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受益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加藤能冷靜下來,他會意識到僚機的猜測並無確鑿依據,隻是出於擔憂的揣測。
然而,這些猜測恰恰觸動了他最憂慮的事情。
作為一名自衛隊成員,加藤深知在這個政府機構中,行動越多出錯幾率越大,有時候什麽都不做反而是最安全的選擇。
如果僚機所說的成為現實,那麽責任將全在他身上。
想到這裏,加藤覺得撤退似乎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不過在此之前,他需要保持足夠的威嚴,並準備好推卸責任。
“對方的數量確實占優,你的顧慮是有道理的。”
加藤說著,減緩了飛行速度並調整了航向,以避免直接與敵機相遇:“我們現在不宜硬碰硬,唿叫增援,爭取時間。”
他知道所有對話都會被記錄下來,日後可以用來解釋自己的決策。
於是,他切換到衛星通訊頻道,準備聯係那霸基地。
“基地,這裏是cosmo356,之前通報的情況有誤,現在發現有額外8架中華戰鬥機,疑似殲8型,請求立即支援!”
但是,幾秒鍾過去了,無線電中依舊一片寂靜。
加藤強忍住內心的焦慮,再次嚐試唿叫基地,但仍然沒有迴應。局麵正逐漸失控,而他卻孤立無援。
在這個關鍵時刻,山本的聲音從後方傳來:“我們的衛星通信好像……被幹擾了?”
“這不可能!”
加藤光迅速反駁:“這些設備是去年才升級的,還特意換了新的頻段。”
然而,他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猶豫了幾秒,他指示僚機再次嚐試聯係,但依舊沒有任何迴應。
“真糟糕!”他低聲咒罵。
原本在2對8的不利情況下,加藤還能堅持住,因為他知道身後有兩個飛行隊的支持,f4ej的航程和性能優於對麵的殲6和殲7戰機。
而且不遠處的新田原基地還部署著最先進的f15j戰鬥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占據上風。
但現在,這種優勢已經消失不見。
雷達屏幕上顯示,對方編隊距離他們僅剩不到30公裏。
“我們隻是在公海上空進行常規訓練,這次相遇純屬意外。”
“隻要平靜地飛迴去,就不會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
經過一番內心的掙紮,加藤說服自己放下剛才挑釁的想法,深吸一口氣說道:“我們返航。”
兩架飛機同步執行了一個90度的滾轉動作,快速調頭離開了原來的航線。
而在幾十公裏外,華夏海軍航空兵的運8警戒機上的搜水2000雷達立即捕捉到了這一變化。
“他們撤退了。”後艙傳來的報告讓沈強有些驚訝。
“真的被嚇跑了?”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沈強之前已經準備好與那兩架f4ej正麵交鋒。沒想到對方竟然選擇了退縮。
盡管在技能訓練上不如美軍那麽精深,以至於熟練的雷達操作員一眼就能辨認出f15j和f15c的區別;
但憑借更先進的裝備和背後堅實的支持,島國航空自衛隊在過去確實給華夏的空軍部隊製造了不少困擾。
然而,今天發生的事情卻是前所未聞:
兩方飛機甚至未正麵交鋒,對方就選擇了撤退。沈強從未見過這種情況,這次意外的相遇讓對方暴露了真實情況。
這種反常現象促使沈強反思過去采取的防禦策略是否過於謹慎。
雖然電子戰機展現出了卓越的幹擾能力,在對抗演習中成功使運8預警機的雷達失效,但這絕不是逃離戰場的借口。
飛行員可能因為缺乏勇氣而選擇迴避,但沈強有更深層次的看法。
他想起了軍中一位資深將領曾說過的:
若指揮官對突發襲擊毫無準備,即便平時英勇無畏,也會顯得手足無措,隻能選擇撤離以保存實力。
沈強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島國航空自衛隊沒有針對緊急狀況製定預案,盡管他們擁有先進的雷達技術和預警機提供空域監控,但在應對突變方麵顯得不足。
一直以來,都是島國航空自衛隊蓄意挑釁,而華夏則處於被動反應的狀態。
但這一次角色互換了。
如果能夠頻繁進行類似的主動行動——即使是常規的海上訓練——能否打亂對方的部署,減輕東部海域的壓力?
沈強暗下決心,迴到基地後要立即撰寫報告。
他知道單憑自己無法改變決策,但一份來自前線指揮官的報告可以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經過一係列的活動,參與演習的轟6d轟炸機已經安全返航,而運8預警機和殲轟電7戰鬥機也接近燃料耗盡。
考慮到地勤人員的能力和飛機的技術限製,短期內再次出動變得不切實際。
不過,除了驅逐艦和護衛艦編隊未能完成預定的實彈射擊任務外,整個演習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
海軍航空兵成功演練了海麵攻擊戰術,同時驗證了電子戰設備和被動雷達係統的效能。
殲轟電7尚未正式服役,但已顯示出卓越的戰鬥力,預示著其輝煌的未來。
在這次事件中,隻有水麵艦艇部隊似乎受到了一些影響!
在東萊的指揮塔裏,當沈強報告敵機撤退的消息後,海航2師、電子科技14所和試飛院的成員們開始私下慶祝。
其中,許寧是最為受益的人之一。
這次經曆不僅讓許寧在電科集團內部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還使他的係統麵板屬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係統顯示被動雷達探測和轉發式幹擾兩個項目已經完成。
扣除掉完善項目的成本,許寧淨賺了300個科研點數。
更重要的是,由於涉及到隨機有限集理論的發展,他的理論水平經驗值激增了6000點。
不過,工程經驗和管理能力的增長相對較少,這可能是因為大部分實際工作由團隊完成,且項目規模不大。
現在,許寧距離新的突破僅一步之遙。
他重生以來,理論水平是唯一還未曾升級的屬性,盡管等級內的經驗值累積也增強了能力,但顯然不如一次升級帶來的飛躍那麽令人期待。
然而,這些猜測恰恰觸動了他最憂慮的事情。
作為一名自衛隊成員,加藤深知在這個政府機構中,行動越多出錯幾率越大,有時候什麽都不做反而是最安全的選擇。
如果僚機所說的成為現實,那麽責任將全在他身上。
想到這裏,加藤覺得撤退似乎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不過在此之前,他需要保持足夠的威嚴,並準備好推卸責任。
“對方的數量確實占優,你的顧慮是有道理的。”
加藤說著,減緩了飛行速度並調整了航向,以避免直接與敵機相遇:“我們現在不宜硬碰硬,唿叫增援,爭取時間。”
他知道所有對話都會被記錄下來,日後可以用來解釋自己的決策。
於是,他切換到衛星通訊頻道,準備聯係那霸基地。
“基地,這裏是cosmo356,之前通報的情況有誤,現在發現有額外8架中華戰鬥機,疑似殲8型,請求立即支援!”
但是,幾秒鍾過去了,無線電中依舊一片寂靜。
加藤強忍住內心的焦慮,再次嚐試唿叫基地,但仍然沒有迴應。局麵正逐漸失控,而他卻孤立無援。
在這個關鍵時刻,山本的聲音從後方傳來:“我們的衛星通信好像……被幹擾了?”
“這不可能!”
加藤光迅速反駁:“這些設備是去年才升級的,還特意換了新的頻段。”
然而,他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猶豫了幾秒,他指示僚機再次嚐試聯係,但依舊沒有任何迴應。
“真糟糕!”他低聲咒罵。
原本在2對8的不利情況下,加藤還能堅持住,因為他知道身後有兩個飛行隊的支持,f4ej的航程和性能優於對麵的殲6和殲7戰機。
而且不遠處的新田原基地還部署著最先進的f15j戰鬥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占據上風。
但現在,這種優勢已經消失不見。
雷達屏幕上顯示,對方編隊距離他們僅剩不到30公裏。
“我們隻是在公海上空進行常規訓練,這次相遇純屬意外。”
“隻要平靜地飛迴去,就不會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
經過一番內心的掙紮,加藤說服自己放下剛才挑釁的想法,深吸一口氣說道:“我們返航。”
兩架飛機同步執行了一個90度的滾轉動作,快速調頭離開了原來的航線。
而在幾十公裏外,華夏海軍航空兵的運8警戒機上的搜水2000雷達立即捕捉到了這一變化。
“他們撤退了。”後艙傳來的報告讓沈強有些驚訝。
“真的被嚇跑了?”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沈強之前已經準備好與那兩架f4ej正麵交鋒。沒想到對方竟然選擇了退縮。
盡管在技能訓練上不如美軍那麽精深,以至於熟練的雷達操作員一眼就能辨認出f15j和f15c的區別;
但憑借更先進的裝備和背後堅實的支持,島國航空自衛隊在過去確實給華夏的空軍部隊製造了不少困擾。
然而,今天發生的事情卻是前所未聞:
兩方飛機甚至未正麵交鋒,對方就選擇了撤退。沈強從未見過這種情況,這次意外的相遇讓對方暴露了真實情況。
這種反常現象促使沈強反思過去采取的防禦策略是否過於謹慎。
雖然電子戰機展現出了卓越的幹擾能力,在對抗演習中成功使運8預警機的雷達失效,但這絕不是逃離戰場的借口。
飛行員可能因為缺乏勇氣而選擇迴避,但沈強有更深層次的看法。
他想起了軍中一位資深將領曾說過的:
若指揮官對突發襲擊毫無準備,即便平時英勇無畏,也會顯得手足無措,隻能選擇撤離以保存實力。
沈強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島國航空自衛隊沒有針對緊急狀況製定預案,盡管他們擁有先進的雷達技術和預警機提供空域監控,但在應對突變方麵顯得不足。
一直以來,都是島國航空自衛隊蓄意挑釁,而華夏則處於被動反應的狀態。
但這一次角色互換了。
如果能夠頻繁進行類似的主動行動——即使是常規的海上訓練——能否打亂對方的部署,減輕東部海域的壓力?
沈強暗下決心,迴到基地後要立即撰寫報告。
他知道單憑自己無法改變決策,但一份來自前線指揮官的報告可以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經過一係列的活動,參與演習的轟6d轟炸機已經安全返航,而運8預警機和殲轟電7戰鬥機也接近燃料耗盡。
考慮到地勤人員的能力和飛機的技術限製,短期內再次出動變得不切實際。
不過,除了驅逐艦和護衛艦編隊未能完成預定的實彈射擊任務外,整個演習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
海軍航空兵成功演練了海麵攻擊戰術,同時驗證了電子戰設備和被動雷達係統的效能。
殲轟電7尚未正式服役,但已顯示出卓越的戰鬥力,預示著其輝煌的未來。
在這次事件中,隻有水麵艦艇部隊似乎受到了一些影響!
在東萊的指揮塔裏,當沈強報告敵機撤退的消息後,海航2師、電子科技14所和試飛院的成員們開始私下慶祝。
其中,許寧是最為受益的人之一。
這次經曆不僅讓許寧在電科集團內部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還使他的係統麵板屬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係統顯示被動雷達探測和轉發式幹擾兩個項目已經完成。
扣除掉完善項目的成本,許寧淨賺了300個科研點數。
更重要的是,由於涉及到隨機有限集理論的發展,他的理論水平經驗值激增了6000點。
不過,工程經驗和管理能力的增長相對較少,這可能是因為大部分實際工作由團隊完成,且項目規模不大。
現在,許寧距離新的突破僅一步之遙。
他重生以來,理論水平是唯一還未曾升級的屬性,盡管等級內的經驗值累積也增強了能力,但顯然不如一次升級帶來的飛躍那麽令人期待。