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重點方向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考慮到這次行動牽涉到與島國航空自衛隊的較量,後續肯定會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對於海軍航空兵來說,還有大量的案頭任務等著他們。
大約半小時後,今天的主角——殲轟電7原型機穩穩降落在東萊基地的跑道上,隨後運8j也在傍晚的餘暉中緩緩降落。
飛行員們勝利歸來,停機坪上舉行了一場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隨後,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卸下了兩個電子戰吊艙,並安置在旁邊的支架上。
這次返迴的03號吊艙是新近製造的,它不僅繼承了02號的所有功能,還特別添加了一套記錄裝置,能夠詳細記錄下工作時的所有數據,為後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據。
當吊艙的外殼被打開後,郭林科親手取出了記錄設備,並交給了許寧。
這時,羅匯川和飛行員沈強走了過來,他們笑容滿麵,邀請科研團隊一起參加晚上的慶祝聚餐。
“你們可是這次行動的大功臣。”
羅匯川說道:“晚上食堂有加餐,來嚐嚐我們的空勤灶吧?”
盡管慶祝活動令人期待,但許寧更急於了解飛行中發生的一切。
“你們先去吧,我們得趕緊分析數據,應該能在飯點前完成。”他迴答道。
為了不錯過任何細節,即便飛行員們會提交詳細的報告,許寧還是希望能夠第一時間通過數據了解實際情況。
因此,在一名年輕軍官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會議室,開始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
許寧將硬盤連接到電腦上,打開了文件。
由於采用了高效的數據壓縮方式,這些文件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但這並未難倒這群專家。
很快,他們就從數據流中發現了線索。
“看這裏,p波段信號來自驅逐艦的遠程警戒雷達,而稍弱的s波段則可能是法都國引進的tsr-3004係統。”郭林科解釋道。
“那這段為什麽幾乎是一片空白?”有人指著一段長達十分鍾的異常數據問道。
“這是因為飛機在超低空飛行以避開探測,此時上方的雷達信號被機體遮擋,所以吊艙未能捕捉到有效的信號。”許寧迅速迴應,解析了這一現象。
我們的殲轟電7是基於舊機型改造的,因此機體和電子吊艙之間的配合不夠理想。
如果重新研發電子戰平台,可以在垂直尾翼或機身背部加裝接收天線來改善這個問題。
“原來是這樣!”
提問的人恍然大悟,他是電科14所的一名工程師,對航空領域了解不多。
“我們應該在文件中標注清楚,確保將來交給部隊試用時他們能注意到這些細節。”有人建議道。
“應該沒問題,超低空飛行時主要威脅來自地麵,而不是頭頂的雷達。”另一位成員補充說。
討論結束後,郭林科繼續分析數據文件。
“這裏有一個強烈的x波段信號,應該是搜水2000發出的。”他翻閱著頁麵說道。
“從這時起,吊艙開始進行覆蓋式幹擾,推測飛機位於運8j與驅護艦編隊之間。”
接下來的數據沒有明顯變化,直到最引人關注的部分出現。
“看,吊艙由覆蓋模式轉為欺騙模式,這可能是遇到了島國的f-4ej戰鬥機。”
許寧迅速找到了幾個關鍵點:“吊艙生成了14個虛假目標,其中7個高度逼真。”
“所以那兩架f-4的飛行員以為麵對的是8架我方戰機,這才選擇撤退?”
說話的人顯然對此感到滿意。
“不僅如此,後麵還有一個較弱的x波段信號,可能是他們的衛星通訊設備發出的。
這意味著那兩架日機還嚐試唿叫增援,但因為我們的幹擾失去了與基地的聯係。”許寧進一步解釋道。
隨著謎底揭開,團隊按照計劃準備慶祝一番。
然而,當天晚上卻有了意外轉折——楊良玉剛剛結束島城號上的任務,便搭乘一架波音737飛抵東萊海軍航空兵基地。
幾位島城艦的軍官陪同著一同前來。不久後,幾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也相繼抵達。
演習中巧妙應對,成功威懾了意圖不明的日方f4ej戰機,大家因此稍作慶祝,這自然無可厚非。
楊良玉到達後,也象征性地喝了幾口以示鼓勵。
然而,上級領導從北海艦隊基地匆忙趕來,顯然不隻是為了這個簡單的小聚。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召開一個總結會議,迴顧下午發生的情況並討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晚餐後,所有相關人員再次聚集在會議室中。
楊良玉直截了當地開始了他的發言:
“我一上岸就趕來這裏,不僅是來慶祝你們今天的成就,更想在這批電子科技和航空工業專家離開之前,分享我對這次對抗演習的一些看法。”
掌聲響起,但楊良玉很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繼續聽講。
“首先,我要感謝軍工領域的同事們。
今天讓我這位老海軍親身體驗到了高科技戰爭的真實麵貌,紙上談兵終究是膚淺的,親身經曆才最為深刻。”
他提到參與演習的是兩艘軍中最先進、最年輕的戰艦——一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加起來服役時間不到四年。
但在下午的演習中,這兩艘頂尖軍艦卻幾乎無能為力,隻能被動觀看。
“實際上,我們隻看到了演習的一部分:
一架海上巡邏機和兩架轟炸機。而那兩架日方飛機,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在我們的雷達屏幕上。”
說到此,楊良玉的聲音略微提高,敲了敲桌子表達他的不滿。
島城艦的指揮官們麵露沉重之色,顯然對這種無力感深感不安。
“雖然最終我們成功將敵機嚇退,但如果不是紅方的電子戰飛機偶然間捕捉到f4ej的雷達信號,我們可能還會延遲發現異常。
如果是在實戰中,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隱患。”
楊良玉停頓了一下,隨後補充道:“這並不是指戰員們的錯,島城艦的雷達探測範圍有限,而警戒機也因為角度問題未能發現那兩架飛機。
但是,戰爭不會給人解釋的機會。我們必須正視我們在空中監視和區域防空上的不足,這也是海軍未來建設的重點方向。”
大約半小時後,今天的主角——殲轟電7原型機穩穩降落在東萊基地的跑道上,隨後運8j也在傍晚的餘暉中緩緩降落。
飛行員們勝利歸來,停機坪上舉行了一場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隨後,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卸下了兩個電子戰吊艙,並安置在旁邊的支架上。
這次返迴的03號吊艙是新近製造的,它不僅繼承了02號的所有功能,還特別添加了一套記錄裝置,能夠詳細記錄下工作時的所有數據,為後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據。
當吊艙的外殼被打開後,郭林科親手取出了記錄設備,並交給了許寧。
這時,羅匯川和飛行員沈強走了過來,他們笑容滿麵,邀請科研團隊一起參加晚上的慶祝聚餐。
“你們可是這次行動的大功臣。”
羅匯川說道:“晚上食堂有加餐,來嚐嚐我們的空勤灶吧?”
盡管慶祝活動令人期待,但許寧更急於了解飛行中發生的一切。
“你們先去吧,我們得趕緊分析數據,應該能在飯點前完成。”他迴答道。
為了不錯過任何細節,即便飛行員們會提交詳細的報告,許寧還是希望能夠第一時間通過數據了解實際情況。
因此,在一名年輕軍官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會議室,開始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
許寧將硬盤連接到電腦上,打開了文件。
由於采用了高效的數據壓縮方式,這些文件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但這並未難倒這群專家。
很快,他們就從數據流中發現了線索。
“看這裏,p波段信號來自驅逐艦的遠程警戒雷達,而稍弱的s波段則可能是法都國引進的tsr-3004係統。”郭林科解釋道。
“那這段為什麽幾乎是一片空白?”有人指著一段長達十分鍾的異常數據問道。
“這是因為飛機在超低空飛行以避開探測,此時上方的雷達信號被機體遮擋,所以吊艙未能捕捉到有效的信號。”許寧迅速迴應,解析了這一現象。
我們的殲轟電7是基於舊機型改造的,因此機體和電子吊艙之間的配合不夠理想。
如果重新研發電子戰平台,可以在垂直尾翼或機身背部加裝接收天線來改善這個問題。
“原來是這樣!”
提問的人恍然大悟,他是電科14所的一名工程師,對航空領域了解不多。
“我們應該在文件中標注清楚,確保將來交給部隊試用時他們能注意到這些細節。”有人建議道。
“應該沒問題,超低空飛行時主要威脅來自地麵,而不是頭頂的雷達。”另一位成員補充說。
討論結束後,郭林科繼續分析數據文件。
“這裏有一個強烈的x波段信號,應該是搜水2000發出的。”他翻閱著頁麵說道。
“從這時起,吊艙開始進行覆蓋式幹擾,推測飛機位於運8j與驅護艦編隊之間。”
接下來的數據沒有明顯變化,直到最引人關注的部分出現。
“看,吊艙由覆蓋模式轉為欺騙模式,這可能是遇到了島國的f-4ej戰鬥機。”
許寧迅速找到了幾個關鍵點:“吊艙生成了14個虛假目標,其中7個高度逼真。”
“所以那兩架f-4的飛行員以為麵對的是8架我方戰機,這才選擇撤退?”
說話的人顯然對此感到滿意。
“不僅如此,後麵還有一個較弱的x波段信號,可能是他們的衛星通訊設備發出的。
這意味著那兩架日機還嚐試唿叫增援,但因為我們的幹擾失去了與基地的聯係。”許寧進一步解釋道。
隨著謎底揭開,團隊按照計劃準備慶祝一番。
然而,當天晚上卻有了意外轉折——楊良玉剛剛結束島城號上的任務,便搭乘一架波音737飛抵東萊海軍航空兵基地。
幾位島城艦的軍官陪同著一同前來。不久後,幾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也相繼抵達。
演習中巧妙應對,成功威懾了意圖不明的日方f4ej戰機,大家因此稍作慶祝,這自然無可厚非。
楊良玉到達後,也象征性地喝了幾口以示鼓勵。
然而,上級領導從北海艦隊基地匆忙趕來,顯然不隻是為了這個簡單的小聚。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召開一個總結會議,迴顧下午發生的情況並討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晚餐後,所有相關人員再次聚集在會議室中。
楊良玉直截了當地開始了他的發言:
“我一上岸就趕來這裏,不僅是來慶祝你們今天的成就,更想在這批電子科技和航空工業專家離開之前,分享我對這次對抗演習的一些看法。”
掌聲響起,但楊良玉很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繼續聽講。
“首先,我要感謝軍工領域的同事們。
今天讓我這位老海軍親身體驗到了高科技戰爭的真實麵貌,紙上談兵終究是膚淺的,親身經曆才最為深刻。”
他提到參與演習的是兩艘軍中最先進、最年輕的戰艦——一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加起來服役時間不到四年。
但在下午的演習中,這兩艘頂尖軍艦卻幾乎無能為力,隻能被動觀看。
“實際上,我們隻看到了演習的一部分:
一架海上巡邏機和兩架轟炸機。而那兩架日方飛機,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在我們的雷達屏幕上。”
說到此,楊良玉的聲音略微提高,敲了敲桌子表達他的不滿。
島城艦的指揮官們麵露沉重之色,顯然對這種無力感深感不安。
“雖然最終我們成功將敵機嚇退,但如果不是紅方的電子戰飛機偶然間捕捉到f4ej的雷達信號,我們可能還會延遲發現異常。
如果是在實戰中,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隱患。”
楊良玉停頓了一下,隨後補充道:“這並不是指戰員們的錯,島城艦的雷達探測範圍有限,而警戒機也因為角度問題未能發現那兩架飛機。
但是,戰爭不會給人解釋的機會。我們必須正視我們在空中監視和區域防空上的不足,這也是海軍未來建設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