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沉沉的,似乎也表達著紫禁城的這個主人心情也是陰沉沉的。
因為皇帝召見了司禮監魏彬、陳敬、蘇進、文書房太監張大順、內閣首輔毛紀、次輔王瓊、王憲、秦金、喬宇、張侖、夏言,所以暖閣裏烏泱泱的一群人顯得本就空間不大的暖閣變得擁擠起來。
眾人都知道這幾日皇帝心情不是那麽好,基本上每日都差禦醫去王瓚府上問診,瞧著皇帝如此恩待王瓚,除了內閣閣臣相繼探望之外,朝中一些人也有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也有前去探望的。
就連司禮監也有差人前去看望問候。
但是翰林院、國子監很多人都沒去,就是科道也少有人去。大九卿之中,左都禦史金獻民、工部尚書童瑞也都沒去。
朱厚照斜靠在枕上,內閣眾人都坐著,唯獨司禮監的幾人是站著,頗似皇帝剛迴宮和楊廷和、蔣冕、毛儲等人議事的場麵。隻不過短短三四年時間就已經物是人非了。
“本來按照慣例,應該是等會兒才讓你們進宮來的,可是你們也都知道了,朝廷的大宗伯、禮部尚書王瓚身體不行了,他已經上了奏本。”朱厚照停頓了一下,手中摩挲著那個經常把玩的玉虎,片刻才說道,“但是朝中多事,王瓚手上還有佛郎機和日本國事務的事,如果廷推,時間一長,難免生了變故,所以我們群臣先議一議。今日沒那麽多規矩,都可以暢所欲言。”
暖閣內鎏金狻猊香爐吞吐著香霧,皇帝的這番話驅不散眾人心頭陰霾。夏言要開口,忽見皇帝手中玉虎在指間翻轉,透雕的虎目正對著自己,忙將奏對之詞在舌尖滾了三滾,方開口道:“啟奏陛下,這裏臣位卑,臣覺著......”
朱厚照卻打斷他道:“你現在入閣辦事,官爵相比較低,但可不言輕,隻管說。”
張侖聞言心中暗道:“人家夏言也沒說言輕啊。”
夏言聞言輕咳一聲便道:“是,啟奏陛下,禮部現有左侍郎顧清、右侍郎賈詠,可從二者之中任命堂官。”
夏言話音剛落,便是一陣沉默。
顧清,今年六十四了,其本人是弘治六年進士,資格夠。
賈詠,今年六十了,其本人弘治九年進士,資格也夠。
朱厚照見屋內眾人都不吭聲,便接著道:“都說說啊。”
此時喬宇道:“啟奏陛下,原任禮部右侍郎,現任南京禮部尚書石珤可複為堂官。”
朱厚照聞言,心中暗道:“你們都會挑人.....”於是問道:“還有嗎?”
張侖暗瞥皇帝,見那玉虎在掌心越轉越急,映得明黃帳幔上龍紋都泛了青。
王瓊見皇帝對這三人都不中意,於是道:“啟奏陛下,南京兵部右侍郎何孟春可勝任禮部尚書一職。”
朱厚照聞言便問道:“為何?”
王瓊道:“何孟春正德十三年九月以右副都禦史的名義巡撫雲南,平定了十八寨造反,奏準設立了永昌府,增設了五所長官司,五處防禦所,處置邊夷事務有經驗。”
眾人聞言瞬間明白了皇帝為什麽不中意剛剛的三人了,這三人毫無例外,升遷路線都是從翰林院,然後掌院事起來的。
可是朱厚照還在猶豫,他不確定這何孟春的來曆。
但是毛紀等人卻心知肚明,這何孟春和王瓊曾有過短暫的交集,正德十三年何孟春以右副都禦史的名義巡撫雲南,平定了十八寨造反就是王瓊舉薦的。
不過這何孟春為什麽去南京了?還不是為了鍍金!
這王瓊還真是不客氣啊。
見皇帝遲遲不下決定,於是毛紀便問道:“未知聖意如何?”
朱厚照道:“就依王卿的意見。”
眾臣心中暗道:“老王還是深的皇帝寵信啊。”
朱厚照此時方拿出一本奏本道:“此前廣昌安僖王朱美堅死後沒有子嗣,雲丘簡靖王朱美堣的次子朱鍾?以再從侄的身份承奉祭祀,再傳位給朱其??,三代傳至朱表檜又沒有子嗣了。晉王上奏:朱表藪為安僖王朱美堅親曾侄孫,當繼。你們覺著呢?”
喬宇道:“啟奏陛下,臣乞下山西衙門議論複奏,再定。”
朱厚照忽將玉虎往黃綾引枕上一拍,卻不以為然道:“哪裏有那麽複雜?絕了就絕了......”這話說得隨意,卻將皇帝心中那小心思表露無疑。
眾人心中開始掂量著最近忙著修訂的《宗藩要例》上要不要加上這一條了。
朱厚照接著道:“等大宗伯到任了,讓他去辦,不過來之前,咱們得提前把事兒辦好,告訴戶部,看看廣昌王有無田畝,有多少,剩多少,都查清楚。”
毛紀聞言便道:“臣遵旨。”
朱厚照接著又道:“山東那邊也來信了,孔府奏報奉旨清查魯府田畝確有投獻者,皆自獻者,下戶部覆議,戶部言未親臨,不能決,梁材乞差科道複查。你們瞧瞧,如何計較?”
毛紀聞言便道:“臣附議。”
“既然首輔讚同,那就條擬。”朱厚照拾起玉虎,仍是把玩著“令金獻民挑選禦史,同時各科差給事中同去。”
王瓊則道:“啟奏陛下,總要有個扛旗的主兒,避免相互掣肘,臣乞令一人欽差。”
朱厚照聞言道:“一人不夠,兩人方可,給事中一人,禦史一人。”
這時暖閣外忽掠來一道閃電傳來隆隆的雷聲,將眾人身影投在蟠龍柱上,恍若皮影戲裏的魑魅魍魎。接著便傳來隆隆的雷聲,朱厚照也是一驚,透過窗戶望著天外,若有所思起來。
群臣暗道:“冬日打雷,遍地是賊,這征兆不好啊。”
朱厚照見群臣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笑道:“沒來由的一陣雷,我們接著議論。”於是君臣記著議論。
待群臣離開時,王瓊卻留了下來,朱厚照見此問道:“有事嗎?”
王瓊撩開袍服,跪下道:“啟奏陛下,臣奉旨入閣辦事,又兼著吏部事務,實在力有不逮,臣乞陛下允許臣交迴吏部印,專心閣事,不負聖恩。”說完便從袖中掏出奏本,雙手捧上。
魏彬見此心中讚歎:“會來事,剛剛人多說辭職的話,萬歲爺想同意也下不來台。”
朱厚照聞言笑道:“你這一辭,教朕為難。”
魏彬心中暗道:“果然。”
王瓊卻道:“啟奏陛下,臣幸陛下拔擢,忝列台閣,署理機務,參讚軍務,隻是臣一人精力有限,長此以往恐召對不適,誤了陛下大誌,故而乞辭。”
朱厚照沉默片刻,朝魏彬使了個眼神,魏彬便上前接過奏本,朱厚照於是道:“你這辭了,或是吏部侍郎接任?或是群臣廷推?”
王瓊道:“臣乞陛下於群臣中則賢者掌管部事。”
朱厚照聞言頷首道:“行,朕一時半會還沒合適人選,你還先兼著,等朕遇到了再說。”
王瓊聞言心中一驚,連忙道:“臣覺著倒真還有一人可以做得吏部尚書。。”
朱厚照問道:“誰?”
“弘治三年庚戌科二甲第一名進士,曆任吏部主事、郎中曆太仆寺、太常寺少卿、未曾攀附逆瑾,順天府府尹,曾出使甘肅處理兵餉事務、討伐平定番禺、清遠、河源等地瑤民叛亂。掌南京督察院事,楊旦。”說完王瓊深深一拜。
朱厚照卻是一愣:見鬼了,怎麽都是南京的?
因為皇帝召見了司禮監魏彬、陳敬、蘇進、文書房太監張大順、內閣首輔毛紀、次輔王瓊、王憲、秦金、喬宇、張侖、夏言,所以暖閣裏烏泱泱的一群人顯得本就空間不大的暖閣變得擁擠起來。
眾人都知道這幾日皇帝心情不是那麽好,基本上每日都差禦醫去王瓚府上問診,瞧著皇帝如此恩待王瓚,除了內閣閣臣相繼探望之外,朝中一些人也有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也有前去探望的。
就連司禮監也有差人前去看望問候。
但是翰林院、國子監很多人都沒去,就是科道也少有人去。大九卿之中,左都禦史金獻民、工部尚書童瑞也都沒去。
朱厚照斜靠在枕上,內閣眾人都坐著,唯獨司禮監的幾人是站著,頗似皇帝剛迴宮和楊廷和、蔣冕、毛儲等人議事的場麵。隻不過短短三四年時間就已經物是人非了。
“本來按照慣例,應該是等會兒才讓你們進宮來的,可是你們也都知道了,朝廷的大宗伯、禮部尚書王瓚身體不行了,他已經上了奏本。”朱厚照停頓了一下,手中摩挲著那個經常把玩的玉虎,片刻才說道,“但是朝中多事,王瓚手上還有佛郎機和日本國事務的事,如果廷推,時間一長,難免生了變故,所以我們群臣先議一議。今日沒那麽多規矩,都可以暢所欲言。”
暖閣內鎏金狻猊香爐吞吐著香霧,皇帝的這番話驅不散眾人心頭陰霾。夏言要開口,忽見皇帝手中玉虎在指間翻轉,透雕的虎目正對著自己,忙將奏對之詞在舌尖滾了三滾,方開口道:“啟奏陛下,這裏臣位卑,臣覺著......”
朱厚照卻打斷他道:“你現在入閣辦事,官爵相比較低,但可不言輕,隻管說。”
張侖聞言心中暗道:“人家夏言也沒說言輕啊。”
夏言聞言輕咳一聲便道:“是,啟奏陛下,禮部現有左侍郎顧清、右侍郎賈詠,可從二者之中任命堂官。”
夏言話音剛落,便是一陣沉默。
顧清,今年六十四了,其本人是弘治六年進士,資格夠。
賈詠,今年六十了,其本人弘治九年進士,資格也夠。
朱厚照見屋內眾人都不吭聲,便接著道:“都說說啊。”
此時喬宇道:“啟奏陛下,原任禮部右侍郎,現任南京禮部尚書石珤可複為堂官。”
朱厚照聞言,心中暗道:“你們都會挑人.....”於是問道:“還有嗎?”
張侖暗瞥皇帝,見那玉虎在掌心越轉越急,映得明黃帳幔上龍紋都泛了青。
王瓊見皇帝對這三人都不中意,於是道:“啟奏陛下,南京兵部右侍郎何孟春可勝任禮部尚書一職。”
朱厚照聞言便問道:“為何?”
王瓊道:“何孟春正德十三年九月以右副都禦史的名義巡撫雲南,平定了十八寨造反,奏準設立了永昌府,增設了五所長官司,五處防禦所,處置邊夷事務有經驗。”
眾人聞言瞬間明白了皇帝為什麽不中意剛剛的三人了,這三人毫無例外,升遷路線都是從翰林院,然後掌院事起來的。
可是朱厚照還在猶豫,他不確定這何孟春的來曆。
但是毛紀等人卻心知肚明,這何孟春和王瓊曾有過短暫的交集,正德十三年何孟春以右副都禦史的名義巡撫雲南,平定了十八寨造反就是王瓊舉薦的。
不過這何孟春為什麽去南京了?還不是為了鍍金!
這王瓊還真是不客氣啊。
見皇帝遲遲不下決定,於是毛紀便問道:“未知聖意如何?”
朱厚照道:“就依王卿的意見。”
眾臣心中暗道:“老王還是深的皇帝寵信啊。”
朱厚照此時方拿出一本奏本道:“此前廣昌安僖王朱美堅死後沒有子嗣,雲丘簡靖王朱美堣的次子朱鍾?以再從侄的身份承奉祭祀,再傳位給朱其??,三代傳至朱表檜又沒有子嗣了。晉王上奏:朱表藪為安僖王朱美堅親曾侄孫,當繼。你們覺著呢?”
喬宇道:“啟奏陛下,臣乞下山西衙門議論複奏,再定。”
朱厚照忽將玉虎往黃綾引枕上一拍,卻不以為然道:“哪裏有那麽複雜?絕了就絕了......”這話說得隨意,卻將皇帝心中那小心思表露無疑。
眾人心中開始掂量著最近忙著修訂的《宗藩要例》上要不要加上這一條了。
朱厚照接著道:“等大宗伯到任了,讓他去辦,不過來之前,咱們得提前把事兒辦好,告訴戶部,看看廣昌王有無田畝,有多少,剩多少,都查清楚。”
毛紀聞言便道:“臣遵旨。”
朱厚照接著又道:“山東那邊也來信了,孔府奏報奉旨清查魯府田畝確有投獻者,皆自獻者,下戶部覆議,戶部言未親臨,不能決,梁材乞差科道複查。你們瞧瞧,如何計較?”
毛紀聞言便道:“臣附議。”
“既然首輔讚同,那就條擬。”朱厚照拾起玉虎,仍是把玩著“令金獻民挑選禦史,同時各科差給事中同去。”
王瓊則道:“啟奏陛下,總要有個扛旗的主兒,避免相互掣肘,臣乞令一人欽差。”
朱厚照聞言道:“一人不夠,兩人方可,給事中一人,禦史一人。”
這時暖閣外忽掠來一道閃電傳來隆隆的雷聲,將眾人身影投在蟠龍柱上,恍若皮影戲裏的魑魅魍魎。接著便傳來隆隆的雷聲,朱厚照也是一驚,透過窗戶望著天外,若有所思起來。
群臣暗道:“冬日打雷,遍地是賊,這征兆不好啊。”
朱厚照見群臣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笑道:“沒來由的一陣雷,我們接著議論。”於是君臣記著議論。
待群臣離開時,王瓊卻留了下來,朱厚照見此問道:“有事嗎?”
王瓊撩開袍服,跪下道:“啟奏陛下,臣奉旨入閣辦事,又兼著吏部事務,實在力有不逮,臣乞陛下允許臣交迴吏部印,專心閣事,不負聖恩。”說完便從袖中掏出奏本,雙手捧上。
魏彬見此心中讚歎:“會來事,剛剛人多說辭職的話,萬歲爺想同意也下不來台。”
朱厚照聞言笑道:“你這一辭,教朕為難。”
魏彬心中暗道:“果然。”
王瓊卻道:“啟奏陛下,臣幸陛下拔擢,忝列台閣,署理機務,參讚軍務,隻是臣一人精力有限,長此以往恐召對不適,誤了陛下大誌,故而乞辭。”
朱厚照沉默片刻,朝魏彬使了個眼神,魏彬便上前接過奏本,朱厚照於是道:“你這辭了,或是吏部侍郎接任?或是群臣廷推?”
王瓊道:“臣乞陛下於群臣中則賢者掌管部事。”
朱厚照聞言頷首道:“行,朕一時半會還沒合適人選,你還先兼著,等朕遇到了再說。”
王瓊聞言心中一驚,連忙道:“臣覺著倒真還有一人可以做得吏部尚書。。”
朱厚照問道:“誰?”
“弘治三年庚戌科二甲第一名進士,曆任吏部主事、郎中曆太仆寺、太常寺少卿、未曾攀附逆瑾,順天府府尹,曾出使甘肅處理兵餉事務、討伐平定番禺、清遠、河源等地瑤民叛亂。掌南京督察院事,楊旦。”說完王瓊深深一拜。
朱厚照卻是一愣:見鬼了,怎麽都是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