世喜歡曆史軍事的愛好者誰不知道?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最有效平定倭患的辦法,應該是立即打造出一支實力勝過倭人海盜的艦隊,以鄭和下西洋時期的造船水平,按理說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殲敵於海上,震懾倭國於本土,才是戰勝對方的根本途徑。再說如果此時能重振海軍,那麽也正好趕上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試想!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所指揮的艦隊馳騁於各大海洋,那將何其壯哉。
很可惜曆史不能假設,穿越者也得有能力有時間有機會,還得有情商有智商,外加不可或缺的運道,而此時此刻的沈侃卻什麽都沒有。
當然他並不擔心倭寇,因為有戚繼光等將士和無數的漢家百姓,曆史上東南沿海的倭患最終被平定了。
痛心的是那些將慘遭毒手的老弱婦孺,令他有種有力使不出的窩囊感,如果能有一把衝鋒槍?
沈沛文沈沛薇看著他眉頭緊鎖的樣子,時而咬牙切齒,時而一臉惆悵,不由得麵麵相覷。
沈沛文心中一動,忙問道:“莫非……莫非你打算棄筆從戎?”
“不行。”沈沛文頓時唬了一跳,想都不想的脫口而出,“我決不允許你去殺敵,沙場上刀劍無眼,絕對不行。”
沈雨琴卻興奮的嚷道:“四哥好樣的,你要去投軍,那就是我的大英雄。”
“閉嘴。”沈沛文大怒。
巡防營日夜巡邏,城內每日提早宵禁,與鄰近的南-京城一樣,大批官軍被調入城內防守,隻為了保住城池,而鄉下則寄希望於少量的官軍和各鎮鄉勇了。
葉古玉所謀之事因而被耽擱了下來,對方請求延長一年期限,葉古玉對此也無可奈何。
沈家村,沈侃每日和村中的子弟一起讀書,潛齋先生的小兒子剛剛有了大名,王大兄給取名叫做王樸,字守淳。
沈家給學堂安排了一名廚役,村裏也安排了幾位婦人來幫傭,米麵柴薪佐料菜蔬等無不供應充足,中午學生們就近在學堂裏吃飯。
潛齋先生看在眼裏,自然不免格外看重沈侃,所以沈侃和王樸兩個人,一日所讀之書,頂的上其他學生三日。
閑暇之餘,沈嘉績也時常過來,與潛齋先生說詩會文,或小酌快談。
不過這幾日因倭寇而來的少了,潛齋先生自是也對外寇憂心忡忡,眼見弟子沈侃自覺組織村裏的孩子們習武,大為讚賞,同時對弟子們的學業開了綠燈。
夜晚,沈侃拖著一身的疲憊迴來,穿過外宅,就見正落大宅滿院子丫頭媳婦們端著紅漆食盒或盤子等物件,一個個往返奔走不停。
“來客人了?”
又是讀書又是鍛煉還要操心的他,那大腦袋早已轉了筋,迷迷糊糊的走了過去。
房簷下三四個穿紅著綠的丫鬟衝他點頭問好,沈侃一邊點頭,一邊掀起門簾跨了進去。
正廳空蕩蕩的,大丫頭彩雲正在整理桌子,見他來了,便向東屋呶嘴兒。
沈侃走了進去,屋裏明亮如晝,老太太正對著門,依著靠背盤膝端坐,身邊侍立彩霞和沈沛文,沈沛薇沈雨琴坐在一側,還有幾個小丫頭在四周垂手站了一溜。
這陣仗無疑是來客人了,沈侃趕緊停下腳步,見有個鄉下老婦人坐在那裏。
老太太笑道:“老人家好久沒來了,大概有兩年了吧?”
老婦人身子前傾,忙笑道:“前年春天來請過太夫人的安,隻因家裏窮,沒有得體的穿戴不方便出門,所以未能常來。如今禁不住想念,一則來瞻仰您老的慈顏,二則來看看我那心肝寶貝哥兒來了。”
“老人家費心了。”老太太笑道。
沈侃退後一步,小聲詢問彩雲,“這位是誰?誰是她的心肝寶貝?”
“大太太的娘家遠親,寶貝哥兒自然就是大少爺唄,聽說以前常來的,近年家道中落,也就不大來了。”彩雲咬著耳朵說道。
“那大太太呢?”
“這不剛從那邊過來嘛,太太大概忙著打理家事,不得空。”
“哦。”
沈侃沒能請安,不能走人,隻好站著幹等。彩雲悄悄遞過來一碗蒸雞蛋糕,沈侃接過來笑道:“正餓的狠,謝了。”
“呸,誰用你謝?”彩雲白了他一眼。
這時裏麵的老婦人說道:“家裏沒什麽好東西,不過是咱們窮人的一些窮意思罷了!為的是您老吃口新鮮,拿了一隻雞一籃子蘑菇,給哥兒帶了一點軟乎的香餑餑。”
“老人家自己來就好了,又拿什麽東西?”顧氏笑了笑,問道:“金哥兒在哪裏?去叫了來。”
彩雲見狀大聲說道:“是。”一轉身跑了出去。
老大在家?沈侃近幾日忙得昏天黑地,對家裏的事幾乎毫不知情,很快就見沈仕掀了簾子大步進來。
“大哥。”沈侃拱手。
“嗯。”沈仕輕輕點頭,直接走了進去。
見孫兒來了,老太太笑著說道:“快來,你幹娘看你來了。”
“哎呦,我的心肝長這麽大了?”
老婦人起身一把抓住沈仕的手,連連叫著心肝肉啊,還把人給摟到了懷裏,親了一下,連連不停的問這問那。
沈侃和大家夥都忍不住笑了,沈仕則一臉別扭,礙於祖母在場也不好拒絕,有些難堪的一一迴答。
眼看祖母要設宴款待客人,沈侃走進去問了安,老太太隨便問了幾句後,說道:“我們老姐妹今夜要好生說說話,願意留下的留下,坐不住的就去吧。”
話音剛落,沈沛文馬上說道:“今日教了一天課,怪累的,那孩兒和幾位妹妹先退下了。”
“去吧去吧,你們幾個在外廳吃完了飯再走。”顧氏揮了揮手。
“我也累了。”沈仕苦著臉說道。
誰知老太太不悅的道:“沒規矩,你幹娘好不容易來一次,你不能走。”
如此在沈仕羨慕的目光中,沈沛文幾個人走了出來。
丫鬟川流不息的傳進去酒菜,老太太指了幾道菜送了過來。
沈沛薇洗完了手,過來關切的道:“倭寇的事兒怎麽樣了?我們聽了傳言,真真又氣又怒又不免害怕,明明倭國那邊已經約束了倭患,怎麽又死灰複燃了呢?”
“二姐果然有見識。”沈侃擦著手,“約束國人需要有強力的中央政府,可是現如今倭**閥割據,已經進入了戰國狀態,足利幕府形同虛設,勘合貿易製度名存實亡,那些諸侯為了爭奪與我大明貿易的權利,相互征戰,以至於成了喪家犬的浪人,戰敗的所謂大名不甘心,便紛紛暗中支持海盜了。”
沈沛薇驚訝的道:“你為何知道的如此詳細?長輩們卻都不知所以然呀。”
“是啊!”沈沛文也一臉驚訝。
沈侃皺眉道:“如今朝廷禁海,私人海上貿易卻十分活躍,我對此也頗感興趣,托人私下裏問了些海商,自然不難了解詳情。家中長輩一向與外地商賈沒什麽來往,不了解也很正常。”
沈沛薇佩服的看著他,說道:“自我朝立國以來,倭寇便屢剿不絕。唉,到底有沒有法子一勞永逸呀?難道就這麽等人家殺來了,咱們才忙不迭的調派官軍圍剿?”
沈沛文也說道:“最可憐的就是百姓,倭人也太可惡了。”
“辦法當然有。”沈侃說到這兒就搖頭不願說了,因為說了也白搭。
以明朝的人口國力,想碾壓倭國能有什麽難度?如果當年下西洋的龐大艦隊還在,隻要浩浩蕩蕩的開到倭國近海,甚至無需打出一發炮彈,倭人就會自動的幫著剿滅流寇。
倭人的德行沒有人比沈侃更清楚,永遠崇拜強者,欺淩弱者。
問題是出在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昔日的艦隊也腐朽了,世代不變的衛所世兵製就與唐朝的府兵製一樣,現如今已經淪為了最大弊端。
明朝中葉以後,江南各衛所出現了大量空額,剩餘的兵士也多為軍官役用,訓練廢弛,導致諾大一個明王朝,紙麵上的兵力多達280萬人,實際上能作戰卻十分有限。
一邊不修軍事,一邊卻因連年內戰,鍛煉出了一大批悍不畏死的浪人,雖說倭寇缺乏統一指揮,往往以小股力量來殺人越貨,但是上下級結構緊密的習俗製度,使得倭寇具備嚴格管理和良好的軍事素養。
此外倭人仰仗於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模仿葡萄牙人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加上大量的漢人海盜指引,因而對大明各地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如此屢屢以少勝多。
沈侃是痛心自己沒有辦法,後世喜歡曆史軍事的愛好者誰不知道?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最有效平定倭患的辦法,應該是立即打造出一支實力勝過倭人海盜的艦隊,以鄭和下西洋時期的造船水平,按理說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殲敵於海上,震懾倭國於本土,才是戰勝對方的根本途徑。再說如果此時能重振海軍,那麽也正好趕上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試想!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所指揮的艦隊馳騁於各大海洋,那將何其壯哉。
很可惜曆史不能假設,穿越者也得有能力有時間有機會,還得有情商有智商,外加不可或缺的運道,而此時此刻的沈侃卻什麽都沒有。
當然他並不擔心倭寇,因為有戚繼光等將士和無數的漢家百姓,曆史上東南沿海的倭患最終被平定了。
痛心的是那些將慘遭毒手的老弱婦孺,令他有種有力使不出的窩囊感,如果能有一把衝鋒槍?
沈沛文沈沛薇看著他眉頭緊鎖的樣子,時而咬牙切齒,時而一臉惆悵,不由得麵麵相覷。
沈沛文心中一動,忙問道:“莫非……莫非你打算棄筆從戎?”
“不行。”沈沛文頓時唬了一跳,想都不想的脫口而出,“我決不允許你去殺敵,沙場上刀劍無眼,絕對不行。”
沈雨琴卻興奮的嚷道:“四哥好樣的,你要去投軍,那就是我的大英雄。”
“閉嘴。”沈沛文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