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我軍輕騎精銳佯攻晉陽,輔以黑煙籠罩視線,再用真實的攻城器械以壯聲勢。


    “在清晨時分光線微弱之時,發起突然進攻,能讓唐軍看見了但又沒有完全看見,不知襲擾部隊的虛實。


    “這就能拖延他們相當長的時間,足以為主力部隊的戰略轉移提供充足的掩護。”


    侯君集滔滔不絕地說著:


    “晉陽對唐國來說,同樣是不能丟棄的戰略要地。況且太上皇的禦駕還在此城,晉陽更是唐國起家的風水寶地。


    “這地方遭襲,對麵的唐軍一定會猶如驚弓之鳥。”


    “就算在天亮以後,他們能夠很快發現‘我軍攻城力量其實不足’的端倪,但他們也必如驚弓之鳥,不敢傾巢出動來圍追堵截。


    “誰知道這是不是我軍是什麽計劃呢,說不定是把他們騙出來殺的誘敵深入伎倆呢——他們一定會這麽認為,並且繼續避戰不出。


    “畢竟對唐國來說,晉陽是他們絕對不能、不可、不許放棄的要地。”


    在座的同僚們都在洗耳恭聽,讓老侯說得興起。


    “別忘了,唐軍一直處於守勢,而我們始終處於攻勢,主動權在我,優勢在我!


    “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的計劃,行動必然遲緩。


    “等他們終於恍然意識到自己被戰略欺騙之時,我軍早已穩坐朔州了!”


    既然已經決定後撤了,為什麽還要演這麽一出戲,不直接後撤呢?


    因為撤退是軍事行動中最難的一環,沒有之一。


    難度甚至高於攻城。


    在撤退途中,軍心難免放鬆,士氣也不會很高。


    這是天然的人心,再怎麽訓練也不能完全杜絕。


    因此,如果在後撤途中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士氣十分容易崩潰。


    有序的後撤就會化為無序的潰敗,編製被打散,大部隊徹底失去戰鬥力,被輕易殲滅。


    兩軍對峙還能打得有來有迴,但是一方如果鬆下一口氣就會瞬間一敗塗地。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勢均力敵、場麵上也有來有迴的敵我雙方,結果戰後結算卻往往能被打出驚人交換比的原因。


    絕大部分傷亡,都是在撤退階段造成的。


    所以才會有“一潰千裏”的說法。


    就好比爬山,一步一步穩穩當當地下山很難,一路滾下山就要簡單得多了。


    而為了防止李世民在明軍下山途中,在他們的屁股上踹上一腳,侯君集才使出這聲東擊西的一招——


    利用一小股部隊佯裝進攻晉陽,把唐軍的注意力吸引住,以掩護大部隊從容不迫地北撤。


    為了讓這場戲更真實一些,明軍在佯攻上可謂下足了血本。


    不消說,拉出去裝樣子的攻城器械是肯定要犧牲掉的。


    那些玩意兒過於笨重,逃是肯定別想逃的。


    不過反正大明的生產力一直在線,不肉疼,燒幾台給唐軍開個篝火晚會也沒什麽。


    能用生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更大的犧牲,是派出去佯裝攻城的誘餌部隊


    那些部隊敢於自蹈死路為大軍爭取活路,無疑是精銳中的精銳。


    盡管人人都騎著快馬,機動力拉滿。


    但是至於能否逃出氣急敗壞的唐軍的追擊,隻能說,不樂觀。


    眾所周知,精銳士兵都是很值錢的,比同等體重的大明交子都值錢。


    但是和大明主力的安危相比,這點成本又微不足道。


    可以說,這個計劃非常具有侯君集特色——


    大開大合,為達目的不惜犧牲。


    慈不掌兵。


    但如果不付出這些代價,明軍的損失無疑會成幾十上百倍地飆升。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這也是為什麽眾將最後都選擇支持侯君集的計劃。


    “君集所言極是。這應該能夠拖住唐軍,為我們爭取幾天時間。


    “這足夠我們的大部隊退到朔州的城防工事之後了。”


    李道宗對老夥計的點子表示讚賞:


    “因此,衛公大可以放心。”


    其他將領也紛紛表示附和。


    李靖並沒有直接迴應老侯老李兩人的解釋,隻是說:


    “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要做好應對敵軍追擊的準備的。”


    “這是自然,行軍中肯定會提高警惕的,不勞衛公操心。”侯君集悶聲迴答。


    你自己拍板決定的事情,現在又來怕這怕那的挑刺,是不是看不得我侯郎出風頭……老侯在心裏激烈吐槽。


    李靖點點頭,對刺兒頭手下並沒有露出什麽情緒,還是一副溫和的樣子:


    “這樣便好,一定要囑咐各部加強戒備,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即使為此適當放緩一些行軍速度也可以。


    “尤其在首次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時,不可猝不及防,大亂陣腳。”


    “知道了知道了。”你好煩……侯君集越來越不耐煩。


    好在李靖也沒有繼續碎煩下去,輕出一口氣,揮揮手道:


    “快去準備吧,準要上路了。”


    “遵令。”


    眾將齊聲迴答,退出營帳。


    出了大門,大夥兒不免交頭接耳起來。


    “李衛公怎麽說得言之鑿鑿,好像唐軍一定會追過來似的?”薛仁貴嘀咕著。


    幾名高層之中,就數他的道行最淺,所以無法準確領會領導的精神。


    “還能是為什麽?多半是他反悔不想撤退了,但軍令已出,大部隊都動了起來,事到如今不能再翻燒餅了,才找了這麽一個借口。”


    蘇定方猜測道。


    薛仁貴搖頭表示不相信:


    “如此優柔寡斷,應不是李衛公的性格……”


    作為從小就沐浴在“李衛公故事集”的一代,小薛對偶像李靖有著天生的濾鏡。


    “誰知道呢,人畢竟老了……”中年人蘇定方的目光深邃了起來。


    “撤離代州畢竟事大,臨到事前擔心這擔心那,說明衛公可能確實反悔了。”


    “可是……”薛仁貴還想爭辯。


    “定方所言不無道理。”李道宗也加入了這場爭論之中。


    “放棄代州、撤迴朔州並不能解決我軍的根本問題。


    “想一想,我軍為何會陷入不得不後撤的戰略窘境之中?


    “不是因為代州地形不夠險要,也不是因為我軍技不如人。


    “而是因為後勤補給被李世……被天策上將給斷了。”


    一提起這個話題,薛仁貴的ptsd又犯了,聲量也一下子虛了下去。


    “江夏王說的很是在理。”


    蘇定方附和道:


    “就算我們退迴到朔州,一旦唐軍進一步北進,在代州站穩腳跟,他們仍然會故技重施,切斷我們的後勤。


    “朔州的條件比代州更為惡劣。一旦後勤有變,我軍更難支撐。


    “我們已經從代州退到了朔州,我們還能從朔州退到哪兒?平州?”


    一番話,讓薛仁貴也無力反駁。


    “所以。”


    江夏郡王李道宗總結道:


    李衛公很有可能是看到了這一點,對退守朔州不抱希望,才下意識地抵觸此舉。”


    薛仁貴神情十分沮喪,嘴唇蠕動:


    “那為什麽不收迴成命……”


    “不去朔州,我們還能怎麽辦?繼續在這裏餓著?”


    李道宗反問。


    “迴撤起碼還能再多吃幾天飽飯,繼續以拖待變唄。


    “說不定真如李衛公所料,大唐真被我們拖崩潰了也不一定。”


    話雖然這麽說,但是從李道宗的臉色來看,他對拖崩唐朝也並不抱太大的期望。


    純粹是一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聽天由命態度。


    蘇定方拍了拍小薛的肩膀。


    “軍令如山,駟馬難追。別管那麽多有的沒的,悶頭執行便是。”


    薛仁貴的臉色十分難看。


    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這就是大人的世界麽……


    就在三人激烈討論的時候,剛才和領導中路對狙的侯君集,卻是一言不發,出奇地平靜。


    李道宗覺得奇怪,沒話找話地問道:


    “君集,我軍抵達朔州以後,下一步應如何應對,你有什麽想法嗎?”


    侯君集嗬嗬冷笑:


    “你們倒是有先見之明,還沒邁出營門呢,先做起了在朔州的打算。”


    李道宗眉頭一皺:


    “怎麽,你也覺得我們無法平安抵達目的地?”


    “誰知道呢,反正我們先按照李大總管所說,讓士兵們一路上提高警惕。”


    話音剛落,不僅是李道宗,連邊上的薛仁貴和蘇定方都吃了一驚。


    沒想到你侯君集賊眉鼠眼、一臉反骨,背地裏居然是這麽遵守命令的好部下嗎!


    “遵守個屁!”


    侯君集唾了一口。


    “可以預見,去朔州我們也是被動挨打、忍饑挨餓的命。


    “萬一李靖那廝把責任推給我們,說是因為我們不聽命令,才導致了如此慘敗,那該怎麽辦?


    “姑且按他說的做,他讓我們幹什麽,我們就幹什麽,別去多想有的沒的。


    “這樣,那羊尿泡老頭抓不住我們的把柄,自然也沒辦法把失利這口黑鍋甩給我們。”


    薛仁貴全程聽下來,整個人都石化了。


    好家夥,好一個職場生存之道啊!


    原來這才是大人的世界嗎?!


    …………


    “快,快!代州就在前麵,如果我們能提前到,可以在那裏先歇息休整!”


    向朔州長途奔襲的路上,李世績不斷地給將士們打雞血。


    他當然覺察到了部隊士氣低落,但又有什麽辦法呢?


    大家餓了一個冬天,肚子空空,發布的命令又很違反直覺,老兵油子們心裏有意見那太正常了。


    太上皇陛下如果能隨行,士氣還不至於落得如此。


    可是,這畢竟是一場生死賽跑的追擊戰,陛下雖然最近精神不錯,但參與其中還是太冒險了。


    所以,陛下仍然穩坐晉陽後方,此次截擊戰由李世績全權指揮。


    這就讓吃慣了天策上將牌“細糠”的將士們,看不上李大總管這個“粗糧”了。


    啊對對對……筋疲力盡的士兵聽著李世績的心靈雞湯,心裏都懶得吐槽。


    領導畫的餅雖然大,但並不能填飽肚子。


    他們這一路空著肚子,星夜兼程,火急火燎地往朔州方向狂奔。


    而北上朔州的最大障礙,無疑就是橫亙在馬路中間的代州。


    那麽代州有什麽呢?


    有明軍的大本營。


    根據常理來說,東道主恐怕會給未經邀請的關中來客準備一場格外“熱烈”的歡迎儀式吧。


    眼看一場殊死的攻城大戰就將爆發,將士們將被迫拿自己的天靈蓋去撞崞縣的城牆。


    李世績居然還在那兒說風涼話,說什麽“在代州休整補給”雲雲。


    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真當那裏的明軍主力不存在嗎?


    很快,一座高大的城門出現在眼前,正好處於初春斜陽的陰影之中,顯得格外陰森。


    崞縣,到了。


    “衝!先登者侯!”先鋒校尉立刻下達命令。


    “遵令!”


    盡管心裏有這樣那樣的抱怨,但是唐軍執行起命令來還是不打折扣的。


    前鋒做好了英勇犧牲的覺悟,奮勇向高大的城門發起自殺式衝鋒。


    然而,他們還沒衝到地方。


    大門反倒自己先打開了。


    站在大門正中的,是幾位瑟瑟發抖的文官。


    領頭人一身圓領袍和襆頭,穿著的卻是大唐式樣的官服,向士兵們納頭便拜:


    “代州刺史攜全州百姓,在此恭迎天兵大駕!


    “下官略備薄酒小菜,以餉天兵!”


    咦?


    還真是來歡迎我們的?!


    抱定必死決心的唐軍目瞪口呆,一個急刹車差點閃了腰。


    …………


    唐軍大搖大擺地開進了代州,什麽抵抗也沒有遇到。


    沒想到,李世績……不是,李大總管說的是真的。


    明軍真的不存在了!


    勝利結算的唐軍贏迴了代州的一切,理所當然地胡吃海喝著——


    小米雜糧粥。


    代州百姓和明軍一起耐餓了一整個冬天,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饒是如此,他們依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和更換門庭如家常便飯的中原百姓相比,山西人民的態度就熱情、拘謹很多。


    這不是因為他們有多討厭大明叛匪,或者有多喜歡大唐王師。


    而是因為,他們如果不主動喜迎,那大唐王師就會讓他們“被動喜迎”——


    如前所述,唐軍是威武之師,但不是文明之師。


    自費當兵,不就是為了能從別的地方補迴來嗎?


    畢竟劫掠自家城池這種醃臢事,又不是沒有幹過。


    和明軍待一起被封鎖,頂多是糧食價格飛漲,大家一起挨餓而已。


    如果被唐軍劫掠,那就不用擔心價格漲不漲什麽的了,因為大家的財物細軟都會被唐軍強製再分配——


    連錢都沒有了,價格漲多漲少自然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別動歪腦筋,這裏沒什麽能供你們搶的!”


    阿史那社爾嚴厲斥責不本分的士兵。


    左仆射素以治軍嚴格、不貪戀財富而聞名。


    “沒錯!給老子抓緊時間,立刻北上截擊叛軍!要是誤了戰機,老子敲你們砂罐!”


    老山匪程知節也抓起了紀律。


    幾番訓示下,整支唐軍真的做到了對百姓秋毫無犯。


    不是因為大家突然幡然醒悟了。


    而是因為,他們都急著打明軍。


    這裏的些許油水,確實不值得他們在這裏浪費太多時間。


    原來李大總管說的是真的啊,叛軍真的向朔州跑路了啊!


    而且在代州的所見所聞,也似乎進一步驗證了領導們的高瞻遠矚——


    原來明軍也真的在挨餓啊!


    而且情況比唐軍還要糟糕嘛!


    不然也不至於棄城跑路啊!


    也就是說,隻要能追上潰逃的明軍,給他們一個驚喜……


    那就有機會一舉全殲他們!


    好哇,早就想好好教訓教訓這幫叛匪了!


    要不是河北佬、遼東佬和高句麗蠻子作亂,他們哪裏會至於在大冬天忍饑挨餓!


    從軍這麽多年,他們就沒有打過這麽憋屈的仗,這次終於能連本帶利地贏迴來了!


    唐軍將士個個士氣高漲,恨不得手刃仇敵,一路飛奔,奔出個一日千裏!


    很快,他們就提前抵達了朔州城下。


    直接攻城?那是不可能的。


    盡管根據行軍速度測算,明軍主力應該還在路上,不可能在城中。


    但這裏畢竟也是山中堅城,一夫當關,易守難攻。


    一小股留守部隊,足夠守得唐軍欲仙欲死,然後等明軍主力拍馬趕到,那就是兩麵包夾芝士了。


    若要發揮最好的奇襲效果,莫過於在城外的必經之路上,對蒙在鼓裏的明軍打一場伏擊戰!


    明軍的補給情況比饑腸轆轆的唐軍更差,歸心似箭。


    因此,在靠近他們目的地之處發動奇襲,效果絕對拔群!


    說幹就幹,經驗豐富的唐軍,立刻熟門熟路地在野外埋伏了起來。


    守株待兔,坐等叛匪進入伏擊圈!


    然後。


    一天過去了……


    兩天過去了……


    漫長的等待,唐軍連個毛都沒看到。


    這勾起了程知節一些不大好的迴憶。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不起肉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不起肉肉並收藏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