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吾兒,朕能辭職嗎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是……迎都沒迎,二聖就自己迴來了?
而且李二怎麽辭職了?這不是我的詞兒嗎?
而且還是李承乾當皇帝,而且還是盛唐的皇帝!
他東宮的鑰匙丟在塞北了?他配嗎?!
這就相當於“王老急”和“伽多寶”打商戰,結果“何其正”偷雞成功,當了銷冠。
先不論能力,單就承乾老哥的那外貌,能服眾嗎?
搶占武則天的生態位,當華夏的第一個女帝是吧?
我怎麽就不信呢,難道李二的腦子被塞北寒風凍秀逗了嗎?
“嗯?”
有長安來的宦官在場,李明不便對二聖鳥語芬芳,對告知這個消息的房遺則揚起眉毛,以示“怎麽每個字拚起來就不認識了”。
“嗯。”小麵癱房遺則也看看他,滿臉寫著“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
李明還是不信,看向了尉遲循毓。
“哼!”情報總監黑著臉,不服氣地點點頭。
李明心裏一沉。
尉遲循毓都不否認,那看來這離大譜的事兒是八九不離十了……
“皇子明,陛下已經下了敕旨,怎麽還不速速領旨?”
宦官催促著,高傲地昂起頭顱,擺出找茬的模樣。
李明壓根看都不看他一眼,轉頭去找自己的左膀右臂。
首席秘書長孫延心領神會,立刻把這宦官支開:
“唐使一路奔波辛苦了,請去理藩院小憩。”
“聖人既然下了旨,就一定要得個迴應。恕奴無禮了……”
宦官一副賴在這兒、逼李明當眾表態的嘴臉,忽然從長孫延的用詞之中發現了華點:
“奴乃是天使,怎麽稱唿奴為‘唐’使?還有‘理藩院’理的是哪個外藩?是給天朝使者住的地方嗎?!”
本來想給尾大不掉的軍鎮節度使一個下馬威,結果對方直接演都不演,一口一個“你國”,反倒把他給整不會了。
長孫延一個眼神,衛士立刻把懵逼的宦官給架了出去。
外人走後,李明繃著的臉有所鬆動,不解中帶著憤怒。
他第一時間找小黑炭頭問責:
“尉遲循毓,這是怎麽迴事?你為什麽完全沒有事先向我匯報?”
尉遲循毓是搞情報的,這段時間關於長安的情報無不是:李治巨大劣勢,麵如死灰,陣型很差,且戰且退,進退維穀,無路可逃。
一路贏贏贏,這才讓李明放鬆了對那邊的警惕,自己專心抓內政,坐等對麵自爆。
結果最後,甜蜜的飛龍騎臉了!
“皇帝迴京”、“新皇登基”,兩件天大的事情,情報總監居然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探查出來,給大明的大夥兒送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我是有問題,但李治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誰知道他敗退得那麽快,認輸得那麽幹脆?”
尉遲循毓向來是有話直說的,不甩鍋但也不背鍋:
“還有那個突然崛起的所謂‘新突厥’,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於任何人知道,那個神秘汗國的統治者是乙毗射匱可汗。
“可誰又能知道,那個可汗隻是明麵上的吉祥物,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可汗,叫做天可汗!”
說到這裏,小黑炭頭望向李明的眼神甚至帶著些幽怨。
就你們爺兒倆事多,瞧你們搞出來的好事!
“什麽什麽?這怎麽扯上新突厥了?天可汗?這和李治李承乾有什麽關係……”
李明有點豬腦過載。
“唉,事情是這樣的……”
尉遲循毓將他手下所搜集到的情報一一告知。
從天可汗李世民遙控新突厥進逼長安,向坐鎮朝廷的李治亮明身份,到李世民凱旋迴京,並禪位與李承乾,整個來龍去脈基本都講圓了。
“現在那個陛下方甫繼位,就立刻派遣宦官來我們這兒勸降。而我的線人也才剛弄清楚情況,幾乎同時抵達了平州。
“所以明哥,我和你一樣,也是剛剛才知道長安那邊的最新情況。”
尉遲循毓為自己辯解道。
“嗯……”
李明抱著胳膊,坐在席位上思考著。
這事兒也確實不能賴尉遲循毓,情勢急轉直下,發展得太快。
別說外人,就算李治自己恐怕都沒有料到,自己的阿爺和長兄披著突厥人的皮就嗷嗷叫地衝過來了。
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啊,在外麵野放半年,就從零搓出了個新突厥。李明作為穿越者,花同樣的時間也隻是搓出了個新遼東,和老爹相比還嫩了點。
關鍵還是李治那廝投得太幹脆了,都不掙紮一下,毫不猶豫地敞開城門喜迎王師。
“這都怪明哥把李治逼得太狠,讓他徹底失去了信心,導致他連抵抗都不抵抗,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小黑炭嘟噥著:
“我又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怎麽知道他的內心那麽脆弱呢!”
委屈的樣子,讓現場的眾人非常難繃。
李明都氣笑了:
“對,都怪我,怪我太優秀,把我哥欺負得太慘。”
氣歸氣,他也沒有進一步問責尉遲循毓的意思了。
新突厥是短短幾個月裏剛崛起的勢力,內部又部落林立,連幾個部落酋長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真正的領導是誰。
要在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情報網絡,埋入足夠的釘子,摸清汗國的內部權力結構,並不現實。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尉遲循毓的情報能和長安的旨意同時到達,已經屬於神速了。
“主要是我的那個便宜老爹,狡猾狡猾滴,把自己隱在了幕後,大大增加了偵查的難度。”
李明自嘲地搖搖頭。
“說起來,李承乾在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
“既然我阿爺並沒有被架空,全程掌握著新突厥的權力,他為什麽主動退位,又為什麽要讓位與李承乾?
“我阿爺知道我還活著嗎?李治又是什麽反應,就這麽平淡接受了?”
如同沙塵入水無痕,這個問題一出,沒有人接話。
一方麵,大家才剛把事情的輪廓搞清楚,不敢胡亂猜想。
另一方麵,大唐和太上皇餘威尚在。即使“大明王朝”這個概念已經在李明的核心圈層流傳開了,但大家也還沒有明著跳反,隨便妄議皇家。
千頭萬緒,眾人反而沉默了下來。
“李明殿下。”
韋待價敲門而入,遞來了兩個信封。
“從長安來的急信。”
又是長安……李明揭去蠟印,取出其中的內容。
第一封信由狄仁傑、來俊臣兩人合署,向李明通報長安變天的大新聞。
內容和尉遲循毓的情報大同小異,正好可以相互印證,增強了雙方的可信度。
但與尉遲循毓“主外”不同,他倆主攻國內情報,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一些新的情報。
譬如李承乾不但完全赦免了李治,還準許他繼續在太極宮中居住,對於李治的黨羽也全部既往不咎,很快就穩住了局勢。
“承乾老哥居然還有如此氣量,讓人刮目相看啊。”
李明一邊說著風涼話,發現記載中有一處疑點。
“在迴京以後,太上皇隻當眾出現過一次,深居簡出,減少會客。民間有傳聞,似乎太上皇身體抱恙……”
李明的心一下子拎了起來。
壞了,老爹的身體真的在塞北被凍壞了?
身體原因提前退位,這倒也確實說得通。
還是說,李二是被李承乾強行“病退”的?
在原本的世界線上,李承乾造反失敗,這條世界線上該不會成功了吧?
帶著滿腹問號和感歎號,李明打開了第二封信。
寄信人是執失思力,不消說,也是代表他的“商會”組織,向李明提供長安換主人的消息。
除了和前兩個機構相互印證之處,執失思力還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新情報。
三個互不隸屬的情報機構,在這次風波中都充分展現了其價值。
“往來突厥和吐蕃的客商說,新突厥是明修涼州‘棧道’、暗度大非川‘陳倉’,從吐穀渾的故地以兵臨城下之勢,威逼李治投降的?
“確實是李二行軍打仗的風格,也難為李治了,內外交困之下根本無解。”
李明為雉奴哥默哀一秒,接下去就讀到了讓他震驚的小道消息。
“父皇中風了?!”
“什麽?”一片嘩然,眾人這下也顧不上什麽“妄議皇家”的規矩了,一股腦湊了上來。
執失思力在信中說,根據突厥行商的小道消息,太上皇在奪舍突厥之前、在北方四處“流竄”的時候,被人目擊似乎半邊身體不能動了,意識也處於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狀態。
“還是沒能挽迴他的健康麽……”李明慨然歎息,並不懷疑這個小道消息的準確性。
因為老李家祖傳心腦血管疾病。
李世民已經在他麵前猝死過一次了,李承乾疑似糖尿病,李治晚年也將會罹患中風。
雖然李明通過引入健康的生活習慣,讓李世民的狀態好轉了一些。
但在塞外顛沛流離的日子裏,再要強求什麽“飲食均衡、睡眠充分”之類的,就不太現實了。
所以李二突發腦梗、落得個半身不遂,倒是不算意料之外。
“這是真的嗎?陛下得了風疾,癱了?!”
長孫無忌帶著哭腔,唏噓不已。
自家的妹夫,服侍了一輩子的主君,最後居然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他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
“事已至此,不信也得信。新皇踐祚,豈容推翻?”房玄齡無可奈何道。
長孫延氣憤地說:
“都怪李治傳什麽‘明哥已死’的假消息,不然這皇位一定是明哥的,哪輪得到那個假娘們兒?”
眾人深有同感。
本來太子都在四子奪儲的擂台賽中靠邊站了,下一任話事人已經內定李明了,扶他為監國就是力證。
李承乾隻是陪皇帝在塞北留了趟學,就獲得了飛升,他何德何能!
先不說他們的“從龍之臣”地位飛走了,讓一個小南梁來當自己的統治者……光想想都讓人血壓爆表。
故事開頭的調侃成真了,大唐人民以後真沒臉見人了。
“我這就上書陛下,告訴他被奸人蒙蔽,不行就親自去趟長安,與陛下當麵痛陳利害!”
長孫延義憤填膺。
“不行。”房遺則麵無表情地說:
“你一個人不夠有說服力,我和你一起提刀上洛。”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相視一眼,給他們的憤青子嗣一人一個腦瓜崩。
“選帝是一錘子買賣,又不是菜市場買菜。現在新皇帝登基上位,哪來反悔翻燒餅的餘地?”長孫無忌一邊說著大道理,一邊揪著長孫延的耳朵。
“現在木已成舟,就算後麵太上皇知道李明其實沒死,也不可能推翻這個錯誤的決策了。”
房玄齡麵無表情地抽著房遺則,房遺則麵無表情地受著。
十四奸黨的少壯派們隻需要群情激憤就行了,老成派們要考慮的就多了,兩邊爆發了爭論。
韋待價夾在中間,手足無措。
砰!
敲桌聲響,眾人立刻安靜下來。
李明拍著桌案,撐著身體慢慢站了起來,平靜地說:
“不必爭論,你們也不必氣憤。棄我而選擇太子,就是我父皇的本意。”
其他人畢竟是外人,不可能完全理解老李家的複雜家事,更不可能理解李世民此舉的真意。
而身為老李的兒子,李明就懂。
還有一位老李家的宗室也懂,那就是原教旨的嫡長子黨,被毒殺的河間郡王李孝恭。
不選嫡長子繼承的惡果,李世民已經親口品嚐過了——國家動亂,自身患疾,子嗣互殺。
這次算李世民命大,才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他肯定會重迴自認為的正軌,重新堅持嫡長子繼承製。
就算明知李明還活著,也不會動搖他的決心。
不能立賢啊,立賢太坑了啊。
任何其他形式的繼承製,實質上都是玄武門繼承製。
“殿下,既然那是太上皇和皇帝陛下的旨意……”
房玄齡話說了一半,盯著李明。
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明,這位大家的領頭人身上。
他們什麽都沒有說,但又好像什麽都說了——
接下去該怎麽辦?是遵旨,還是抗旨?是歸順,還是造反?
李明沒有立刻迴答他們,沉默地與手下人擦身而過,踱步離開了房間,最後留下幾個字:
“茲事體大,我再好生思量思量。”
他一路走出了州府,來到了寬敞的大街上。
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和天上的夏日一樣燦爛,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望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地上天國,李明這才長出一口氣,將胸中鬱積的怨氣唿出。
奶奶的,李二真是能找麻煩,倒反天罡玩什麽“吾兒,朕能辭職嗎”的戲碼。
接下去該怎麽辦?
乖乖領旨,學習九郎的榜樣,繳槍投降?
還是……
“和李世民親自坐鎮的盛唐,來一場正麵對決?”
(本章完)
而且李二怎麽辭職了?這不是我的詞兒嗎?
而且還是李承乾當皇帝,而且還是盛唐的皇帝!
他東宮的鑰匙丟在塞北了?他配嗎?!
這就相當於“王老急”和“伽多寶”打商戰,結果“何其正”偷雞成功,當了銷冠。
先不論能力,單就承乾老哥的那外貌,能服眾嗎?
搶占武則天的生態位,當華夏的第一個女帝是吧?
我怎麽就不信呢,難道李二的腦子被塞北寒風凍秀逗了嗎?
“嗯?”
有長安來的宦官在場,李明不便對二聖鳥語芬芳,對告知這個消息的房遺則揚起眉毛,以示“怎麽每個字拚起來就不認識了”。
“嗯。”小麵癱房遺則也看看他,滿臉寫著“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
李明還是不信,看向了尉遲循毓。
“哼!”情報總監黑著臉,不服氣地點點頭。
李明心裏一沉。
尉遲循毓都不否認,那看來這離大譜的事兒是八九不離十了……
“皇子明,陛下已經下了敕旨,怎麽還不速速領旨?”
宦官催促著,高傲地昂起頭顱,擺出找茬的模樣。
李明壓根看都不看他一眼,轉頭去找自己的左膀右臂。
首席秘書長孫延心領神會,立刻把這宦官支開:
“唐使一路奔波辛苦了,請去理藩院小憩。”
“聖人既然下了旨,就一定要得個迴應。恕奴無禮了……”
宦官一副賴在這兒、逼李明當眾表態的嘴臉,忽然從長孫延的用詞之中發現了華點:
“奴乃是天使,怎麽稱唿奴為‘唐’使?還有‘理藩院’理的是哪個外藩?是給天朝使者住的地方嗎?!”
本來想給尾大不掉的軍鎮節度使一個下馬威,結果對方直接演都不演,一口一個“你國”,反倒把他給整不會了。
長孫延一個眼神,衛士立刻把懵逼的宦官給架了出去。
外人走後,李明繃著的臉有所鬆動,不解中帶著憤怒。
他第一時間找小黑炭頭問責:
“尉遲循毓,這是怎麽迴事?你為什麽完全沒有事先向我匯報?”
尉遲循毓是搞情報的,這段時間關於長安的情報無不是:李治巨大劣勢,麵如死灰,陣型很差,且戰且退,進退維穀,無路可逃。
一路贏贏贏,這才讓李明放鬆了對那邊的警惕,自己專心抓內政,坐等對麵自爆。
結果最後,甜蜜的飛龍騎臉了!
“皇帝迴京”、“新皇登基”,兩件天大的事情,情報總監居然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探查出來,給大明的大夥兒送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我是有問題,但李治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誰知道他敗退得那麽快,認輸得那麽幹脆?”
尉遲循毓向來是有話直說的,不甩鍋但也不背鍋:
“還有那個突然崛起的所謂‘新突厥’,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於任何人知道,那個神秘汗國的統治者是乙毗射匱可汗。
“可誰又能知道,那個可汗隻是明麵上的吉祥物,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可汗,叫做天可汗!”
說到這裏,小黑炭頭望向李明的眼神甚至帶著些幽怨。
就你們爺兒倆事多,瞧你們搞出來的好事!
“什麽什麽?這怎麽扯上新突厥了?天可汗?這和李治李承乾有什麽關係……”
李明有點豬腦過載。
“唉,事情是這樣的……”
尉遲循毓將他手下所搜集到的情報一一告知。
從天可汗李世民遙控新突厥進逼長安,向坐鎮朝廷的李治亮明身份,到李世民凱旋迴京,並禪位與李承乾,整個來龍去脈基本都講圓了。
“現在那個陛下方甫繼位,就立刻派遣宦官來我們這兒勸降。而我的線人也才剛弄清楚情況,幾乎同時抵達了平州。
“所以明哥,我和你一樣,也是剛剛才知道長安那邊的最新情況。”
尉遲循毓為自己辯解道。
“嗯……”
李明抱著胳膊,坐在席位上思考著。
這事兒也確實不能賴尉遲循毓,情勢急轉直下,發展得太快。
別說外人,就算李治自己恐怕都沒有料到,自己的阿爺和長兄披著突厥人的皮就嗷嗷叫地衝過來了。
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啊,在外麵野放半年,就從零搓出了個新突厥。李明作為穿越者,花同樣的時間也隻是搓出了個新遼東,和老爹相比還嫩了點。
關鍵還是李治那廝投得太幹脆了,都不掙紮一下,毫不猶豫地敞開城門喜迎王師。
“這都怪明哥把李治逼得太狠,讓他徹底失去了信心,導致他連抵抗都不抵抗,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小黑炭嘟噥著:
“我又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怎麽知道他的內心那麽脆弱呢!”
委屈的樣子,讓現場的眾人非常難繃。
李明都氣笑了:
“對,都怪我,怪我太優秀,把我哥欺負得太慘。”
氣歸氣,他也沒有進一步問責尉遲循毓的意思了。
新突厥是短短幾個月裏剛崛起的勢力,內部又部落林立,連幾個部落酋長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真正的領導是誰。
要在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情報網絡,埋入足夠的釘子,摸清汗國的內部權力結構,並不現實。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尉遲循毓的情報能和長安的旨意同時到達,已經屬於神速了。
“主要是我的那個便宜老爹,狡猾狡猾滴,把自己隱在了幕後,大大增加了偵查的難度。”
李明自嘲地搖搖頭。
“說起來,李承乾在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
“既然我阿爺並沒有被架空,全程掌握著新突厥的權力,他為什麽主動退位,又為什麽要讓位與李承乾?
“我阿爺知道我還活著嗎?李治又是什麽反應,就這麽平淡接受了?”
如同沙塵入水無痕,這個問題一出,沒有人接話。
一方麵,大家才剛把事情的輪廓搞清楚,不敢胡亂猜想。
另一方麵,大唐和太上皇餘威尚在。即使“大明王朝”這個概念已經在李明的核心圈層流傳開了,但大家也還沒有明著跳反,隨便妄議皇家。
千頭萬緒,眾人反而沉默了下來。
“李明殿下。”
韋待價敲門而入,遞來了兩個信封。
“從長安來的急信。”
又是長安……李明揭去蠟印,取出其中的內容。
第一封信由狄仁傑、來俊臣兩人合署,向李明通報長安變天的大新聞。
內容和尉遲循毓的情報大同小異,正好可以相互印證,增強了雙方的可信度。
但與尉遲循毓“主外”不同,他倆主攻國內情報,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一些新的情報。
譬如李承乾不但完全赦免了李治,還準許他繼續在太極宮中居住,對於李治的黨羽也全部既往不咎,很快就穩住了局勢。
“承乾老哥居然還有如此氣量,讓人刮目相看啊。”
李明一邊說著風涼話,發現記載中有一處疑點。
“在迴京以後,太上皇隻當眾出現過一次,深居簡出,減少會客。民間有傳聞,似乎太上皇身體抱恙……”
李明的心一下子拎了起來。
壞了,老爹的身體真的在塞北被凍壞了?
身體原因提前退位,這倒也確實說得通。
還是說,李二是被李承乾強行“病退”的?
在原本的世界線上,李承乾造反失敗,這條世界線上該不會成功了吧?
帶著滿腹問號和感歎號,李明打開了第二封信。
寄信人是執失思力,不消說,也是代表他的“商會”組織,向李明提供長安換主人的消息。
除了和前兩個機構相互印證之處,執失思力還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新情報。
三個互不隸屬的情報機構,在這次風波中都充分展現了其價值。
“往來突厥和吐蕃的客商說,新突厥是明修涼州‘棧道’、暗度大非川‘陳倉’,從吐穀渾的故地以兵臨城下之勢,威逼李治投降的?
“確實是李二行軍打仗的風格,也難為李治了,內外交困之下根本無解。”
李明為雉奴哥默哀一秒,接下去就讀到了讓他震驚的小道消息。
“父皇中風了?!”
“什麽?”一片嘩然,眾人這下也顧不上什麽“妄議皇家”的規矩了,一股腦湊了上來。
執失思力在信中說,根據突厥行商的小道消息,太上皇在奪舍突厥之前、在北方四處“流竄”的時候,被人目擊似乎半邊身體不能動了,意識也處於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狀態。
“還是沒能挽迴他的健康麽……”李明慨然歎息,並不懷疑這個小道消息的準確性。
因為老李家祖傳心腦血管疾病。
李世民已經在他麵前猝死過一次了,李承乾疑似糖尿病,李治晚年也將會罹患中風。
雖然李明通過引入健康的生活習慣,讓李世民的狀態好轉了一些。
但在塞外顛沛流離的日子裏,再要強求什麽“飲食均衡、睡眠充分”之類的,就不太現實了。
所以李二突發腦梗、落得個半身不遂,倒是不算意料之外。
“這是真的嗎?陛下得了風疾,癱了?!”
長孫無忌帶著哭腔,唏噓不已。
自家的妹夫,服侍了一輩子的主君,最後居然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他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
“事已至此,不信也得信。新皇踐祚,豈容推翻?”房玄齡無可奈何道。
長孫延氣憤地說:
“都怪李治傳什麽‘明哥已死’的假消息,不然這皇位一定是明哥的,哪輪得到那個假娘們兒?”
眾人深有同感。
本來太子都在四子奪儲的擂台賽中靠邊站了,下一任話事人已經內定李明了,扶他為監國就是力證。
李承乾隻是陪皇帝在塞北留了趟學,就獲得了飛升,他何德何能!
先不說他們的“從龍之臣”地位飛走了,讓一個小南梁來當自己的統治者……光想想都讓人血壓爆表。
故事開頭的調侃成真了,大唐人民以後真沒臉見人了。
“我這就上書陛下,告訴他被奸人蒙蔽,不行就親自去趟長安,與陛下當麵痛陳利害!”
長孫延義憤填膺。
“不行。”房遺則麵無表情地說:
“你一個人不夠有說服力,我和你一起提刀上洛。”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相視一眼,給他們的憤青子嗣一人一個腦瓜崩。
“選帝是一錘子買賣,又不是菜市場買菜。現在新皇帝登基上位,哪來反悔翻燒餅的餘地?”長孫無忌一邊說著大道理,一邊揪著長孫延的耳朵。
“現在木已成舟,就算後麵太上皇知道李明其實沒死,也不可能推翻這個錯誤的決策了。”
房玄齡麵無表情地抽著房遺則,房遺則麵無表情地受著。
十四奸黨的少壯派們隻需要群情激憤就行了,老成派們要考慮的就多了,兩邊爆發了爭論。
韋待價夾在中間,手足無措。
砰!
敲桌聲響,眾人立刻安靜下來。
李明拍著桌案,撐著身體慢慢站了起來,平靜地說:
“不必爭論,你們也不必氣憤。棄我而選擇太子,就是我父皇的本意。”
其他人畢竟是外人,不可能完全理解老李家的複雜家事,更不可能理解李世民此舉的真意。
而身為老李的兒子,李明就懂。
還有一位老李家的宗室也懂,那就是原教旨的嫡長子黨,被毒殺的河間郡王李孝恭。
不選嫡長子繼承的惡果,李世民已經親口品嚐過了——國家動亂,自身患疾,子嗣互殺。
這次算李世民命大,才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他肯定會重迴自認為的正軌,重新堅持嫡長子繼承製。
就算明知李明還活著,也不會動搖他的決心。
不能立賢啊,立賢太坑了啊。
任何其他形式的繼承製,實質上都是玄武門繼承製。
“殿下,既然那是太上皇和皇帝陛下的旨意……”
房玄齡話說了一半,盯著李明。
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明,這位大家的領頭人身上。
他們什麽都沒有說,但又好像什麽都說了——
接下去該怎麽辦?是遵旨,還是抗旨?是歸順,還是造反?
李明沒有立刻迴答他們,沉默地與手下人擦身而過,踱步離開了房間,最後留下幾個字:
“茲事體大,我再好生思量思量。”
他一路走出了州府,來到了寬敞的大街上。
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和天上的夏日一樣燦爛,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望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地上天國,李明這才長出一口氣,將胸中鬱積的怨氣唿出。
奶奶的,李二真是能找麻煩,倒反天罡玩什麽“吾兒,朕能辭職嗎”的戲碼。
接下去該怎麽辦?
乖乖領旨,學習九郎的榜樣,繳槍投降?
還是……
“和李世民親自坐鎮的盛唐,來一場正麵對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