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劉綽終究還是沒能跟護衛們吃上接風宴。
她人還未到饕餮樓,便被傳召入宮。
皇帝李適召集了文武大臣,在麟德殿設宴,為張敬則慶功。
劉綽對火器營的組建居功至偉,自然在受邀之列。
麟德殿內,金柱玉階,雕梁畫棟。珍饈美味飄香,絲竹之聲不絕於耳,文武大臣們身著朝服齊聚於此。
皇帝李適高坐於龍椅之上,身著金絲繡龍的皇袍,頭戴冕旒,麵帶微笑。
“張愛卿,你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朕心甚慰。今日,朕特設宴,以示慶賀。”
席中的張敬則,身影挺拔如鬆,眼神堅定。陪宴官員紛紛向他舉杯敬酒。
金杯玉盞耀眼。
舞姬們身著彩衣,翩翩起舞,舞姿輕盈而優雅,如同仙子下凡。
樂師們彈奏著悠揚的樂曲,旋律時而激昂,時而柔和,與舞姬們的舞姿相得益彰。
大臣們舉杯暢飲,相互交談,話題都圍繞著張敬則、劉綽、火器營和大唐的輝煌未來。
張敬則舉杯向劉綽敬酒,“恭喜明慧縣主!”
劉綽迴以一笑,舉杯迴敬。
此後,她便再沒跟旁人互動過半分。腦子裏全是那封信,信的內容已經充斥她腦海中一天一夜了。
人驢?專門用來馱小孩的?
不是父母帶著自家孩子短暫的騎大馬,是真的套上坐具當驢用,真是豈有此理!
誰都知道,淪陷區的百姓,日子不好過。隻是沒想到,會不好過成這個樣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幾番交談後皇帝揮手示意,宴會的下一項表演即將開始。
教坊司的男舞者們,身著特製的表演用戰袍,頭戴金盔,腰佩寶劍,腳踏戰靴。
他們表情堅毅,身姿挺拔,步伐整齊劃一,如同即將出征的戰士那般走入殿中,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隨著一聲鼓響,戰舞正式開始。鼓聲激昂,如同戰場上的號角。男舞者們手持長劍,動作矯健有力,他們模擬著戰場上的廝殺,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美感。
他們眼神堅定,動作時而迅猛如虎,時而靈活如龍,仿佛真的看到了敵人,每一次擊打都帶著必勝的決心。
隨著音樂的推進,戰舞進入了高潮。
鼓聲更加激烈,男舞者們的動作也更加激烈。
他們模擬著衝鋒、突圍、斬將,每一個動作都讓人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戰場之中。
終於,隨著最後一聲鼓響,戰舞戛然而止。
男舞者們定格在最後一個動作,那是勝利者的姿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驕傲。
劉綽被這場戰舞深深打動,苦於沒有上輩子那麽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她看得十分專注,簡直忍不住要起立,為這些舞者鼓掌喝彩。
她都有點想進教坊司任閑職了。
天天看著,柔軟纖細的腰肢,線條優美的肌肉,帥哥美女們技藝精湛,活色生香,實在是人生樂事。
慶功宴已至高潮,酒香與笑語交織,文武百官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與自豪。
郭曙遺憾歎了句,“張將軍大勝迴京,如今這光景,配上岑嘉州的《白雪歌》最合適不過,這歌成郎君唱得最···可惜已成絕唱,再也聽不到他的歌聲了!”
籌辦宴會的禮部侍郎權德輿卻笑著道:“祁國公別急,我特意從宮外請了成郎君的弟子入宮獻唱《白雪歌》,以此慰勞諸位為國征戰的將士。國公是懂行之人,不妨聽聽這位梁郎君究竟得了他恩師的幾分真傳?”
去年,因為關中大旱,成輔端在歌詞中針砭時弊,被京兆尹李實在鬧市杖殺,那場景劉綽還曆曆在目。
此番,成輔端這個名字兩度被提起,自然也引起了李實的注意。
他眼神淩厲,語氣暗含威脅,“是麽?那本王倒也想聽聽了!權侍郎真是有心了,竟能把此人搜羅了來!”
皇帝就是聽了他的讒言,才下令處死京中名角成輔端,後來知道了關中之事也曾後悔過。表演開始前,李適便暫時退到後殿休息去了。
劉綽自然不覺得他是為了免於尷尬,才故意避開。
他是皇帝,犯了再大的錯都是別人看他的臉色。成輔端不過是個歌唱藝人,錯殺一百個也不會讓皇帝要心虛避讓。
多半還是因為上了年紀,體力不支了。
清脆的玉磬聲響後,梁六郎緩步入殿。
他身著素雅的長袍,手持檀木折扇,眉目間盡是文人的風雅與憂鬱。他的目光在宴會上緩緩掃過,最終定格在了劉綽身上。
她每年都會去恩師的埋葬之地祭拜,讓人不由不懷疑,她就是那個幫著安葬恩師之人。
事實上,從入殿的第一步開始,表演便開始了。
他的聲音不高,卻足以穿透金石,直擊人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音色是好聽的男中音,一開篇,就讓人看到了邊關的遼闊。
那茫茫的大雪,凜冽的寒風,仿佛真的吹到了聽者的臉上。
隨著旋律的推進,梁六郎的歌聲中開始流露出壯誌與離愁。
他的歌聲中有著對將士們的敬仰,也有著對離別的不舍。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在訴說著武判官歸京的榮耀與艱辛。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坐在宴會一角的劉綽,聽著梁六郎的歌聲,心中湧起了強烈的共鳴。
她想到了那些在邊關奮戰的將士們,他們的英勇與犧牲,他們的家國情懷,都讓她感到無比的敬佩與心疼。
不知不覺間,淚水已悄然滑落她的臉頰。
同樣流下眼淚的還有祁國公郭曙,他的眼中滿是對戰友的思念,對沙場的眷戀,對收迴失地的期盼。
當梁六郎唱到《白雪歌》的終章時,他的聲音變得更加高亢而激昂,仿佛在為武判官的歸京而歡唿,為大唐的強盛而歌唱。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歌聲在殿內迴蕩,他隻有一個人,卻如同戰場上的號角,唱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梁六郎的歌聲落下,餘音嫋嫋,如同邊關的風雪,在麟德殿內迴旋不散。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留給盛世大唐的邊塞詩壓卷之作。
天寶十三載,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本是歡送武判官迴朝高升之景,梁六郎的演繹卻讓劉綽看到了封常清因為唐玄宗聽信讒言將其召迴長安送死的無奈和悲哀。
想到此次出行關中的所見所聞,劉綽心緒難平。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安西舊地,五十年前那些曾經屬於大唐的遼闊疆土,如今卻隻能在詩行間尋覓其蹤跡。
郭曙依舊沉浸在那悲壯的旋律中,久久不能自拔。
他眼中的淚光倒映著大唐往昔的烽火與輝煌,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手不自覺地撫向腰間,卻隻摸到了腰帶,他這才想起,自己的佩刀如今就在殿外。
他還記得,西域的天很高,風很烈,戰士們的笑聲很響亮。
如今,他卻隻能在這裏,聽著歌聲,想象著那片土地上的一切。
相比於兩人的忘情與失態,殿中其他官員卻顯得有些無動於衷。他們沉浸在慶功宴的歡樂中,對於梁六郎的歌聲,隻是報以禮貌的掌聲。
甚至已經開始低聲討論著春闈,或是互相敬酒,交換著各自的政治情報。
安樂久了,安西舊地,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
反正也奪不迴,不如君臣同心,集體遺忘。
李實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在劉綽和郭曙臉上掃過,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譏諷和不屑:
“想不到明慧縣主和祁國公竟如此多愁善感,一首曲子就能惹得淚水漣漣。張將軍這等血染沙場的都沒怎麽樣,你們二位卻哭得濕透了衣衫,豈不好笑?”
此等陰陽怪氣的言論,對劉綽而言根本是不痛不癢。
見眾人的視線都望了過來,她淡定地擦了擦眼淚,舉杯敬道:“梁郎君的歌聲氣勢雄渾,動人心魄。劉某情之所至,讓諸位見笑了!”
“看來明慧縣主也是性情中人啊!”祁國公一臉讚賞地看著她,又不留情麵地對李實道,“你未曾經曆過邊疆風沙,自然不懂此中意境情懷。”
李實臉色一變,立時便反駁道:“性情中人?我看是沽名釣譽,附庸風雅吧?”
杜相清了清嗓子,“嗣道王,這可並非附庸風雅。安西輪台乃是我大唐將士曾浴血奮戰之地,我等怎能忘記?此情此景,自是讓人傷懷!”
李實不以為然,“杜相,不就是一首曲兒麽?如今太平盛世,張將軍得勝歸來,大喜的日子,有些人非要念著那偏遠之地,流那幾滴貓尿?如此惺惺作態,隻可惜,聖人不在,浪費了一場好戲吆!”
劉綽一聽這話,笑容漸漸收起,眼神變得冰冷起來。
她慷慨陳詞道:“此言差矣!張將軍得勝迴朝固然可喜,但若無先輩開疆擴土,何來今日之盛?安西雖遠,亦是大唐國土,那裏的百姓同樣是聖人的子民。雖暫時無力奪迴,但絕不可忘卻。有些人怕是隻知這京城繁華,卻不知邊疆戰士們的艱辛。若人人都做這般想法,那萬一哪天外敵再犯,誰還肯為國效力?”
郭曙極有默契地接著道:“是啊,在座各位誰不知道今日這宴會乃是為張將軍收複失地慶功的?可若自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忘記了其餘失地之痛,這喜又何以為真?”
眾人聽到這裏,不禁紛紛交頭接耳起來。一些原本跟著李實附和的人,此時也低下了頭。
杜佑打著哈哈,“今日是慶功宴,大家莫要傷了和氣。明慧縣主心係邊疆戰士,這份心意值得欽佩。嗣道王想必也並無惡意,隻是用詞不當。這滿桌的佳肴美酒,咱們還是莫要辜負了聖人的美意。”
杜佑的麵子不能不給,李實順著台階下,又覺得自己的麵子有些掛不住,輕嗤了一聲算是迴應。
劉綽本就沒打算輕易放過李實,被刺殺的仇她還沒報呢,他倒自己撞上來了。
“劉某不才,忝居冰務司員外郎之職,自問與嗣道王從沒打過交道。今日,不過是聽到激昂之處,想到邊關將士苦寒,心緒有些激動,一時真情流露罷了。怎得到了嗣道王嘴裏,竟成了惺惺作態?嗣道王既如此至情至性,劉某若是哪裏得罪了你,不妨直說!何必如此拐彎抹角,話中帶刺?”
李實沒想到劉綽竟敢當眾這般質問自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但他畢竟也是有身份之人,很快便調整過來,皮笑肉不笑地道:“本王隻是隨口一說,縣主莫要較真。”
劉綽卻不肯罷休,“哎,嗣道王乃是皇親貴胄,金口玉言,怎能說是隨口一說?劉某雖是一介女流,比不得王爺尊貴,但也不是能讓人隨意詆毀的。”
“好你個劉綽,真以為聖人封你個勞什子的縣主當當,你就真的是皇親國戚,能與本王平起平坐了?你算個什麽東西,也敢出言質疑本王?”
劉綽聽了這話,臉上並未露出懼色,反而冷笑一聲,“我雖不是什麽皇親國戚,但這縣主之位也是聖上親封。而王爺你身為皇室宗親,不思為君分憂,為國效力,反倒在這裏尋釁滋事,譏諷汙蔑同僚,難道這就是皇家的風範?”
“你····”李實被氣得渾身發抖,但也知道劉綽吵架的厲害,再說下去,怕是真要被她上綱上線地卷進陷阱裏去了。
“縣主誤會了,本王方才喝酒喝得有些急,醉得厲害,一時失言!還望縣主見諒!”言畢,他狠狠瞪了劉綽一眼,起身尿遁了。
眾人見狀,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尷尬。
劉綽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
她也借著醉意,搖頭歎氣,“哎,一把年紀了,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竟還分不清楚。”
此時,人在後殿的皇帝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看來,這次去關中,嗣道王是把她得罪狠了!”
一旁的楊誌廉道:“那些刺客裏頭確有嗣道王的人。不過,縣主今日是否太過咄咄逼人了些?”
李適抬眸,“你個老東西,這是記恨她拒了你家的提親?”
楊誌廉忙道:“奴婢哪敢啊!堂姐妹嫁堂兄弟,喜上加喜的事,就是要奴婢選,也是選許家啊!”
李適輕笑,“知道就好。她自來就是這個眼裏不揉沙子的脾氣,又不是封了縣主之後才如此!”
“聖人說的是!”
她人還未到饕餮樓,便被傳召入宮。
皇帝李適召集了文武大臣,在麟德殿設宴,為張敬則慶功。
劉綽對火器營的組建居功至偉,自然在受邀之列。
麟德殿內,金柱玉階,雕梁畫棟。珍饈美味飄香,絲竹之聲不絕於耳,文武大臣們身著朝服齊聚於此。
皇帝李適高坐於龍椅之上,身著金絲繡龍的皇袍,頭戴冕旒,麵帶微笑。
“張愛卿,你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朕心甚慰。今日,朕特設宴,以示慶賀。”
席中的張敬則,身影挺拔如鬆,眼神堅定。陪宴官員紛紛向他舉杯敬酒。
金杯玉盞耀眼。
舞姬們身著彩衣,翩翩起舞,舞姿輕盈而優雅,如同仙子下凡。
樂師們彈奏著悠揚的樂曲,旋律時而激昂,時而柔和,與舞姬們的舞姿相得益彰。
大臣們舉杯暢飲,相互交談,話題都圍繞著張敬則、劉綽、火器營和大唐的輝煌未來。
張敬則舉杯向劉綽敬酒,“恭喜明慧縣主!”
劉綽迴以一笑,舉杯迴敬。
此後,她便再沒跟旁人互動過半分。腦子裏全是那封信,信的內容已經充斥她腦海中一天一夜了。
人驢?專門用來馱小孩的?
不是父母帶著自家孩子短暫的騎大馬,是真的套上坐具當驢用,真是豈有此理!
誰都知道,淪陷區的百姓,日子不好過。隻是沒想到,會不好過成這個樣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幾番交談後皇帝揮手示意,宴會的下一項表演即將開始。
教坊司的男舞者們,身著特製的表演用戰袍,頭戴金盔,腰佩寶劍,腳踏戰靴。
他們表情堅毅,身姿挺拔,步伐整齊劃一,如同即將出征的戰士那般走入殿中,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隨著一聲鼓響,戰舞正式開始。鼓聲激昂,如同戰場上的號角。男舞者們手持長劍,動作矯健有力,他們模擬著戰場上的廝殺,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美感。
他們眼神堅定,動作時而迅猛如虎,時而靈活如龍,仿佛真的看到了敵人,每一次擊打都帶著必勝的決心。
隨著音樂的推進,戰舞進入了高潮。
鼓聲更加激烈,男舞者們的動作也更加激烈。
他們模擬著衝鋒、突圍、斬將,每一個動作都讓人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戰場之中。
終於,隨著最後一聲鼓響,戰舞戛然而止。
男舞者們定格在最後一個動作,那是勝利者的姿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驕傲。
劉綽被這場戰舞深深打動,苦於沒有上輩子那麽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她看得十分專注,簡直忍不住要起立,為這些舞者鼓掌喝彩。
她都有點想進教坊司任閑職了。
天天看著,柔軟纖細的腰肢,線條優美的肌肉,帥哥美女們技藝精湛,活色生香,實在是人生樂事。
慶功宴已至高潮,酒香與笑語交織,文武百官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與自豪。
郭曙遺憾歎了句,“張將軍大勝迴京,如今這光景,配上岑嘉州的《白雪歌》最合適不過,這歌成郎君唱得最···可惜已成絕唱,再也聽不到他的歌聲了!”
籌辦宴會的禮部侍郎權德輿卻笑著道:“祁國公別急,我特意從宮外請了成郎君的弟子入宮獻唱《白雪歌》,以此慰勞諸位為國征戰的將士。國公是懂行之人,不妨聽聽這位梁郎君究竟得了他恩師的幾分真傳?”
去年,因為關中大旱,成輔端在歌詞中針砭時弊,被京兆尹李實在鬧市杖殺,那場景劉綽還曆曆在目。
此番,成輔端這個名字兩度被提起,自然也引起了李實的注意。
他眼神淩厲,語氣暗含威脅,“是麽?那本王倒也想聽聽了!權侍郎真是有心了,竟能把此人搜羅了來!”
皇帝就是聽了他的讒言,才下令處死京中名角成輔端,後來知道了關中之事也曾後悔過。表演開始前,李適便暫時退到後殿休息去了。
劉綽自然不覺得他是為了免於尷尬,才故意避開。
他是皇帝,犯了再大的錯都是別人看他的臉色。成輔端不過是個歌唱藝人,錯殺一百個也不會讓皇帝要心虛避讓。
多半還是因為上了年紀,體力不支了。
清脆的玉磬聲響後,梁六郎緩步入殿。
他身著素雅的長袍,手持檀木折扇,眉目間盡是文人的風雅與憂鬱。他的目光在宴會上緩緩掃過,最終定格在了劉綽身上。
她每年都會去恩師的埋葬之地祭拜,讓人不由不懷疑,她就是那個幫著安葬恩師之人。
事實上,從入殿的第一步開始,表演便開始了。
他的聲音不高,卻足以穿透金石,直擊人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音色是好聽的男中音,一開篇,就讓人看到了邊關的遼闊。
那茫茫的大雪,凜冽的寒風,仿佛真的吹到了聽者的臉上。
隨著旋律的推進,梁六郎的歌聲中開始流露出壯誌與離愁。
他的歌聲中有著對將士們的敬仰,也有著對離別的不舍。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在訴說著武判官歸京的榮耀與艱辛。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坐在宴會一角的劉綽,聽著梁六郎的歌聲,心中湧起了強烈的共鳴。
她想到了那些在邊關奮戰的將士們,他們的英勇與犧牲,他們的家國情懷,都讓她感到無比的敬佩與心疼。
不知不覺間,淚水已悄然滑落她的臉頰。
同樣流下眼淚的還有祁國公郭曙,他的眼中滿是對戰友的思念,對沙場的眷戀,對收迴失地的期盼。
當梁六郎唱到《白雪歌》的終章時,他的聲音變得更加高亢而激昂,仿佛在為武判官的歸京而歡唿,為大唐的強盛而歌唱。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歌聲在殿內迴蕩,他隻有一個人,卻如同戰場上的號角,唱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梁六郎的歌聲落下,餘音嫋嫋,如同邊關的風雪,在麟德殿內迴旋不散。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留給盛世大唐的邊塞詩壓卷之作。
天寶十三載,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本是歡送武判官迴朝高升之景,梁六郎的演繹卻讓劉綽看到了封常清因為唐玄宗聽信讒言將其召迴長安送死的無奈和悲哀。
想到此次出行關中的所見所聞,劉綽心緒難平。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安西舊地,五十年前那些曾經屬於大唐的遼闊疆土,如今卻隻能在詩行間尋覓其蹤跡。
郭曙依舊沉浸在那悲壯的旋律中,久久不能自拔。
他眼中的淚光倒映著大唐往昔的烽火與輝煌,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手不自覺地撫向腰間,卻隻摸到了腰帶,他這才想起,自己的佩刀如今就在殿外。
他還記得,西域的天很高,風很烈,戰士們的笑聲很響亮。
如今,他卻隻能在這裏,聽著歌聲,想象著那片土地上的一切。
相比於兩人的忘情與失態,殿中其他官員卻顯得有些無動於衷。他們沉浸在慶功宴的歡樂中,對於梁六郎的歌聲,隻是報以禮貌的掌聲。
甚至已經開始低聲討論著春闈,或是互相敬酒,交換著各自的政治情報。
安樂久了,安西舊地,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
反正也奪不迴,不如君臣同心,集體遺忘。
李實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在劉綽和郭曙臉上掃過,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譏諷和不屑:
“想不到明慧縣主和祁國公竟如此多愁善感,一首曲子就能惹得淚水漣漣。張將軍這等血染沙場的都沒怎麽樣,你們二位卻哭得濕透了衣衫,豈不好笑?”
此等陰陽怪氣的言論,對劉綽而言根本是不痛不癢。
見眾人的視線都望了過來,她淡定地擦了擦眼淚,舉杯敬道:“梁郎君的歌聲氣勢雄渾,動人心魄。劉某情之所至,讓諸位見笑了!”
“看來明慧縣主也是性情中人啊!”祁國公一臉讚賞地看著她,又不留情麵地對李實道,“你未曾經曆過邊疆風沙,自然不懂此中意境情懷。”
李實臉色一變,立時便反駁道:“性情中人?我看是沽名釣譽,附庸風雅吧?”
杜相清了清嗓子,“嗣道王,這可並非附庸風雅。安西輪台乃是我大唐將士曾浴血奮戰之地,我等怎能忘記?此情此景,自是讓人傷懷!”
李實不以為然,“杜相,不就是一首曲兒麽?如今太平盛世,張將軍得勝歸來,大喜的日子,有些人非要念著那偏遠之地,流那幾滴貓尿?如此惺惺作態,隻可惜,聖人不在,浪費了一場好戲吆!”
劉綽一聽這話,笑容漸漸收起,眼神變得冰冷起來。
她慷慨陳詞道:“此言差矣!張將軍得勝迴朝固然可喜,但若無先輩開疆擴土,何來今日之盛?安西雖遠,亦是大唐國土,那裏的百姓同樣是聖人的子民。雖暫時無力奪迴,但絕不可忘卻。有些人怕是隻知這京城繁華,卻不知邊疆戰士們的艱辛。若人人都做這般想法,那萬一哪天外敵再犯,誰還肯為國效力?”
郭曙極有默契地接著道:“是啊,在座各位誰不知道今日這宴會乃是為張將軍收複失地慶功的?可若自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忘記了其餘失地之痛,這喜又何以為真?”
眾人聽到這裏,不禁紛紛交頭接耳起來。一些原本跟著李實附和的人,此時也低下了頭。
杜佑打著哈哈,“今日是慶功宴,大家莫要傷了和氣。明慧縣主心係邊疆戰士,這份心意值得欽佩。嗣道王想必也並無惡意,隻是用詞不當。這滿桌的佳肴美酒,咱們還是莫要辜負了聖人的美意。”
杜佑的麵子不能不給,李實順著台階下,又覺得自己的麵子有些掛不住,輕嗤了一聲算是迴應。
劉綽本就沒打算輕易放過李實,被刺殺的仇她還沒報呢,他倒自己撞上來了。
“劉某不才,忝居冰務司員外郎之職,自問與嗣道王從沒打過交道。今日,不過是聽到激昂之處,想到邊關將士苦寒,心緒有些激動,一時真情流露罷了。怎得到了嗣道王嘴裏,竟成了惺惺作態?嗣道王既如此至情至性,劉某若是哪裏得罪了你,不妨直說!何必如此拐彎抹角,話中帶刺?”
李實沒想到劉綽竟敢當眾這般質問自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但他畢竟也是有身份之人,很快便調整過來,皮笑肉不笑地道:“本王隻是隨口一說,縣主莫要較真。”
劉綽卻不肯罷休,“哎,嗣道王乃是皇親貴胄,金口玉言,怎能說是隨口一說?劉某雖是一介女流,比不得王爺尊貴,但也不是能讓人隨意詆毀的。”
“好你個劉綽,真以為聖人封你個勞什子的縣主當當,你就真的是皇親國戚,能與本王平起平坐了?你算個什麽東西,也敢出言質疑本王?”
劉綽聽了這話,臉上並未露出懼色,反而冷笑一聲,“我雖不是什麽皇親國戚,但這縣主之位也是聖上親封。而王爺你身為皇室宗親,不思為君分憂,為國效力,反倒在這裏尋釁滋事,譏諷汙蔑同僚,難道這就是皇家的風範?”
“你····”李實被氣得渾身發抖,但也知道劉綽吵架的厲害,再說下去,怕是真要被她上綱上線地卷進陷阱裏去了。
“縣主誤會了,本王方才喝酒喝得有些急,醉得厲害,一時失言!還望縣主見諒!”言畢,他狠狠瞪了劉綽一眼,起身尿遁了。
眾人見狀,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尷尬。
劉綽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
她也借著醉意,搖頭歎氣,“哎,一把年紀了,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竟還分不清楚。”
此時,人在後殿的皇帝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看來,這次去關中,嗣道王是把她得罪狠了!”
一旁的楊誌廉道:“那些刺客裏頭確有嗣道王的人。不過,縣主今日是否太過咄咄逼人了些?”
李適抬眸,“你個老東西,這是記恨她拒了你家的提親?”
楊誌廉忙道:“奴婢哪敢啊!堂姐妹嫁堂兄弟,喜上加喜的事,就是要奴婢選,也是選許家啊!”
李適輕笑,“知道就好。她自來就是這個眼裏不揉沙子的脾氣,又不是封了縣主之後才如此!”
“聖人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