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排好隊,別爭別搶,人人有份。”
娘子關校場正在上演魔幻的一幕,明軍正在給大唐的守軍發餉。
大明的士兵態度和藹,分文不扣;大唐的士兵也是秩序井然,無人搗亂。
敵對的雙方互相配合,生動地演繹了什麽叫“軍軍魚水情”。
與此同時,娘子關上插著的大唐軍旗全部被拔除,換上了咱大明的旗幟。
唐軍就在旁邊看著……不,大多數人連看都懶得看,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金燦燦的銅錢呢。
拿錢還是送命,他們還是分得很清楚的,更何況他們都是被自己的軍官忽悠來的校場,說明軍官團體已經集體叛變了。
軍官都當二五仔了,他們這些個大頭兵又能翻得起什麽風浪呢?
他們都對大唐忠心耿耿啊,得加錢!
不過該說不說,大明是真有錢啊,發餉是真的大方。
就連最基層的大頭兵,都能打底領到兩貫銅錢,或者等值的“大明交子”紙幣。
相當於一戶長安中產家庭兩個月的收入了,比唐軍自己的月薪更是不知道要高到哪裏去——
因為大唐府兵的貨幣軍餉其實很少,從軍輪駐番上甚至還得自備口糧服裝,隻在作戰時才能領到少得可憐的軍糧和補貼。
隻有靠打勝仗劫掠戰利品,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畢竟他們的爺爺跟著高祖皇帝入關時,就已經把他們這一輩的工資都拿啦(指均田製下府兵的口分田和永業田)。
“嗯,不錯。小夥子你幹得好啊,極好!保住了不少戰士們的生命,大大節省了我軍突破井陘的時間。沒有給尉遲家丟臉。”
演舞台上,李靖摸著自己圓滾滾的大肚子,對身邊站著的小黑炭頭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指揮作戰,是一件十分耗費腦力的重活。為了這重要的使命,“羊尿泡”李靖提前給自己貼了一身膘以供消耗。
小黑炭頭尉遲循毓在李靖身後站得筆筆直直,恭恭敬敬地說:
“能為大明效犬馬之勞,小生雖死無憾。小生這次花費頗多,用的都是民脂民膏,戰戰兢兢。”
在軍神麵前,他可沒有在“大明皇帝”本人麵前那麽吊兒郎當了,表現得很是謙遜,看人下得一手好菜碟。
要是讓李明親眼目睹了,保準以為他的小夥伴被調包了。
不過吐槽歸吐槽,尉遲循毓的工作還是完成得很漂亮的。
經過他的精耕細作,他精耕出來的細作們成功滲透進了娘子關,把整個關卡的指揮係統,從上到下都收買了個遍。
達成了無血開關的成就。
大撒幣看起來很瀟灑很簡單,但真做起來就知道,可不是誰都能來撒的。
沒有情報組織的前期準備,忠心耿耿的大唐將士隻會把糖衣吃掉,炮彈打迴去,那樣的話大撒幣的大明就真成大薩比了
至於尉遲循毓為了收買關節,多花了一點錢什麽的……
和戰爭機器這樣的吞金巨獸相比,這點錢算錢嗎?!
“小夥子太謙虛了,哦嗬嗬嗬~”李靖對這位謙遜的小夥子很是滿意,笑得肚子上的贅肉都在抖動。
能讓虎狼唐軍如此絲滑地改旗易幟,這大撒幣他可撒得太嗨皮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錢可以再印,死去的人不能複活,浪費的時間也不能迴溯。
要是沒有尉遲循毓的上下活動,那李靖就不得不率軍強攻娘子關了。
明、唐兩軍真刀真槍地幹仗,猶如火星撞地球,傷亡一定很慘重,人力物力、軍費撫恤的開支隻會更大。
更別提因此而耽誤的進軍時間、夜長夢多,以及消息提前走漏、讓大唐提前加強太行山北麓防線的風險呢。
畢竟娘子關它也是一道易守難攻的關,是太行山崇山峻嶺之中的關隘,打開井陘的門戶。
就算大唐方麵對北方的那幾條陘道沒有那麽上心,但那也是相對軹關陘而言,絕不是不設防。
如果明軍真要啃這塊硬骨頭,還真不容易!
這筆小錢,花得真值!
尉遲循毓連連推辭:
“不不不,李衛公過譽了。
“我也不是謙虛,小弟……卑職我隻是忠實執行明……陛下的指示而已。”
這他還真不是謙虛。
這場策反娘子關的陰謀,還真是那位李明陛下親自下達的指示。
畢竟論喜歡花小錢辦大事,誰能比得上李明啊。
對娘子關的滲透開始得非常、非常早,甚至在大明正式打出反唐大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在公元七世紀和大唐翻臉,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閉著眼睛就莽的勇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開戰之前,甚至早在李明在東北一隅建立起實質性的穩固統治、開始有了圖謀天下的野心之時。
他和他的諸位謀臣,就在策劃這一步了。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哪個不是赫赫有名的有能之人,哪個不是治國安邦的文武全才。
這些人才聚集在李明的麾下,經過不知多少輪燒腦掉頭發的討論,最終確定了以太行山為主戰場、以娘子關為突破口的大戰略方向。
中原無險可守,關中鞭長莫及,與河北接壤的山西自然就成了最適合發力的地方。
表裏河山、形勝之地的山西如果能被大明拿下,那麽這場唐明爭霸戰就穩了。
而攻略山西,繞不開太行山和太行八陘。而南方的陘道地理位置過於要害、徹底攻克十分困難,而北方的陘道又過於邊遠,都快挨著草原大漠了。
所以,處在中間的井陘、以及井陘的大門娘子關,自然而然就成了首當其衝倒大黴的地方。
正好,眾所周知,大明和大唐的邊貿從來就沒有斷過,而井陘正是兩國之間必經的一條重要商路。
有商路,就有大批商人路過。
而大明商人和“商人”在娘子關進進出出多了,一來二去,就和當地駐守的軍官混熟了。
接下去要想“開展工作”,那不就很方便了?
所以,策反娘子關的守軍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經過如此多番論證和縝密的準備,這次娘子關改旗易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娘子關……小夥子,你可知娘子關的來曆嗎?”
李靖的心情看起來很不錯,頗有興致和尉遲循毓聊著天。
尉遲循毓筆筆直直地站在一旁,就像一位小學生,畢恭畢敬地迴答:
“是因為陛……是唐國高祖之女、太上皇之同母妹,平陽公主的典故嗎?”
“你說話倒也不必如此拘謹,明、唐兩朝並沒有那麽涇渭分明。”李靖樂嗬樂嗬地點點頭,下巴肉迭了好幾層,對小夥子越發滿意了。
“此地原名‘葦澤關’。高祖皇帝當年首倡義兵、起兵反抗暴隋時,平陽昭公主在山西就地招兵買馬,曾駐紮此地。
“昭公主治軍有方,軍隊秋毫無犯,百姓稱其為‘李娘子’,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而她駐守的關隘,便被太上皇改稱為了‘娘子關’。”
“哦~原來如此。”
尉遲循毓有一搭沒一搭地應和著,心裏卻有些納悶。
李大元帥全權負責明軍主力的軍事行動,事情多任務重,怎麽還有空和他在這兒談閑天?
李靖瞥了瞥尉遲循毓疑惑的表情,道:
“小夥子,你說平陽公主如果沒有早逝,她有可能當皇帝嗎?”
噗……正在開小差的尉遲循毓差點噴了李靖一臉。
這這這……李衛公您這是什麽話?為什麽問這種毫無水準的問題?
寧也要打拳?!
“應該是不能的,從朝廷百官到民間都肯定不會服她,畢竟女流之輩……”
尉遲循毓斟酌著詞句答道,甚至有些懷疑李衛公究竟有沒有傳言得那麽厲害。
李靖又追問道:
“如果昭公主拉起了最強大的軍隊,以勢如破竹之勢打下了整個天下,她硬要當皇帝,天下人能攔得住嗎?”
“這……”
尉遲循毓吞吞吐吐,竟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軍隊都在公主這邊,那她應該是……可以的吧。”
李靖嘴角一勾: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假設她能有足以讓全天下匍匐的軍力和戰功,別說皇帝,就算她要當炎黃大帝、在泰山封禪,又有誰能阻攔?”
尉遲循毓困惑地皺起了眉頭。
他品出來了,李靖並不是在聊平陽公主,而是另有所指。
但是這個弦外之音是……
“男女出身也好、嫡庶順位也罷,說到底,不過是前人訂立、後人蕭規曹隨的‘規則’而已。
“父皇給你、天下認可,你才能拿。”
李靖一字一句地說道:
“但是,如果你有著全天下最強大的力量,用武力征服了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
“這個時候,所謂繼承的‘規則禮法’還有用嗎?”
尉遲循毓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
“所以,小夥子。”李靖語重心長地說:
“這場仗,你的‘明哥’不得不打。
“他是最小的庶子,就算太上皇傳位給他,普天之下、朝堂之中,難道每個人都能對他心服口服,不會從中作梗?”
尉遲循毓悶悶地點頭:
“應該會的。”
明著跳反的人也許是少數,但陽奉陰違者絕不鮮見,而後者的危害顯然更大。
“但如果李明陛下不是從父皇手裏接過這頂皇冠,而是自己打出來的,自己當了開國皇帝。
“還會有人反對他,不服他嗎?”
對於李靖的反問,這迴尉遲循毓毫不遲疑地搖頭:
“絕對不會。”
規則隻約束能受規則約束的普通人。誰有能力打破規則,誰就是規則。
人類社會的底層運行邏輯,仍然是暴力。
“這不就對了。”李靖拍拍尉遲循毓的肩膀:
“這場仗非打不可,所以,不要因為這場戰爭是自相殘殺,就有心理壓力。
“跟著李明陛下,做好你的本職工作便是。”
尉遲循毓重重地點頭:
“卑職知道了。”
“知道就好。”
李靖十分欣慰,背著雙手慢悠悠地踱步下了演舞台。
“李衛公就是李衛公啊,看問題就是深刻……”尉遲循毓心中感歎。
歎著歎著,迴過味來了。
“不對啊,我什麽時候對打內戰有心理壓力了?”
作為明家班的原始股東,小黑炭頭和其他小夥伴一樣,對明哥那叫一個死心塌地。
更何況他從事的工作有些特殊——情報口的。
時間長了,他的心也快和他的臉一樣黑了。
打內戰有心理包袱?
怎麽可能!
“李衛公說的,其實是不是他自己啊?”
尉遲循毓望著老將軍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
“太上皇陛下曾經說過,‘得李靖為帥,快哉!’……可是我的戰功,怎麽好像都是打內戰立下的啊?”
離開尉遲循毓以後,李靖有些悶悶不樂。
這不是說李靖沒有打過外戰。
但是大唐對外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滅東突厥,總指揮是李世績,不是他。
至於捏其他軟柿子,唐軍還沒出力,蠻夷就倒下了,根本展現不出他軍神的風采。
這就讓他很是耿耿於懷了,總擔心後世的史學家會給他套一個“內戰內行”的帽子。
“唉,都怪現在的蠻夷不經打。
“嘖嘖,讓李世績那小子撿了便宜,這迴我要加倍從他身上打迴來。”
李靖搖搖頭,打消了負麵情緒,將注意力重新拉迴到戰局中來。
李明陛下不愧是資深小銀幣,從戰略到戰術都安排得相當妥當。
娘子關改旗易幟,標誌著井陘直達並州東的大門,已經向明軍敞開了。
而並州東又是山西高原的東大門。
山西被稱為“兩山夾一川”,東邊太行山、西邊呂梁山,中間夾著南北狹長的汾河穀地,是山西的精華所在。
從並州出發、沿冶河河穀向西,便可以直抵汾河穀地的核心——太原府。
往北是朔州,往南便是李治的小金庫——晉州。
大明這一拳打過去,大唐得要肚子疼好久。
“疏忽了井陘的防守,是唐軍最大的失策。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中原和軹關陘的地理位置比並州重要得多,那兩個地方的壓力一大,唐軍分身乏術,這裏的防守不疏忽也得疏忽了。”
李靖心裏複盤著這次的戰略,越發覺得李明陛下陰險狡詐……不是,高瞻遠矚。
這一連串戰略欺詐起到了極好的掩護作用,把唐軍都吸引到了別處,硬生生在太行山的關節部位撕扯出了一個破綻!
“這就是進攻方的優勢啊,可以聚集兵力,攥緊拳頭。
“而防守方隻能處處分兵,疲於奔命。而且這戰略態勢對大明也太有利了。”
李靖從更大的戰略層麵,細細品味著李明的用意。
“前線的山西、中原,都是大唐的要地腹地,哪個大唐都丟不起。
“可是大明的後方遠在東北,十分安全。
“金角銀邊草肚皮,以遼東為起始,李明陛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啊……”
在李明身邊呆的越久,李靖就越覺得這小子不簡單。
難怪房玄齡那條老狐狸,一早就把全副身家賭在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幺子身上……
“將軍,接下來這些降卒怎麽安排?”副將請示。
李靖擺擺手:
“照舊辦理,先統一押迴後方。想參軍的先接受再教育,想在大明安家的分發土地,想迴家的發放路費。
“盡快把他們安頓好,我們馬上進軍。”
“遵令!”副將立答,雷厲風行地退下。
李靖望著巍巍太行,長長歎出一口氣。
過了並州沿汾河穀地往南,可以直下晉州。
晉州是個好地方啊,不但土地肥沃、出產養人的小米,還能對某位皇儲造成暴擊。
更重要的是,晉州的地理位置也很扼要。拿下晉州,就離關中、離長安並不遙遠了。
因此,在此次大戰正式開始以前,李明和李靖就一致決定——
“迅速北上,直插朔州!”
(本章完)
娘子關校場正在上演魔幻的一幕,明軍正在給大唐的守軍發餉。
大明的士兵態度和藹,分文不扣;大唐的士兵也是秩序井然,無人搗亂。
敵對的雙方互相配合,生動地演繹了什麽叫“軍軍魚水情”。
與此同時,娘子關上插著的大唐軍旗全部被拔除,換上了咱大明的旗幟。
唐軍就在旁邊看著……不,大多數人連看都懶得看,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金燦燦的銅錢呢。
拿錢還是送命,他們還是分得很清楚的,更何況他們都是被自己的軍官忽悠來的校場,說明軍官團體已經集體叛變了。
軍官都當二五仔了,他們這些個大頭兵又能翻得起什麽風浪呢?
他們都對大唐忠心耿耿啊,得加錢!
不過該說不說,大明是真有錢啊,發餉是真的大方。
就連最基層的大頭兵,都能打底領到兩貫銅錢,或者等值的“大明交子”紙幣。
相當於一戶長安中產家庭兩個月的收入了,比唐軍自己的月薪更是不知道要高到哪裏去——
因為大唐府兵的貨幣軍餉其實很少,從軍輪駐番上甚至還得自備口糧服裝,隻在作戰時才能領到少得可憐的軍糧和補貼。
隻有靠打勝仗劫掠戰利品,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畢竟他們的爺爺跟著高祖皇帝入關時,就已經把他們這一輩的工資都拿啦(指均田製下府兵的口分田和永業田)。
“嗯,不錯。小夥子你幹得好啊,極好!保住了不少戰士們的生命,大大節省了我軍突破井陘的時間。沒有給尉遲家丟臉。”
演舞台上,李靖摸著自己圓滾滾的大肚子,對身邊站著的小黑炭頭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指揮作戰,是一件十分耗費腦力的重活。為了這重要的使命,“羊尿泡”李靖提前給自己貼了一身膘以供消耗。
小黑炭頭尉遲循毓在李靖身後站得筆筆直直,恭恭敬敬地說:
“能為大明效犬馬之勞,小生雖死無憾。小生這次花費頗多,用的都是民脂民膏,戰戰兢兢。”
在軍神麵前,他可沒有在“大明皇帝”本人麵前那麽吊兒郎當了,表現得很是謙遜,看人下得一手好菜碟。
要是讓李明親眼目睹了,保準以為他的小夥伴被調包了。
不過吐槽歸吐槽,尉遲循毓的工作還是完成得很漂亮的。
經過他的精耕細作,他精耕出來的細作們成功滲透進了娘子關,把整個關卡的指揮係統,從上到下都收買了個遍。
達成了無血開關的成就。
大撒幣看起來很瀟灑很簡單,但真做起來就知道,可不是誰都能來撒的。
沒有情報組織的前期準備,忠心耿耿的大唐將士隻會把糖衣吃掉,炮彈打迴去,那樣的話大撒幣的大明就真成大薩比了
至於尉遲循毓為了收買關節,多花了一點錢什麽的……
和戰爭機器這樣的吞金巨獸相比,這點錢算錢嗎?!
“小夥子太謙虛了,哦嗬嗬嗬~”李靖對這位謙遜的小夥子很是滿意,笑得肚子上的贅肉都在抖動。
能讓虎狼唐軍如此絲滑地改旗易幟,這大撒幣他可撒得太嗨皮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錢可以再印,死去的人不能複活,浪費的時間也不能迴溯。
要是沒有尉遲循毓的上下活動,那李靖就不得不率軍強攻娘子關了。
明、唐兩軍真刀真槍地幹仗,猶如火星撞地球,傷亡一定很慘重,人力物力、軍費撫恤的開支隻會更大。
更別提因此而耽誤的進軍時間、夜長夢多,以及消息提前走漏、讓大唐提前加強太行山北麓防線的風險呢。
畢竟娘子關它也是一道易守難攻的關,是太行山崇山峻嶺之中的關隘,打開井陘的門戶。
就算大唐方麵對北方的那幾條陘道沒有那麽上心,但那也是相對軹關陘而言,絕不是不設防。
如果明軍真要啃這塊硬骨頭,還真不容易!
這筆小錢,花得真值!
尉遲循毓連連推辭:
“不不不,李衛公過譽了。
“我也不是謙虛,小弟……卑職我隻是忠實執行明……陛下的指示而已。”
這他還真不是謙虛。
這場策反娘子關的陰謀,還真是那位李明陛下親自下達的指示。
畢竟論喜歡花小錢辦大事,誰能比得上李明啊。
對娘子關的滲透開始得非常、非常早,甚至在大明正式打出反唐大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在公元七世紀和大唐翻臉,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閉著眼睛就莽的勇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開戰之前,甚至早在李明在東北一隅建立起實質性的穩固統治、開始有了圖謀天下的野心之時。
他和他的諸位謀臣,就在策劃這一步了。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哪個不是赫赫有名的有能之人,哪個不是治國安邦的文武全才。
這些人才聚集在李明的麾下,經過不知多少輪燒腦掉頭發的討論,最終確定了以太行山為主戰場、以娘子關為突破口的大戰略方向。
中原無險可守,關中鞭長莫及,與河北接壤的山西自然就成了最適合發力的地方。
表裏河山、形勝之地的山西如果能被大明拿下,那麽這場唐明爭霸戰就穩了。
而攻略山西,繞不開太行山和太行八陘。而南方的陘道地理位置過於要害、徹底攻克十分困難,而北方的陘道又過於邊遠,都快挨著草原大漠了。
所以,處在中間的井陘、以及井陘的大門娘子關,自然而然就成了首當其衝倒大黴的地方。
正好,眾所周知,大明和大唐的邊貿從來就沒有斷過,而井陘正是兩國之間必經的一條重要商路。
有商路,就有大批商人路過。
而大明商人和“商人”在娘子關進進出出多了,一來二去,就和當地駐守的軍官混熟了。
接下去要想“開展工作”,那不就很方便了?
所以,策反娘子關的守軍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經過如此多番論證和縝密的準備,這次娘子關改旗易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娘子關……小夥子,你可知娘子關的來曆嗎?”
李靖的心情看起來很不錯,頗有興致和尉遲循毓聊著天。
尉遲循毓筆筆直直地站在一旁,就像一位小學生,畢恭畢敬地迴答:
“是因為陛……是唐國高祖之女、太上皇之同母妹,平陽公主的典故嗎?”
“你說話倒也不必如此拘謹,明、唐兩朝並沒有那麽涇渭分明。”李靖樂嗬樂嗬地點點頭,下巴肉迭了好幾層,對小夥子越發滿意了。
“此地原名‘葦澤關’。高祖皇帝當年首倡義兵、起兵反抗暴隋時,平陽昭公主在山西就地招兵買馬,曾駐紮此地。
“昭公主治軍有方,軍隊秋毫無犯,百姓稱其為‘李娘子’,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而她駐守的關隘,便被太上皇改稱為了‘娘子關’。”
“哦~原來如此。”
尉遲循毓有一搭沒一搭地應和著,心裏卻有些納悶。
李大元帥全權負責明軍主力的軍事行動,事情多任務重,怎麽還有空和他在這兒談閑天?
李靖瞥了瞥尉遲循毓疑惑的表情,道:
“小夥子,你說平陽公主如果沒有早逝,她有可能當皇帝嗎?”
噗……正在開小差的尉遲循毓差點噴了李靖一臉。
這這這……李衛公您這是什麽話?為什麽問這種毫無水準的問題?
寧也要打拳?!
“應該是不能的,從朝廷百官到民間都肯定不會服她,畢竟女流之輩……”
尉遲循毓斟酌著詞句答道,甚至有些懷疑李衛公究竟有沒有傳言得那麽厲害。
李靖又追問道:
“如果昭公主拉起了最強大的軍隊,以勢如破竹之勢打下了整個天下,她硬要當皇帝,天下人能攔得住嗎?”
“這……”
尉遲循毓吞吞吐吐,竟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軍隊都在公主這邊,那她應該是……可以的吧。”
李靖嘴角一勾: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假設她能有足以讓全天下匍匐的軍力和戰功,別說皇帝,就算她要當炎黃大帝、在泰山封禪,又有誰能阻攔?”
尉遲循毓困惑地皺起了眉頭。
他品出來了,李靖並不是在聊平陽公主,而是另有所指。
但是這個弦外之音是……
“男女出身也好、嫡庶順位也罷,說到底,不過是前人訂立、後人蕭規曹隨的‘規則’而已。
“父皇給你、天下認可,你才能拿。”
李靖一字一句地說道:
“但是,如果你有著全天下最強大的力量,用武力征服了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
“這個時候,所謂繼承的‘規則禮法’還有用嗎?”
尉遲循毓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
“所以,小夥子。”李靖語重心長地說:
“這場仗,你的‘明哥’不得不打。
“他是最小的庶子,就算太上皇傳位給他,普天之下、朝堂之中,難道每個人都能對他心服口服,不會從中作梗?”
尉遲循毓悶悶地點頭:
“應該會的。”
明著跳反的人也許是少數,但陽奉陰違者絕不鮮見,而後者的危害顯然更大。
“但如果李明陛下不是從父皇手裏接過這頂皇冠,而是自己打出來的,自己當了開國皇帝。
“還會有人反對他,不服他嗎?”
對於李靖的反問,這迴尉遲循毓毫不遲疑地搖頭:
“絕對不會。”
規則隻約束能受規則約束的普通人。誰有能力打破規則,誰就是規則。
人類社會的底層運行邏輯,仍然是暴力。
“這不就對了。”李靖拍拍尉遲循毓的肩膀:
“這場仗非打不可,所以,不要因為這場戰爭是自相殘殺,就有心理壓力。
“跟著李明陛下,做好你的本職工作便是。”
尉遲循毓重重地點頭:
“卑職知道了。”
“知道就好。”
李靖十分欣慰,背著雙手慢悠悠地踱步下了演舞台。
“李衛公就是李衛公啊,看問題就是深刻……”尉遲循毓心中感歎。
歎著歎著,迴過味來了。
“不對啊,我什麽時候對打內戰有心理壓力了?”
作為明家班的原始股東,小黑炭頭和其他小夥伴一樣,對明哥那叫一個死心塌地。
更何況他從事的工作有些特殊——情報口的。
時間長了,他的心也快和他的臉一樣黑了。
打內戰有心理包袱?
怎麽可能!
“李衛公說的,其實是不是他自己啊?”
尉遲循毓望著老將軍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
“太上皇陛下曾經說過,‘得李靖為帥,快哉!’……可是我的戰功,怎麽好像都是打內戰立下的啊?”
離開尉遲循毓以後,李靖有些悶悶不樂。
這不是說李靖沒有打過外戰。
但是大唐對外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滅東突厥,總指揮是李世績,不是他。
至於捏其他軟柿子,唐軍還沒出力,蠻夷就倒下了,根本展現不出他軍神的風采。
這就讓他很是耿耿於懷了,總擔心後世的史學家會給他套一個“內戰內行”的帽子。
“唉,都怪現在的蠻夷不經打。
“嘖嘖,讓李世績那小子撿了便宜,這迴我要加倍從他身上打迴來。”
李靖搖搖頭,打消了負麵情緒,將注意力重新拉迴到戰局中來。
李明陛下不愧是資深小銀幣,從戰略到戰術都安排得相當妥當。
娘子關改旗易幟,標誌著井陘直達並州東的大門,已經向明軍敞開了。
而並州東又是山西高原的東大門。
山西被稱為“兩山夾一川”,東邊太行山、西邊呂梁山,中間夾著南北狹長的汾河穀地,是山西的精華所在。
從並州出發、沿冶河河穀向西,便可以直抵汾河穀地的核心——太原府。
往北是朔州,往南便是李治的小金庫——晉州。
大明這一拳打過去,大唐得要肚子疼好久。
“疏忽了井陘的防守,是唐軍最大的失策。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中原和軹關陘的地理位置比並州重要得多,那兩個地方的壓力一大,唐軍分身乏術,這裏的防守不疏忽也得疏忽了。”
李靖心裏複盤著這次的戰略,越發覺得李明陛下陰險狡詐……不是,高瞻遠矚。
這一連串戰略欺詐起到了極好的掩護作用,把唐軍都吸引到了別處,硬生生在太行山的關節部位撕扯出了一個破綻!
“這就是進攻方的優勢啊,可以聚集兵力,攥緊拳頭。
“而防守方隻能處處分兵,疲於奔命。而且這戰略態勢對大明也太有利了。”
李靖從更大的戰略層麵,細細品味著李明的用意。
“前線的山西、中原,都是大唐的要地腹地,哪個大唐都丟不起。
“可是大明的後方遠在東北,十分安全。
“金角銀邊草肚皮,以遼東為起始,李明陛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啊……”
在李明身邊呆的越久,李靖就越覺得這小子不簡單。
難怪房玄齡那條老狐狸,一早就把全副身家賭在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幺子身上……
“將軍,接下來這些降卒怎麽安排?”副將請示。
李靖擺擺手:
“照舊辦理,先統一押迴後方。想參軍的先接受再教育,想在大明安家的分發土地,想迴家的發放路費。
“盡快把他們安頓好,我們馬上進軍。”
“遵令!”副將立答,雷厲風行地退下。
李靖望著巍巍太行,長長歎出一口氣。
過了並州沿汾河穀地往南,可以直下晉州。
晉州是個好地方啊,不但土地肥沃、出產養人的小米,還能對某位皇儲造成暴擊。
更重要的是,晉州的地理位置也很扼要。拿下晉州,就離關中、離長安並不遙遠了。
因此,在此次大戰正式開始以前,李明和李靖就一致決定——
“迅速北上,直插朔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