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作者:吃不起肉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像雕塑一樣木訥的乞丐,看著那位蝴蝶一樣的少女,看著她身上昂貴的綢緞和珠寶,立刻活了過來。
男女老少唿啦啦地湧了上來,那渴望的眼神,就像在沙漠遇難之人找到了唯一的綠洲。
“小娘子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
“我小女兒餓死了,大兒子也快了,求求您了。”
“我全家都餓死了……”
乞丐還未走到那少女的近前,不知從何處,突然唿啦啦地衝出一群全副武裝的精兵,組成一道人牆,蠻橫地將男女老少推開。
確保再也沒有髒東西可以驚動尊駕以後,領頭的將領迴頭便向那位少女單膝跪地,道:
“屬下護駕來遲,望公主殿下恕罪!”
那位少女——李明的另一個姐姐,晉陽公主李明達——抿了抿嘴唇,到底是什麽話也說不出來,隻是輕輕地吩咐一句:
“給他們吃的。”
乞丐們登時感激涕零:
“要到飯了家人們!菩薩保佑您!”
李明達厭惡至極地扭過頭,向著朱雀門加快了腳步。
…………
“明達妹妹!菩薩保佑,幸好你平安無事……”
李明達前腳還沒踏進立政殿,她的皇帝哥哥已經先迎出來了。
“你怎麽又擅自出宮了?而且這次還變本加厲,甩開了左右武衛。你不知道吾有多擔心你嗎?”
李承乾充滿了擔憂和責備。
“不敢讓陛下費心,臣罪該萬死。”
李明達低著頭道歉,不敢直視她的親哥哥。
自從這場戰爭爆發以來,原本就身材纖細的永慶皇帝,這身子骨是一天比一天瘦弱下去。
北方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唉,你這是什麽話……”
看著妹妹這麽消沉的樣子,李承乾也不敢再責備。
“吾沒有怪罪你的意思,隻是擔心你的安危。
“你知道的,最近城裏不太平,魚龍混雜……”
李明達低著頭聽著,忽然道:
“陛下有親自出宮巡查長安街頭的情況嗎?”
李承乾輕歎口氣:
“未曾,國事、戰事每天都堆積如山,哪有這個時間出宮。吾心係天下,怎麽能隻著眼於一城呢?”
李明達迴道:
“正是如此。太上皇多次教育臣等,要體恤民情。
“陛下日理萬機,所以臣願成為陛下的眼睛,替您看看外麵真實的樣子。”
李承乾愣了愣,仔細端詳眼前的這位妹妹。
老實說,自從即位以來,他還真沒有單獨和李明達好好聊聊。
在他印象裏,阿兕子還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大家的掌上明珠。
沒想到,仿佛隻是一眨眼的工夫,就突然長成了成熟的晉陽公主了……
“如今的長安城並不魚龍混雜。恰恰相反,天下首善之城快變成一座空城了!”
李明達將親眼所見的蕭條景象,一五一十地都和皇帝哥哥匯報了。
李承乾聽著聽著,眉頭漸漸擰起。
他單知道局勢不容樂觀。
但不知道,局勢竟然已經糜爛到了如此地步。
手下的大臣也沒人告訴他啊。
唉,就當是文臣擔心他的身體,所以善意地選擇隱瞞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吧……李承乾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現在的他已經被外患逼到了極限,沒有這個精力再處理文官集團了。
整個大唐都負擔不起這個代價。
“吾知道了。”李承乾姑且應和著:
“但是,外麵終究是危險的,而且一個公主怎麽能像野人一樣隨便出人現眼呢?不合禮數。
“從今天起,你不可擅自離宮。”
李明達可不答應,軟軟地頂了迴去:
“臣是陛下的雙眼,雙眼閉上了,陛下如何能得知民間的真實疾苦呢!”
“你……”小妹妹都學會文官那套扯虎皮的敘事手法了,把李承乾都氣樂了。
“不必你多此一舉,朕還沒有那麽閉目塞聽,不至於需要動用一位公主去做一個探子的活兒。”
李明達下意識地嘟起了嘴,不經意地露出了自己“阿兕子”的那一麵。
“一切的原因都是這場戰爭。我們為什麽要自相殘殺……”
聽到這裏,李承乾的臉色冷了下去,生硬地說:
“是‘那廝’挑起的戰爭,讓天下生靈塗炭的罪魁禍首是他,吾隻是被動應對而已。
“還是說,你希望他當皇帝,把吾的頭砍了?”
話說得重到這份上,李明達也懵了,不知該如何迴答。
“將公主置於險境,此乃守衛的嚴重失職。
“臣以為,若晉陽公主再次離宮,就將監門衛斬首示眾。”
另一個聲音,平平淡淡地插入了李承乾和李明達之間的對話。
是李治。
“阿兄你……”
晉陽公主氣得滿臉通紅,冷冰冰的樣子再也繃不住了。
雉奴阿兄最壞了,根本猜不透他。阿兄不可能真把無辜的守衛砍了,但阿兄把無辜的守衛砍了是有可能的。
“不過你為祖宗江山的一片苦心,相信陛下已經心領了。”
李治的表情柔和下來,溫柔地撫摸妹妹的腦袋。
“辛苦你了。你發現的問題,我會輔助陛下處理好的。”
李明達下意識地鼓起了臉頰,躲開山雞哥的手,一板一眼地說:
“男女授受不親,望皇兄注意宮中禮儀。”
鼓著臉頰,哼哼氣氣地走了。
兩位皇兄看著她一扭一扭離去地背影,不約而同地苦笑起來。
“公主本意是好的,隻是不懂做事的辦法。是臣沒有當好弟妹的表率,請陛下不要怪她,要責罰就責罰我吧。”
李治說話一如既往的好聽。
李承乾歎息一聲,微微搖頭,眼睛裏充滿了溫柔和不忍:
“阿兕子天真爛漫,是皇子皇女中最重感情的。
“可是如今……你也知道,父子相攻、兄弟鬩牆。
“也是讓她受煎熬了……”
最敬愛的阿爺和最寵愛的阿弟相攻相殺,而主戰場還是在晉陽,她這個公主的封地!
對一位剛剛踏入花季的少女來說,這未免也太殘酷了。
兄弟二人短暫地沉浸在感慨之中。
“咳咳。”
李治幹咳一聲,向永慶皇帝深深長揖,恢複了君臣之禮:
“臣有要事上奏。”
該說正事了。
皇帝的神情也威嚴起來,低沉地問道:
“皇弟所為何事?”
“啟稟陛下。”李治頓了頓,鄭重其事地稟告道:
“太上皇陛下多率的我軍健兒,與叛將李靖多率的叛軍主力,在朔州城下爆發了激戰。”
李承乾的唿吸陡然急促起來:
“戰況如何了!”
“還很膠著。”李治微微搖頭:
“太上皇陛下本打算在朔州城下伏擊敵軍,卻被詭計多端的李靖識破,提前退卻。
“我軍奮勇追擊,雙方短兵相接,勝負還難分。”
李承乾滿臉焦急,喃喃自語:
“好不容易抓住,不能放跑了他們啊!”
國家現在這幅鳥樣子,他自己也知道是苟不久了。
要想翻身,還是得靠老爹在戰場上一波梭哈,幹掉大明的八萬主力。
贏了還能接著苟,說不定還能混到翻盤,輸了直接完蛋!
“我軍還有多少部隊可供動用?全部向山西支援!”李承乾的焦急之色溢於言表,急吼吼地發布敕旨。
既然要賭國運,那就賭個大的,把籌碼全部押上去!
李治卻是搖頭:
“迴陛下,在關中、中原的部隊,能調動的野戰軍已經都支援上去了。”
李承乾對弟弟的迴答表示質疑:
“可當地還有好些衛戍部隊呢,後方收攏起來,應該還能有個十幾二十萬吧?
“他們不上,難道就坐在老家幹瞪眼?”
對於皇兄的離譜要求,李治也無奈了:
“陛下您也是知道的,衛戍部隊訓練不足,沒有野戰能力。
“上了戰場不但沒有用處,友軍還得照看著他們,萬一接敵崩潰了還會帶崩整條戰線,拖累整個戰爭進程……”
“他們至少可以鞏固後方戰線!前線多一個算一個!”李承乾的聲調越來越高:
“還有江淮、湖廣、巴蜀、嶺南的野戰部隊,他們也別坐在大後方幹看著了。全部往戰場調過來啊……咳咳咳!”
李承乾說到激動處,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
對於皇兄近乎歇斯底裏的要求,李治其實也能理解。
毫不誇張地說,大唐一朝、祖宗江山、乃至他們自己的項上人頭,都係於這場千裏之外的大戰。
能多一點人,就能多一點勝利的概率,這是很樸素的想法。
但是,戰爭不是簡單的加減法遊戲。
“這就是臣要向陛下稟告的第二件事。”李治沉穩地說道:
“前方的補給已經接近告罄。”
“補給”兩個字像針一樣,紮得李承乾一陣頭疼,讓他冷靜了不少。
“我朝豪門士族心係國家危亡,不是慷慨解囊了嗎?怎麽還是不夠錢?”
他低沉地問道。
李治頓了頓,長出一口濁氣。
“戰爭是個無底洞,何況現在我軍大規模機動,離開了位於晉陽的大本營,在敵軍控製的朔州進行激烈的戰鬥,消耗相比原地駐紮更是成倍增加。
“募捐的這些錢如杯水車薪,還不夠前線幾天的消耗。”
李承乾眼神一厲:
“他們不願共赴國難,不願捐錢,那就向他們強行征收!”
別管什麽統治基礎動不動搖,隻要能打贏這場仗,他也可以談,他也可以堅定反封建。
李治隻是搖頭:
“關中大批農民、佃農逃難,隻怕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嘖,榨不出油水了嘛……李承乾擦擦牙花。
“那就向南方攤派。他們的百姓,他們的士族,怎麽能置身事外呢!”
李治趕緊阻止陛下大膽的想法:
“李靖在南方有著深厚的根基,陛下,別官逼民反呀!”
皇太弟可是深刻領教過南方蠻子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所以對待當地問題相當謹慎。
經漢末三國、魏晉南北朝幾百年,淮水的南岸和北方分離太久了,捏合在一起才十幾年。
人家還留著大唐的招牌、正常給長安納稅,已經給你麵子了,別蹬鼻子上臉。
如果南方士族真宣布光榮中立,對北方兩虎爭霸持觀望態度,甚至直接跳船、宣布造反,長安的朝廷又能如之奈何?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來就是和朕說這些的?”
李承乾被殘酷的現實連扇耳光,整個人又消沉了下去。
李治低下了頭:
“非也,是太上皇陛下來信,催促軍糧補給。”
消沉的李承乾也是冷靜的李承乾,他注意到了對方的潛台詞。
“父皇隻要軍糧,不要增援?”
李治頓了頓,答:
“未曾提及。”
李承乾嘴角一抖:
“那看來是朕多慮了……速速按需撥付吧。”
全程欣賞老哥破防失態的某位腹黑小李,決定再給我見猶憐的老哥補一刀:
“這又迴到剛才的問題了。關中缺糧,南方不願為國分憂。”
李承乾快把嘴唇咬破了:
“有多少送多少!關中乃天府之國,中原更是自古富庶之地,難道連一粒米也騰不出來了?”
這是不可能的,這場缺糧就透著詭異。
說個地獄點的,這個年紀的大唐人都是見多識廣了,誰還沒有經曆過饑荒時代?
根據經驗,在官府糧食耗盡以前,民間早就大片大片地開始餓死人了。
然而這次是個例外,並沒有傳來哪個地方“歲大饑人相食”,關中還算平穩地度過了貞觀的最後一個冬天。
問題來了,民間並沒有“那麽”缺糧,那糧食去哪裏了,怎麽官府一點也搜刮不上來?
“糧食都被大明的奸商買去了。”
李治沮喪地迴答
“他們自己國內不使銅錢,所以有充足的良錢,高價采購糧食布匹等基礎物資。百姓短視逐利,在金錢的誘惑下,配合外敵掏空國家。”
大明奸商……這個答案讓李承乾絕望了。
唐、明爭霸是場全方位的戰爭,經濟戰當然也是y的一環。
隻不過麵對李明左凱恩斯、右哈耶克的攻勢,整個大唐——包括李世民本人——隻有被動招架的份。
長安朝廷當然宣布中斷對大明的一切商貿活動。
但是宣布歸宣布,糧食是老百姓種出來的,朝廷管得住他們把糧食賣給誰嗎?
朝廷連眼皮子底下的花花草草被盜挖走了,都管不住啊!
大明破局的辦法很古老也很簡單,就是走私。
海量的糧食通過形同虛設的關卡,運出了關中,直接導致大唐後方空虛,前線吃緊。
軍隊開銷雖大,但和哈耶克無形的大手比起來,那還是相形見絀的。
“也就是說,你來是告訴朕,父皇正在前線為了國家存亡而戰,而我們在後麵既不能出人也不能出糧,除了在感業寺日夜祈禱,別無他法?”
李承乾咬牙切齒,眼睛有血絲。
為什麽是感業寺……李治壓下心中無關緊要的疑問,壓低聲音道:
“臣還有一計,可以在短期內籌措到一筆軍費。”
就知道你小子愛賣關子……李承乾神情稍鬆。
“賢弟有何妙招?不要藏私,快快告知罷!”
李治深深看了一眼皇兄,卻吞吞吐吐了起來。
“隻是,此計策充滿爭議,在朝堂上貿然提出,必然掀起軒然大波,需要皇兄首肯。”
李承乾愈發猴急了:
“隻要能解決前線缺糧的燃眉之急,其他都好說!”
李治頓了頓,這才一字一句地說出了那四個字。
“賣官鬻爵。”
(本章完)
男女老少唿啦啦地湧了上來,那渴望的眼神,就像在沙漠遇難之人找到了唯一的綠洲。
“小娘子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
“我小女兒餓死了,大兒子也快了,求求您了。”
“我全家都餓死了……”
乞丐還未走到那少女的近前,不知從何處,突然唿啦啦地衝出一群全副武裝的精兵,組成一道人牆,蠻橫地將男女老少推開。
確保再也沒有髒東西可以驚動尊駕以後,領頭的將領迴頭便向那位少女單膝跪地,道:
“屬下護駕來遲,望公主殿下恕罪!”
那位少女——李明的另一個姐姐,晉陽公主李明達——抿了抿嘴唇,到底是什麽話也說不出來,隻是輕輕地吩咐一句:
“給他們吃的。”
乞丐們登時感激涕零:
“要到飯了家人們!菩薩保佑您!”
李明達厭惡至極地扭過頭,向著朱雀門加快了腳步。
…………
“明達妹妹!菩薩保佑,幸好你平安無事……”
李明達前腳還沒踏進立政殿,她的皇帝哥哥已經先迎出來了。
“你怎麽又擅自出宮了?而且這次還變本加厲,甩開了左右武衛。你不知道吾有多擔心你嗎?”
李承乾充滿了擔憂和責備。
“不敢讓陛下費心,臣罪該萬死。”
李明達低著頭道歉,不敢直視她的親哥哥。
自從這場戰爭爆發以來,原本就身材纖細的永慶皇帝,這身子骨是一天比一天瘦弱下去。
北方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唉,你這是什麽話……”
看著妹妹這麽消沉的樣子,李承乾也不敢再責備。
“吾沒有怪罪你的意思,隻是擔心你的安危。
“你知道的,最近城裏不太平,魚龍混雜……”
李明達低著頭聽著,忽然道:
“陛下有親自出宮巡查長安街頭的情況嗎?”
李承乾輕歎口氣:
“未曾,國事、戰事每天都堆積如山,哪有這個時間出宮。吾心係天下,怎麽能隻著眼於一城呢?”
李明達迴道:
“正是如此。太上皇多次教育臣等,要體恤民情。
“陛下日理萬機,所以臣願成為陛下的眼睛,替您看看外麵真實的樣子。”
李承乾愣了愣,仔細端詳眼前的這位妹妹。
老實說,自從即位以來,他還真沒有單獨和李明達好好聊聊。
在他印象裏,阿兕子還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大家的掌上明珠。
沒想到,仿佛隻是一眨眼的工夫,就突然長成了成熟的晉陽公主了……
“如今的長安城並不魚龍混雜。恰恰相反,天下首善之城快變成一座空城了!”
李明達將親眼所見的蕭條景象,一五一十地都和皇帝哥哥匯報了。
李承乾聽著聽著,眉頭漸漸擰起。
他單知道局勢不容樂觀。
但不知道,局勢竟然已經糜爛到了如此地步。
手下的大臣也沒人告訴他啊。
唉,就當是文臣擔心他的身體,所以善意地選擇隱瞞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吧……李承乾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現在的他已經被外患逼到了極限,沒有這個精力再處理文官集團了。
整個大唐都負擔不起這個代價。
“吾知道了。”李承乾姑且應和著:
“但是,外麵終究是危險的,而且一個公主怎麽能像野人一樣隨便出人現眼呢?不合禮數。
“從今天起,你不可擅自離宮。”
李明達可不答應,軟軟地頂了迴去:
“臣是陛下的雙眼,雙眼閉上了,陛下如何能得知民間的真實疾苦呢!”
“你……”小妹妹都學會文官那套扯虎皮的敘事手法了,把李承乾都氣樂了。
“不必你多此一舉,朕還沒有那麽閉目塞聽,不至於需要動用一位公主去做一個探子的活兒。”
李明達下意識地嘟起了嘴,不經意地露出了自己“阿兕子”的那一麵。
“一切的原因都是這場戰爭。我們為什麽要自相殘殺……”
聽到這裏,李承乾的臉色冷了下去,生硬地說:
“是‘那廝’挑起的戰爭,讓天下生靈塗炭的罪魁禍首是他,吾隻是被動應對而已。
“還是說,你希望他當皇帝,把吾的頭砍了?”
話說得重到這份上,李明達也懵了,不知該如何迴答。
“將公主置於險境,此乃守衛的嚴重失職。
“臣以為,若晉陽公主再次離宮,就將監門衛斬首示眾。”
另一個聲音,平平淡淡地插入了李承乾和李明達之間的對話。
是李治。
“阿兄你……”
晉陽公主氣得滿臉通紅,冷冰冰的樣子再也繃不住了。
雉奴阿兄最壞了,根本猜不透他。阿兄不可能真把無辜的守衛砍了,但阿兄把無辜的守衛砍了是有可能的。
“不過你為祖宗江山的一片苦心,相信陛下已經心領了。”
李治的表情柔和下來,溫柔地撫摸妹妹的腦袋。
“辛苦你了。你發現的問題,我會輔助陛下處理好的。”
李明達下意識地鼓起了臉頰,躲開山雞哥的手,一板一眼地說:
“男女授受不親,望皇兄注意宮中禮儀。”
鼓著臉頰,哼哼氣氣地走了。
兩位皇兄看著她一扭一扭離去地背影,不約而同地苦笑起來。
“公主本意是好的,隻是不懂做事的辦法。是臣沒有當好弟妹的表率,請陛下不要怪她,要責罰就責罰我吧。”
李治說話一如既往的好聽。
李承乾歎息一聲,微微搖頭,眼睛裏充滿了溫柔和不忍:
“阿兕子天真爛漫,是皇子皇女中最重感情的。
“可是如今……你也知道,父子相攻、兄弟鬩牆。
“也是讓她受煎熬了……”
最敬愛的阿爺和最寵愛的阿弟相攻相殺,而主戰場還是在晉陽,她這個公主的封地!
對一位剛剛踏入花季的少女來說,這未免也太殘酷了。
兄弟二人短暫地沉浸在感慨之中。
“咳咳。”
李治幹咳一聲,向永慶皇帝深深長揖,恢複了君臣之禮:
“臣有要事上奏。”
該說正事了。
皇帝的神情也威嚴起來,低沉地問道:
“皇弟所為何事?”
“啟稟陛下。”李治頓了頓,鄭重其事地稟告道:
“太上皇陛下多率的我軍健兒,與叛將李靖多率的叛軍主力,在朔州城下爆發了激戰。”
李承乾的唿吸陡然急促起來:
“戰況如何了!”
“還很膠著。”李治微微搖頭:
“太上皇陛下本打算在朔州城下伏擊敵軍,卻被詭計多端的李靖識破,提前退卻。
“我軍奮勇追擊,雙方短兵相接,勝負還難分。”
李承乾滿臉焦急,喃喃自語:
“好不容易抓住,不能放跑了他們啊!”
國家現在這幅鳥樣子,他自己也知道是苟不久了。
要想翻身,還是得靠老爹在戰場上一波梭哈,幹掉大明的八萬主力。
贏了還能接著苟,說不定還能混到翻盤,輸了直接完蛋!
“我軍還有多少部隊可供動用?全部向山西支援!”李承乾的焦急之色溢於言表,急吼吼地發布敕旨。
既然要賭國運,那就賭個大的,把籌碼全部押上去!
李治卻是搖頭:
“迴陛下,在關中、中原的部隊,能調動的野戰軍已經都支援上去了。”
李承乾對弟弟的迴答表示質疑:
“可當地還有好些衛戍部隊呢,後方收攏起來,應該還能有個十幾二十萬吧?
“他們不上,難道就坐在老家幹瞪眼?”
對於皇兄的離譜要求,李治也無奈了:
“陛下您也是知道的,衛戍部隊訓練不足,沒有野戰能力。
“上了戰場不但沒有用處,友軍還得照看著他們,萬一接敵崩潰了還會帶崩整條戰線,拖累整個戰爭進程……”
“他們至少可以鞏固後方戰線!前線多一個算一個!”李承乾的聲調越來越高:
“還有江淮、湖廣、巴蜀、嶺南的野戰部隊,他們也別坐在大後方幹看著了。全部往戰場調過來啊……咳咳咳!”
李承乾說到激動處,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
對於皇兄近乎歇斯底裏的要求,李治其實也能理解。
毫不誇張地說,大唐一朝、祖宗江山、乃至他們自己的項上人頭,都係於這場千裏之外的大戰。
能多一點人,就能多一點勝利的概率,這是很樸素的想法。
但是,戰爭不是簡單的加減法遊戲。
“這就是臣要向陛下稟告的第二件事。”李治沉穩地說道:
“前方的補給已經接近告罄。”
“補給”兩個字像針一樣,紮得李承乾一陣頭疼,讓他冷靜了不少。
“我朝豪門士族心係國家危亡,不是慷慨解囊了嗎?怎麽還是不夠錢?”
他低沉地問道。
李治頓了頓,長出一口濁氣。
“戰爭是個無底洞,何況現在我軍大規模機動,離開了位於晉陽的大本營,在敵軍控製的朔州進行激烈的戰鬥,消耗相比原地駐紮更是成倍增加。
“募捐的這些錢如杯水車薪,還不夠前線幾天的消耗。”
李承乾眼神一厲:
“他們不願共赴國難,不願捐錢,那就向他們強行征收!”
別管什麽統治基礎動不動搖,隻要能打贏這場仗,他也可以談,他也可以堅定反封建。
李治隻是搖頭:
“關中大批農民、佃農逃難,隻怕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嘖,榨不出油水了嘛……李承乾擦擦牙花。
“那就向南方攤派。他們的百姓,他們的士族,怎麽能置身事外呢!”
李治趕緊阻止陛下大膽的想法:
“李靖在南方有著深厚的根基,陛下,別官逼民反呀!”
皇太弟可是深刻領教過南方蠻子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所以對待當地問題相當謹慎。
經漢末三國、魏晉南北朝幾百年,淮水的南岸和北方分離太久了,捏合在一起才十幾年。
人家還留著大唐的招牌、正常給長安納稅,已經給你麵子了,別蹬鼻子上臉。
如果南方士族真宣布光榮中立,對北方兩虎爭霸持觀望態度,甚至直接跳船、宣布造反,長安的朝廷又能如之奈何?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來就是和朕說這些的?”
李承乾被殘酷的現實連扇耳光,整個人又消沉了下去。
李治低下了頭:
“非也,是太上皇陛下來信,催促軍糧補給。”
消沉的李承乾也是冷靜的李承乾,他注意到了對方的潛台詞。
“父皇隻要軍糧,不要增援?”
李治頓了頓,答:
“未曾提及。”
李承乾嘴角一抖:
“那看來是朕多慮了……速速按需撥付吧。”
全程欣賞老哥破防失態的某位腹黑小李,決定再給我見猶憐的老哥補一刀:
“這又迴到剛才的問題了。關中缺糧,南方不願為國分憂。”
李承乾快把嘴唇咬破了:
“有多少送多少!關中乃天府之國,中原更是自古富庶之地,難道連一粒米也騰不出來了?”
這是不可能的,這場缺糧就透著詭異。
說個地獄點的,這個年紀的大唐人都是見多識廣了,誰還沒有經曆過饑荒時代?
根據經驗,在官府糧食耗盡以前,民間早就大片大片地開始餓死人了。
然而這次是個例外,並沒有傳來哪個地方“歲大饑人相食”,關中還算平穩地度過了貞觀的最後一個冬天。
問題來了,民間並沒有“那麽”缺糧,那糧食去哪裏了,怎麽官府一點也搜刮不上來?
“糧食都被大明的奸商買去了。”
李治沮喪地迴答
“他們自己國內不使銅錢,所以有充足的良錢,高價采購糧食布匹等基礎物資。百姓短視逐利,在金錢的誘惑下,配合外敵掏空國家。”
大明奸商……這個答案讓李承乾絕望了。
唐、明爭霸是場全方位的戰爭,經濟戰當然也是y的一環。
隻不過麵對李明左凱恩斯、右哈耶克的攻勢,整個大唐——包括李世民本人——隻有被動招架的份。
長安朝廷當然宣布中斷對大明的一切商貿活動。
但是宣布歸宣布,糧食是老百姓種出來的,朝廷管得住他們把糧食賣給誰嗎?
朝廷連眼皮子底下的花花草草被盜挖走了,都管不住啊!
大明破局的辦法很古老也很簡單,就是走私。
海量的糧食通過形同虛設的關卡,運出了關中,直接導致大唐後方空虛,前線吃緊。
軍隊開銷雖大,但和哈耶克無形的大手比起來,那還是相形見絀的。
“也就是說,你來是告訴朕,父皇正在前線為了國家存亡而戰,而我們在後麵既不能出人也不能出糧,除了在感業寺日夜祈禱,別無他法?”
李承乾咬牙切齒,眼睛有血絲。
為什麽是感業寺……李治壓下心中無關緊要的疑問,壓低聲音道:
“臣還有一計,可以在短期內籌措到一筆軍費。”
就知道你小子愛賣關子……李承乾神情稍鬆。
“賢弟有何妙招?不要藏私,快快告知罷!”
李治深深看了一眼皇兄,卻吞吞吐吐了起來。
“隻是,此計策充滿爭議,在朝堂上貿然提出,必然掀起軒然大波,需要皇兄首肯。”
李承乾愈發猴急了:
“隻要能解決前線缺糧的燃眉之急,其他都好說!”
李治頓了頓,這才一字一句地說出了那四個字。
“賣官鬻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