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個小混球,自己倒是拍拍屁股走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公元七世紀的世界至高城,平州行在。
大明帝國的統治核心,李明陛下的書房裏,傳來一陣陣怒斥痛罵之聲。
被李靖尊稱為“老狐狸”的房玄齡大動肝火,正在隔空怒噴被李靖尊奉為“戰略天才”的某位開國皇帝。
“這錢是他這麽花的嗎?啊?錢是他這麽花的嗎?”
房玄齡完全沒有了平日裏的寧靜和恬淡,又是拍桌子又是罵娘,對著千裏之外的李明一通輸出,表情豐富得簡直像個正常人。
他的老對頭兼老搭檔,長孫無忌,低調地縮在自己的工位上,一邊旁觀者這罕見的一幕,一邊又看看造成這一幕的罪魁禍首——
一位麵無表情、簡直是q版房玄齡的麵癱少年,大明財政部長,房遺則。
少年還有一層身份,那便是房玄齡最心愛的小兒子。
“父親,您也太誇張了,情況並沒有您說的那麽糟糕。”
房遺則淡淡地說道。
麵對難得暴跳如雷的父親,這個小兒子平靜得簡直可以用冷淡……不,冷漠來形容。
“隻要經過我的一番騰挪周轉,大明的財政還是可以勉強維持收支平衡的,在這個月裏足以應付前線的開支。”
房遺則和以往一樣,語氣平穩、麵無表情地說道。
隻是他的麵相是越來越差了,形容蒼白,兩個黑眼圈卻是又濃又黑,導致他整體呈現出一副生無可戀、要死不死的死相。
“熬過了這個月,那還有下個月呐?難道你指望這場仗下個月就結束?!”房玄齡激動地用食指關節叩著桌子。
和小兒子相比,他表現出來的精神頭簡直可以用“生龍活虎”來形容了。
“船到橋頭自然直。”
房遺則輕輕地揮了揮手,身體也跟著晃了晃,仿佛手掌扇起的風要把他日漸單薄的身體吹走似的。
“到了下個月,國庫還能有些進項,到時候再勉強勉強,總歸是有辦法湊齊軍費的……”
“下個月可是隆冬,你覺得國庫能有多少進項?!”
房玄齡越來越憤怒了,直視著兒子的雙眼,喉嚨吼得梆梆響:
“況且,陛下那廝花錢如流水,他花的錢是用在了戰爭上嗎?啊?
“都特麽用在行賄上了!”
把“陛下”和“那廝”連在一起,這稱唿可謂是非常罕見了。
但是房玄齡也是有理由的,這個問題一直憋在他心裏,真的讓他很破防。
“比如說娘子關那個鬼地方,收買軍官也就算了,每個大頭兵還發兩貫錢!這算什麽意思?
“那些唐軍手無寸鐵又被包圍,除了投降還能有什麽選擇?為什麽還要給他們發錢,裝有錢人?
“發餉也就算了,還發路費分地!怎麽不幹脆包養他們一輩子呢?
“這才是娘子關,其他戰線上收留供起來的戰俘更多,花費更巨!
“這是當戰俘嗎?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享福的!”
房玄齡仿佛要把這輩子的火氣全部發泄在今天似的,嘴巴就像機關槍,突突突沒停過。
房遺則倒是越來越有乃父風範了,全程麵無表情,不知道是意識模糊了還是真的不關心,偶爾不鹹不淡地替明哥辯解一句:
“收買普通士兵的人心也是很重要的,要算大帳可以大大節約統一天下的未來成本……”
“當你每個月入不敷出的時候,就應該量入為出地算小賬,而不是空談什麽大賬!”
房玄齡暴躁地打斷道:
“還奢談什麽未來?等到下個月軍費發不出來,大明就沒有未來了!”
房玄齡這話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
戰爭是一頭巨大得難以窺見首尾的吞金巨獸,巨大的軍費開支,強如大明也難以承受。
舉個栗子,大明在西部太行山戰線一共投入了精兵八萬,戰馬萬匹。
聽上去也不算多,是吧?
每名士兵每天吃糧食三斤,戰馬的糧食消耗是人的四倍(如果隻給馬吃草,那馬除了能喘氣也幹不了別的了),這一共就是每天三十六萬斤糧食。
而為了供應大軍在前線吃喝拉撒,後方還需要民夫進行後勤運輸,而民夫也是要吃糧拿錢的。
所幸太行山戰線緊挨著大明後方,平攤下來每個士兵“隻”需要五名民夫就能供養,那就是四十萬民夫。
按成年男子每天兩斤糧食的正常食量,消耗在後勤路上的糧食又是每天八十萬斤。
好,李靖的大軍什麽都不用幹,每天光吃白飯,就能吃掉一百一、二十萬斤糧食。
這還光是主糧,沒點油水配菜,士兵行軍打仗是沒力氣的,又是一筆額外的巨款。
這還光是吃,沒算軍餉、被服、甲兵、醫藥、撫恤……等等開支,這些才是占大頭的。
這還光是太行山戰線的耗費,還得算上中原土木老哥以及南方水師的消耗。
這還不算將近五十萬壯年勞動力脫離了工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機會成本。
林林總總的耗費加起來,不啻為天文數字。
前線還在熱火朝天地打著仗,如果後方有所拖欠,那可就……
不敢細想,不敢細想。
但是對此現狀,財政部長房遺則還是那句話:
“隻要再發行一筆公債勉強勉強,總歸是有辦法的。”
房玄齡提高了音量:
“還能怎麽勉強?!”
房遺則正要開口反駁,他父親緊接著補充道:
“我說的不是財政,而是……你!”
房玄齡的聲音逐漸深沉了下去,眼睛裏滿是心疼。
是的,房玄齡之所以這麽破防,核心原因還是房遺則。
換作別人,就算幹到過勞死又與他和幹?
可現在不一樣,他真的有一頭牛,他家兒子真的要過勞死了!
能讓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老房如此失態,這世界上可能也就隻有房遺則一個人了。
“你自己照過鏡子沒有?自從替陛下那廝經理國庫以來,你的身形就日漸憔悴下去。
“而在開戰以後,你更是操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是,陛下的大業、天下的統一確實很重要。
“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你也要知道!
“你如此壓榨自己,值得嗎?”
說到最後,房玄齡的語氣簡直是在懇求了,渾黃的雙眼一閃一閃的。
房遺直無能又懦弱,房遺愛無能又貪婪,隻有這個老三才接得起房家的這杆大旗。
而老房本人又一大把年紀了,也到了麵臨李世民老哥的同款難題的時候了——如何挑選家族繼承人。
要是這個全家唯一的希望、老房最偏愛的小兒子,出了什麽三長兩短……
那麽房玄齡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這麽拚命上進,究竟是為了什麽了。
“父親,不是這樣的……”
房遺則還想再辯解幾句,一旁的觀眾長孫無忌看不下去了,插嘴道:
“遺則,你父親是擔心你的身體。
“工作自然不能懈怠,但是如果身體垮了,不但對你自己、你的父親和房家是不可接受的傷害,對李明陛下和大明,也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有些事情還是得外人來教。
對於長孫叔叔的教誨,房遺則還是很謙虛地點頭表示接受:
“卑職牢記在心。”
卑職……我隻是想以長輩的身份指點你幾句來著……長孫嘴角一抽,偷眼瞟了瞟老房越來越黑沉的臉色。
房遺則走了,房間裏隻剩下兩位老父親。
唿……房玄齡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神態慢慢恢複到以前的樣子,目光冷冷地往隔壁工位瞥了過去。
“咳咳。”長孫無忌不自在地躲開視線,假裝自己在埋頭苦幹。
房玄齡什麽也沒有多說,呷了一口茶,便拿起了手邊的材料,低頭翻閱起來。
書房裏重新恢複了往日的寧靜,隻有翻動書頁和落筆的沙沙聲。
過了許久,老房開口了,聲音有些沙啞:
“謝謝。”
長孫無忌一愣:
“什麽?哦,嗬嗬,沒什麽沒什麽。”
沉默。
這起小插曲,就算這麽過去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還遠遠沒到可以談心的地步,能拉下臉說句“謝謝”已經算很給工友麵子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長孫無忌心中不禁感歎。
一開始,他還因為房玄齡擔任首輔、房遺則擔任計相,房家父子兩人壟斷了國家財政,而對李明陛下的用人感到不滿。
現在,他隻想感謝陛下的不殺之恩。
他的好大孫長孫延雖然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相比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賬本堆裏修仙的房遺則來說,那可要好太多太多了。
大明財政這活兒,真不是人幹的。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李明陛下身上。
他的要求實在太變態了。
保證前線軍費充足,這對一路打仗打過來的前·大唐諸臣來說,還是可以滿足的。
保證國內民生和經濟發展,咬咬牙大家也不是不能做到。
可是李明變態就變態在,他全都要——
既要軍費充足,又要不妨礙國內建設。
這就讓人很掉頭發了。
是的,戰爭打到現在,大規模會戰都打了幾輪了。
可是現在的大明甚至還在以和平時代的步調,繼續保持著高速發展建設!
前方在打仗,後方還在照常開墾田地、建設城市、改造住房、開礦挖煤。
這方麵花的錢,可一點也不比戰爭的花費少啊!
兩頭都在燒錢,這就導致雖然大明的國庫進賬也很可觀,但赤字總是填不平。
進水管隻有一根,出水管可是有兩根。
這麽放水放下去,水池裏的水遲早要扣成負數。
其實隻要國內民生緊縮一些,少投資一點項目,該省省該花花。
從指甲縫裏摳出來的錢,就足以讓這場仗打得更寬裕了。
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暫時節衣縮食一陣,相信冰雪聰明的大明百姓一定會理解的。
但是李明就不。
大明百姓能為國分憂,李明陛下卻一點也不肯降低國內的經濟發展,而且態度堅定,絲毫不留商量的空間。
開流節源了屬於是。
這就讓負責財政的房遺則——以及房遺則的老爹房玄齡——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當然,李明這麽做也是有理由的。
大明帝國能和大唐掰手腕,優越的經濟是基礎支柱。
在開戰初期就自毀支柱,殊為不智。
和大唐死磕,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
李明不是不會梭哈,大明的全民經濟不是不能全麵轉為戰時狀態。
但不是現在。
“窮兵黷武”這道備用隱藏能源,是要留到關鍵時刻用的。
“唉……難辦。”
房玄齡忍不住自言自語,困倦地揉揉太陽穴。
為了大明的福祉,為了李明陛下那廝任性的“大計”,隻能苦一苦房家了,罵名李明來背。
“你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麽陛下要急於現在挑起對大唐的戰爭?”
長孫無忌忽然又開口了。
房玄齡沒有搭理他。
“……”長孫無忌有些尷尬地沉默了一會兒,便自顧自地說了起來:
“隻要再過幾年,難保大唐的太上皇……皇族成員不會生變。
“到那時候再動手,豈不是更簡單?陛下正是……當打之年,完全等得起啊。”
房玄齡繼續奮筆疾書,以沙沙寫字聲作為迴應。
“有沒有一種可能……”長孫無忌咽了口水,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是李明陛下想讓你親自見證天下的統一,讓你作為大明王朝真正的開國元勳,永垂史冊?”
啪嗒,房玄齡放下了筆,冷冷地盯著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這迴學乖了,直接低下頭,也裝起了日理萬機的樣子。
房玄齡沒有笑意地冷哼一聲:
“嗬,國舅的意思是,陛下那廝怕我活不過太上皇,死不瞑目,所以提前發動了戰爭,想讓我親眼目睹天下一統,將來下九泉也能含笑了?”
話難聽是難聽,但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長孫無忌眼睛不離開公文,麽得表情地聳聳肩:
“我可沒這麽說。”
話說完,過了很久,他也沒聽見房玄齡的迴答。
他實在忍不住,偷眼往老房的方向一窺。
果不其然,那死貨已經全身心迴到了工作之中,仿佛剛才的那番問答並不存在似的。
跟這家夥交流真累……長孫無忌心中輕歎一聲,也迴到了工作狀態。
他剛提起筆,便聽得房玄齡說道:
“陛下才不是那種為了博一個老頭一笑,而草率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的膚淺之人。
“他要當周幽王,老夫還不是褒姒呢。”
長孫無忌嘴硬到底:
“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你如果堅持要這麽想,那我也沒辦法。”
沉默,繼續辦公。
又過了一會兒,房玄齡才開口,聲音很小,語氣有點不情願:
“不過多謝你的開導,讓我感到陛下還是有情有義的,並不是單純地將我等視為牛馬。”
老房把話說得這麽鄭重,讓長孫無忌都害臊了,悶聲道:
“咳咳……沒什麽不客氣。”
和這老對頭打交道,可真是別扭啊……
…………
太行山,軹關陘。
天氣一天天冷起來了,飄下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山間密林之中,唐軍的陣列之間。
一個雪人突然動了起來。
“我去,差點睡過去了!”
程知節罵罵咧咧地拍去身上的積雪,繼續緊盯著敵人可能來襲的東方。
副將看不下去了,苦口婆心地勸道:
“將軍,天氣轉涼,您也注意些身體,要不先迴去暖暖身子……”
“不可!”程知節嚴詞拒絕:
“李明那廝狡猾得很,對他的戒備,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啊!”
就在他和空氣鬥智鬥勇的時候,傳令騎著馬,慌慌張張地上前來。
程知節威嚴滿滿地嗬斥道:
“有什麽事能把你嚇成這樣?事情再急,不可亂了方寸!”
“將軍,大事不妙——”傳令兵根本沒來得及聽清楚程知節的教訓,扯起嗓子就喊:
“並州大總管府,失守了!”
“並州……?!”程知節頓時啞口無言。
對李明那廝的戒備,果然什麽時候也不能鬆懈啊!
(本章完)
公元七世紀的世界至高城,平州行在。
大明帝國的統治核心,李明陛下的書房裏,傳來一陣陣怒斥痛罵之聲。
被李靖尊稱為“老狐狸”的房玄齡大動肝火,正在隔空怒噴被李靖尊奉為“戰略天才”的某位開國皇帝。
“這錢是他這麽花的嗎?啊?錢是他這麽花的嗎?”
房玄齡完全沒有了平日裏的寧靜和恬淡,又是拍桌子又是罵娘,對著千裏之外的李明一通輸出,表情豐富得簡直像個正常人。
他的老對頭兼老搭檔,長孫無忌,低調地縮在自己的工位上,一邊旁觀者這罕見的一幕,一邊又看看造成這一幕的罪魁禍首——
一位麵無表情、簡直是q版房玄齡的麵癱少年,大明財政部長,房遺則。
少年還有一層身份,那便是房玄齡最心愛的小兒子。
“父親,您也太誇張了,情況並沒有您說的那麽糟糕。”
房遺則淡淡地說道。
麵對難得暴跳如雷的父親,這個小兒子平靜得簡直可以用冷淡……不,冷漠來形容。
“隻要經過我的一番騰挪周轉,大明的財政還是可以勉強維持收支平衡的,在這個月裏足以應付前線的開支。”
房遺則和以往一樣,語氣平穩、麵無表情地說道。
隻是他的麵相是越來越差了,形容蒼白,兩個黑眼圈卻是又濃又黑,導致他整體呈現出一副生無可戀、要死不死的死相。
“熬過了這個月,那還有下個月呐?難道你指望這場仗下個月就結束?!”房玄齡激動地用食指關節叩著桌子。
和小兒子相比,他表現出來的精神頭簡直可以用“生龍活虎”來形容了。
“船到橋頭自然直。”
房遺則輕輕地揮了揮手,身體也跟著晃了晃,仿佛手掌扇起的風要把他日漸單薄的身體吹走似的。
“到了下個月,國庫還能有些進項,到時候再勉強勉強,總歸是有辦法湊齊軍費的……”
“下個月可是隆冬,你覺得國庫能有多少進項?!”
房玄齡越來越憤怒了,直視著兒子的雙眼,喉嚨吼得梆梆響:
“況且,陛下那廝花錢如流水,他花的錢是用在了戰爭上嗎?啊?
“都特麽用在行賄上了!”
把“陛下”和“那廝”連在一起,這稱唿可謂是非常罕見了。
但是房玄齡也是有理由的,這個問題一直憋在他心裏,真的讓他很破防。
“比如說娘子關那個鬼地方,收買軍官也就算了,每個大頭兵還發兩貫錢!這算什麽意思?
“那些唐軍手無寸鐵又被包圍,除了投降還能有什麽選擇?為什麽還要給他們發錢,裝有錢人?
“發餉也就算了,還發路費分地!怎麽不幹脆包養他們一輩子呢?
“這才是娘子關,其他戰線上收留供起來的戰俘更多,花費更巨!
“這是當戰俘嗎?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享福的!”
房玄齡仿佛要把這輩子的火氣全部發泄在今天似的,嘴巴就像機關槍,突突突沒停過。
房遺則倒是越來越有乃父風範了,全程麵無表情,不知道是意識模糊了還是真的不關心,偶爾不鹹不淡地替明哥辯解一句:
“收買普通士兵的人心也是很重要的,要算大帳可以大大節約統一天下的未來成本……”
“當你每個月入不敷出的時候,就應該量入為出地算小賬,而不是空談什麽大賬!”
房玄齡暴躁地打斷道:
“還奢談什麽未來?等到下個月軍費發不出來,大明就沒有未來了!”
房玄齡這話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
戰爭是一頭巨大得難以窺見首尾的吞金巨獸,巨大的軍費開支,強如大明也難以承受。
舉個栗子,大明在西部太行山戰線一共投入了精兵八萬,戰馬萬匹。
聽上去也不算多,是吧?
每名士兵每天吃糧食三斤,戰馬的糧食消耗是人的四倍(如果隻給馬吃草,那馬除了能喘氣也幹不了別的了),這一共就是每天三十六萬斤糧食。
而為了供應大軍在前線吃喝拉撒,後方還需要民夫進行後勤運輸,而民夫也是要吃糧拿錢的。
所幸太行山戰線緊挨著大明後方,平攤下來每個士兵“隻”需要五名民夫就能供養,那就是四十萬民夫。
按成年男子每天兩斤糧食的正常食量,消耗在後勤路上的糧食又是每天八十萬斤。
好,李靖的大軍什麽都不用幹,每天光吃白飯,就能吃掉一百一、二十萬斤糧食。
這還光是主糧,沒點油水配菜,士兵行軍打仗是沒力氣的,又是一筆額外的巨款。
這還光是吃,沒算軍餉、被服、甲兵、醫藥、撫恤……等等開支,這些才是占大頭的。
這還光是太行山戰線的耗費,還得算上中原土木老哥以及南方水師的消耗。
這還不算將近五十萬壯年勞動力脫離了工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機會成本。
林林總總的耗費加起來,不啻為天文數字。
前線還在熱火朝天地打著仗,如果後方有所拖欠,那可就……
不敢細想,不敢細想。
但是對此現狀,財政部長房遺則還是那句話:
“隻要再發行一筆公債勉強勉強,總歸是有辦法的。”
房玄齡提高了音量:
“還能怎麽勉強?!”
房遺則正要開口反駁,他父親緊接著補充道:
“我說的不是財政,而是……你!”
房玄齡的聲音逐漸深沉了下去,眼睛裏滿是心疼。
是的,房玄齡之所以這麽破防,核心原因還是房遺則。
換作別人,就算幹到過勞死又與他和幹?
可現在不一樣,他真的有一頭牛,他家兒子真的要過勞死了!
能讓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老房如此失態,這世界上可能也就隻有房遺則一個人了。
“你自己照過鏡子沒有?自從替陛下那廝經理國庫以來,你的身形就日漸憔悴下去。
“而在開戰以後,你更是操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是,陛下的大業、天下的統一確實很重要。
“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你也要知道!
“你如此壓榨自己,值得嗎?”
說到最後,房玄齡的語氣簡直是在懇求了,渾黃的雙眼一閃一閃的。
房遺直無能又懦弱,房遺愛無能又貪婪,隻有這個老三才接得起房家的這杆大旗。
而老房本人又一大把年紀了,也到了麵臨李世民老哥的同款難題的時候了——如何挑選家族繼承人。
要是這個全家唯一的希望、老房最偏愛的小兒子,出了什麽三長兩短……
那麽房玄齡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這麽拚命上進,究竟是為了什麽了。
“父親,不是這樣的……”
房遺則還想再辯解幾句,一旁的觀眾長孫無忌看不下去了,插嘴道:
“遺則,你父親是擔心你的身體。
“工作自然不能懈怠,但是如果身體垮了,不但對你自己、你的父親和房家是不可接受的傷害,對李明陛下和大明,也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有些事情還是得外人來教。
對於長孫叔叔的教誨,房遺則還是很謙虛地點頭表示接受:
“卑職牢記在心。”
卑職……我隻是想以長輩的身份指點你幾句來著……長孫嘴角一抽,偷眼瞟了瞟老房越來越黑沉的臉色。
房遺則走了,房間裏隻剩下兩位老父親。
唿……房玄齡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神態慢慢恢複到以前的樣子,目光冷冷地往隔壁工位瞥了過去。
“咳咳。”長孫無忌不自在地躲開視線,假裝自己在埋頭苦幹。
房玄齡什麽也沒有多說,呷了一口茶,便拿起了手邊的材料,低頭翻閱起來。
書房裏重新恢複了往日的寧靜,隻有翻動書頁和落筆的沙沙聲。
過了許久,老房開口了,聲音有些沙啞:
“謝謝。”
長孫無忌一愣:
“什麽?哦,嗬嗬,沒什麽沒什麽。”
沉默。
這起小插曲,就算這麽過去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還遠遠沒到可以談心的地步,能拉下臉說句“謝謝”已經算很給工友麵子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長孫無忌心中不禁感歎。
一開始,他還因為房玄齡擔任首輔、房遺則擔任計相,房家父子兩人壟斷了國家財政,而對李明陛下的用人感到不滿。
現在,他隻想感謝陛下的不殺之恩。
他的好大孫長孫延雖然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相比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賬本堆裏修仙的房遺則來說,那可要好太多太多了。
大明財政這活兒,真不是人幹的。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李明陛下身上。
他的要求實在太變態了。
保證前線軍費充足,這對一路打仗打過來的前·大唐諸臣來說,還是可以滿足的。
保證國內民生和經濟發展,咬咬牙大家也不是不能做到。
可是李明變態就變態在,他全都要——
既要軍費充足,又要不妨礙國內建設。
這就讓人很掉頭發了。
是的,戰爭打到現在,大規模會戰都打了幾輪了。
可是現在的大明甚至還在以和平時代的步調,繼續保持著高速發展建設!
前方在打仗,後方還在照常開墾田地、建設城市、改造住房、開礦挖煤。
這方麵花的錢,可一點也不比戰爭的花費少啊!
兩頭都在燒錢,這就導致雖然大明的國庫進賬也很可觀,但赤字總是填不平。
進水管隻有一根,出水管可是有兩根。
這麽放水放下去,水池裏的水遲早要扣成負數。
其實隻要國內民生緊縮一些,少投資一點項目,該省省該花花。
從指甲縫裏摳出來的錢,就足以讓這場仗打得更寬裕了。
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暫時節衣縮食一陣,相信冰雪聰明的大明百姓一定會理解的。
但是李明就不。
大明百姓能為國分憂,李明陛下卻一點也不肯降低國內的經濟發展,而且態度堅定,絲毫不留商量的空間。
開流節源了屬於是。
這就讓負責財政的房遺則——以及房遺則的老爹房玄齡——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當然,李明這麽做也是有理由的。
大明帝國能和大唐掰手腕,優越的經濟是基礎支柱。
在開戰初期就自毀支柱,殊為不智。
和大唐死磕,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
李明不是不會梭哈,大明的全民經濟不是不能全麵轉為戰時狀態。
但不是現在。
“窮兵黷武”這道備用隱藏能源,是要留到關鍵時刻用的。
“唉……難辦。”
房玄齡忍不住自言自語,困倦地揉揉太陽穴。
為了大明的福祉,為了李明陛下那廝任性的“大計”,隻能苦一苦房家了,罵名李明來背。
“你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麽陛下要急於現在挑起對大唐的戰爭?”
長孫無忌忽然又開口了。
房玄齡沒有搭理他。
“……”長孫無忌有些尷尬地沉默了一會兒,便自顧自地說了起來:
“隻要再過幾年,難保大唐的太上皇……皇族成員不會生變。
“到那時候再動手,豈不是更簡單?陛下正是……當打之年,完全等得起啊。”
房玄齡繼續奮筆疾書,以沙沙寫字聲作為迴應。
“有沒有一種可能……”長孫無忌咽了口水,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是李明陛下想讓你親自見證天下的統一,讓你作為大明王朝真正的開國元勳,永垂史冊?”
啪嗒,房玄齡放下了筆,冷冷地盯著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這迴學乖了,直接低下頭,也裝起了日理萬機的樣子。
房玄齡沒有笑意地冷哼一聲:
“嗬,國舅的意思是,陛下那廝怕我活不過太上皇,死不瞑目,所以提前發動了戰爭,想讓我親眼目睹天下一統,將來下九泉也能含笑了?”
話難聽是難聽,但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長孫無忌眼睛不離開公文,麽得表情地聳聳肩:
“我可沒這麽說。”
話說完,過了很久,他也沒聽見房玄齡的迴答。
他實在忍不住,偷眼往老房的方向一窺。
果不其然,那死貨已經全身心迴到了工作之中,仿佛剛才的那番問答並不存在似的。
跟這家夥交流真累……長孫無忌心中輕歎一聲,也迴到了工作狀態。
他剛提起筆,便聽得房玄齡說道:
“陛下才不是那種為了博一個老頭一笑,而草率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的膚淺之人。
“他要當周幽王,老夫還不是褒姒呢。”
長孫無忌嘴硬到底:
“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你如果堅持要這麽想,那我也沒辦法。”
沉默,繼續辦公。
又過了一會兒,房玄齡才開口,聲音很小,語氣有點不情願:
“不過多謝你的開導,讓我感到陛下還是有情有義的,並不是單純地將我等視為牛馬。”
老房把話說得這麽鄭重,讓長孫無忌都害臊了,悶聲道:
“咳咳……沒什麽不客氣。”
和這老對頭打交道,可真是別扭啊……
…………
太行山,軹關陘。
天氣一天天冷起來了,飄下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山間密林之中,唐軍的陣列之間。
一個雪人突然動了起來。
“我去,差點睡過去了!”
程知節罵罵咧咧地拍去身上的積雪,繼續緊盯著敵人可能來襲的東方。
副將看不下去了,苦口婆心地勸道:
“將軍,天氣轉涼,您也注意些身體,要不先迴去暖暖身子……”
“不可!”程知節嚴詞拒絕:
“李明那廝狡猾得很,對他的戒備,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啊!”
就在他和空氣鬥智鬥勇的時候,傳令騎著馬,慌慌張張地上前來。
程知節威嚴滿滿地嗬斥道:
“有什麽事能把你嚇成這樣?事情再急,不可亂了方寸!”
“將軍,大事不妙——”傳令兵根本沒來得及聽清楚程知節的教訓,扯起嗓子就喊:
“並州大總管府,失守了!”
“並州……?!”程知節頓時啞口無言。
對李明那廝的戒備,果然什麽時候也不能鬆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