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從懷裏掏出一封信,同時壓低聲音說:“他們將兩位郎君送迴來的時候,留了一封信!”
看了信封上的字,劉綽心中一驚,“給我的?”
也怪不得她,本要殺她的人,突然給她來一封信,的確挺荒誕的。
高遠撓了撓頭,“縣主恕罪,咱們在關中吃過這兩夫妻的虧,為防有詐,謹慎起見,屬下已經讀過信了。這才能知道其中緣由。”
劉綽將信讀完,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玉麵閻羅和血扇郎君刺殺失敗後身受重傷,一直躲在裴家在城外的莊子上養傷。
與其他刺客不同的是,他們親身體驗了火器的威力後,非但完全放棄了繼續刺殺,還想保護劉綽。
他們很樸素地覺得,她不能死,她活著對大唐一定有好處。
所以,當舒王府那些因為在雪堆裏埋伏太久得了傷寒的漏網之魚,聯絡他們這邊的漏網之魚,進行第二次刺殺時,夫妻倆假意答應,又趁人不備將公主府剩下的刺客殺絕了,卻再次受了傷。
之前住的莊子不能住了,為了更好的養傷,也為了躲避刺史府的搜捕,他們玩了招燈下黑,入城住進了裴府。
沒多久,劉綽在醉仙樓第二次被刺殺。
節度使張敬則和刺史張年都下了嚴令搜捕刺客餘黨。
到李五郎被選中率隊去河西道采購藥材時,這對夫妻的傷也養得差不多了。
於是,他們以武力逼迫裴家也加入了采購隊伍。
一是,他們多年未迴故鄉,很想迴故鄉看看。
二是,瘟疫起了後城門封鎖,跟著采購隊上路才好出城,離開正可以躲避節度使府的進一步搜捕。
這才有了裴九郎的主動請纓前往河西道。
他們打扮成裴家家丁的模樣混在采購隊伍裏,一到了河西地界便偷偷脫離了隊伍,還勒索了裴九郎一大筆銀錢。
少小離家老大迴,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親人一個沒找到,血扇郎君卻在鬧市看到了自己幼時的玩伴。
玩伴已經成了吐蕃貴族的“人驢”。
貴族家的小姐年紀小,想看街景不想乘車,騎馬又怕高。
他便如畜生一般在地上爬行,背上放著一個舒服幹淨的座墊,馱著小姐。
他的四肢沒有如馬蹄鐵一樣的保護裝備,隻在手掌和膝蓋處多綁了些破麻布。再加上厚厚的老繭,長久爬行倒也沒有流血。
於是,在一家幹貨鋪子前,四目相望。
饒是玩伴已經變得麻木又癡傻,完全當自己是牛是驢,血扇郎君還是在看到對方難得露出的笑容時一眼認出了他。
兒時玩伴甚至沒跟他說上一句話,便因為灑了小姐剛買的一袋炒黃豆,被當眾鞭笞而死。
死了一個人驢怕什麽?
隻要將套在他身上的坐具取下來,套在另一匹人驢身上就好了。
新的人驢隻會爬得更穩當。
小姐坐著人驢走了。
玩伴的屍體被丟棄在大街上,連一張收殮的草席都沒有。
失去了坐具的人驢,看起來皮包著骨頭。
饒是這夫妻倆殺人無算,麵對此情此景,心頭也在滴血。
那小姐身邊帶著不少護衛,大庭廣眾之下,他們若輕舉妄動,便會引火燒身。
一切都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兩夫妻決定摸清楚那貴族家的情況後,宰了那丫頭片子給玩伴報仇。
可年節時期,吐蕃人對人戶查得緊,他們這樣的外人根本租不到屋子。
從巡街之人手裏將玩伴的屍體領走安葬後,他們便一直換著客棧住。
不想,卻遇到了那幫抓獲劉二郎和劉三郎的吐蕃兵進店吃喝。
吐蕃兵身上的令牌跟那小姐身邊護衛的一樣,兩夫妻便留了意。
盯梢時,得知了劉二郎和劉三郎跟劉綽的關係,他們便出手將人救下。想著挾持著兩人迴去,逼迫劉綽將手中的火器交出來。
他們要把火器送到兵部尚書府上,讓唐軍全都裝備上,然後有生之年,看著河西道被收迴來。
沒想到,他們帶著人剛迴到隴州,雙方就開戰了。
前往鳳儀城的路上,又遇到帶著火器營馳援的張敬則。
他們這才知道,劉綽已經將火器交了出來,還幫著鳳祥軍組建了火器營。
於是,計劃再次變更。
這迴,他們要的不是火器,而是用劉二郎和劉三郎的命換自己不被繼續通緝。
兩命換兩命,夫妻倆覺得很公平。
所以,他們把劉二郎和劉三郎送迴了張敬則手中,認為自己再也不欠劉綽的了。
至於那貴族小姐到底死沒死,信裏頭沒說。
“所以,張將軍真的取消了對他們二人的通緝?”劉綽看完信問道。
高遠點頭,“張將軍也覺得此事很公平。他們沒參與第二次刺殺,還幫著我們把公主府那幫刺客給收拾了。將功抵過,若是這兩人從此不再對縣主不利,自是不必對他們斬盡殺絕。”
“可知這夫妻倆現在人在何處?”對於信上的內容,劉綽有些不置可否。
高遠搖了搖頭,“不知道,要麽在關中,要麽在河西道,他們背叛了晉陽長公主,總不敢迴來長安吧?”
劉綽卻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為何這夫妻倆在信中把人驢之事描述得如此細節?
若僅僅是為了不再被繼續通緝,沒必要這麽煽情的。
傍晚時分,劉二郎和劉三郎才帶著一身酒氣到了劉家。
劉翁看到數年不見的兩個孫兒,歡喜得不行。吩咐曹氏張羅宴席,好好款待他們。
劉二郎在得知劉嫻即將要嫁入許家後,腰杆比劉三郎要挺上許多。吃飯時,筷子都敢伸得更遠。
夏氏歡喜過後,得知兩個孫兒隻是做了旅帥,心裏頭卻有些不滿意。
在唐代軍中,一旅有一百人,旅的主官就是旅帥。一團有兩百人(少數團有三百人),團的主官是校尉。
旅帥是一個相對較低級別的官職。
劉二郎原先在彭城老家兵曹裏當差,管十個人,不過算是個什長。如今,的確算是升官。
可劉三郎托了劉嬌家翁,那位前蔡州長史的福,本就是做百夫長的。幾年過去了,如今混成個旅帥,根本是毫無變化的。
再加上有劉綽的二品縣主一襯托,區區旅帥實在有些讓老太太興奮不起來。
宴席上,夏氏忍不住問,“三郎,這都沒有外人,你跟祖母說,是不是因為四娘子難產,沒給顧家留下一兒半女,那顧長史派人在軍中給你使絆子了?”
劉翁一聽這話就不開心了,“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兩個孩子才多大?年紀輕輕當上旅帥已經很了不起了!咱家老五是長輩,不也才是個旅帥麽?”
夏氏聽到老頭子為了孫兒的麵子不惜貶損自己的兒子,不服氣道:“那能一樣麽?咱們老五是靠自己,哪有人幫扶?如今二郎和三郎都在那張將軍手底下效命,他得了咱們綽綽不少助力,隻給他們個旅帥當當,就是不像話!難道我說錯了麽?”
“婦人之見!我不跟你一般見識!”
劉綽默默吃著飯,不說話。
兩個人被吐蕃人擒獲的事,他們自己不提,自然是不能讓兩位老人家知道的。
看了信封上的字,劉綽心中一驚,“給我的?”
也怪不得她,本要殺她的人,突然給她來一封信,的確挺荒誕的。
高遠撓了撓頭,“縣主恕罪,咱們在關中吃過這兩夫妻的虧,為防有詐,謹慎起見,屬下已經讀過信了。這才能知道其中緣由。”
劉綽將信讀完,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玉麵閻羅和血扇郎君刺殺失敗後身受重傷,一直躲在裴家在城外的莊子上養傷。
與其他刺客不同的是,他們親身體驗了火器的威力後,非但完全放棄了繼續刺殺,還想保護劉綽。
他們很樸素地覺得,她不能死,她活著對大唐一定有好處。
所以,當舒王府那些因為在雪堆裏埋伏太久得了傷寒的漏網之魚,聯絡他們這邊的漏網之魚,進行第二次刺殺時,夫妻倆假意答應,又趁人不備將公主府剩下的刺客殺絕了,卻再次受了傷。
之前住的莊子不能住了,為了更好的養傷,也為了躲避刺史府的搜捕,他們玩了招燈下黑,入城住進了裴府。
沒多久,劉綽在醉仙樓第二次被刺殺。
節度使張敬則和刺史張年都下了嚴令搜捕刺客餘黨。
到李五郎被選中率隊去河西道采購藥材時,這對夫妻的傷也養得差不多了。
於是,他們以武力逼迫裴家也加入了采購隊伍。
一是,他們多年未迴故鄉,很想迴故鄉看看。
二是,瘟疫起了後城門封鎖,跟著采購隊上路才好出城,離開正可以躲避節度使府的進一步搜捕。
這才有了裴九郎的主動請纓前往河西道。
他們打扮成裴家家丁的模樣混在采購隊伍裏,一到了河西地界便偷偷脫離了隊伍,還勒索了裴九郎一大筆銀錢。
少小離家老大迴,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親人一個沒找到,血扇郎君卻在鬧市看到了自己幼時的玩伴。
玩伴已經成了吐蕃貴族的“人驢”。
貴族家的小姐年紀小,想看街景不想乘車,騎馬又怕高。
他便如畜生一般在地上爬行,背上放著一個舒服幹淨的座墊,馱著小姐。
他的四肢沒有如馬蹄鐵一樣的保護裝備,隻在手掌和膝蓋處多綁了些破麻布。再加上厚厚的老繭,長久爬行倒也沒有流血。
於是,在一家幹貨鋪子前,四目相望。
饒是玩伴已經變得麻木又癡傻,完全當自己是牛是驢,血扇郎君還是在看到對方難得露出的笑容時一眼認出了他。
兒時玩伴甚至沒跟他說上一句話,便因為灑了小姐剛買的一袋炒黃豆,被當眾鞭笞而死。
死了一個人驢怕什麽?
隻要將套在他身上的坐具取下來,套在另一匹人驢身上就好了。
新的人驢隻會爬得更穩當。
小姐坐著人驢走了。
玩伴的屍體被丟棄在大街上,連一張收殮的草席都沒有。
失去了坐具的人驢,看起來皮包著骨頭。
饒是這夫妻倆殺人無算,麵對此情此景,心頭也在滴血。
那小姐身邊帶著不少護衛,大庭廣眾之下,他們若輕舉妄動,便會引火燒身。
一切都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兩夫妻決定摸清楚那貴族家的情況後,宰了那丫頭片子給玩伴報仇。
可年節時期,吐蕃人對人戶查得緊,他們這樣的外人根本租不到屋子。
從巡街之人手裏將玩伴的屍體領走安葬後,他們便一直換著客棧住。
不想,卻遇到了那幫抓獲劉二郎和劉三郎的吐蕃兵進店吃喝。
吐蕃兵身上的令牌跟那小姐身邊護衛的一樣,兩夫妻便留了意。
盯梢時,得知了劉二郎和劉三郎跟劉綽的關係,他們便出手將人救下。想著挾持著兩人迴去,逼迫劉綽將手中的火器交出來。
他們要把火器送到兵部尚書府上,讓唐軍全都裝備上,然後有生之年,看著河西道被收迴來。
沒想到,他們帶著人剛迴到隴州,雙方就開戰了。
前往鳳儀城的路上,又遇到帶著火器營馳援的張敬則。
他們這才知道,劉綽已經將火器交了出來,還幫著鳳祥軍組建了火器營。
於是,計劃再次變更。
這迴,他們要的不是火器,而是用劉二郎和劉三郎的命換自己不被繼續通緝。
兩命換兩命,夫妻倆覺得很公平。
所以,他們把劉二郎和劉三郎送迴了張敬則手中,認為自己再也不欠劉綽的了。
至於那貴族小姐到底死沒死,信裏頭沒說。
“所以,張將軍真的取消了對他們二人的通緝?”劉綽看完信問道。
高遠點頭,“張將軍也覺得此事很公平。他們沒參與第二次刺殺,還幫著我們把公主府那幫刺客給收拾了。將功抵過,若是這兩人從此不再對縣主不利,自是不必對他們斬盡殺絕。”
“可知這夫妻倆現在人在何處?”對於信上的內容,劉綽有些不置可否。
高遠搖了搖頭,“不知道,要麽在關中,要麽在河西道,他們背叛了晉陽長公主,總不敢迴來長安吧?”
劉綽卻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為何這夫妻倆在信中把人驢之事描述得如此細節?
若僅僅是為了不再被繼續通緝,沒必要這麽煽情的。
傍晚時分,劉二郎和劉三郎才帶著一身酒氣到了劉家。
劉翁看到數年不見的兩個孫兒,歡喜得不行。吩咐曹氏張羅宴席,好好款待他們。
劉二郎在得知劉嫻即將要嫁入許家後,腰杆比劉三郎要挺上許多。吃飯時,筷子都敢伸得更遠。
夏氏歡喜過後,得知兩個孫兒隻是做了旅帥,心裏頭卻有些不滿意。
在唐代軍中,一旅有一百人,旅的主官就是旅帥。一團有兩百人(少數團有三百人),團的主官是校尉。
旅帥是一個相對較低級別的官職。
劉二郎原先在彭城老家兵曹裏當差,管十個人,不過算是個什長。如今,的確算是升官。
可劉三郎托了劉嬌家翁,那位前蔡州長史的福,本就是做百夫長的。幾年過去了,如今混成個旅帥,根本是毫無變化的。
再加上有劉綽的二品縣主一襯托,區區旅帥實在有些讓老太太興奮不起來。
宴席上,夏氏忍不住問,“三郎,這都沒有外人,你跟祖母說,是不是因為四娘子難產,沒給顧家留下一兒半女,那顧長史派人在軍中給你使絆子了?”
劉翁一聽這話就不開心了,“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兩個孩子才多大?年紀輕輕當上旅帥已經很了不起了!咱家老五是長輩,不也才是個旅帥麽?”
夏氏聽到老頭子為了孫兒的麵子不惜貶損自己的兒子,不服氣道:“那能一樣麽?咱們老五是靠自己,哪有人幫扶?如今二郎和三郎都在那張將軍手底下效命,他得了咱們綽綽不少助力,隻給他們個旅帥當當,就是不像話!難道我說錯了麽?”
“婦人之見!我不跟你一般見識!”
劉綽默默吃著飯,不說話。
兩個人被吐蕃人擒獲的事,他們自己不提,自然是不能讓兩位老人家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