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白山黑水之間,‘人王\\\’臨世
人間攝政王,橫壓天上仙 作者:威猛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勝文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師伯,這些士子之中,一些士子為人抄寫書籍、信箋以維持生計,有的人去做苦力,甚至有的人流落街頭與災民爭搶稀粥……”
“還有一些士子群情激憤,我聽說不少人已經開始串聯。
甚至有人暗中散布謠言,煽動百姓對攝政王的不滿。
若是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恐怕會釀成大禍。”
高潛聞言,輕輕放下手中的筷子,輕笑道:
“我猜……前麵一類士子,多為貧苦人家;而後一類,則家中多為富庶。”
“後一類士子看不清形勢,隻想著像以前一樣每日吟詩作畫、享受美色,又能怪得了誰呢……”
“師伯所言極是。
但這些人被一時的憤怒蒙蔽了雙眼,聽不進勸解。”
陳勝文無奈道: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不乏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者。
他們或許並不真正關心科舉,而是想借此機會攪動風雲,達到自己的目的。
西北道的暴亂剛剛平息,若短時間內再起暴亂,那……”
高潛微微頷首,目光中透出一絲冷意:
“這些人,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他們心中並無百姓,也無天下,隻為一己私利。
若是任由他們興風作浪,西北道的安寧必將毀於一旦。”
頓了頓,他繼續道:
“人心如鬼蜮,沒有人能控製人心。
因此,麵對如此局勢,你也不要灰心。
短短時間之內,能讓西北道城亂後秩序平穩下來,你作為此地知府,功不可沒。”
陳勝文躬身道謝,但語氣中依舊帶著一絲憂慮:
“師伯,如今局勢複雜,接下來我該如何應對?
若是強行鎮壓,恐怕會激起更大的反彈;若是放任不管,又恐釀成大亂。”
高潛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此事需分而治之。
對於那些真正為生計所困的貧寒士子,就按照攝政王頒布的‘以工代賑’之策,讓他們以勞作換取生計,同時也能繼續讀書;
而對那些那些心懷不軌、煽動民變的士子,則需雷霆手段。”
“你遣人暗中查探,將為首之人揪出,依法嚴懲。
同時,放出風聲,告訴百姓,這些人是別有用心之徒,意圖破壞西北道的安寧。
如此一來,百姓自然會與他們劃清界限。”
“弟子明白!”
陳勝文點頭稱是,隨即又問道:
“師伯,那些暗中煽動之人,背後是否另有主使?”
高潛目光一冷,語氣中帶著一絲肅殺:
“此事你不必多問,自有攝政王出手!
西北道……攝政王可不隻是派遣了你們與守備軍過來。”
陳勝文心中一凜,似乎是想到了同仁口中那諱莫如深的名字——鷹眼。
於是連忙說道:
“弟子明白。”
高潛輕輕歎了口氣,目光再次投向遠處的街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儒家學子,當以天下蒼生為念,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你身為知府,不僅要治理好地方,更要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洞察世間百態,明辨是非曲直。”
“師伯教誨,勝文銘記於心。”
陳勝文神色莊重,顯然對高潛的話深以為然。
“隻是弟子愚鈍,擔心在處理這些複雜事務時,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高潛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溫和與鼓勵:
“人無完人,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勇於擔當。
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已是難能可貴。
你固然不如攝政王那般驚才豔豔,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三十有六,掌控一府之地,已經超過了世間九成九。”
“弟子定當遵循師伯的教誨,盡心盡力,不負所托。”
陳勝文再次躬身行禮。
“不過,”高潛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你需記住,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堅守本心最為重要。
儒家之道,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身為儒家弟子,更應以身作則,成為百姓的楷模。”
“弟子明白,定不負師伯厚望。”
……
……
北蠻,聖山。
在雲霧縈繞、風聲細語的聖山神廟深處。
一片寧謐之中,一位麵容清秀的青年正低頭低吟,其嗓音清亮如泉,字字如珠落玉盤。
“眼下,界域屏障將碎,靈潮也逐漸複起。
以目前之態勢,用不了十年,天玄大陸的靈氣就足以供養出一尊大帝。
這樣說來……
十年之後,我族並不是沒有機會!”
空間大門正中。
王庭之主身著華美長袍,衣袖翩翩,端坐於由珍貴天蠶絲精心織就的蒲團之上。
“雪崩轟鳴、洪水肆虐、幹旱連綿、蝗災肆虐、地震頻發、瘟疫橫行、妖物遍地……”
隨著這些詞匯逐一被吐出,青年抬眉,微微詫異。
“潮起潮落,大運更迭不息!
不知這天地劇變的福祉,將最終降臨於哪位英雄豪傑之身……”
王庭之主低聲自語,仿佛沉醉於自己的思緒之中。
頓了頓,發現青年並未接著自己的話語繼續,王庭之主抬起頭,緩緩問道:
“數十年之前,前任大巫師寂滅之時,曾言白山黑水之間,‘人王’臨世。
而大商天命師一族當代族長塚首也曾說過類似之語。
敢問大巫師,此言……可信否?”
聞言,空間中央的青年輕輕一笑。
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超脫與淡然,仿佛早已洞悉世間萬物的本質。
他並未直接迴答王庭之主的問題,而是緩緩站起身,走到神廟的窗邊,凝視著外麵雲霧繚繞的聖山,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地說道:
“何謂天命?何謂預言?
所謂天命和預言隻不過是命運的昭示以及人心的映照罷了。
或許是真的,也或許是假的……”
王庭之主聞言,眉頭皺起。
這位聖山神廟新的大巫師給他的感覺非常怪異,但他卻不知道哪兒怪異。
他站起身來,同樣凝視著窗外的聖山,沉聲道:
“大巫師,如果按照您的意思,那預言豈不是沒有絲毫價值可言?”
大巫師轉過身,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當然不!”
“當預言出現的那一刻,所有人就都被預言所影響了。”
“你、大商楚南離、東夷君主赫連傲天、天機閣、聽風樓……
或者有過商議與溝通,或者沒有。
但你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前開啟了國戰,不是麽?”
“師伯,這些士子之中,一些士子為人抄寫書籍、信箋以維持生計,有的人去做苦力,甚至有的人流落街頭與災民爭搶稀粥……”
“還有一些士子群情激憤,我聽說不少人已經開始串聯。
甚至有人暗中散布謠言,煽動百姓對攝政王的不滿。
若是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恐怕會釀成大禍。”
高潛聞言,輕輕放下手中的筷子,輕笑道:
“我猜……前麵一類士子,多為貧苦人家;而後一類,則家中多為富庶。”
“後一類士子看不清形勢,隻想著像以前一樣每日吟詩作畫、享受美色,又能怪得了誰呢……”
“師伯所言極是。
但這些人被一時的憤怒蒙蔽了雙眼,聽不進勸解。”
陳勝文無奈道: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不乏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者。
他們或許並不真正關心科舉,而是想借此機會攪動風雲,達到自己的目的。
西北道的暴亂剛剛平息,若短時間內再起暴亂,那……”
高潛微微頷首,目光中透出一絲冷意:
“這些人,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他們心中並無百姓,也無天下,隻為一己私利。
若是任由他們興風作浪,西北道的安寧必將毀於一旦。”
頓了頓,他繼續道:
“人心如鬼蜮,沒有人能控製人心。
因此,麵對如此局勢,你也不要灰心。
短短時間之內,能讓西北道城亂後秩序平穩下來,你作為此地知府,功不可沒。”
陳勝文躬身道謝,但語氣中依舊帶著一絲憂慮:
“師伯,如今局勢複雜,接下來我該如何應對?
若是強行鎮壓,恐怕會激起更大的反彈;若是放任不管,又恐釀成大亂。”
高潛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此事需分而治之。
對於那些真正為生計所困的貧寒士子,就按照攝政王頒布的‘以工代賑’之策,讓他們以勞作換取生計,同時也能繼續讀書;
而對那些那些心懷不軌、煽動民變的士子,則需雷霆手段。”
“你遣人暗中查探,將為首之人揪出,依法嚴懲。
同時,放出風聲,告訴百姓,這些人是別有用心之徒,意圖破壞西北道的安寧。
如此一來,百姓自然會與他們劃清界限。”
“弟子明白!”
陳勝文點頭稱是,隨即又問道:
“師伯,那些暗中煽動之人,背後是否另有主使?”
高潛目光一冷,語氣中帶著一絲肅殺:
“此事你不必多問,自有攝政王出手!
西北道……攝政王可不隻是派遣了你們與守備軍過來。”
陳勝文心中一凜,似乎是想到了同仁口中那諱莫如深的名字——鷹眼。
於是連忙說道:
“弟子明白。”
高潛輕輕歎了口氣,目光再次投向遠處的街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儒家學子,當以天下蒼生為念,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你身為知府,不僅要治理好地方,更要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洞察世間百態,明辨是非曲直。”
“師伯教誨,勝文銘記於心。”
陳勝文神色莊重,顯然對高潛的話深以為然。
“隻是弟子愚鈍,擔心在處理這些複雜事務時,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高潛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溫和與鼓勵:
“人無完人,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勇於擔當。
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已是難能可貴。
你固然不如攝政王那般驚才豔豔,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三十有六,掌控一府之地,已經超過了世間九成九。”
“弟子定當遵循師伯的教誨,盡心盡力,不負所托。”
陳勝文再次躬身行禮。
“不過,”高潛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你需記住,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堅守本心最為重要。
儒家之道,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身為儒家弟子,更應以身作則,成為百姓的楷模。”
“弟子明白,定不負師伯厚望。”
……
……
北蠻,聖山。
在雲霧縈繞、風聲細語的聖山神廟深處。
一片寧謐之中,一位麵容清秀的青年正低頭低吟,其嗓音清亮如泉,字字如珠落玉盤。
“眼下,界域屏障將碎,靈潮也逐漸複起。
以目前之態勢,用不了十年,天玄大陸的靈氣就足以供養出一尊大帝。
這樣說來……
十年之後,我族並不是沒有機會!”
空間大門正中。
王庭之主身著華美長袍,衣袖翩翩,端坐於由珍貴天蠶絲精心織就的蒲團之上。
“雪崩轟鳴、洪水肆虐、幹旱連綿、蝗災肆虐、地震頻發、瘟疫橫行、妖物遍地……”
隨著這些詞匯逐一被吐出,青年抬眉,微微詫異。
“潮起潮落,大運更迭不息!
不知這天地劇變的福祉,將最終降臨於哪位英雄豪傑之身……”
王庭之主低聲自語,仿佛沉醉於自己的思緒之中。
頓了頓,發現青年並未接著自己的話語繼續,王庭之主抬起頭,緩緩問道:
“數十年之前,前任大巫師寂滅之時,曾言白山黑水之間,‘人王’臨世。
而大商天命師一族當代族長塚首也曾說過類似之語。
敢問大巫師,此言……可信否?”
聞言,空間中央的青年輕輕一笑。
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超脫與淡然,仿佛早已洞悉世間萬物的本質。
他並未直接迴答王庭之主的問題,而是緩緩站起身,走到神廟的窗邊,凝視著外麵雲霧繚繞的聖山,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地說道:
“何謂天命?何謂預言?
所謂天命和預言隻不過是命運的昭示以及人心的映照罷了。
或許是真的,也或許是假的……”
王庭之主聞言,眉頭皺起。
這位聖山神廟新的大巫師給他的感覺非常怪異,但他卻不知道哪兒怪異。
他站起身來,同樣凝視著窗外的聖山,沉聲道:
“大巫師,如果按照您的意思,那預言豈不是沒有絲毫價值可言?”
大巫師轉過身,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當然不!”
“當預言出現的那一刻,所有人就都被預言所影響了。”
“你、大商楚南離、東夷君主赫連傲天、天機閣、聽風樓……
或者有過商議與溝通,或者沒有。
但你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前開啟了國戰,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