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四君子案十
“吳憂,你好大的膽子,敢刺殺皇子,罪該萬死。”
“無視皇權,該殺。”
“刺殺皇子,如同謀反,當誅九族。”
…………
迴過神來的眾人,驚駭的同時,紛紛指責吳憂,他們已經想好了吳憂的罪名,處以極刑,尚不能解恨。
對他們而言,三皇子是他們的家族興旺的關鍵,這個時候必須表示憤慨,以後三皇子登臨大寶,論功行賞時,也能多分點兒好處。
這話很紮心,卻也是事實,如果沒有切實的好處,誰會支持三皇子?人都是現實的,無非是為了自身的權勢和利益。
迎上三皇子驚恐且又憤怒的目光,吳憂說道:“三皇子,我維護的是大夏律法,你真的要為了幾個殺人兇手,擔上汙名嗎?”
吳憂表麵平靜,其實心裏也是慌的一批,幸虧柳雲鶴拉了一把三皇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時,三皇子的護衛,將吳憂一行圍了起來,還抽出了兵器,隻要三皇子一聲令下,立刻便會火拚。
三皇子雙拳緊握,他一生中從未受到如此恥辱,心裏雖然恨不得立刻將吳憂大卸八塊,卻不得不壓製住心裏的怒火。
和吳憂火拚,得益的是他的三個弟弟,這不符合他的利益。
上官白之前便提醒過他,要做漁翁,一旦下水,便成為了魚,一旦自己變成了魚,遲早會淪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可是事情都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這個時候退了,顏麵何存?
左右為難之際,三皇子想到了上官白,他的目光看了過去,卻隻見上官白低著頭,一言不發。
這場麵讓他想到了死去的王厚,當時王厚有過這樣的舉動,他選擇了無視,現在他遭遇到同樣的境地,而無視他的卻是上官白。
微微眯了眯眼,三皇子心裏忽然冒出來一個想法,上官白和吳憂有著不死不休的仇恨,他幫自己謀劃的一切都是為了置吳憂於死地。
如果剛剛不是柳雲鶴拉一把,避過吳憂的劍鋒,那自己已經死了,而吳憂刺殺皇子,也是必死無疑,如此一來,上官白便達到了目的。
他為了殺吳憂,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舍棄。
這個想法湧上心頭,卻如何也揮之不去,他想到了之前在柳相府上的對話,上官白說過他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周瑜。
可是周瑜雖然與孫權意見多有不合,但是對東吳還是忠心耿耿,而上官白卻不同,他看著吳憂弑主,卻袖手旁觀,這樣的人隻為了達到目的,沒有忠心可言。
強壓下心裏的憤怒,三皇子把目光從上官白身上移開,看向吳憂,冷聲道:“今日之辱孤記住了。”
這個朝代的人把頭發看的極為重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被斬落,這是極大的羞辱。
三國提及過,曹操割發代首,斬去頭發,與斬落頭顱並無區別,這是死仇。
就在這時,護衛讓開了一條道兒,朱高急匆匆趕來,他顧不上擦去臉上的汗水,急切道:“陛下口諭,宣三皇子和吳都令入宮覲見。”
劍拔弩張的氣氛被打斷,吳憂和三皇子都鬆了一口氣,吳憂擔心三皇子繼續阻攔,而三皇子卻是進退兩難,這樣僵持下去,對誰都不利。
“三殿下,吳大人,且跟咱家走吧。”
三皇子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吳憂則跟隨朱高,一同前往皇宮。
朱高並不是一個人前來,他還帶了身披黑色披風的十數人,吳憂知道他們的身份,他們是影衛。
朱高和吳憂離去後,柳雲鶴本打算帶著柳書瀾離開,卻被影衛攔了下來:“任何人不得離開。”
皇宮,禦書房。
吳憂到來時,並沒有通稟,跟隨朱高一同入內。
禦案前,夏皇認真批閱著奏折,看不出任何表情。提前到來的三皇子,垂眉低首,略顯忐忑。
而吳憂卻麵色如常,一副坦然之色。
二人足足等了小半個時辰,夏皇似乎這才閑了下來,端起茶盞,小抿一口道:“好,很好,一個包庇兇手,一個當場行兇,你二人真是好本事。”
聽出夏皇語氣中的怒意,吳憂和三皇子都沒有接話。
“朕讓你們冷靜冷靜,都說說吧,你們如何看待此事?”夏皇道。
“兒臣知錯。”三皇子先開口認錯,然後話鋒一轉:“父皇,城南官道發生的案子,尚未查明,吳大人也是稟公辦案,兒臣不怪他。”
三皇子心裏並不是這樣想,卻不得不這麽說,二人都有錯,這個時候替吳憂說話就是替自己說話。
夏皇瞥了一眼三皇子,說道:“案子已經查清楚了,就是他們所為。”
原本三皇子想著,如果城南的案子不是柳書瀾四人所為,吳憂冒冒失失的入府抓人,而且還殺了刑部侍郎,這罪名可就大了。
現在,夏皇卻給出了明確的答複,這讓他心裏的一絲僥幸蕩然無存。
吳憂抓人,有了充分的理由,那王厚阻止吳憂,這罪名就輕了許多。
夏皇看向吳憂,或許是多日不見,吳憂身上散發著彪悍的氣氛,讓夏皇多打量了片刻:“吳憂,你殺了刑部侍郎王厚,又刺殺皇子,說說吧,是誰給你的膽子。”
“陛下,臣知錯。”這個時候不能再刺激夏皇,否則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吳憂連忙認錯,然後道:“陛下,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凡有違法亂紀者,皆可用此劍懲處。王厚包庇兇手,罪不可恕;三皇子殿下阻攔執法,亦是違背律法,臣為維護律法尊嚴,不得不為之。”
“你倒是會拿尚方寶劍說事,可這劍雖有先斬後奏之權,但你也不能如此莽撞行事。”夏皇聽後,放下茶盞,目光銳利地盯著吳憂:“況且,朕賜你尚方寶劍,乃是南下之用,你現在便用它殺人,有悖朕的初衷。”
吳憂語氣則沉穩有力,迴道:“陛下,臣知莽撞,但律法不可廢,若不及時懲處兇手,大夏律法將成一紙空文,民心難安呐。”
“吳憂,你好大的膽子,敢刺殺皇子,罪該萬死。”
“無視皇權,該殺。”
“刺殺皇子,如同謀反,當誅九族。”
…………
迴過神來的眾人,驚駭的同時,紛紛指責吳憂,他們已經想好了吳憂的罪名,處以極刑,尚不能解恨。
對他們而言,三皇子是他們的家族興旺的關鍵,這個時候必須表示憤慨,以後三皇子登臨大寶,論功行賞時,也能多分點兒好處。
這話很紮心,卻也是事實,如果沒有切實的好處,誰會支持三皇子?人都是現實的,無非是為了自身的權勢和利益。
迎上三皇子驚恐且又憤怒的目光,吳憂說道:“三皇子,我維護的是大夏律法,你真的要為了幾個殺人兇手,擔上汙名嗎?”
吳憂表麵平靜,其實心裏也是慌的一批,幸虧柳雲鶴拉了一把三皇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時,三皇子的護衛,將吳憂一行圍了起來,還抽出了兵器,隻要三皇子一聲令下,立刻便會火拚。
三皇子雙拳緊握,他一生中從未受到如此恥辱,心裏雖然恨不得立刻將吳憂大卸八塊,卻不得不壓製住心裏的怒火。
和吳憂火拚,得益的是他的三個弟弟,這不符合他的利益。
上官白之前便提醒過他,要做漁翁,一旦下水,便成為了魚,一旦自己變成了魚,遲早會淪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可是事情都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這個時候退了,顏麵何存?
左右為難之際,三皇子想到了上官白,他的目光看了過去,卻隻見上官白低著頭,一言不發。
這場麵讓他想到了死去的王厚,當時王厚有過這樣的舉動,他選擇了無視,現在他遭遇到同樣的境地,而無視他的卻是上官白。
微微眯了眯眼,三皇子心裏忽然冒出來一個想法,上官白和吳憂有著不死不休的仇恨,他幫自己謀劃的一切都是為了置吳憂於死地。
如果剛剛不是柳雲鶴拉一把,避過吳憂的劍鋒,那自己已經死了,而吳憂刺殺皇子,也是必死無疑,如此一來,上官白便達到了目的。
他為了殺吳憂,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舍棄。
這個想法湧上心頭,卻如何也揮之不去,他想到了之前在柳相府上的對話,上官白說過他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周瑜。
可是周瑜雖然與孫權意見多有不合,但是對東吳還是忠心耿耿,而上官白卻不同,他看著吳憂弑主,卻袖手旁觀,這樣的人隻為了達到目的,沒有忠心可言。
強壓下心裏的憤怒,三皇子把目光從上官白身上移開,看向吳憂,冷聲道:“今日之辱孤記住了。”
這個朝代的人把頭發看的極為重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被斬落,這是極大的羞辱。
三國提及過,曹操割發代首,斬去頭發,與斬落頭顱並無區別,這是死仇。
就在這時,護衛讓開了一條道兒,朱高急匆匆趕來,他顧不上擦去臉上的汗水,急切道:“陛下口諭,宣三皇子和吳都令入宮覲見。”
劍拔弩張的氣氛被打斷,吳憂和三皇子都鬆了一口氣,吳憂擔心三皇子繼續阻攔,而三皇子卻是進退兩難,這樣僵持下去,對誰都不利。
“三殿下,吳大人,且跟咱家走吧。”
三皇子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吳憂則跟隨朱高,一同前往皇宮。
朱高並不是一個人前來,他還帶了身披黑色披風的十數人,吳憂知道他們的身份,他們是影衛。
朱高和吳憂離去後,柳雲鶴本打算帶著柳書瀾離開,卻被影衛攔了下來:“任何人不得離開。”
皇宮,禦書房。
吳憂到來時,並沒有通稟,跟隨朱高一同入內。
禦案前,夏皇認真批閱著奏折,看不出任何表情。提前到來的三皇子,垂眉低首,略顯忐忑。
而吳憂卻麵色如常,一副坦然之色。
二人足足等了小半個時辰,夏皇似乎這才閑了下來,端起茶盞,小抿一口道:“好,很好,一個包庇兇手,一個當場行兇,你二人真是好本事。”
聽出夏皇語氣中的怒意,吳憂和三皇子都沒有接話。
“朕讓你們冷靜冷靜,都說說吧,你們如何看待此事?”夏皇道。
“兒臣知錯。”三皇子先開口認錯,然後話鋒一轉:“父皇,城南官道發生的案子,尚未查明,吳大人也是稟公辦案,兒臣不怪他。”
三皇子心裏並不是這樣想,卻不得不這麽說,二人都有錯,這個時候替吳憂說話就是替自己說話。
夏皇瞥了一眼三皇子,說道:“案子已經查清楚了,就是他們所為。”
原本三皇子想著,如果城南的案子不是柳書瀾四人所為,吳憂冒冒失失的入府抓人,而且還殺了刑部侍郎,這罪名可就大了。
現在,夏皇卻給出了明確的答複,這讓他心裏的一絲僥幸蕩然無存。
吳憂抓人,有了充分的理由,那王厚阻止吳憂,這罪名就輕了許多。
夏皇看向吳憂,或許是多日不見,吳憂身上散發著彪悍的氣氛,讓夏皇多打量了片刻:“吳憂,你殺了刑部侍郎王厚,又刺殺皇子,說說吧,是誰給你的膽子。”
“陛下,臣知錯。”這個時候不能再刺激夏皇,否則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吳憂連忙認錯,然後道:“陛下,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凡有違法亂紀者,皆可用此劍懲處。王厚包庇兇手,罪不可恕;三皇子殿下阻攔執法,亦是違背律法,臣為維護律法尊嚴,不得不為之。”
“你倒是會拿尚方寶劍說事,可這劍雖有先斬後奏之權,但你也不能如此莽撞行事。”夏皇聽後,放下茶盞,目光銳利地盯著吳憂:“況且,朕賜你尚方寶劍,乃是南下之用,你現在便用它殺人,有悖朕的初衷。”
吳憂語氣則沉穩有力,迴道:“陛下,臣知莽撞,但律法不可廢,若不及時懲處兇手,大夏律法將成一紙空文,民心難安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