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臥龍大戰鳳雛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軍呢?人到底去哪兒了?
他們不會沒走這條路,或者索性根本就沒來朔州吧?
所有在此埋伏的唐軍,不論級別高低,腦海裏都同時升起了這同一個疑問。
他們能在缺食少糧的晉陽城窩一個冬天,可是在這荒郊野外蹲幾天,就已經讓這些耐耗王們有點耗不動了。
此處說是進入朔州必經的“大路”,其實不過是兩山之間、一道寬一點的夾縫而已。
唐軍主力此時就蹲在兩邊的山上。
這鬼地方隱蔽性確實不錯,但是條件嘛,就有億些艱苦了。
幾萬人就這麽泡在潮乎乎的爛泥地裏,一個個大眼瞪瞎眼,在寒風裏瑟瑟發抖。
現在正是倒春寒的時候,積雪正在緩緩融化,濕冷濕冷的,體感甚至比大冬天還要再冷一截。
更別提這濕乎乎的軟泥,一腳踩下去拔都拔不出來。
更更別提他們一個個都補給不足,饑腸轆轆的。
全體唐軍就這麽陷在初春剛化凍的爛泥坑裏,如同一個泥沼巨人,感覺自己的腳都要泡爛了,身上都要長蘑菇了。
簡直是煎熬!
更可怕的是,這苦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啊?根本沒個底啊!
誰知道明軍什麽時候來,誰知道明軍到底會不會來呢!
在這種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折磨下,再精銳的部隊也會被磨平銳氣。
一開始,唐軍將士們還士氣高漲,期待著一場對宿敵的大勝。
光是想象明軍被跳臉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就讓他們興奮到渾身顫抖呀!
然而現在,他們的士氣迅速滑落到了穀底。
被連續凍上好幾天以後,再狂熱的戰爭分子,情緒也會跟著溫度一起冷靜下來。
“奶奶的,忍不了了!”
程知節一拍大腿,氣勢洶洶地爬上山頭,去找大總管李世績了。
“李世績,你說那幫狗娘養的遼東佬到底來不來了?”
麵對瓦崗寨老兄弟,程知節也不溫良恭儉讓了,直接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這也不怪老程沉不住氣。
相似的時間,相近的地點,同一個怎麽等也等不到的明軍。
這似曾相識的場景實在是讓他的ptsd犯了,屬實是你跺你也麻。
“嘶……”李世績深深唿吸一口,盡量平靜地說:
“此地是大軍北上朔州的唯一通道,除非李靖得了失心瘋,指揮八萬大軍強行翻越雪山,這樣對他們的損失或許比遭到埋伏更大。
“根據太上皇陛下的聖裁,隻要明軍決計迴城,遲早會踏入我們的伏擊圈的。”
他好言給這位被折騰得略顯毛躁的老夥計灌了碗雞湯,同時輕飄飄地把鍋甩給了不容置疑的某位陛下。
但是程知節謝絕了心靈雞湯,追問道:
“老子不管這有的沒的。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李世績的語氣也強硬起來:
“自然是忠實執行陛下的命令,繼續留在這裏,伏擊明軍,直到將其主力殲滅!”
許是這堅定的態度感染了老夥計,老程沒有再多少什麽,點點頭就迴到了自己的陣位上。
“唿……”
李世績將肺中的濁氣唿了出去,身形都好像矮了半截。
老程心焦,他作為此戰的主帥,比老程更心焦。
這幾天,他向著南邊代州的方向望穿秋水,等明軍都快等成深閨怨婦了。
你們這群賤婢養的反賊,我已經到朔州大街來抓你們了嗷,你們踏馬的人呢?!
如果明確知道己方的推測有誤,明軍就待在總部哪兒都沒去,還則罷了。
可是代州的被搬空了,當地老鄉也證實明軍出營後就往北方進軍了。
這麽多天過去了,根據正常的行軍速度,他們早該到朔州了呀!
明軍到底去哪兒摸魚了?
總不至於被直接打斷了……不是,餓斷了脊梁骨,翻過太行山迴河北吃奶去了吧!
這種處於“來”和“不來”之間的疊加態,最讓李世績感到心煩。
他也不咋地該怎麽辦了。
在原地繼續等吧,一事無成不說,還消耗巨大。
不但消耗寶貴的軍糧,更是在消磨著將士們的士氣銳氣。
再這麽守株待兔一陣子,別說打仗了,這支部隊是否能保持組織度不散架都是兩說。
可是迴撤晉陽吧,也是死路一條。
在後勤已經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還要勒緊褲腰帶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結果到頭來卻是空跑一趟。
沒有完成任務,怎麽向太上皇陛下交代?怎麽向被涮了一把的將士們交代?怎麽向大唐的江山社稷交代?
個人的責任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這場伏擊戰或許是大唐翻盤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如果能一舉殲滅李靖的八萬主力,那麽大唐還能暫時還陽,和大明的爭霸賽還有得打。
否則,以大唐開足馬力都供不起山西前線的糜爛現狀來看,還是趁早投了算了。
“我到底該如何是好?婢養的山匪叛賊究竟躲到哪裏去了!”
李世績深刻體會到了老程當時“等待戈多”時的心情。
原本他的計劃非常完美。
當缺乏補給的明軍行進到朔州城下時,一定歸心似箭,隻想著迴到朔州大搓一頓。
這正是敵人最放鬆警惕的時候。
在這個節骨眼上,唐軍突然“哇”地大喊一聲,跳將出來。
想必明軍再訓練有素,也會和小娘子遭遇剪徑劫匪一樣,花容失色、驚慌失措、小鹿亂撞、委身於人……
結果沒想到,蔫兒壞蔫兒壞的明軍居然放他李世績的鴿子,把他架在了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境地,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大總管。”
在他最鬱悶的時候,副將來報。
“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該是將士們用暮食的時刻了。”
李世績眉頭一皺,對副將的突然報告感到莫名其妙:
“吃飯的事,由倉曹按例辦理便是,還需要特別向我請示嗎?”
言外之意是,這種小事也來煩我,那我還幹不幹別的事了?
然而副將好像沒有聽懂潛台詞,堅持道:
“此事重大,合應由大總管親自定奪——
“因為軍糧不夠了。”
嘶……李世績感到一陣腦殼痛,下意識地揉揉太陽穴。
好像自從去年入冬以來,這句話就一直在他耳邊迴蕩,晚上做夢都能被餓醒……
“在天寒地凍的野外埋伏,將士們的體力消耗比在溫暖的軍營中要大得多,攜行軍糧的消耗快於先前的預測。”
副官的表情已經超脫了焦慮,隻有疲憊和麻木。
李世績擦了擦牙花:
“按照現在的速度,我們手中的軍糧還能撐幾天?”
“能勉強維持我軍迴到代州。”副將麵無表情地迴答。
“嘶!”李世績的腦袋更疼了,讓他忍不住喊了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不啟程迴撤,那麽唐軍就隻剩下強攻朔州、或者在荒郊野嶺餓死這兩條路了!
兜兜轉轉,又迴到了老問題——
是留是撤?
時間緊迫,士兵的肚子不等人。
李世績必須現在就做出決策!
他皺眉許久,俄頃,緊繃的表情倏然放鬆,好像下定了某種決心。
“傳我的命令……”
就在他話音未落之時,一聲高唿打斷了他。
是傳令,拖長了尾音。
“報——大總管!”
李世績的心跳陡然加快,眼神一厲,直直地看著那傳令。
不止是他。
副將,護衛,倉曹,普通士兵……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目光集中到了那個傳令身上,耳朵豎起。
他們都在等待著那一句等待了好幾天的情報——
“發現明軍!”
終於來了!
將士們同時發出一陣歡唿。
“幹他娘的!”副將忍不住低吼一聲。
李世績也不禁握緊了拳頭,想要將胸中積鬱的悶氣一排而空。
但是他控製住了自己,有條不紊地下達命令:
“各部迅速隱蔽,放走前哨。在敵人大部隊完全進入伏擊圈之前,不準擅自攻擊,一絲一毫的聲音和動靜都不準發出。
“如果讓對方提前發現,放跑了大魚,我將你們挫!骨!揚!灰!”
最後幾個字,他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但其實根本不需要他如此細致地交代。
精銳的唐軍士兵們早就進入了各自就位,屏息凝神,以待明軍。
這真是一場意誌力的較量啊!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就在他們快要放棄的時候。
害他們在冰冰冷的爛泥地裏、像豬一樣打滾了好幾天,天殺的大魚終於要上鉤了!
整齊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明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了伏兵的視野之中。
隊列井然有序,即使目的地在即,紀律也並沒有絲毫鬆懈。
唐軍不禁咽了咽口水,握緊了手中的長槍弓弩。
能走出這樣的隊列,絕對是精銳。
不是某條戰線上的土木老哥假冒的。
而考慮到對方經曆了嚴重的補給困難,在山西高原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仍然能保持如此整潔積極的軍容,那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是個強敵啊……
唐軍靜靜地、耐心地埋伏在大道兩側,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等會兒的敵手,既忐忑又興奮。
李世績站在視野最佳的山頂,一副氣定神閑、一切盡在掌握的模樣。
隻是他放在背後的雙手在微微顫抖,昭示著他幾乎快按捺不住緊張激動的心緒了。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大魚當前,唐軍反而沒有了剛才的急躁,所有人都化為了雕像,懷著巨大的耐心,等待著大魚完全入網。
這是他們這麽多天忍饑挨餓、挨冷受凍……不,這是他們自從整場戰爭爆發伊始,就在苦苦等待的機會。
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就在眼前,誰也不想因為自己的不耐心而導致功虧一簣,社稷淪喪!
然而。
一刻鍾過去了……
一個時辰過去了……
別說明軍的大部隊了,連他們的前哨都還沒有進入弓弩的最遠射程!
明軍並沒有另辟蹊徑掉頭就走,他們一直處於唐軍伏兵的視野範圍之內,而且進入視野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確實是在向伏擊圈慢慢靠近。
隻是,這個靠近的速度也太慢了……
走一步看三步,時不時停下來,戒備著周圍的任何風吹草動。
這比蝸牛還摸慢的走法,終於讓意誌最堅定的唐軍也開始不耐煩了起來。
這群蟲豸,是在戲弄我軍麽……
“忍住,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不準亂動!否則老子日你們先人!”
程知節向有些躁動不安的士兵低沉而急促地吼著,生怕這些大頭兵壞了大計。
毫不誇張地說,皇國興廢就在此一戰了!
忍耐,必須忍耐!
…………
就在唐軍憋著一口氣的時候。
明軍也在憋著一口氣。
侯君集也是老官僚了,他覺得自己預判了李靖戰敗甩鍋的預判,嚴令各軍堅決執行戰帥的命令,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時刻警惕唐軍“可能的”無恥偷襲。
這才有了唐軍所見的“一步三迴首”的走法——
斥候在前搜山,精銳前鋒開道,實力最強的主力居中,寶貴的後勤輜重隨後跟上,老兵殿後。
從代州到朔州的這一路,明軍全軍就是這麽一路地毯式搜山搜過來的。
安全是真的安全,費時也是真的費時。
不但大軍行進速度緩慢,而且還時不時地走走停停。
還鬧出過把野豬當成敵軍,嚇得全軍弓弩上膛、時刻準備開幹的烏龍事件。
這也是唐軍在朔州城下喝了那麽久的西北風、一度以為明軍放了他們鴿子的真實原因。
唐軍是按照正常行軍速度推算的明軍抵達日期。
可誰能想到,明軍這一路走得很“不正常”呢?
以至於唐軍比他們多趕了差不多快一倍的路,卻仍然先趕到了目的地,被晾在爛泥地裏、一連喝了好幾天西北風。
然而,老對手對明軍的龜速不滿意,可明軍自己的主帥李靖,卻對此滿意得很啊!
一點也沒有責怪侯君集低級紅高級黑、將士們延誤戰機的意思。
反而對手下堅決貫徹自己的命令感到非常滿意。
儼然是一副不關心戰局、隻關心自己權力是否穩固的昏聵模樣。
“沒想到李衛公,那個橫掃半個天下、與天策上將齊名的李衛公,如今竟能衰朽到如此地步……
“英雄遲暮啊!”
小將薛仁貴一邊大發感慨,一邊揚起開山刀,手起刀落,一刀劈開了擋路的藤蔓。
“小聲點,跟緊我!這山裏可不比平地,走丟了就算天王老子也找不迴你!”他向手下的斥候們低聲吩咐道。
大約是厭倦了主軍帳中過於惡臭的官僚和“大人”氣息,薛仁貴主動請纓擔任開路先鋒,親率斥候在前方搜山,為大部隊開道。
他倒要親眼看看,唐軍是不是真如某兩位比起軍人、更像官僚的老頭那樣,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看穿佯攻晉陽的調虎離山之計、預料到明軍迴撤朔州、在北上的途中設下伏兵圍追堵截什麽的……
按照李靖的擔憂,唐軍這是開了天眼嗎?
還是李世民陛下偷看了劇本?
“你們給我睜大眼睛仔細搜,不可放過一點蛛絲馬跡!”
薛仁貴再三訓示手下。
吐槽歸吐槽,偵查任務還是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的。
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萬一真出了事,至少事情不能出在我自己負責的範圍內……
“不不不,薛仁貴啊薛仁貴,你怎麽也變得這麽迂腐惡臭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鮑魚之肆……
“哎呀!”
他嘀咕著嘀咕著,腳底突然一打滑,滾下了山崖。
所幸這片山並不陡峭,崖底也堆積著厚厚的枯枝敗葉和未融化的積雪。
所以小薛並沒有摔得很重。
“唉疼疼疼,我怎麽這麽不小心……”
薛仁貴腦袋暈乎乎的。
“噓!”旁邊有人提醒他。
“小聲點,別讓對麵發現了!”
“哦。”小薛下意識地應和一聲,眼前還在天旋地轉。
一隻有力的臂膀伸到了他麵前。
“來,哥們兒。”
“哦謝謝。”
薛仁貴扶著對方遞出的手站了起來,還不忘道聲謝。
“沒事兒,自己人。你也忒不小心了,怎麽從上麵滾下來……
“咦,哥們兒……不是,這位郎君。你這身鎧甲……怎麽感覺程將軍也沒你穿得那麽花哨啊?”
那個好心人的聲音充滿了迷惘。
薛仁貴也愣了愣。
程將軍?
咱隊伍裏有姓“程”的軍官嗎?
這麽一思考,腦子總算從暈眩的狀態中恢複了過來,雙眼第一次聚焦在扶起他的好心人身上。
這身熟悉又陌生的步兵鎧……
還有明軍在穿這麽老的款式嗎?
與此同時,那位熱心的陌生戰士也在用同樣詫異的目光打量著他。
壞了……兩人心中同時升起了這個念頭。
(本章完)
他們不會沒走這條路,或者索性根本就沒來朔州吧?
所有在此埋伏的唐軍,不論級別高低,腦海裏都同時升起了這同一個疑問。
他們能在缺食少糧的晉陽城窩一個冬天,可是在這荒郊野外蹲幾天,就已經讓這些耐耗王們有點耗不動了。
此處說是進入朔州必經的“大路”,其實不過是兩山之間、一道寬一點的夾縫而已。
唐軍主力此時就蹲在兩邊的山上。
這鬼地方隱蔽性確實不錯,但是條件嘛,就有億些艱苦了。
幾萬人就這麽泡在潮乎乎的爛泥地裏,一個個大眼瞪瞎眼,在寒風裏瑟瑟發抖。
現在正是倒春寒的時候,積雪正在緩緩融化,濕冷濕冷的,體感甚至比大冬天還要再冷一截。
更別提這濕乎乎的軟泥,一腳踩下去拔都拔不出來。
更更別提他們一個個都補給不足,饑腸轆轆的。
全體唐軍就這麽陷在初春剛化凍的爛泥坑裏,如同一個泥沼巨人,感覺自己的腳都要泡爛了,身上都要長蘑菇了。
簡直是煎熬!
更可怕的是,這苦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啊?根本沒個底啊!
誰知道明軍什麽時候來,誰知道明軍到底會不會來呢!
在這種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折磨下,再精銳的部隊也會被磨平銳氣。
一開始,唐軍將士們還士氣高漲,期待著一場對宿敵的大勝。
光是想象明軍被跳臉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就讓他們興奮到渾身顫抖呀!
然而現在,他們的士氣迅速滑落到了穀底。
被連續凍上好幾天以後,再狂熱的戰爭分子,情緒也會跟著溫度一起冷靜下來。
“奶奶的,忍不了了!”
程知節一拍大腿,氣勢洶洶地爬上山頭,去找大總管李世績了。
“李世績,你說那幫狗娘養的遼東佬到底來不來了?”
麵對瓦崗寨老兄弟,程知節也不溫良恭儉讓了,直接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這也不怪老程沉不住氣。
相似的時間,相近的地點,同一個怎麽等也等不到的明軍。
這似曾相識的場景實在是讓他的ptsd犯了,屬實是你跺你也麻。
“嘶……”李世績深深唿吸一口,盡量平靜地說:
“此地是大軍北上朔州的唯一通道,除非李靖得了失心瘋,指揮八萬大軍強行翻越雪山,這樣對他們的損失或許比遭到埋伏更大。
“根據太上皇陛下的聖裁,隻要明軍決計迴城,遲早會踏入我們的伏擊圈的。”
他好言給這位被折騰得略顯毛躁的老夥計灌了碗雞湯,同時輕飄飄地把鍋甩給了不容置疑的某位陛下。
但是程知節謝絕了心靈雞湯,追問道:
“老子不管這有的沒的。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李世績的語氣也強硬起來:
“自然是忠實執行陛下的命令,繼續留在這裏,伏擊明軍,直到將其主力殲滅!”
許是這堅定的態度感染了老夥計,老程沒有再多少什麽,點點頭就迴到了自己的陣位上。
“唿……”
李世績將肺中的濁氣唿了出去,身形都好像矮了半截。
老程心焦,他作為此戰的主帥,比老程更心焦。
這幾天,他向著南邊代州的方向望穿秋水,等明軍都快等成深閨怨婦了。
你們這群賤婢養的反賊,我已經到朔州大街來抓你們了嗷,你們踏馬的人呢?!
如果明確知道己方的推測有誤,明軍就待在總部哪兒都沒去,還則罷了。
可是代州的被搬空了,當地老鄉也證實明軍出營後就往北方進軍了。
這麽多天過去了,根據正常的行軍速度,他們早該到朔州了呀!
明軍到底去哪兒摸魚了?
總不至於被直接打斷了……不是,餓斷了脊梁骨,翻過太行山迴河北吃奶去了吧!
這種處於“來”和“不來”之間的疊加態,最讓李世績感到心煩。
他也不咋地該怎麽辦了。
在原地繼續等吧,一事無成不說,還消耗巨大。
不但消耗寶貴的軍糧,更是在消磨著將士們的士氣銳氣。
再這麽守株待兔一陣子,別說打仗了,這支部隊是否能保持組織度不散架都是兩說。
可是迴撤晉陽吧,也是死路一條。
在後勤已經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還要勒緊褲腰帶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結果到頭來卻是空跑一趟。
沒有完成任務,怎麽向太上皇陛下交代?怎麽向被涮了一把的將士們交代?怎麽向大唐的江山社稷交代?
個人的責任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這場伏擊戰或許是大唐翻盤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如果能一舉殲滅李靖的八萬主力,那麽大唐還能暫時還陽,和大明的爭霸賽還有得打。
否則,以大唐開足馬力都供不起山西前線的糜爛現狀來看,還是趁早投了算了。
“我到底該如何是好?婢養的山匪叛賊究竟躲到哪裏去了!”
李世績深刻體會到了老程當時“等待戈多”時的心情。
原本他的計劃非常完美。
當缺乏補給的明軍行進到朔州城下時,一定歸心似箭,隻想著迴到朔州大搓一頓。
這正是敵人最放鬆警惕的時候。
在這個節骨眼上,唐軍突然“哇”地大喊一聲,跳將出來。
想必明軍再訓練有素,也會和小娘子遭遇剪徑劫匪一樣,花容失色、驚慌失措、小鹿亂撞、委身於人……
結果沒想到,蔫兒壞蔫兒壞的明軍居然放他李世績的鴿子,把他架在了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境地,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大總管。”
在他最鬱悶的時候,副將來報。
“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該是將士們用暮食的時刻了。”
李世績眉頭一皺,對副將的突然報告感到莫名其妙:
“吃飯的事,由倉曹按例辦理便是,還需要特別向我請示嗎?”
言外之意是,這種小事也來煩我,那我還幹不幹別的事了?
然而副將好像沒有聽懂潛台詞,堅持道:
“此事重大,合應由大總管親自定奪——
“因為軍糧不夠了。”
嘶……李世績感到一陣腦殼痛,下意識地揉揉太陽穴。
好像自從去年入冬以來,這句話就一直在他耳邊迴蕩,晚上做夢都能被餓醒……
“在天寒地凍的野外埋伏,將士們的體力消耗比在溫暖的軍營中要大得多,攜行軍糧的消耗快於先前的預測。”
副官的表情已經超脫了焦慮,隻有疲憊和麻木。
李世績擦了擦牙花:
“按照現在的速度,我們手中的軍糧還能撐幾天?”
“能勉強維持我軍迴到代州。”副將麵無表情地迴答。
“嘶!”李世績的腦袋更疼了,讓他忍不住喊了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不啟程迴撤,那麽唐軍就隻剩下強攻朔州、或者在荒郊野嶺餓死這兩條路了!
兜兜轉轉,又迴到了老問題——
是留是撤?
時間緊迫,士兵的肚子不等人。
李世績必須現在就做出決策!
他皺眉許久,俄頃,緊繃的表情倏然放鬆,好像下定了某種決心。
“傳我的命令……”
就在他話音未落之時,一聲高唿打斷了他。
是傳令,拖長了尾音。
“報——大總管!”
李世績的心跳陡然加快,眼神一厲,直直地看著那傳令。
不止是他。
副將,護衛,倉曹,普通士兵……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目光集中到了那個傳令身上,耳朵豎起。
他們都在等待著那一句等待了好幾天的情報——
“發現明軍!”
終於來了!
將士們同時發出一陣歡唿。
“幹他娘的!”副將忍不住低吼一聲。
李世績也不禁握緊了拳頭,想要將胸中積鬱的悶氣一排而空。
但是他控製住了自己,有條不紊地下達命令:
“各部迅速隱蔽,放走前哨。在敵人大部隊完全進入伏擊圈之前,不準擅自攻擊,一絲一毫的聲音和動靜都不準發出。
“如果讓對方提前發現,放跑了大魚,我將你們挫!骨!揚!灰!”
最後幾個字,他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但其實根本不需要他如此細致地交代。
精銳的唐軍士兵們早就進入了各自就位,屏息凝神,以待明軍。
這真是一場意誌力的較量啊!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就在他們快要放棄的時候。
害他們在冰冰冷的爛泥地裏、像豬一樣打滾了好幾天,天殺的大魚終於要上鉤了!
整齊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明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了伏兵的視野之中。
隊列井然有序,即使目的地在即,紀律也並沒有絲毫鬆懈。
唐軍不禁咽了咽口水,握緊了手中的長槍弓弩。
能走出這樣的隊列,絕對是精銳。
不是某條戰線上的土木老哥假冒的。
而考慮到對方經曆了嚴重的補給困難,在山西高原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仍然能保持如此整潔積極的軍容,那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是個強敵啊……
唐軍靜靜地、耐心地埋伏在大道兩側,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等會兒的敵手,既忐忑又興奮。
李世績站在視野最佳的山頂,一副氣定神閑、一切盡在掌握的模樣。
隻是他放在背後的雙手在微微顫抖,昭示著他幾乎快按捺不住緊張激動的心緒了。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大魚當前,唐軍反而沒有了剛才的急躁,所有人都化為了雕像,懷著巨大的耐心,等待著大魚完全入網。
這是他們這麽多天忍饑挨餓、挨冷受凍……不,這是他們自從整場戰爭爆發伊始,就在苦苦等待的機會。
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就在眼前,誰也不想因為自己的不耐心而導致功虧一簣,社稷淪喪!
然而。
一刻鍾過去了……
一個時辰過去了……
別說明軍的大部隊了,連他們的前哨都還沒有進入弓弩的最遠射程!
明軍並沒有另辟蹊徑掉頭就走,他們一直處於唐軍伏兵的視野範圍之內,而且進入視野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確實是在向伏擊圈慢慢靠近。
隻是,這個靠近的速度也太慢了……
走一步看三步,時不時停下來,戒備著周圍的任何風吹草動。
這比蝸牛還摸慢的走法,終於讓意誌最堅定的唐軍也開始不耐煩了起來。
這群蟲豸,是在戲弄我軍麽……
“忍住,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不準亂動!否則老子日你們先人!”
程知節向有些躁動不安的士兵低沉而急促地吼著,生怕這些大頭兵壞了大計。
毫不誇張地說,皇國興廢就在此一戰了!
忍耐,必須忍耐!
…………
就在唐軍憋著一口氣的時候。
明軍也在憋著一口氣。
侯君集也是老官僚了,他覺得自己預判了李靖戰敗甩鍋的預判,嚴令各軍堅決執行戰帥的命令,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時刻警惕唐軍“可能的”無恥偷襲。
這才有了唐軍所見的“一步三迴首”的走法——
斥候在前搜山,精銳前鋒開道,實力最強的主力居中,寶貴的後勤輜重隨後跟上,老兵殿後。
從代州到朔州的這一路,明軍全軍就是這麽一路地毯式搜山搜過來的。
安全是真的安全,費時也是真的費時。
不但大軍行進速度緩慢,而且還時不時地走走停停。
還鬧出過把野豬當成敵軍,嚇得全軍弓弩上膛、時刻準備開幹的烏龍事件。
這也是唐軍在朔州城下喝了那麽久的西北風、一度以為明軍放了他們鴿子的真實原因。
唐軍是按照正常行軍速度推算的明軍抵達日期。
可誰能想到,明軍這一路走得很“不正常”呢?
以至於唐軍比他們多趕了差不多快一倍的路,卻仍然先趕到了目的地,被晾在爛泥地裏、一連喝了好幾天西北風。
然而,老對手對明軍的龜速不滿意,可明軍自己的主帥李靖,卻對此滿意得很啊!
一點也沒有責怪侯君集低級紅高級黑、將士們延誤戰機的意思。
反而對手下堅決貫徹自己的命令感到非常滿意。
儼然是一副不關心戰局、隻關心自己權力是否穩固的昏聵模樣。
“沒想到李衛公,那個橫掃半個天下、與天策上將齊名的李衛公,如今竟能衰朽到如此地步……
“英雄遲暮啊!”
小將薛仁貴一邊大發感慨,一邊揚起開山刀,手起刀落,一刀劈開了擋路的藤蔓。
“小聲點,跟緊我!這山裏可不比平地,走丟了就算天王老子也找不迴你!”他向手下的斥候們低聲吩咐道。
大約是厭倦了主軍帳中過於惡臭的官僚和“大人”氣息,薛仁貴主動請纓擔任開路先鋒,親率斥候在前方搜山,為大部隊開道。
他倒要親眼看看,唐軍是不是真如某兩位比起軍人、更像官僚的老頭那樣,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看穿佯攻晉陽的調虎離山之計、預料到明軍迴撤朔州、在北上的途中設下伏兵圍追堵截什麽的……
按照李靖的擔憂,唐軍這是開了天眼嗎?
還是李世民陛下偷看了劇本?
“你們給我睜大眼睛仔細搜,不可放過一點蛛絲馬跡!”
薛仁貴再三訓示手下。
吐槽歸吐槽,偵查任務還是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的。
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萬一真出了事,至少事情不能出在我自己負責的範圍內……
“不不不,薛仁貴啊薛仁貴,你怎麽也變得這麽迂腐惡臭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鮑魚之肆……
“哎呀!”
他嘀咕著嘀咕著,腳底突然一打滑,滾下了山崖。
所幸這片山並不陡峭,崖底也堆積著厚厚的枯枝敗葉和未融化的積雪。
所以小薛並沒有摔得很重。
“唉疼疼疼,我怎麽這麽不小心……”
薛仁貴腦袋暈乎乎的。
“噓!”旁邊有人提醒他。
“小聲點,別讓對麵發現了!”
“哦。”小薛下意識地應和一聲,眼前還在天旋地轉。
一隻有力的臂膀伸到了他麵前。
“來,哥們兒。”
“哦謝謝。”
薛仁貴扶著對方遞出的手站了起來,還不忘道聲謝。
“沒事兒,自己人。你也忒不小心了,怎麽從上麵滾下來……
“咦,哥們兒……不是,這位郎君。你這身鎧甲……怎麽感覺程將軍也沒你穿得那麽花哨啊?”
那個好心人的聲音充滿了迷惘。
薛仁貴也愣了愣。
程將軍?
咱隊伍裏有姓“程”的軍官嗎?
這麽一思考,腦子總算從暈眩的狀態中恢複了過來,雙眼第一次聚焦在扶起他的好心人身上。
這身熟悉又陌生的步兵鎧……
還有明軍在穿這麽老的款式嗎?
與此同時,那位熱心的陌生戰士也在用同樣詫異的目光打量著他。
壞了……兩人心中同時升起了這個念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